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获重大突破 产业变革被引爆 13只概

日期:2016-07-01 / 人气: / 来源:本站

    长城证券则表示,日前,三代测序软件技术取得突破,此项技术“修补”了三代测序技术错误率高的缺点,凸显其读段更长,测序成本更低的技术优势,有望推进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中长期看技术突破将整体降低基因测序的成本,测序服务价格为更多的人群所能承受,伴随下游需求释放,中游服务市场有望继续扩大,继续看好基因测序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建议逢低布局达安基因(002030)等标的。近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震荡格局,建议继续关注新医改(处方药外流、医生资源外流和检测服务合作)、审评政策(新药研发和一致性评价)以及业绩提升(血液制品提价和儿童用药需求增加)带来的投资机会。(证券日报 任小雨)

    技术突破引爆产业变革 巨头争相布局基因测序

 

    近年来,基因测序在全球掀起了一场革命,重塑着疾病筛查与预防、癌症治疗、医药研发、医疗保险等医疗领域版图,对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公民福祉而言意义重大。受信息技术推动,基因遗传数据的解读与利用迸发出新的活力,引发医药与IT巨头跨界联手布局,国内也出现了基因产业链的创业浪潮。但受制于技术和管理的局限,基因技术在研发、应用方面遇到重重阻力。业内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大基因科研力度,改进对新技术的监管模式,鼓励行业健康发展。

 

    技术突破引爆产业变革 全球巨头争相跨界布局

 

    2013年,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在基因测序后获知自己罹患乳腺癌风险较高,进行了乳房切除手术。这是一个极端案例,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基因在癌症防治方面的作用。

 

    人类基因组蕴涵着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近年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等已将基因组科学作为生物产业重点领域。2014年,韩国政府启动耗资5.4亿美元的后基因组计划,推动新型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2015年,美国政府宣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2016年将投入2.15亿美元支持基因技术的创新。

 

    基因技术也在产业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基因产业链包括测序仪器生产、测序服务提供、数据分析处理、衍生行业等。仅就基因测序市场而言,美国咨询公司BBC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市场总量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45亿美元,预计2018年达到117亿美元。考虑医疗服务、保险等相关行业,市场潜力更大。

 

    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黎浩表示,基因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测序技术的突破和大数据工具的运用。一方面,基因测序成本降低,为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到2003年完成,解读了人类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耗费30亿美元。而如今,检测时间只需1天,成本也在1000美元以内。美国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个人基因测序产品售价从2006年的999美金降低至如今的99美金。如今公司估值已达11亿美元。

 

    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工具加强了基因信息的解读能力。如果将基因数据比喻为人类的密码,那么获得密码远远不够,只有破解密码,基因数据才体现价值。黎浩告诉记者,数据分析恰恰是产业链最难突破的壁垒,其难点在于数据量有限、分析能力有限以及分析成本高企。正因为如此,IT(信息技术)与BT(生物技术)的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诸多IT公司都在涉足基因信息的云存储与智能解读。

 

    谷歌于2015年开启了基因组的云存储服务,将单人基因组数据从100GB压缩至1GB,费用从25美元降至25美分。亚马逊投身基因信息分析的云存储平台建设,英特尔致力于云技术以及相关芯片技术开发。IBM、微软也在开发支持基因数据分析利用的云平台。

 

    2015年,基因组数据公司GenomeNext利用亚马逊云计算技术与英特尔设计的处理器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每天处理1000份人类基因组数据。今年初,美国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Medtronic)发布了一款基于IBM人工智能技术的糖尿病管理APP,当用户血糖值低于警戒值会对用户发出警示。警戒线设置正是基于对600名患者的基因数据分析。

 

    生育、肿瘤成应用热点基因大数据孕育创业热潮

 

#p#分页标题#e#

    在国内,从政策到产业,基因技术都获得了支持与发展。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部署“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将在4年内完成4000名志愿者的DNA样本和多种表现型数据采集,针对一些重要慢性病遗传信号开展患病风险和治疗反应的预防和干预研究。

 

    在监管方面,基因检测技术仍处于试点阶段。国家卫计委于2014年3月底发出《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2015年1月,国家公布了产前筛查与诊断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4月公布了肿瘤诊断与治疗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表明了政府发展精准医疗的决心。

 

    在医疗行业,基因技术目前已经在以下多个领域应用,对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公民福祉而言意义重大

 

    首先,用于产前胎儿罕见病筛查。我国出生缺陷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占全世界出生缺陷儿童的1/5,而产前胎儿疾病筛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前此类筛查需要孕妇做羊水穿刺,有流产风险。而现在,采集孕妇血液样本提取游离DNA就可以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

 

    有机构统计,近三年来我国至少有20万孕妇接受产前基因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目前,相关基因检测已贯穿婚前、孕前、产前、新生儿等整个生育过程。

 

    其次,用于肿瘤精准治疗。肿瘤的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随着技术的进步,肿瘤基因检测已从需要手术的组织活检升级为血液检测的液体活检,对病患的创伤大大减少,精确度也大大提高。目前,我国已批准多家肿瘤诊断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

 

    从事肿瘤基因检测多年的北京吉因加科技创始人易鑫表示,基因信息的解读对于肿瘤预警、辅助诊断、用药指导意义重大。如用于治疗癌症的靶向药是针对基因靶点开发,病人用药前了解基因信息才知是否适合用药。

 

    第三,用于复杂疾病治疗。科学研究已表明,自闭症、心律失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肝病及罕见病等多种疾病都与遗传因素相关,我国一些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已经开始引用基因检测作为疾病治疗、药品研发的参考。

 

    除了上述三点,更值得期待的是,基因大数据的应用将带动大健康产业以及衍生行业的变革。因为目前人类对于基因的理解还非常初步,要做到对遗传信息的真正破译,需要大规模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同时需要强大的IT系统处理数据、从中找到规律。在这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一样都处于起步阶段。

 

    如今,多家中国企业已经布局基因技术。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其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一大批创业公司也在基因领域寻求机遇。碳云科技、基因猫、吉因加、观世健康科技、23魔方等公司纷纷出现,覆盖基因产业的不同环节。如吉因加致力于在肿瘤的防治中引入基因技术,观世主攻面向大众的基因检测精准医疗服务。

 

    中国企业也在IT与BT技术的融合浪潮中寻找机遇。英特尔、华大基因、阿里云于2015年合作建立了亚太地区首个定位精准医疗应用云平台。华大基因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因组学的数据中心和分析平台。碳云智能科技公司则试图打造专业的健康数据收集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分析并应用生命大数据。

 

    基因技术应用面临多重挑战研发与监管创新需齐头并进

 

    全球医药巨头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中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撰文表示,我国基因技术应用面临着技术与管理的双重挑战。

 

#p#分页标题#e#

    在技术方面,我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发达国家同样需要应对的,包括数据不够全面,无法得出有效结论;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对于标准值和偏离值都是“自说自话”,公信力有限;基因技术很大程度上只能解读、诊断、引导用药,却难以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基于上述原因,基因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仍然狭窄。

 

    此外,多位受访者还强调,虽然中国在基因组测序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相关的测序仪器制造、临床、医药研发等领域,仍严重落后发达国家。

 

    除了技术挑战,我国基因技术应用也面临认知以及医疗体制方面的障碍。

 

    首先,社会认知程度不高。易鑫表示,基因测序仍是小众选择,许多患者、医生、政策部门并不了解基因测序知识。

 

    其次,与临床脱节,甚至冲突。对大部分医院而言,基因检测仍是游离于医院体系之外的患者自主选择。观世(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吴岢告诉记者,在肿瘤治疗领域,靶向药是针对基因靶点的用药,严格来说病人用药之前需参考基因测序结果再判断用药。但由于基因测序仍不普及,是游离于医院体系的自主选择,也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许多医院不能给患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基因检测和解读,有的医生甚至盲目排斥基因检测,以至于有助于精准用药的基因检测在临床中不能得到推广。

 

    第三,监管体制滞后。肿瘤基因测序需要测量多个基因点位,但现有的监管办法是逐一批准可测点位,客观上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实际探索。行业内有这样一个比喻——理想的模式是监管“餐馆”而非对每一道“菜”进行检测。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虽然基因技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我国不能停止研发与临床应用的步伐,应积极抢占这一科研高地。

 

    首先,在顶层设计、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等方面支持基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而全面建立应对国际竞争的真正实力。

 

    其次,在医疗体制方面,应尽快将基因测序无缝连接到医疗体系中去,与病历、医保结合,逐步地改变医生和病人的诊治参与方式。可以从试点单位进行局部探索。

 

    多位专家还建议,可借鉴美国多元监管模式支持新技术研发。在美国,基因检测监管分为三类——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项目、修改FDA批准的项目,以及实验室开发诊断试剂监管模式(LDT)。LDT模式下,只要是有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执照的实验室,其产品和技术服务就可以合法进入临床。中国也可以建立类似监管体系,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能加速新技术应用。

 

    业内人士表示,基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关乎民生、公共政策,也决定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在IT与BT产业融合发展的浪潮中,中国具有测序技术强、人口基数大、样本多、治疗需求旺盛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引领我国的基因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新的突破。(经济参考报)

 

    》》》基因编辑技术望攻克艾滋病(附股)

 

    人类后天免疫不全病毒(HIV)是医学界的恶梦,自病情扩大几十年以来,都还找不出能完全治愈病患的方式,只得以鸡尾酒疗法或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therapy)减缓病情发作,并藉此延长病患寿命。日前,一研究团队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的将 HIV-1的去氧核糖核酸(DNA)从人类的免疫细胞上移除,并防止病毒进行进一步的复制与再感染。

 

    据媒体报道,来自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人体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的T细胞上的HIV-1病毒移除,让它没有办法再进一步的感染其他健康细胞。而所谓的CRISPR/Cas9技术,就是科学家利用向导RNA(guide RNA)更动细胞DNA中被瞄准的部位。

 

#p#分页标题#e#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Kamel Khalili博士认为,移除HIV病毒的这项基因编辑技术是有效的,且透过带给这个病毒基因组的突变,也能让此病毒不再进行复制。此外,这也表示利用这项技术,能保护其他细胞不再受感染,这项技术不仅安全,也不会带来任何毒性的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术自问世以来,就有着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技术不断改进后,更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美国研究团队此项突破性的成果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是人类对抗艾滋病的重大突破,其实验结果也相当的成功。随着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其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基础研究、药物制备、农业生产、环境保护、频危动物救助等方面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分析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前景广阔,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此外,2016年3月精准医学入选“十三五”百大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催化作用。A股上市公司中,拥有核心技术的个股值得重点关注。

 

    劲嘉股份(10.81, 0.07, 0.65%)(002191)与国内基因编辑领域领先研究机构中山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切入CRISPR/Cas9编辑技术研究及应用领域。2015年12月公司与中山大学抗衰老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共同推进“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等生物技术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随后公司又与中山大学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合同,目标是建立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地中海贫血疾病基因修正的技术体系。项目负责人黄军就2015年4月发表了全球第一篇有关利用CRISPR技术修正人类三原核胚胎致病基因的基础科学研究报告,入选《自然》2015年度对全球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人物。

 

    东富龙(19.610, -0.34, -1.70%)(300171)增资9000万元获得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4.0206%的股权,成为伯豪生物第一大股东。伯豪生物的主营业务为生物CRO技术服务业务,可提供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定制服务,已完成胃癌、肺癌、Hela、293T、肝癌等细胞的建系、20多种肿瘤细胞系CRISPR/Cas9测试、15个Gene的敲除和2个miRNA的删除等。2015年12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不低于1亿元设立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东富龙医疗将逐步建立基因测序、分子诊断、细胞治疗三大平台,打造精准医疗研、产、销为一体的大生态系统。

 

    银河生物(000806)2015年5月发布公告,斥资5亿元以增资并购方式取得投资标的南京生物的90%股份。南京生物是南京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和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产业化平台,在利用各种基因编辑技术制作转基因模式动物上具有领先的技术和经验。未来将启动模式动物全球销售渠道建设,和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筛选和检测平台、转基因小鼠人源化平台建设以及基于平台所开发、引进创新型大分子药物产业化(含治疗肺癌、肝癌、淋巴瘤、肝硬化、帕金森氏症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新型药物),为上市公司布局精准医疗产业链奠定基础。(证券时报网)

 

    》》》精准医疗计划正拟定 基因测序万亿蓝海开启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技术平台的国家基因库正在深圳抓紧建设,平台每年产出的基因数据将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这一平台今后将对接生物、医药、新型农业等众多新兴产业,为百姓健康、生物制药、高效养殖等提供原始基因数据,并将催生总价值上万亿的市场,预计仅基因检测服务业在五年内就可以达到百亿级市场。

 

    政策积极鼓励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官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国家卫计委最近会同科技部等部门,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联合一批顶尖科学家,正在拟定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

 

#p#分页标题#e#

    国家层面组织专家论证,一致认为现在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按照中国的需求,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计划,搞好顶层设计,并进行系统谋划。据透露,精准医疗有望写入“十三五”规划,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

 

    据了解,最早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的国家是美国,今年2月由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率先提出。国家相关部委获悉后形成专文报送中央,中央领导批示科技部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牵头研究。

 

    相关政府机构也屡次发文出台政策,鼓励精准医疗行业发展。5月10日,国务院发文取消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华大基因战略执行委员会朱岩梅表示,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引导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从事前准入转为事后监管,将有助于激发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更多技术项目,推动精准医疗产业快速发展。

 

    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同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建议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2014年3月,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发出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的通知,明确试点的项目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当前,我国的临床医疗模式如同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即临床实践仅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来确定疾病。实际上,水面下的冰山才更具危害性。在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这些是组织器官病变的主因,但我们却对此缺乏深刻的了解。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80%,而中国却不足20%.中国的多数癌症诊断都是中晚期,治疗非常被动和盲目。

 

    药企抢先布局

 

    在一系列政策驱动下,精准医疗成为目前医药行业最大的热点,相关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北陆药业年内迄今涨幅280%,新开源年内涨幅260%,达安基因年内涨幅210%……这些公司都顶着精准医疗的光环。

 

    精准医疗是个系统工程,大数据是基础,基因测序是工具,只有软硬件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技术上的精准医疗。基因测序产业的竞争要素是技术、服务和渠道,门槛是数据库,落脚点在患者教育和科普过程。

 

    上游测序技术上,Illumina的机器已接近顶峰。中游测序服务领域,本身壁垒较低,未来会出现超大规模的第三方检测工厂,实现规模效应,企业未来转型的出口是健康、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中游数据解读方面,未来市场格局将分为自行解读和外包解读两大阵营,外包解读将催化产业不断涌现出各种创新服务模式。至于数据库的建设,业内看好通过市场化的竞争,由企业投资整合资源来积累数据的途径。解读服务发展的催化剂在需求,落脚点在患者教育,医生和患者对基因检测认识越多,了解疾病机理的欲望就越强,数据挖掘的需求就越大。

 

    下游临床应用上,人基因组与疾病筛查是必然趋势。肿瘤诊断作为第二大应用,个性化用药和早诊是必然发展方向。其他已经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耳聋基因的筛查、罕见病筛查、地中海贫血、靶向药物伴随诊断。

 

    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知名度较高的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新开源、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北陆药业外,仙琚制药子公司索元生物也定位精准医疗,通过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平台技术指导临床“废弃”的创新药物研发再生,实现从零到数亿元的价值重建。

 

#p#分页标题#e#

    丽珠集团参股美国肿瘤精准治疗领导者Cynvenio,后者专门从事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为采取高纯度提取循环肿瘤细胞群来进行DNA测序的领先企业。Cynvenio的重点产品ClearID能够在血流中检测乳腺癌病症,已被美国主流医疗保险公司覆盖。它还是FDA最早批准的肿瘤筛查公司,技术领先,其共同创立人中包括麦肯锡前合伙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值得重视的是,基因检测江湖中的“一哥”——华大基因,已于近期发布了创业板招股说明书。

 

    肿瘤检测市场先行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今年4月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意味着肿瘤病种的基因测序得到监管层首肯。

 

    达安基因控股孙公司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及迪安诊断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单位名单。卫计委指出,将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除上述两家外,入选首批试点的单位还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等。

 

    2006年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飙465%.根据《世界癌症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公认趋向。鉴于肿瘤基因测序的市场广阔的前景,继无创产前测序争夺战开展数年后,国内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检测市场,开始争夺这块大蛋糕。

 

    此前,肿瘤个体化治疗仅由国家卫计委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者皆为政府背景,开展进度缓慢。国家卫计委批准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后,个别公司已先下手为强。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医学的进展最为快速,肿瘤检测即华大医学“生死战略”战略中的“死”战略之一。

 

    华大医学的肿瘤套餐已于近日出炉并正在推向市场,目标客户既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此套餐涉及肿瘤种类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为全面的。健康、高危人群适用于“遗传性肿瘤筛查”,包括男性15种、女性16种常见肿瘤的筛查,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见癌症均在套餐范围内;罹患肿瘤的患者则适用于个体化治疗套餐,定位于针对性用药、预后复发监控等。(中证报)

  26家A股公司涉足精准医疗 三条主线挖掘概念股

 某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透露,医疗行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在细胞治疗领域,北陆药业、中源协和、国际医学等企业已有相应布局,同时许多上市也通过跨界并购的形式涉及医疗行业新技术,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精准医学领域,未来将成为医疗行业长期的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有26家上市公司涉及相关概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资料,对精准医疗产业链中下游的肿瘤诊断、细胞治疗、个性化治疗等板块进行深度剖析,试图为投资者挖掘相关投资机会。

    肿瘤诊断

    精准医疗领域下一块蛋糕

    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将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而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p#分页标题#e#

    在此背景下,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个体化用药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公认趋向。鉴于肿瘤基因测序的广阔市场前景,国内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市场,争夺这块蛋糕。

    达安基因:打通基因测序全产业链

    达安基因是基因测序业务布局最全面的公司,基本打通了上下游。

    作为国内分子诊断龙头,达安基因IVD业务的发展及母公司医院体系的逐步理清有望使公司实现“个体化诊断+个体化治疗”一体化,成为精准医疗第一股。特别是基因测序,公司以中山大学医学体系为依托,以独立诊断实验室为平台,未来有望从试剂与服务端快速切入产业链,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目前最主要的业务乙肝检测年收入2亿元,未来仅无创产检业务就有望给公司带来几亿到十几亿元的收入,其他肿瘤、心血管等疾病领域的个体化诊疗运用同样值得期待。

    新开源(88.56-4.15%):收购三公司布局大健康

    新开源通过收购呵尔医疗、三济生物、晶能生物3家公司,进军肿瘤早期诊断、分子诊断及基因测序等领域。

    呵尔医疗从事肿瘤(包括宫颈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的早期诊断,是未来肿瘤无创早期诊断的龙头;三济生物主要从事个体化治疗(包括肿瘤、心脑血管、免疫调节等领域),应用的技术主要是分子诊断;晶能生物定位于第三方基因检测科技服务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呵尔医疗和三济生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上实现协同;晶能生物是三济生物和呵尔医疗业务发展的助推器,可以为其提供诊断的技术支持。

    细胞治疗政策松绑提高行业集中度

    在国外,诺华、辉瑞等药企都在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发和商业应用。Nivolumab等五类免疫药物市场规模约为20亿美元,预计2020年达到100亿~150亿美元,如扩大到初期治疗,市场规模将翻番。

    在国内,肿瘤细胞治疗相关政策落地,将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从而利好龙头公司。比如在干细胞存储率方面,国外平均存储覆盖率在10%以上,而我国仅1%,随着干细胞政策松绑,相关产业前景广阔。

    华生物:转型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产业

    1月29日,南华生物宣布非公开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将投向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储存库项目、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中心项目等。公司通过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储存业务进入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产业,实现在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实现业务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目标。

    南华生物表示,公司此次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储存库项目包括建设符合GMP规范的干细胞制备实验室、干细胞储存室、免疫细胞制备室等。项目建成以后,将形成超过320份/天的干细胞及免疫细胞处理能力。

    冠昊生物(47.87-2.6%,咨询):完成细胞技术平台搭建

    冠昊生物在2013年引进ACI细胞治疗技术,2014年与台湾鑫品生医合作进军细胞存储领域,同时通过与北京大学合作,推进干细胞研发及产业化,初步具备国内领先的细胞技术平台。

    目前,公司已完成6例ACI手术,效果良好,未来有望逐步推广,细胞存储将进入收获期。若后续细胞治疗技术能够取得突破,公司将在细胞治疗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

    公司人源细胞标准化生产平台全部通过GMP现场认证。在此平台上,软骨细胞治疗开始临床应用并实现收入,目前已在广东的两家医院实现临床应用(ACI细胞培养及支架终端价格为每例6万元左右),公司预计2015年年底前开发30家医院,计划1~2年内在全国开发30~50家骨科医院。

    北陆药业: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测序双管齐下

#p#分页标题#e#

    北陆药业通过收购中美康士51%股权,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开展肿瘤生物治疗的公司,目前产品主要包括CIK、DC瘤苗等,技术储备包括NK细胞、TIL细胞、多靶点CTL细胞等。

    北陆药业参股子公司南京世和主营癌症个体化医疗诊断,包括高通量全景癌症基因检测、罕见病基因检测、科研测序及合作服务和相应技术支持。目前,南京世和能对382个致癌基因进行300倍全景、深度测序,为临床肿瘤靶向用药提供指导。

    北陆药业已逐步形成从基因测序、造影检测到肿瘤靶向用药治疗的技术链条。

    个性化治疗

    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生物医学峰会上,专家介绍说,美国恶性肿瘤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5%,我国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

    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是治疗思路问题。而个性化治疗能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的目标,相较传统医疗,个性化治疗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及预防性等特征,将开启医疗新时代。

    仙琚制药(24.36+0.87%,咨询):颠覆新药研发模式

    仙琚制药子公司索元生物定位精准医疗,通过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平台技术指导临床“废弃”的创新药物研发再生,实现从零到数亿元的价值重建。

    通过使用新发现的生物标记物作为伴随诊断来筛选病人,索元生物能够在敏感患者中重新开展临床试验,从而优化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提高新药的成功率,最终达到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时间开发出一批创新药的目的。

    丽珠集团:参股美国肿瘤检测公司

    丽珠集团参股美国肿瘤精准治疗领导者Cynvenio,后者专门从事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为采取高纯度提取循环肿瘤细胞群来进行DNA测序的领先企业。Cynvenio的重点产品ClearID能够在血流中检测乳腺癌病症,已被美国主流医疗保险公司覆盖;它还是FDA最早批准的肿瘤筛查公司,技术领先;其共同创立人中包括麦肯锡前合伙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ynvenio的后续产品LiquidBiopsy可以对CTC细胞、CTDNA进行精准检测,肿瘤适应症更广泛。丽珠集团此次参股Cynvenio将使相关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Cynvenio在国内市场的成长空间。(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华泰证券:精准医疗 下一个朝阳行业   投资要点:

  本文首次提出精准医疗投资概念主题,文中主要解释了什么是精准医疗,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推荐精准医疗及挖掘对应的投资机会。

  什么是精准医疗?精准医疗又叫个性化医疗,是指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因此相较传统医疗,精准医疗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及预防性等特征,将开启医疗新时代。美国积极推进精准医疗,并获得了一定成效,近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又宣布了一个预算为2.15亿美元的精准医学计划。

  为什么现在推荐精准医疗.1)精准医疗在国内的发展正处在医疗卫生支出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且国内重大疾病死亡率上升、新生儿残疾率上升的严峻趋势下对精准治疗需求正急需开启的宏观背景;2)精准医疗发展的关键--基因检测技术正迎来政策之风和技术之风。首先国内外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成本大幅下降打开了其巨大的商业应用空间。其次近期在时隔一年之后国内关于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诊断临床应用试点工作通知的下发为其产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使得目前的基因测序行业逐步走向规范,未来试点有望逐步放开,考虑到肿瘤诊断和个性化医疗的兴起,精准医疗迎来发展东风。根据Illumina公司数据,全球NGS(二代基因测序)的应用市场规模预计为200亿美元。

#p#分页标题#e#

  精准医疗的投资机会在哪?根据上面分析,精准医疗作为医疗模式的革新对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未来的投入有望提升,将在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迎来黄金发展期。以无创产前筛查为例,我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约1600万,按10%的市场渗透率,3500元/人次计算,市场空间约56亿元/年,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继续下行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假设下行至1500元/人次,渗透率至50%,则市场空间有望上行至120亿元/年。考虑到每年三四百万的癌症发病人数,肿瘤诊断和个性化用药的应用空间更加巨大。因此精准治疗是下一个新兴朝阳行业,建议积极关注基因测序、肿瘤诊断及个性化用药等相关投资机会,对应可关注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紫鑫药业、千山药机、新开源、北陆药业、恒瑞医药等个股。(华泰证券)

  精准医疗13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安科生物:精准医疗新龙头,不断扩大产业版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魏巍,叶寅,邹敏 日期:2015-12-01 
  事项:

  近日,我们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公司战略规划和最新进展。

  平安观点:

  与CAR-T细胞治疗领军企业博生吉强强联手,占领学术至高点,致力于CAR-T实体肿瘤临床取得重大突破,并积极探索细胞免疫治疗的产业化。

  1、博生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AR-T/CAR-NK细胞技术服务平台,已经成功构建了第二/三/四代CAR-T系统,包括1)细胞治疗技术与产品:CAR-T、CAR-NK、CTL、DC-CTL等,2)抗体靶向药物:免疫检验点抗体、双特异抗体、纳米抗体等;2、博生吉致力于在CAR-T实体肿瘤临床取得重大突破,1)对一例精囊腺瘤患者CAR-T(MUC1靶点)治疗后,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切片分析后均发现十分理想的肿瘤坏死,并且没有发生如免疫因子风暴等副作用,预计有望选择权威杂志发表临床数据,2)博生吉已于10月25日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了MUC1临床I/II期的临床试验,在武警浙江总院招募肝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三阴乳腺癌等患者;3、安科与博生吉强强联手,1)有望选择更多的医院作为CAR-T实体肿瘤临床合作单位,加快临床病人的招募进度,例如武警安徽总院等,2)并积极探索细胞免疫治疗的产业化,博生吉自主研发的最新NK细胞扩增技术能够高效扩增,由于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无MHC限制性,具有独特的肿瘤杀伤优势,预计NK细胞扩增试剂盒有望明年上市。

  全资控股法医DNA检测龙头中德美联,将作为公司在基因检测领域深耕的重要战略平台,技术全球领先实现进口替代,技术服务模式复制性强,有望延伸至医学诊断服务。1、中德美联建立了国际领先的多重PCR&CE扩增检测平台(同时检测40个STR和近百个SNP),自主开发了全球系列最全的法医DNA检测试剂盒,拥有自主开发的6色荧光染料、热启动Taq酶、免提取PCR复合扩增等核心技术和核心原料,成功实现了对AppliedBiosystems(ABI)等海外公司产品的进口替代,目前法医产品已销往全国超过320个实验室,包括公安刑侦、法院等;2、中德美联开创国内法医DNA检测技术服务先河,为无锡、佛山公安局提供一整套的法医DNA检测技术服务,包括为公安局送样进行检测等,无锡作为示范合作点,通过收取服务费,已进入投资回报期,今年净利润有望超过1000万,佛山也成功复制无锡模式,今年有望贡献利润。安科将助力中德美联把无锡的成功模式快速复制到其他区域(例如:安徽),中德美联也承诺未来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30%。初步估算,假设全国300个地级市均采用该种模式,市场空间接近100亿;3、除了在法医DNA检测领域处于龙头地位,中德美联在二代基因测序方面也具有较深的技术积累,包括基因检测解读数据库及分析流程等,临床产品也已进入报批阶段,安科将联手中德美联加大临床应用推广,未来有望延伸至产前筛查、肿瘤筛查等医学诊断服务。

  生长激素市场空间过百亿,销售模式创新和产品升级将推动公司明星产品生长激素未来三年增速超过35%,主要由于:1、公司从2012年开始实行产品分线销售,更加注重学术推广、产品推广、患者教育等专业化营销;2、公司将生长激素定位于治疗儿童矮小症,1)增加对三甲医院KOL的覆盖,并推行专家陪诊模式,2)与地级市医院合作建立矮小症专科门诊,实现客户拦截和渠道下沉,目前合作门诊近百家,预计每年增加20-30家,3)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强患者教育,并通过合作医院线下体检筛选患者,提高患者就诊率,增加患者流量;3、生长激素注射液已于14年8月申报生产,预计将于16年上市;长效生长激素目前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初步预计将于17年上市,新品上市也将保障未来高增长的持续性。

#p#分页标题#e#

  投资建议:精准医疗新龙头,不断扩大产业版图,重申“强烈推荐”评级。1)与CAR-T细胞治疗领军企业博生吉强强联手,占领学术至高点,致力于CAR-T实体肿瘤临床取得重大突破,并积极探索细胞免疫治疗的产业化;2)全资控股法医DNA检测龙头中德美联,将作为公司在基因检测领域深耕的重要战略平台,技术全球领先实现进口替代,技术服务模式复制性强,并有望延伸至产前筛查、肿瘤筛查等医学诊断服务;3)内生增长动力强劲,明星产品生长激素保持高增长,核心产品干扰素增长潜力巨大;4)产品线日益丰富(替诺福韦、KGF-2、HER-2),收购苏豪逸明进军多肽行业,有效整合产业链上游。考虑增发摊薄股本以及中德美联明年并表影响,我们预测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0.37、0.59、0.78元。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进展低于预期;并购整合进展低于预期。(平安证券)
 

  新开源2015年一季报点评:净利润增长137%,双平台业务齐扩张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伟 日期:2015-05-04 
  事件:公司发布201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6251.93万元,同比增长3.7%,营业利润1510.64万元,同比增长146.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3.87万元,同比增长137.35%,每股收益0.11元。

  观点:

  净利润增幅高于公司此前预计的100.24%-118.44%。公司募投项目5000吨PVP一期投产,销量同比提升,同时原材料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导致PVP贡献利润显著增长;欧瑞姿销售50余吨,贡献利润350余万元。以上因素是一季报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5年业绩高增长无忧,预计经营计划超额完成的可能性大。公司预计201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4000万元,欧瑞姿销售150余吨。公司PVP新产能投放之后,市场开拓顺利,预计市占率将持续提升;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中高端PVP逐渐打开海外市场,整体毛利率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全球欧瑞姿市场规模约15亿元,行业进入门槛高,认证时间长,公司一季度欧瑞姿销售顺利是良好开端,其单吨利润高达6-7万元,一旦顺利进入国际日化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基于质量与成本上的明显优势,公司欧瑞姿销量将快速增加;募投项目2500吨产能如能全部投放市场,将贡献利润1.5亿元,业绩弹性极大。基于对PVP新增产能市场投放及欧瑞姿销售的乐观判断,预计2015年业绩超出经营计划的概率极大。

  双平台业务齐扩张。公司通过收购致力于打造消费类特种化学品与健康医疗服务双平台,近期两平台业务均开始扩张。4月22日发布公告,拟与日本株式会社合同资源及光河株式会社发起设立合同新开源制药有限公司,公司持股40%,充分利用合作方的碘资源与医药销售渠道,提高聚维酮碘的产品质量,推动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销售;并拟以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新开源(北京)医疗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旨在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机遇,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医疗研发与投资平台。预计双平台还将有持续扩张动作,奠定公司未来高成长预期。

  结论:PVP新产能投放、欧瑞姿开拓市场顺利是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的主因,预计2015年业绩高增长无忧。公司致力于打造消费类特种化学品与健康医疗服务双平台,近期均有对外投资动作,预计未来将持续扩张。鉴于证监会核准工作目前尚未完成,盈利预测暂不考虑收购标的,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0.50元、0.80元、1.22元,分别对应PE为114倍、70倍、4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进程低于预期的风险(东兴证券)

  荣之联:打开生物信息学的想象空间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帅,刘晨辰 日期:2015-11-20 
  投资逻辑

#p#分页标题#e#

  “华大基因随基因测序而起,荣之联随华大基因而起”是难以阻挡的大趋势,荣之联先发布局生物信息学大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行业层面,测序民用化、基因数据积累加速将拉动数据解读利器的生物信息学IT服务的需求,从而为整个产业带来重大机遇:

  A)短中期,测序产业密集的资本投入必将拉动数据处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应用的需求(软+硬+解决方案);

  B)长期,测序企业为了巩固竞争优势,提升行业地位,挖掘基因数据背后巨大消费市场的诉求将为生物信息学IT服务带来长期需求:其一,通过数据挖掘开发药物及医药消费品能为测序企业带来比测序本身大得多的机遇,于是测序产业的领军企业自会将数据积累&挖掘视为长期重点并形成持续性投入;其二,数据为王的趋势为测序企业通过积累数据&强化数据挖掘逐步建立真正的核心壁垒,打破测序仪巨头的行业垄断,于是着眼于长期存续的测序企业亦会重视持续的生物信息学IT投入。

  C)进一步,除基因组数据以外,全面的生物信息学还涉及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维度,这意味着还存在基因测序以外的众多潜在爆发点,其他潜在爆发点未来一旦发力,产业增速大概率会超预期。

  2)企业层面,决定生物信息学IT企业发展高度的关键是及时把握产业最新机遇的能力,以及是否深刻理解生命科学。中国基因测序产业中尚没有谁能和华大基因匹敌,这让荣之联比任何其他竞争者更有机会洞察和布局产业的最新趋势,这在行业发展&变化迅速的背景下至关重要;荣之联通过与华大基因十余年合作更已成为中国“最懂生命科学的IT企业”,建立了无可替代的先发优势和声誉,且持有华大基因0.45%的股权。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及时定增拓展生物信息云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IT能力和已形成的先发优势。

  中国北斗民用推广应用联盟秘书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和测绘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秘书长的车网互联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在智能公交、两客一危、警务安全和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实现了成功落地。

  估值和投资建议

  价值和成长潜力均被低估:作为生物信息学和车联网的最大受益者,按照未来的发展测算,我们预测15-17年EPS分别为0.59元、0.84元、1.29元。目前股价对应2015-17年PE估值分别为80x15PE、56x16PE、37x17PE,我们认为这个估值水平没有反映荣之联15-17年的成长性,公司的价值被低估。(国金证券)
 

紫鑫药业2014年年报点评:Q4业绩大幅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林 日期:2015-02-25 
  报告摘要:

  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去年总营收为7.76亿元,同比增长63.42%。其中,Q4单季度营收为3.65亿元,同比增长132.12%。

  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6.51%;扣非后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下降44.09%。其中,Q4单季度的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增长438.30%。Q4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般若药业和草还丹药业两家子公司的销售增长所致。

  人参产业在稳步推进中。公司在2009年进军人参产业,目前已经研发出500余个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品种,数十款人参产品已推向市场,包括人参果蔬发酵饮料、参呼吸饮料、玉红颜红参阿胶糕、鲜人参蜜片等。去年公司人参系列产品销售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185.71%;但毛利率仅为37.8%,同比下降13.49%。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人参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以及产品销售结构变化所致。公司去年在长春、延吉等新建3家专卖店,现已在长春市约300家流通终端铺货。

  公司今年将会主推参呼吸饮料,以长春为中心,广告投入辐射东北三省,同时计划在南方省份打造5—10个样板市场,逐渐推向全国市场。

  基因测序产业仍是提升估值的重要因素。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主要是由子公司中科紫鑫经营。第二代基因测序仪技术主要是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目前基因测序仪仍处于研发试生产阶段。

#p#分页标题#e#

  投资建议:在不考虑定增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的EPS分别为0.09元、0.13元和0.17元,目前市盈率偏高。但公司的人参产业仍处于拓展期,成长性存在较大的弹性,且公司是较少开拓基因测序产业的上市企业,受市场关注度较高,因而可享受较高估值,继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人参价格下跌的风险;基因测序仪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东北证券)

达安基因:业绩稳步提升,布局IVD全产业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其立 日期:2015-07-29 
  上半年营收6.27亿元,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快报,上半年营收6.27亿元(+27.90%),营业利润5660万元(-18.61%),净利润6052万元(+0.57%)。营收保持较快增长说明公司业务拓展顺利,业绩不断提升;营业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是公司股票期权费用的摊销,导致管理费增加。虽然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但是公司业务提升明显,我们认为今明两年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拐点。

  分子检测和基因测序双引擎,成就个体化诊断龙头 公司在分子检测试剂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PCR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病理诊断试剂方面具有优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卫计委今年1月公布的无创产前检测(NIPT)试点医院名单加快了国内基因测序业务的进程,公司是目前国内获批生产NIPT基因检测产品的两家企业之一,凭借在检测试剂和基因测序的双重优势,公司有望成为个体化诊断行业龙头。

  打通仪器制造和医疗服务,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是国内IVD行业鲜有的全产业链布局标的,在上游仪器制造中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以及基因测序仪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此外公司还有多款生化分析仪。公司在全国有8个临床检测中心,并参与设立中山大学医院投资管理集团,积极介入下游的医疗服务领域,完成IVD全产业链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15-17年EPS为0.31/0.37/0.4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3/118/97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诊断服务费用加大;基因测序政府监管态度。(广发证券)
 

千山药机公司点评报告:定增近40亿元,打造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汤佩徽 日期:2015-10-19 
  事件:公司于10月13日晚间披露了非公开发行预案。

  投资要点

  拟募集资金近40亿元,助力公司多元化转型发展战略。公司拟以39.65元/股定向发行10083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98亿元。其中,公司第一大股东长沙华福康投资有限公司拟以22亿元认购公司本次发行不超过5548万股股份,占总认购额的55%。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千山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超导磁共振系统核心部件和智能电子血压计佛山产业基地项目、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项目,以医疗装备制造主业为根基、助力多元化转型发展战略。

  布局超导磁共振核心部件,助推超导磁共振仪器国产化。2014年,我国核磁共振设备(MRI)总销量超过1100台,销售额超过70亿元,按销售额计算,超导核磁共振产品占比90%。目前,进口品牌的超导MRI 市场占有率超过90%,国产化空间巨大。在超导磁共振核心部件方面,公司已经掌握了超导线圈、失超保护、超导接头与开关、液面计、悬挂、低温系统、压力容器、液态氦零挥发、无源匀场等关键技术,并开发了一系列高效实用的磁体设计软件,具备了核心部件产业化条件。随着公司超导磁共振核心部件的生产,将有助于我国国产超导磁共振厂商与国外厂商展开竞争,有望实现超导MRI仪器的进口替代。

  聚焦慢病管理,打造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经确诊患者已达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公司拟建立以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中央中心、远程医疗及大数据中心、医疗器械及药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300个“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区域中心”,预计每年为300万名高血压患者提供慢病精准管理的服务。

#p#分页标题#e#

  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打造的“慢病管理生态圈”服务主要分为信息采集分析、精准医疗服务、产品供应三个环节。其中,在信息采集环节,主要依靠远程诊疗、基因芯片检测、可穿戴智能硬件和检测设备等手段或设备实现,以可穿戴智能硬件、移动APP 以及中央大数据管理中心为载体,实现信息采集与存储、分析;在医疗服务环节,在分析所采集到的患者信息之后,为患者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全天24小时跟进和管理患者健康,时刻为患者提供服务、管理健康;在产品供应环节,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拥有智能配送中心,患者能足不出户就可通过平台享受“就医、检测、监测、购药(器械)”一站式服务。

  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建成后,主要收入来自基因芯片检测服务收入、可穿戴智能电子血压计销售收入、健康管理服务收入、开发药品销售收入以及大数据增值服务收入,盈利模式具备较好的前景。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5年EPS为0.49元,2016年摊薄EPS为0.50元。公司立足于医疗装备制造主业,向医疗器械领域转型。公司掌握超导磁共振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竞争力显著,且超导磁共振市场有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依托“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和“基因芯片及试剂研制”两大核心技术,打造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布局极具市场前景的慢病市场,看好这块市场的发展。鉴于公司39.65元/股的定增价格,同时公司业务已逐步向医疗器械领域倾斜,拥有基因芯片核心技术,且参考掌握基因检测核心技术同类公司的市场估值,给予公司2016年85Xpe,目标价格为42.5元,考虑到目前价格较高,给予“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建设不及预期;超导磁共振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财富证券)

科华生物:第一单并购落地,外延战略启动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涛,李敬雷 日期:2015-11-09 
  事件

  交易方案

  2015年11月3日,科华生物拟通过科华香港同AltergonItalia共同出资设立科华意大利公司,科华香港出资2880万欧元,占科华意大利80%的股权,AltergonItalia以其所持有的诊断业务资产通过注入科华意大利的方式出资(包括AltergonItalia的诊断相关研发人员和设备、奥特诊青岛100%的股权),占科华意大利20%的股权。

  科华香港2880万欧元的出资额中,1880万欧元用于科华意大利收购TGS100%的股权,另1000万欧元将于交易完成后18个月内分批注入科华意大利用于公司未来业务发展。

  标的公司介绍

  TGS:TGS主要从事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主技术产品主要是基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优生优育(以下简称“ToRCH”)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下简称“自免疾病”)的诊断试剂,同时代理基于酶联免疫技术的自免疾病和ToRCH试剂、分子遗传诊断试剂以及其它产品,在自免和传染性疾病领域的诊断试剂的方面具备领先的研发能力。销售网络以意大利为主,覆盖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

  2015年上半年TGS总资产2661万欧元,负债2274万欧元,收入802万欧元,亏损56万欧元;2014年全年收入1603万欧元,亏损17万欧元。

  Altergon青岛:Altergon青岛的控股子公司深圳Altergon是以研发为平台的创新型高新企业,立足于医疗器械领域,致力于研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新一代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即将研发完成并实现产业化。

  深圳Altergon目前由奥特诊青岛控股93.5%,是一家以研发为平台的创新型高新企业。立足于医疗器械领域,致力于研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12项技术专利申请。

  Altergon青岛财务数据:2014年总资产1055万人民币,负债641万人民币,收入0,利润0。

  点评

  外延战略正式落实:方源资本收购科华生物的公告中已经明确将外延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本次签订合作协议,与AltergonItalia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且取得TGS、Altergon100%股权,标志着公司第一单外延并购终于落地,战略开始执行。

#p#分页标题#e#

  此次收购意在完善技术平台。公司此次的并购对象TGS以化学发光免疫产品见长,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优生优育诊断试剂,特别在ToRCH和自体免疫疾病诊断方面具备优势(ToRCH:优生四项,包括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科华是国内的IVD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试剂研发能力,在生化、酶免、分子、化学发光等领域都有产品布局。公司的化学发光产品线处于起步推广阶段,现在的主要研发项目是甲状腺功能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我们认为此次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公司的化学发光的实力,包括仪器水平的提升还有试剂产品的补充,进入新的细分产品领域。同时Altergon公司在海外有一定体量的业务收入,此次合作为海外业务拓展提供更好的渠道。

  短期经营困难,长期投资逻辑不变。我们认为公司股权转让完成,新的管理层到位后积极推进了股权激励,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次外延并购,也是公司新的股东和管理层战略执行的结果。从经营角度,公司的传统产品生化及酶免由于竞争原因增速已经不快,而且又遭遇了出口等意外事件,但是我们认为化学发光、血筛试剂未来两年可以拉动公司的增长。长期来看,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研发、外延并购等方式补充产品线,支撑长期发展。

  盈利调整

  我们预计2015-2017年每股收益依次为0.49元、0.63元、0.73元。这里没有考虑外延式并购的贡献。投资建议

  由于公司属于变革型企业,当前的基本面对应着低点,未来在外延和新业务的推动下,具有超预期的可能。我们从长期变革价值角度,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管理风险、外延进程、降价风险。(国金证券)
 

利德曼:产品线逐步丰富推动公司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蒙俊江 日期:2015-09-22 
  投资要点:

  近期公司公告了中期业绩并与投资者交流经营情况:

  1、受并购推动,公司中期财务数据呈现增长趋势。

  上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8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61%和10.95%。报告期内,已完成德赛系统45%的股权及德赛产品39%的股权过户手续。德赛系统和德赛产品的合并报表比例前5月分别为25%和31%,6月份合并比例均为70%,上半年为公司贡献的营业收入共计1.29亿元。去除并购因素,公司同比收入增长-13%。盈利能力方面,综合毛利率为53.91%,同比下降近8个百分点。预计受并表试剂业务毛利率的影响。

  2、公司主营立足生化诊断,通过收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收购德赛后实现产品线的互补,双品牌运作,有利于拓展高端客户。分业务看,公司的主营业务仍然以生化诊断试剂为主。2012-2014年体外生化诊断试剂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52%、85.23%、90.19%。今年上半年占主营业务比重依然超过80%,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实现收入24,256万元,生物化学原料收入673万元;仪器收入4,552万元。体外诊断试剂较去年同期增长49.50%,仪器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82.58%。目前生化领域还容纳着几百家企业,说明行业还没有发展到顶部。公司判断未来生化检查子行业会出现4-5家市场份额占大部分的竞争格局。公司的优势在于试剂原料都能自产,规模化,全自动化,降低了批间差。有望继续保持业内领先优势。

  3、未来公司将重点推进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业务。公司既有自主研发品牌,又有国外合作品牌。

  化学发光是免疫检测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市场规模约50-60亿元。之前基本被欧美企业所占据。随着国内公司技术创新不断深入,逐步呈现进口替代趋势。公司一方面自主研发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R1000,去年十月上市,目前已经装机40-50台,今年计划实现装机150台。由于化学发光分析仪属于封闭式的,仪器销售能带动后续试剂的销售,自产仪器是竞争的关键。公司已获取数十个试剂产品证,基本覆盖常用项目。每台仪器每年带动的试剂销售预计在30-40万元。

#p#分页标题#e#

  另一方面,与IDS公司合作的IDS-iSYS仪器及六项试剂产品已取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大大丰富了公司的免疫产品线,IDS的竞争优势在特种项目方面,与公司自主研发机型形成高低搭配,定位不同目标客户。目前已经装机20多台。通过研发合作将利德曼现有的31个化学发光试剂适配在IDS的仪器上,两种机型试剂可实现通用,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4、布局分子诊断和POCT领域。

  分子诊断是IVD行业未来的亮点。2013年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市场占比分别为27%、35%、8%。未来5年分子诊断增速有望实现15%,预计到2018年生化诊断市场份额会下降到10%,免疫诊断维持20-25%,分子诊断的市场份额将超过30%。而POCT子行业年增长在15-16%,市场占比约5%。

  公司与ENIGMADIAGNOSTICSLIMITED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对EnigmaML设备系统及相关诊断试剂盒产品进行商业化运作,逐步开拓分子诊断领域。EnigmaML系统提供了将现有分子诊断的前处理、PCR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传输合为一体的全自动化解决方案,结合了实时荧光PCR反应的高灵敏度和POCT类产品检测的特点,具有快速、准确、简易、数据实时传输的优势。首款产品能实现分子和免疫诊断多项检测,全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解读降低了对人员和环境的要求,有望成为基层医疗机构未来去检验中心化趋势的主导产品。

  除了合资之外,公司自己也有计划基于免疫业务研发更智能化简便化的产品,首选方向是心肌标志物和慢病管理。

  5、公司重视研发,逐步加大研发投入

  2015年上半年度研发投入金额为163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190万元增长36.9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44%。公司有计划逐步加大研发的投入,以不超过10%为限。

  生物化学原料业务方面目前成立了三个研发组,包括诊断酶、抗原抗体和化学品,目前已经完成了14种诊断酶的产业化,可以实现进口替代,还有13种诊断酶的基因工程完成构建,正在进行产业化的研究。化学发光诊断试剂盒方面有17项发光试剂项目在研发中,涵盖了目前临床需求量较大的免疫诊断试剂测项目--乙肝标志物五项。

  仪器方面在研的有CM4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相应凝试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德赛方面还有一款POCT仪器和两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元证券)

金健米业:看好公司业务前景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家杏 日期:2015-07-21 
  事件:公司公布了业绩预亏公告。

  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2015年半年度业绩将出现亏损,预计亏损额度为8,500万元-9,000万元。

  结论:给予公司“持有”投资评级。

  鉴于公司大股东业务战略整合预期以及公司医药业务未来发展预期,我们给予公司“持有”投资评级。

  正文:

  1、粮食系统改革将成为未来最大看点。当前我国粮油行业呈现外强内弱竞争格局,外资企业在行业低谷期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塑造,经过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渠道和品牌。与外资企业相比,国内粮油系统企业应该来说具有核心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国企性质,导致其在市场化竞争过程中优势没能完全发挥,最终将国内的粮油市场的主导地位拱手让给了外资品牌。我们认为,我国粮油系统改革将成为大势所趋。首先,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风生水起,粮食系统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一部分;其次,居民消费能力的稳步提高推动了粮油终端价格同步上升,粮油加工行业的盈利状况已经从以前的微利到具有可观的盈利,这将成为我国粮食系统改革最强催化器;再次,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粮食安全将成为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粮食企业在保障粮食安全过程中将肩负重任,这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湖南省粮食集团入主,聚焦粮油、制药业务。金健米业为我国粮食第一股,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3年,湖南省粮食集团接手公司的控制权,同时湖南省粮食集团承诺将在3年内将旗下市场化粮油等同业竞争资产注入到金健米业。公开资料显示,湖南省粮食集团是经湖南省政府批准,省市携手整合全省优势资源创建而成的国有大型综合性粮食企业,主要经营品种研发、粮油收储、粮油加工、中转物流、市场交易、期货交割、经营贸易、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等业务。集团现拥有仓容近140万吨,粮油食品年加工能力近100万吨,铁路专用线2条,两千吨级泊位6个,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集团成立后,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资产从32亿元增加到100亿元,销售收入从不到10亿元增涨到近100亿元,迈入全国粮食企业十强行列。由此可见,湖南省粮食集团是业务范围广,竞争实力强的国有大型粮食企业。对于金健米业来说,当前的收入在15亿元左右,而控股股东收入规模达100亿元,由此可以,一旦资产成功注入,将极大的提升公司的业务体量和盈利空间。

#p#分页标题#e#

  3、业务扩张推动制药业务发展。金健米业为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业务涵盖了制药。公开资料显示,湖南金健药业有限公司为金健米业全资子公司,以大输液为主营,2014年营收为1.2亿元,净利润为-5400万元,盈利能力差。14年,金健药业推出新品萘普生纳注射液,该产品消炎镇痛领域前景广阔,当前处于市场推广期。此外,金健药业的“检测多肽标志物抗原的ELISA试剂盒”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这为公司拓展新的产品种类奠定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公司构建食品产业链奠定了基础(主要为食品检测)。

  4、投资建议。由于金健米业控股股东湖南省粮食集团实力较强,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大股东承诺未来将实施资产注入,这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鉴于粮油和制药业务前景较好,且金健米业当前市值较小(60亿左右),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给予公司“持有”投资评级。(国元证券)
 

 中源协和:细胞和基因领域战略布局排头兵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琴,周锐,余文心 日期:2015-02-28 
  公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脐带血存储细胞,更是融合了脐带血存储、基因测序、细胞治疗、个性化医疗等要素。我们目睹了2014年公司收购执诚生物100%股权,运营南京市和甘肃省细胞基因库,收购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33%股权,成立广东顺德中原协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中源协和天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设立并购基金,收购北科生物13%股权。我们有理由相信,2015年公司在外延的路上将越走越远。

  1.行业情况。

  细胞治疗研究欣欣向荣。国务院确立生物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中提及发展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一种将人自体、异体的体细胞或干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者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近年来,细胞治疗在治疗遗传病、癌症、组织损伤、糖尿病等疾病上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2009年1月23日,奥巴马撤销布什发布的限制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行政命令。到目前为止,各国的细胞治疗处在积极的研究、实验和临床观察的阶段。

  干细胞产业估计在2020年达到4000亿美元市场。根据干细胞行业报告《StemCellResearchMarketto2017-GBIResearch2011》,2001年,全球干细胞应用市场3.3亿美元,2004年已有10亿美元,2007年逼近20亿美元,平均每年以34%复合增长率增长。根据2010年干细胞年鉴,未来20年内,干细胞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美元。

  国际视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主要地区国家的政策取向对干细胞研究有加速放开的趋势。干细胞治疗是从细胞层上治疗疾病,临床上应用的领域主要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肝病、肾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是该领域较为成熟的应用。大型药企都对干细胞治疗领域非常感兴趣,布局参与程度提高,市场一旦放开,伴随治疗领域突破,市场前景远大。目前为止全球批准了8种干细胞药物,可能由于目前干细胞治疗大多都是个体化医疗,还未能标准化,销售情况一般。

  国内视野:从国内干细胞产业链看,干细胞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脐带血库、新药筛选和细胞治疗三大市场板块。目前脐带血的存储业务属于最成熟也最重要的产业化项目,而新药筛选和细胞治疗受限于安全性,还没有产业化。脐带血成为目前关注度较高的干细胞来源。卫生部2001年批准设立7家脐血库,2002年又增设3家。目前脐带血储存只是干细胞产业的初级阶段,未来产业化发展项目主要包括基因诊断试剂、基因药物、干细胞产品以及干细胞移植。相关公司中源协和、金卫医疗、北科生物。

  2.公司基本面:

  公司短期经营立足干细胞存储业务和医学检测试剂业务。

#p#分页标题#e#

  干细胞存储业务:2013年公司干细胞存储已达到30余万份,每年新增存储数近3万份。干细胞库在天津和浙江有公共库牌照,通过子公司形式建设自体库(自体库受监管相对宽松),过去几年公司处于布局阶段,29家子公司遍布21个省市,覆盖中国三分之二版图,四分之三人口,是国内覆盖面最广的干细胞运营网络。

  医学检测试剂业务:目前公司借助于现有渠道做新生儿干细胞基因信息检测分析,进一步增加干细胞贮存的价值,加强干细胞临床应用潜力。开展了影响37种肿瘤和150种非肿瘤常见疾病的基因序列研究,开始了成人肿瘤风险评估基因检测和成人常见疾病风险预测的定制芯片的研制,同时,还开展了口腔粘膜全基因组分析技术,为基因业务拓展到新生儿以外的人群完成了项目和采样技术准备。收购执诚生物,实现南北市场互通,未来基因检测方向会继续扩宽,做产前检测、唐氏筛查等,做到干细胞+基因检测双核驱动。

  中期开拓化妆品美容保健品业务和细胞制剂业务。

  美容保健品业务:公司积极投入美容护肤产品的开发。瑞儿系列、面膜系列、狄安娜系列及欧罗巴传奇系列等4个品类已完成研发并投入生产,将产品投放至销售渠道,其中瑞儿系列还根据市场的信息反馈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其研发阶段已进入尾声,升级后的产品即将投入生产;手霜脚霜系列及草本洗护系列已完成研发,即将投入生产;孕产妇系列、手膜足膜系列、润养洗护类等3个产品系列已进入研发中后期;男士系列及膜类系列(身体各部分养护类)完成研发立项。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优势特点,积极筹备人源细胞因子作为化妆品原料的申报工作。(2013年年报披露的报告期内业务开展)细胞制剂业务:公司下属公司天津和泽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干细胞药物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7月27日,天津和泽生物公司研制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获得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受理(受理号:CXSL1200056津)。下属公司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联合开发申报的抗栓新药注射用重组新蛭素(酵母)药品注册申请于2013年8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受理号:CXSL1300060军),并于2013年9月通过了现场核查。

  长期开拓医疗业务和药业业务。医疗业务包括专科医院收购,药业包括干细胞药物、基因药物、抗肿瘤等化学药物。公司2014年下半年正式面向公众推出的“生命银行卡”。涵盖细胞存储、基因检测及数据存储、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美容抗衰老的全龄化、个性化一站式高科技细胞医疗解决方案等,基于细胞治疗的个性化特性,我们认为公司或将收购部分医院,作为线下服务网点。

  股价催化剂—政策层面。干细胞三大管理制度有望出台。于2013年3月下发征求意见稿的《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有望于2015年发布正式文件,届时利好行业龙头。我们看好公司干细胞制剂的产业化前景。

  股价催化剂—并购进展。公司2014年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并购基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北京中源协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自筹不超过10亿元的资金,参与发起设立多支并购基金,并购基金总规模为50亿元。2015年2月6日公司公告拟出资2亿元作为中间级有限合伙人与嘉兴会凌银宏(出资500万)、中民投(出资4亿元)、永泰天华(出资1亿元)共同设立嘉兴中源协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我们认为产业基金的设立,主要是为国内外寻求对公司有战略意义的投资与并购项目,加快外延式发展步伐,本次自筹10亿并购基金设立后,看好参与方中民投等加盟后,整合产业链资源能力,外延可期。

#p#分页标题#e#

  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55元。预计2014-2016年EPS0.10元、0.30元、0.80元,看好公司在细胞和基因领域战略布局,更看好公司并购基金成立后外延进展,由于我们看好细胞治疗、基因测序等热点主题将继续演绎,行业可比公司2016年动态PE约为48倍,给予公司一定能够估值溢价,目标价55元,相对2016年69X的PE,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不确定性因素。(1)各地干细胞存储竞争情况;(2)新药取得临床批件时间。(海通证券)

仟源医药:绝地转型,扬帆起航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宇,周锐,余文心 日期:2015-01-22 
  自从限抗政策执行以来,公司原有主业抗生素受到抑制,但自2013年已企稳;并购海力生和保灵集团,进入儿童产品和孕妇保健品领域;2014年收购杭州恩氏基因,进入基因保存以及环境污染物检测业务。

  目前,仟源医药主业由四部分构成:特色抗生素(母公司)、儿童药及泌尿系统用药(海力生)、孕妇保健品(保灵)、基因保存(恩氏基因)。

  已从传统抗生素企业转型为聚焦于孕妇、儿童产业的公司;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以制药工业为基础,逐渐涉足健康服务产业。公司与上海磐霖资本成立并购基金,我们认为意在谋求产业并购;从公司近三次并购看,项目质量趋好;公司在妇幼药品领域经营多年,营销团队成熟,因此,我们看好公司对恩氏基因的潜力挖掘,打开了健康服务业务的空间。

  不考虑并购,预计2014-2016年EPS为0.33元、0.62元、0.85元,目前市值39.6亿元,考虑到公司转型刚刚开始,恩氏基因进入了我们估计有数亿元利润空间的市场(公司2013年净利润为2711万元),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给予12个月目标价50元,对应2016年PE为59倍,首次给予“买入”评级。(海通证券)
 

北陆药业:主业持续稳定增长,精准医疗与细胞治疗机会显现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景莹,祝琳琪 日期:2015-10-28 
  主营业务稳定增长。公司近日发布2015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增38.01%,归母净利润7,845万元,同比增28.80%,EPS为0.25元。我们预计公司对比剂业务保持20%左右增速,首仿产品碘帕醇今年上半年获批,随着11月招标进度的加速,对比剂业务有望实现原有产品的持续稳定增长与新产品的快速放量。九味镇心颗粒由于尚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市场开拓进展较为缓慢。预计公司降糖药业务持续高增长,在招标推进下仍将继续提升公司业绩。

  持续投入细胞治疗与精准医疗,增强核心竞争力。前三季度,中美康士实现5,277万元,实现净利润1,411万元。中美康士的细胞治疗和其子公司纽赛尔的微移植血液病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市场应用潜力巨大,随着公司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司在在血液病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断加强。公司参股的南京世和的基因业务拓展迅速,目前已超额1500例基因测序病例积累,公司若能把握相关机遇将数据转化为应用成果,前景可观,同时南京世和也在申请临床基因测序试点资格。

  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随着招标推进下,公司各项主营业务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稳中布局细胞治疗与精准医疗,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先机。我们预测2015-2017年的EPS分别为0.37元、0.50元和0.66元,对应估值为87倍、65倍和49倍,公司的主营业务稳定增长,同时在细胞治疗和精准医疗的战略布局使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的风险,招标进度缓慢的风险,政策的风险。(太平洋证券)
 

华兰生物:扣非净利润增长13%,血制品疫苗双重拉动业绩恢复性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杜舟 日期:2015-11-04 
  投资要点:

  前三季度收入增长14.76%,净利润增长8.71%。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1.11亿,增长14.76%,净利润4.59亿,增长8.71%;扣非净利润3.97亿,增长12.54%,EPS0.79元,符合预期。其中2015年三季度单季实现收入4.54亿,增长26.33%,净利润1.50亿,增长9.13%;扣非净利润1.42亿,增长12.59%,EPS0.26元。

  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流感疫苗WHO 认证打开国际市场。上半年公司在重庆的六个浆站获准设立单采血浆站分站,三季度巫溪县和开县的分站分别取得采浆许可证,预计六县分站建成后将会提升重庆六浆站的平均采浆能力至40-60吨,血制品放开定价也将有利于公司血制品业务的全面增长;6月公司作为首家中国企业,流感疫苗产品通过WHO 认证,顺利进入联合国相关机构采购目录,是国内流感疫苗国际化的里程碑事件,也为公司流感疫苗业务打开了国际市场,有望大幅拉动流感疫苗的出口销售。此外公司多个疫苗和单抗产品均在申报临床,后续潜力品种丰富。

#p#分页标题#e#

  净经营性现金流提升1.17%,期间费用率下降0.99个百分点。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60.57%,同比下降2.5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5.83%,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3.88%,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4.53%,同比上升0.38个百分点。每股净经营性现金流0.56元,同比上升1.17%,经营性现金流表现良好。

  全面打造中国生物制药企业龙头。公司血制品业务快速增长,目标2015年采浆量达700吨,血制品放开定价将有望较大提升公司收入及利润空间。疫苗出口与研发和单抗业务稳步推进,未来有望成为新增长点,作为中国领军的疫苗、血制品及生物制药企业,公司发展值得期待。我们维持15-17年EPS 1.14元、1.41元、1.72元,增长23%、24%、22%,对应预测市盈率36倍、29倍、24倍,维持增持评级。(申万宏源)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