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日期:2016-09-14 / 人气: / 来源:本站

  在“十三五”的开启之年,中央适时做出了供给改革决策,供给改革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行稳致远发挥重要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金融助力,同时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金融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金融改革,以优化金融领域的制度供给、制度结构为龙头,推动直接金融成长壮大、间接金融健全增效、金融产品多样化,打破金融约束,提升融资可得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构建对各类需求“无缝覆盖”的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问题

  从黑龙江省来看,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有以下问题:

  (一)信贷总量供给不足,信贷结构失衡问题依然存在。黑龙江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虽然呈增长态势,但新增额及增速依然落后于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在总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一季度末,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944.4亿元,人民币贷款总量占全国的1.72%。同时,信贷结构失衡问题依然存在。

  (二)制造业经济收缩,房地产与融资平台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直徘徊在荣枯线,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制造业投资增速创下仅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充分说明了实体经济的资金不充足及其造成的诸多问题。

  (三)金融市场结构失衡,资本市场发展缓慢。黑龙江省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与金融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在外部融资中主要还是采用间接融资贷款方式,直接融资波动大、规模小,股权众筹、企业集合票据、可转债、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支持票据等融资方式尚未启动,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的规模偏低,上市公司及发行股票筹资额占全国股票流通总量的比重很低,各类新型融资工具及融资手段仍然较为贫乏。

  (四)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依然不高,创新能力仍显不足。黑龙江省普惠金融机构和业务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黑龙江省普惠金融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仍显不足,尚未完全实现“普惠金融”理念所要求的基本目标。基于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和金融创新不断出现,黑龙江省金融基础设施还未能跟上技术的进步,这形成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约束条件。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一)着力形成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代金融体系,增强供给侧市场主体竞争力。未来黑龙江金融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区域金融体系,为逐渐消除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创造前提条件。要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到黑龙江省安家落户,引导民间资本参股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进金融总部基地建设。依托保险制度,积极发展一批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健全小型、微型企业融资体制,并引导小贷公司按照“资本金融、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发展,改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建设“金融一条街”或“金融集约区”,增强商业银行品牌意识。深化产业发展基金、债券融资、低碳金融、信用担保、融资租赁、民间金融等欠发达金融领域及农村金融服务和中小企业融资等相对薄弱环节的组织、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实现不同金融领域和不同金融环节的协调发展。完善以多元化为基本特征、区域布局合理、城乡覆盖广泛、多种所有制机构协调发展的现代区域金融体系。完善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和产权市场协调发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互为补充的现代区域金融市场。完善服务优质高效、竞争规范有序、开放创新兼备、功能不断提升的现代区域金融服务体系。

  (二)着力调整和优化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贷结构,落实好国家“去产能”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金融机构应摒弃倾向于需求侧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紧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路,突出金融支持的重点方向,主动为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提供高效的金融支持,利用好政策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重点支持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黑龙江省供给优势的高端制造装备,绿色生态农业,高品质绿色食品、乳制品、畜牧产品,旅游、养老、健康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细分的23个行业,进一步加大对机器人、燃气轮机、复合材料、石墨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进一步深化“两大平原”农村金融改革,推动生态、冰雪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按照国家对黑龙江省煤炭、钢铁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能动性,降低“两高一低”、“僵尸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及夕阳产业的金融资源占用,信贷资金的投放重心应逐步转变为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投资有效性与精准性的提高。积极扶持产业转型与整合重组,实现信贷资源由低效行业向高效行业转移,信贷配置同经济升级保持同一方向,最终完成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

#p#分页标题#e#

  (三)着力增加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住房需求,落实国家“去库存”要求。房地产库存商品与传统制造业商品的消化在时效上有本质的差别,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加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投放力度,加大特殊群体贷款支持,打造“一站式”个人信贷业务平台,不断优化业务受理流程,提高审批和放款效率。支持房产租赁行业方展,创新服务模式和信贷产品,支持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鼓励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租售并举,多方式、多渠道盘活存量房源。探索开发“产权共有”模式的信贷产品,消化大户型结构住房。探索利用并购贷款,支持大型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风险化解能力。为政府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稳步发展开发贷款业务,严格开发贷款准入条件,控制新增开发贷款的发放,为房地产开发降温。

  (四)着力构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落实国家“去杠杆”要求。积极构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互为补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打造“商业金融+项目金融+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一大批按市场化运行的天使、风险、创业和产业投资基金,利用好黑龙江工业投资基金,满足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在新三板、战略新兴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最大限度提高股票和债券融资比例,推动发展资产证券化。鼓励和帮助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等多种形式实现直接融资;鼓励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可续期债券、永续票据等产品,推动绿色债券、高收益债券等债券品种创新;鼓励企业采取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信托融资、基金融资等形式实现直接融资;鼓励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工具。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力度,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处置主体作用,通过清收、回收再贷、贷款重组、贷款并购、贷款搭桥、贷款接续、利率还原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和引进股权投资等方式,分门别类化解不良贷款,盘活信贷资源。督促银行机构加强风险管理,盯防大客户、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和关联授信风险。

  (五)着力激发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国家“降成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借助存款保险制度,,使有真实需求的个人和企业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及时地获取全面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按国家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发放贷款,引导商业银行维护常态利率定价秩序,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在构建利率合理化信贷环境的基础上,治理规范中间业务,减少收费项目、降低费率。充分发挥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功能,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特许经营权项收益权质押、收益权质押、融资租赁、保证金质押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品种,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主动拓展投资银行服务,基于协助企业实施结构化融资、短期融资券、债券承销等方式,最大程度削减企业的贷款成本。拓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渠道,设立扶贫再贷款,利率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有所下调。大力发展贴近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小型金融机构,形成多元化、富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切实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费用。安排财政金融互动资金,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投入。继续落实财政对社会资本投资公益性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对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户和小微型企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各级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建立金融风险赔偿专项基金,对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银行贷款应给予一定条件的保障或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p#分页标题#e#

  (六)着力推进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普惠金融发展,落实国家“补短板”要求。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与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双重目标实施的,金融支持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基础是持续提高现代化竞争力。积极落实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科技手段,运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和手段降低服务成本,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延伸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更好地满足多元金融需求。通过创新,不断丰富金融市场的层次和产品,降低普惠金融参与者的资金期限匹配和风险分担成本,以促进金融服务的大众化。正确把握各类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快从关注简单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及有形服务,转变为进行顺应行业跨界竞争的咨询式、融合式等处理方案的金融服务,从而适应新常态下银行用户的财富管理、资本运作、企业处理方案咨询、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高标准的金融与非金融需求。切实发挥金融支持“双创”的重要作用。积极满足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发挥金融扶贫精准、开发、开放、共担的作用,做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提高扶贫脱贫成效。积极推动“三农”信贷业务创新,支持绿色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000816,股吧)和规模农业发展,在稳妥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收储、流转、处置服务平台,扩大农产品(000061,股吧)、农机具、林权等抵押物范围,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经营收益权抵质押贷款,缓解农民抵质押、担保难等。推广针对小微企业的各种动产和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解决弱势群体抵押物不足的问题。积极拓展并延长金融产业链,在权益性融资和关联配套的投资银行与金融市场等方面,以迎合初期项目、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促使尚未成熟应用的新技术、仍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及时得到足够的信贷资源。以“用更少、为更多”的方式推动提供覆盖广、可持续、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