关于《雅安市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拟命名名

日期:2016-07-03 / 人气: / 来源:本站

  关于《雅安市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拟命名名单》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服务和教育功能,根据省重建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和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关于“抓好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窗口的建设”的安排部署,经市委领导同意,市委宣传部启动了第四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目前,按照《雅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雅委办〔2002〕61号)要求,经县(区)委宣传部和市级相关部门申报,以及市委宣传部与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部门会商,评选出雅安中学、雅安市卫生计生服务中心、雅安市文化中心等35个拟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单位。

  按照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雅委办〔2002〕61号)要求,现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于2015年4月14日前反馈至雅安市委宣传部。

  联系人:陈红梅,联系电话:13618157741,18783571715

  联系邮箱:576898229@qq.com

  附件:雅安市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拟命名单位基本情况

  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

  2016年4月7日

  附件

  雅安市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拟命名单位

  基本情况

  1.雅安中学

  雅安中学高中校区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2.9692亿元,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5.5万㎡,项目于2014年4月开工,2015年7月竣工,2015年9月投入使用,设计规模为60个教学班,容纳学生3000人。

  学校以“一理念”“两大馆”“三主题”“四精神”为特征,打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校园文化。“一理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发展理念,是全校师生精神文化的教育理念。“两大馆”:一是感恩教育馆。馆内面积208㎡,配备学生组成的双语解说员队伍,已成为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基地;二是开放式图书馆。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读书求知、读书明理、读书爱国。“三主题”:校园形成以“铭感恩于心”、“美哉雅安”和“山河壮美书画摄影展”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走廊文化,把党恩、国恩、民恩铭记在心;同时把雅安改革开放之美、生态文明之美、人文建设之美、传统文化之美融入其中,在学生、家长、来宾的心目中留下深刻记忆。“四精神”:一是设立校园“国学苑”:把经典国学做在墙壁上和柱子上;二是人生发展理念:把“为人生发展而教育”的理念挂在了每间教室,明确了教育理念;三是楼房、道路、园区命名:把学校厚重历史、德育教育、校训校风、国学内容凝练其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四是传统文化景观:以学校历史沿革、古今中外名校友、爱国英雄校友、祖国建设的名校友、学校现代名优教师等为主要内容,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

  2.雅安市卫生计生服务中心

  雅安市卫生计生服务中心是将纳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急救中心、市计划生育指导所、市计划生育药品器械管理站、市残疾康复中心等7个市级卫生计生灾后重建项目整合打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总投资69944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资金61719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援建2000万元,台湾同胞援建650万元,省慈善总会非定向捐赠2480万元、海口慈善总会捐建及其他非定向捐赠资金2238万元。项目于2014年7月开工,2015年12月竣工。市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将以更好的条件,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

  3.雅安市文化中心

  雅安市文化中心文重建项目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2773万元,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包括区全民健身中心、市科技服务中心、城市展厅,二期包括配套用房及多功能演艺厅。项目于2014年9月开工,2016年4月完工。市文化中心作为雅安市文化教育主阵地,为市民提供一个集青少年活动、科技服务、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大大地拓展了市民文化体育休闲空间。

  4.雅安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雅安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由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雅安市中心血站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打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项目估算投资12000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资金6200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援建1500万元、四川省慈善总会援建2795万元、雅安市慈善总会援建955万元。项目异地重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3115平方米。项目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建成。该项目的建设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心血站成为功能、设备、服务环境、卫生学均符合健康防护要求的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极大地提升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无偿献血、采供血能力。

  5.雅安市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

#p#分页标题#e#

  雅安市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总投资5842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资金2758万元,省级专项生态区域资金3084万元。项目于2013年12月动工,2015年6月完工。项目建成后,极大改善了市区体育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了老城区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集全民健身、应急避难场所、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成为雅安又一个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6.雅安市生态博物馆

  雅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建设是纳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项目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13〕989号)的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于2015年3月动工,2016年7月建成。新建馆舍主体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和地下停车场等配套用房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以及中心馆展览布置,多媒体4D展示及其他附属设施设备建设等。

  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各个系统涉及人文与自然的各个领域,“4·20”芦山强烈地震对雅安造成的创伤和灾难是全方位的,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遗产都在此次地震中受到重创。实施生态重建是此次灾后重建工作的要求,而建设生态博物馆就是实现文化自然遗产重建的最好载体和路径。建设雅安生态博物馆、以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和实践引领雅安生态文化的重建工作,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科学、走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震后建设、破而后立”的方式,能更好地巩固发展灾后重建成果。

  7.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与服务中心是“4·20”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工程和教育领域重建项目中最大的单项工程,位于雅安职教区东片区,占地面积350亩,集合了教学楼、机电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综合楼等15栋大楼和运动场地,总建筑面积128,900平方米。雅职院人在党中央、省市委的关心下,主动作为、守望互助,积极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汇聚下抢抓机遇、负重疾行、攻坚克难,使学院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学院灾后重建项目实训与服务中心的竣工,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校区功能将逐步彰显。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与服务中心后期将建设纪念室,展示学院办学历程、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历程,展现全院师生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弘扬抗震精神,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8.雅安市旅游安全应急救援中心(雅安市游客服务中心)

  雅安市旅游安全应急救援中心(雅安市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是唯一被列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的市本级旅游恢复重建项目。项目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总投资7123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资金3600万元,灾后重建产业发展基金3500万元。项目于2014年4月开工,2016年4月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大力提升我市旅游服务能力和旅游软实力,建立健全全市旅游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全面保障旅游安全。

  9.雅安市田家炳中学

  雅安市田家炳中学占地面积65亩,教学班级48个,教职工161名,在校学生2400多名。该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学校前身是创办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的雅州府学堂,至今有100多年历史,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1944年为西康省女子中学,解放后为西康省雅安中学。1955年更名为西康省雅安市初级中学。1973年更名为四川省雅安市第一中学。2000年更名为四川省雨城区第一中学。2006年8月,市区政府将雨城区五中并入雅安一中并更名为雅安市田家炳中学至今。学校享有“雅安地区重点中学 、市级常规管理合格学校、篮球特色学校 、区校风示范学校、市级校风示范学校 、市综合治理模范单位 、市文明单位、市、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雨城区名校 、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德育先进集体、雨城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等多种称誉。经过长期积累,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重德求实,成人成才”的办学思想。提出了“素质全面、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特色突出”的办学目标和“博学敬业、塑美求真、启迪心智、发展创新”的校训,以及“善教、乐学、诚实、合作”的校风。学校目前正力争创建省级校风示范学校。

#p#分页标题#e#

  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和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家庭和社会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学生会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教育、规范学生。利用新生军训、升旗仪式、班会、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使德育教育制度化。结合各种纪念日、通过庆典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聘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学校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咨询、讲座,使德育教育专题化。聘请关工委老干部和老红军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和讲座。

  10.雨城区汉碑慈济学校

  雨城区汉碑慈济小学前身为雨城区姚桥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援助和政府投资共同建设的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新型学校。学校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总投资3838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投入1448万元,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援助2390万元。项目于2014年10月开工,2015年12月竣工,规划24个教学班,学生1080人。学校教学楼、综合楼、学生食堂、体育场、音乐室等,教学用房和各功能室齐备,设施设备齐全。符合现代、规范、优质的办学要求,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好学校。

  学校通过各类德育活动开展,在校园里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逐步让学生从小树立充满正能量的世界观。重视师德建设,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领导小组,拥有一批得力的班主任德育队伍,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使教职工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伦之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奠基者和引路人,真正成为学生心中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学校根植传统,将成为传播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典范,学校面向世界,将成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人的生力军。

  11.雨城区兴贤小学

  雨城区兴贤小学前身是创建于1904年陈扉知县的月心书院,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1745万元进行了全面重建。学校占地面积10650平方米,建筑面积8590平方米,运动场5000平方米,拥有设施完备的功能室,校园网覆盖全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463人。

  学校秉承和发扬百年老校厚重文化和优良传统,着力挖掘书院文化。学校拥有一支教学业务精湛、工作踏实、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校分别承担了市、区级重大赛事、会议、培训等活动,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动静和谐、贤能并举”的办学理念,高度概括了我校发展思路。学校通过各类德育活动的开展,在校园里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逐步让学生从小树立充满正能量的世界观。学校师生满怀感恩心,奋发勇前进。学校重视师德建设,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领导小组,拥有一批得力的班主任德育队伍,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使教职工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伦之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奠基者和引路人,真正成为学生心中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学校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国学特色培养学生儒雅高贵气质、主题月活动培养学生贤能并举才气、校外基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内外皆修气度,家校合作育人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在2015年9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评比中,获得教育部优秀案例表彰。

  12.中国藏茶村

  中国藏茶村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下坝村,是雨城区依托多营镇优越的地理位置、藏茶产业优势资源和浓郁的历史背景,在国道318线旁边按照国家4 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打造的集藏茶展销、藏茶文化、藏茶旅游、藏茶产品展示为一体的中国藏茶文化创意发展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平台。项目总投资6520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3520万元,省级旅游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核心区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4885平方米,分藏茶文化展示馆、藏茶品茗展销区、藏茶主题酒店三个区域。

#p#分页标题#e#

  藏茶村具备藏茶博览、藏茶品饮、藏茶展销、藏茶食宿等功能,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消费活动的带动下推介和推广藏茶产品及藏茶文化,带动藏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13.名山区第二中学

  名山区第二中学是雅安市初中阶段一所优秀学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取得显著成绩。灾后重建规划建筑面积40673平方米,总投入约20900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投入19171万元,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捐建800万元、四川省慈善总会捐建428万元、江苏省团委捐建500万元。项目建设包括艺能馆、学生宿舍、教学综合楼、台地教室、师生食堂、风雨操场等。项目于2014年4月开工,2016年2月完工。重建完成后,办学规模达到44个教学班,学生2293人,学校环境和设施达到雅安市一流水平。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团队工作、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宗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感恩为主题,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立灾后重建感恩陈列室。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培训、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演讲比赛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14.天全县烈士陵园

  天全是当年红军长征的重点活动地区之一。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领导和指挥下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6月初迅速夺取天全,播下革命火种继续挥师北上。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天全直至次年二月,留驻天全三个多月,在天全期间设红四方面军总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红军大学,建立了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府107个,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朱德、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数百革命先烈长眠于此。

  为妥善安葬红军烈士遗骨,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1987年雅安地区行署命名天全县为革命老区。1988年经省民政厅批准筹资15万元,在天全县城北苦蒿山征地6.97亩,修建烈士陵园,1989年开始建园,先后于1998年、2004年、2006年改扩建陵园,现占地面积12.47亩。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园内部分设施受到损坏,上级民政部门拔付资金15万元对受损设施进行了维修。2013年烈士陵园再次遭受“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新增了大型浮雕群和“红军烈士永垂不朽”题记,完善了设备设施。烈士陵园以“庄严肃穆、缅怀烈士、启迪后人圆梦中国”为主题,为广大群众前来开展烈士公祭、缅怀、扫墓提供了活动基地,也为天全浓厚的红军旅游文化起到了宣传和提升作用。

  15.芦山县乐以琴故居(含碉楼、展厅)

  乐以琴是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被称为“江南大地之钢盔”、“空中赵子龙”,也是世界知名的抗战初期1人击落8架日机,率先打破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飞将军之一,是世界闻名的反法西斯英雄。2014年民政部颁布的首批抗战英烈之一,是四川籍少有如此出名的抗战英雄。

  乐以琴旧居芦山县大水塘,在地震期间两次受损,芦山县已对其受损碉楼进行了重新修复,并在姜城书院文博专设乐以琴展厅,有专人介绍和相关管理制度。

  16.芦山县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军部(含青龙场战斗纪念厅)

  1935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挥师南下雅安,11月初,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与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从东、北、西南三面夹击固守在青龙场国民党的强敌石照益旅,在甘溪坝、石山寺一带经过激烈战斗,全歼石旅两个团5700余人。朱德总司令铭文称赞:“青龙场的战斗是天芦战役中的模范战例”。(当地群众在石山寺修有红军纪念厅及红军雕像并曾经在纪念厅前举行首届民间红色民俗节)。 青龙场战役后,第三十军将军部先设青龙场,后迁驻龙门乡古城坪张继武、张继汤、张继禹三农户的家中。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代理)、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后黄鹄显代)、政治部主任李天焕。军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军医院和一个包括炮兵、侦察、通讯、警卫等分队的特务营。第三十军下辖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第九十师。1936年2月底,南下红军撤离芦山,经宝兴翻夹金山北上抗日。

#p#分页标题#e#

  2008年至2012年,芦山县两次投资打造该旧址,打造大小两处红军广场,并有展板。2005年4月,该遗址被中共芦山县委决定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6月四川省批准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四川省灾后党性教育课堂示范基地。

  17.芦山县红军抗日救会旧址

  1935年11月下旬,王维舟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救国会总指挥,负责南下红军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建立抗日救国大同盟,并组建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设在芦山县芦阳镇北街天主教堂。期间,王维舟曾组织民间医生研究药方,广开工农医药社,免费为贫民治病,扑灭了猖獗一时为害芦山军民的瘟疫,受到群众尊敬和爱戴。

  抗日救国会旧址位于北街天主教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芦山强烈地震影响,受损严重,现已在灾后重建中得到修复。

  18.芦山县科技馆

  芦山科技馆灾后重建项目,由中国科技馆携手四川科技馆共同援建,展厅使用面积1653平方米。共设有防震减灾、体验科学、儿童乐园等三个主题展区,以及科学活动室和多功能厅,有60件各具特色,极富科技含量的展品。2014年4月19日投入使用,年接待2.5万余人次,是省内功能最全,面积最大的县级科技馆。

  19.芦山县档案馆

  芦山县档案馆于1959年成立。现存放自清代乾隆年间至今的档案共计全宗79个,案卷63925卷,资料35241册,配备兼职讲解员2名。

  馆内清代乾隆年间至今的档案,能让人们比较完整了解芦山县在各时期的历史,增进对家乡厚重历史的了解,增强自豪感。馆藏《芦山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和全县退伍红军战士情况表、《芦山十日血战记》原件及有关照片,反映了红军长征在芦山的战情资料。“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芦山县档案馆按照《县级档案馆建设规范标准》重建,配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200余平方米和相应的设备设施等。馆内有《芦山县志》、《红军在芦山》、《芦山花灯音乐集成》等一系列读本及“5·12“4·20”两次地震中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实物资料等,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0.芦山县姜城(芦阳古城)--汉姜古城

  芦山县姜城(芦阳古城)--汉姜古城总投资9.08亿元,均为中央灾后重建资金。新建安置房34栋8.4万平方米,商业用房12栋。按照“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基础,培育一个文化精品、打造一个旅游景区、建设一个精品小城”的重建思路,重点打造“一心五区”,即汉文化研究中心、姜城月夜区、姜城往事区、姜城故里区、姜城水岸区、精品酒店区,实现“汉文化传承产业区、汉代建筑风格传承与演绎、旅游特色小城”三个目标。项目于2014年12月开工,2016年4月完工。项目建成后能够改善人居环境、形成新的产业、全面配套基础设施,达到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兴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重建目标。

  21.芦山县隆兴中心校

  芦山县隆兴中心校位于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现有教学楼、综合楼、食堂、餐厅、宿舍、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幼儿园各一幢。拥有功能完善的音乐室、体育保管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心理活动室、校史感恩室、运动场、科普活动室、科技种植园。全校共有学生492人,教师44人,保安及后勤人员7人。现有教学班14个,中学3个,小学11个,学校修建幼儿园1所。

  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学校看望老师和学生,激励学校师生铭记关怀、感恩奋进。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核心内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

  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位于芦阳镇罗家河教育园区,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7248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735人,教师4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雅安市青年骨干教师2人,芦山县青年骨干教师6人,雅安市优秀班主任1人,高级教师25人,21人具有本科学历,17人具有专科学历。学校突出人性化设计理念,拥有1栋办公楼、4栋教学楼、24个普通教室、8个专科教室、1栋藏书20万册图书馆,学生食堂1栋,所有建筑由中央连廊全部连通。室外运动场地6674平方米,含一个小型足球场和两个篮球场以及250米的环形跑道;室内体育馆一个,约674平方米,包含一个标准篮球场和两个羽毛球场。学校微机室、阅览室、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功能室设备齐全,已向学生全面开放。

#p#分页标题#e#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和幸福”为办学宗旨,以“感恩奋进,重德尚美,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为办学理念。学校建立“感恩陈列室”,以感恩为内容,通过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落小细化,逐步让学生从小树立充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芦山慈济教育培训中心

  芦山慈济教育培训中心规划选址在芦山县芦阳镇金花社区惠民路,紧邻青衣江左岸的沿江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项目属于异地新建项目,总投资约413万元,其中台湾慈济会捐资270万元建设主体综合楼,中央灾后重建资金投入143万元配套附属设施,按标准增配相关设备和图书等。项目于2014年2月动工,2016年1月竣工。

  项目建设科学规范,质量过硬,风格独特,作为教育系统灾后重建项目的典型样板工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示范性。芦山慈济教育培训中心投入使用后将与台湾慈济会进一步加强人际交流、互相观摩,在培训中心推广环保教育及社会公益等活动,为推动“科教兴县”目标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24.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

  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总投资约6.95亿元,实际占地约200亩。其建筑风格以仿汉代建筑为主,错落有致,独具一格。规划项目共有7个,分别是芦山县根雕产业园一期项目、商业南区项目、芦山乌木根雕艺术城项目(道路基础设施部分)、根艺苑广场项目、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四川省乌木根雕材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芦阳镇根雕一条街环境整治项目。

  2014年,根雕艺术城被省经信委公布为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基地建设坚持高端规划、合理布局、产城一体、文旅相融的原则,按照“建一座城、兴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城一园两市场”为核心的根雕产业园区,打造集展览陈列、高端购物、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技艺传承、艺术创意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乌木根雕产品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将为西南乌木根雕的建设营造环境、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进一步促进芦山县根雕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打造成集创新、展示、拍卖、交易等为一体的根雕产业园区。

  25.芦山县苏川青少年活动中心

  芦山县苏川青少年活动中心占地5亩,建筑面积2998.4平方米,估算总投资为1000万元,其中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助747万元,共青团当涂县委、绍兴志愿者协会等捐助23.73万元,2013年彩票公益金220万元。芦山县苏川青少年活动中心于2014年7月动工,2015年12月15日完成竣工验收工作。项目的建成可覆盖全县4.8万名青少年,可为青少年提供维权帮扶、素质拓展、培训交流、文体活动、感恩教育等服务,将发展成为芦山县最大的、综合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

  芦山县苏川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完成的,是苏川情谊的结晶。芦山县苏川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专门建设感恩室和设立感恩铭记碑,表达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的感恩之情。

  26.芦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芦山县第二初级中学前身为四川省国张中学,位于芦山县芦阳镇樊敏路,因“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学校严重受损,无法继续使用。经县委政府同意,异地重建,总投资14345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资金9845万元和非定向捐赠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设备设施、校园绿化等项目建设。台湾慈济会捐赠4000万,修建了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音乐厅、学生公寓和食堂,总计建筑面积20455平方米。项目于2014年11月动工,2015年8月竣工,办学规模扩大至30个教学班,学生1500名,容纳1040名学生住宿。

  学校坚持“感恩奠基人生 自信创造未来”办学理念,以“创德育典范 办精品初中”为办学目标,努力打造享有德育盛名的特色中学。

  27.宝兴县灵关中学

#p#分页标题#e#

  宝兴县灵关中学创建于1958年,坐落在灵关镇钟灵村,S210线旁。“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助3041万元异址重建,学校占地50亩,新建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1022平方米,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及餐厅、运动场等,学校于2010年4开工,2011年12月20日完工。“4·20”灾后重建投入中央灾后重建资金700余万元进行维修加固,并于2013年9月重新投入使用。学校现在18个教学班,学生590人,教职工75人。学校有设备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2个、计算机教室3个、美术室、音乐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室,达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生均图书90余册,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20台。学校成为宝兴县农村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最好的学校和最大的单设初中。

  2013年12月,由中国关工委授牌灵关中学为“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成立留守儿童之家;2015年初建成“春泥少年宫”。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充分利用基地通过心理健康辅导、黑板报、校园广播、国旗下演讲和兴趣小组等活动对我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28.宝兴县毓秀社区·灵关灾后重建规划馆

  按照《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毓秀社区以“钟灵毓秀、石城灵关”为重建理念,围绕产城相融、镇村一体的总体思路,建成1平方公里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城区,建成山水园林相映、宜商宜居、富有魅力的新城市体。社区规划宅基地重建安置373户,统建统分小区楼房安置1200户,着力打造灵关新城南部休闲娱乐区,建成县域商贸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重建规划馆采用声光电动态展示系统,设置宝兴重建总体规划、重建重生、基础设施大改善、地灾治理见成效、民生工程惠百姓、产业发展增活力、感恩奋进促和谐等板块,通过影音系统、电子沙盘、多媒体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宝兴县灾后重建总体思路及灵关新城重建成果。规划馆也将成为展示灾后重建成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综合性展馆。

  29.宝兴县灵关中心校

  宝兴县灵关中心校“4·20”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约2732万元,中国红十字会秉承人道主义宗旨呼吁社会力量无私援助,由上海市、区(县)红十字会、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工会复旦大学委员会、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康华(上海)工贸有限公司张晓明先生捐建。学校占地38亩,已于2015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学生900余人,21个教学班,教职工65人。学校杨平老师被评为2015度四川省优秀教师、雅安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宝兴县抗震救灾先进党支部。

  学校坚持以感恩文化为主线、以特色促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开放式图书室、感恩室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30.宝兴县宝兴中学

  宝兴县中学始建于1958年,拥有50年办学历史,是宝兴县唯一的一所高中。学校总占地面积5366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656平方米。配有全新数字化教室、新课桌凳、新宿舍、标准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高档网络计算机室、藏书达12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全功能学术报告厅、能容纳800人同时用餐的标准的现代化食堂、塑胶的标准运动场及其它全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有一支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理念先进、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管理队伍,现有在职教师130余人。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办学理念,推行“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科研为突破口”的办学方针,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的教学模式,走“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宝兴中学以“崇文、尚思、励志、厚德”为着力点,以方略培训、中山大学MBA校友会和泸州对口援教等项目为平台,大力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办学效益,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幸福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形成了以现代化图书馆、全功能学术报告厅、感恩室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格局,并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每年都有数千人次的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31.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

#p#分页标题#e#

  根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位于宝兴县蜂桶寨乡和平村格包山,该项目预计投资950万元,主要建设:业务用房750㎡,熊猫圈舍、抢救室、看护室、饲料加工房等800㎡,大熊猫野外环境活动场17200㎡,建设生态停车场3000㎡,建设人畜饮水及供电设施,栽植可食竹展示园50亩,安装大熊猫监控设施等,采购大熊猫抢救设备一台套等(麻醉设备一台套,大熊猫手术台一套等)。该项目是宝兴县保护大熊猫、宣传大熊猫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宝兴打造的旅游节点。

  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将重点宣传人类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意义,教育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共享大自然的美丽。

  32.荥经县博物馆

  荥经县博物馆为荥经县黑砂(荥经砂器)文化博览苑、荥经县博物馆和荥经县严道古城灾后恢复重建合并项目二标段,位于荥经县严道镇青华村和青仁村,建设内容为建设博物馆4500㎡、综合性公园40000㎡,消防安防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包括道路、供电线路、给排水、消防等基础设施,并进行绿化景观打造,配套安全设施和设备,附属配套建筑等。

  荥经县博物馆重点展示荥经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和荥经县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展示和陈列将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33.荥经县严道第二小学

  荥经县严道第二小学“4•20”灾后重建,四川慈善总会援建投资1024万元,中央财政投资约3734.71万元。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建筑总面积为10222.08平方米的严道二小新校园完美呈现。新建的严道二小,42个教学班,90名教职员工,1890名学生,欧式风格的教学楼,花园式的设计布局,食堂以及阶梯教室、多功能厅、教辅用房以及相关附属设施24处,教育设施齐全、先进。

  学校于2015年12月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防震减灾示范校。学校以“润”为核心理念,以浸润每一颗生命的种子为办学目标,以“微笑、赞美、感恩”为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34.汉源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汉源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属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以内,项目资金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助。项目2011年2月开工,2012年4月竣工验收。

  自2012年12月运行以来,该中心累计帮助70名脑瘫智障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脑瘫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让脑瘫智障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采用现代康复疗法和评估手段与传统中医疗法相结合,以功能训练为主,矫正异常姿势、按摩为辅,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康复计划,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服务,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并辅导患者家长学习康复技能,使康复训练覆盖到患儿的日常生活中,使其生活自理、增强自信。帮助患儿重返社会、重返学校、重返家庭,为国家、社会、家庭减轻负担。努力创建自食其力的和谐社会单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得到广大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35.石棉县民族中学

  石棉县民族中学创建于1994年,是一所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单设中学。学校坐落于“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大渡河旁,南桠河滨。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870人,少数民族占70%;教职工59人,其中少数民族11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32人。学校在2013年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单位”称号,2014年被命名为“四川省绿化示范单位”、“雅安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学校校舍和设备设施严重受损,灾后重建规划为原址重建。台湾海基会为我校重建筹集资金2773.91万元,县政府配套2000多万元修建,2011年9月投入使用。校园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著称。

  学校秉承发展民族教育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少数民族教育这一实际,怀揣“感恩”的情怀,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把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走“质量创声誉,特色谋发展”的强校之路。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深受各族同胞的好评。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