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谣言:雾霾有耐药菌?中国霾比伦敦雾安全?

日期:2016-12-12 / 人气: / 来源:本站

(原标题:这是11月最大的谣言!)

中国霾比伦敦安全

“食肉菌”真的会吃肉?

国际奥委会禁止转基因食品?

这些谣言靠不靠谱,我们告诉你真相。

谣言1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

谣言 :近日,“北京雾霾发现耐药菌‘人类最后的抗生素’将束手无策”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章转发了一篇发表于国际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的关于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提到北京雾霾的样本含有“最多种类的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北京雾霾是唯一“含有几种针对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的样本,而这种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很多重大疾病,因此文章称其为“一种可最后求助的抗生素”。

真相首先,耐药基因与耐药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雾霾中发现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能够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但只有出现在有活性的致病性细菌中时才会成为问题,不会对人类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也是不同的概念,耐药性的增加不意味着致病性的增强。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不仅在空气中,在口腔、鼻腔、呼吸道、胃肠道,都存在细菌或真菌,它们对人体是没害的,大量细菌和我们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人体自身具有免疫力,这些细菌大多数对正常人没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细菌是有益的。

而且,抗生素耐药性基因不会对人体带来直接影响,这种现象并非北京或中国独有,很有可能普遍存在。任何环境都有耐药菌存在,包括南极和西藏高原,甚至普通人的肠道里都存在耐药菌。耐药菌是细菌在被消灭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不断升级、筛选的结果。与此同时,抗生素也在不断升级,并不能说某一种抗生素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总之,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时才令人担忧:一是这种基因存在于空气中具有活性的细菌中;二是这些细菌具有致病性;三是空气中这些细菌的密度足够高。

谣言2

“中国霾中性”,比伦敦安全

谣言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格慧课题组对我国灰霾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媒体以《国际科研团队:中国霾是中性的,与当年伦敦夺命大雾成分不同》为题进行报道,由此“伦敦雾是酸性,中国霾是中性,所以中国霾更安全”的说法在网络流传,引发争议。

媒体:中国霾比伦敦雾安全系11月最大谣言

真相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格慧研究员。他表示,目前网络上对论文中内容的相关报道,存在多处表述内容不准确不完整的地方,有待澄清。

伦敦雾与中国雾霾有相同的过程,这里是指二者在雾霾期间,二氧化硫在颗粒物或者雾滴上被二氧化氮等氧化剂氧化形成硫酸盐的液相化学机制是一样的。但是,伦敦雾事件是发生在雾滴上,而中国是发生在灰霾粒子上,雾滴体积远大于灰霾粒子。

“中国霾中性”主要是与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期间的大气颗粒物相比,中国灰霾粒子的酸碱度(pH值)偏中性。伦敦当时污染物浓度远远高于我国现在,并且大气中存在大量强酸性粒子,容易造成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对本身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严重。

在我国,空气中有大量的氨气存在,硫酸盐形成过程中与氨结合,中和了酸性粒子,变成了中性。与伦敦雾相比,目前我国雾霾是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型的复合污染,既有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特征,也有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的煤烟型特征。

事实上,空气污染是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空气污染物(比如灰霾粒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谣言3

洗澡先洗头,会让脑血管受热膨胀导致脑溢血?

谣言 :冬天悄悄来临,一篇关于洗澡顺序的文章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人的血管非常薄弱,遇上高温就会‘热胀’,一不小心就会爆裂。冬天洗头时一碰热水,血液一下子就集聚到头部,这时如果马上洗头,可能会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脑溢血,日本每年1.4万人因此致死。

#p#分页标题#e#

真相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通常指出血性脑卒中。简单解释就是脑血管承受不住压力破裂,导致血液流出进入脑组织。因此,血压高是引发脑溢血的根本原因。

至于洗澡诱发的脑卒中,原因并不是大脑血管受热膨胀,而是因为洗热水澡时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用力过猛引起的血压变化,有可能诱发脑溢血。

而谣言所说的「日本每年1.4万人因此致死」,出自日本《日刊现代》杂志2013年11月21日的报道: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1.4万人,其中约9成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12月、1月期间,由于温差使血管及心脏负担增大,在洗澡时摔倒从而溺死的情况尤为突出。

报道写的很清楚,原因是「温差」而不是「受热膨胀」。而且日本人喜欢泡澡,摔倒后因溺水死亡的情况很突出,并不都是纯粹因为脑溢血直接致死。

谣言4

塑料盆用起来真的有毒吗?

谣言 :老人不肯用塑料盆给宝宝洗漱、洗衣服,因为觉得“塑料盆加热后会有毒”,小孩子太小抵抗不了。

真相 :塑料盆多由聚丙烯(PP)制成。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成的,耐热性好,稳定度高。不仅被用于食品包装、器皿生产,而且在纺织品、玩具、医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甚至有些国家的钱币就是用聚丙烯制造的。

不过,聚丙烯的安全是有条件的。虽然聚丙烯的耐热性很好,可以承受一百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微波加热使用,但是油脂的沸点更高,在两百摄氏度左右,因此,聚丙烯不宜盛放滚烫的油脂。

此外,聚丙烯易老化降解,失去原有的透明度,表面泛黄、褪色,甚至完全粉化等。老化后的聚丙烯自然不再安全,所以,要注意塑料器皿的使用年限。

谣言5

“食肉菌”真的会吃肉?

谣言 :广州一老人被螃蟹夹伤不治身亡,引发人们对食肉菌的恐慌。部分民众认为“食肉菌”就是一种能吃肉的细菌。

真相 :所谓食肉菌并不是单一一种细菌,而是引发坏死性筋膜炎、肌肉组织损坏的一类细菌的总称。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有化脓链球菌和创伤弧菌,其他的病菌还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

感染后如果不能尽快切除坏死组织并接收大量抗生素治疗,蔓延的毒素和全身严重的应激反应将导致败血病及多器官衰竭,数天内危及生命。正是由于这类细菌的“残暴”特性,所以才被冠上吓人的“食肉菌”名称。

虽然名字叫“食肉菌”,但这类细菌可不是真的会“吃肉”。传染病专家指出,这类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或发炎的咽喉进入人体,在人体内的繁殖能力很强,能迅速产生毒素,侵蚀肌肉和身体组织,溶解、破坏人体的脂肪、淋巴管、筋膜等结缔组织,使患者伤残、休克,甚至死亡。医学上将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叫做“坏死性筋膜炎”。有的特定菌种还能侵犯人体的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溶解。

食肉菌感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的轻重并不相符,起初患者可能仅感觉到乏力、头晕等不舒服,但病情很快进展,并出现发烧、怕冷、眼睛发黄等中毒症状,甚至不省人事。大部分感染在数天内蔓延到整个身体,产生休克、器官衰竭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危急生命。

谣言6

核电厂有辐射,爆炸相当于核弹?

谣言 :不少住在核电厂附近的人担心核电厂辐射会对自身健康造成伤害。有公众担心,核电站一旦发生爆炸,其威力与后果就相当于核武器爆炸。

真相 :认为核电辐射很危险是个伪命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辐射,包括去医院检查身体时拍X光片,使用电视、微波炉等家用电器,还有喝水、吃米、抽烟等,都会产生辐射。这种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辐射,我们称为本底辐射。既然辐射逃不掉,树立正确的辐射观就很有必要。相关统计显示:核电厂员工平均每年接受的来自核电机组的辐射量比环境本底辐射要小得多;而周围居民接受的来自核电厂的辐射更是微乎其微,一般每年在0.01毫希沃特以下,相当于每年增加了5天的环境本底外照射,而现在国际安全标准是公众剂量一年1毫希沃特。所以说,住在核电厂周围的人可能受到的辐射剂量是相对安全的。

#p#分页标题#e#

核电站不等于核武器——压水堆核电站使用的铀235燃料浓度只有3%至5%,而核武器使用的燃料浓度必须达到90%以上。此外,核电站不会像原子弹一样发生爆炸,因为两者的作用原理和机制不一样。简单、通俗地讲,核爆炸是通过高对称性、高同步性压缩,把高浓度的铀235压缩到超高临界发生裂变反应,瞬间释放大量的中子和能量,从而产生冲击波和光辐射。核武器的主要破坏手段是光辐射、冲击波还有放射性。而核电站的核事故是由于超临界造成堆芯熔化,放射性外溢,这种情况下绝对不会发生核爆炸,因为核燃料的浓度比较低。

谣言7

哺乳期妈妈恢复月经后就要给宝宝断奶?

谣言 :近日,一篇名为《汉民族儿童断奶与辅食添加建议》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引发了众多妈妈们的关注。文中认为,“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妈妈恢复月经三个月内,应该断母乳”,因为“恢复月经后,母乳中就会出现雌激素”,如果长期吃这种母乳“对于小男孩来讲,会胆小,会变得没有男子汉气质。对于小女孩来讲,容易出现性早熟。”

真相 :母乳是新生儿成长和发育重要的营养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出生后的头6个月,应该坚持纯母乳喂养,之后可以适当补充辅食,最好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长时间。在国内,母乳喂养方面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妈妈月经恢复后就不该再喂奶”就是典型。

事实上,世卫组织的建议里并没有专门考虑妈妈月经恢复的情况。资料显示,月经周期返回后,乳汁确实会发生轻微的改变,直接的观察记录包括:在月经周期前后,乳汁的分泌量变少,婴儿也会频繁要求喂奶;有时候伴随着乳汁味道的轻微改变,婴儿可能会拒绝喂养。这些变化是正常的,原因被归于母亲体内荷尔蒙水平(雌激素)的变化。不过,正确的做法是继续坚持喂养,而不是立即给孩子断奶。

而“乳汁雌激素会让男孩变得女性化,女孩发育性早熟”的说法,也是危言耸听,目前尚未有任何案例或者研究报道证明。事实上,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一项新研究发现,母乳中的激素会对婴儿肠道里健康微生物的产生有帮助,潜在保护婴儿免于产生肠道炎症、肥胖和以后生活中其他疾病。

谣言8

国际奥委会禁止转基因食品?

谣言 :“近日,有媒体发布报道称曝某企业“曾向奥运供转基因产品”,从而引发一系列讨论。

真相 :不管是北京奥运会,还是今年举行的巴西里约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从未禁止转基因产品——当然,前提是这些转基因产品获得了各国官方的许可。

中国方面,中国奥委会也没有明文规定运动员不能食用转基因产品。中国奥委会有明文规定的“赞助企业甄选原则”,五条原则无一与转基因话题相关。金龙鱼2008年向北京奥运会供应转基因食用油,无论是参照当时的法律法规,还是从现在的情况来判断,都是合规合法的。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公众所担心的转基因安全问题,曾经明确表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安全性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普通大众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14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与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发布了《理性看待转基因》,其中明确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中国已经批准的17种转基因产品中,都经过了安全性评估。

附文:

快围观10月“科学”流言榜,看看哪些你相信过?

速成鸭全靠打激素?血栓抽吸装置问世,心脏支架将淘汰?X射线安检仪危害大?这些究竟靠不靠谱,10月“科学”流言榜告诉你真相。快来围观。

1.“速成鸭”全靠打激素才长得那么快?

流言 :“速成鸭”之所以能生长的如此迅速,全靠“打激素”。

真相 :肉鸭肉鸡等禽类的生长速率一直在提高,现在的商品肉鸭长得“又快又好”,不仅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整个饲养周期一般为43—56天。可以说肉鸡肉鸭等商品禽类“速成”,已经是行业内的常识,只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这不可能。

#p#分页标题#e#

而“打激素”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被命名为“激素神话”。国际家禽协会专门撰文,列举了多条证据来证明“激素神话”不可能成为现实。第一,添加激素在大多数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我们国家的规定亦如此,《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第二,“打激素”反而会增加养殖成本;第三,研究表明,激素本身对家禽生长是无效的,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动物饲养与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称,“激素的成本不仅高,技术要求复杂,而根据众多实验数据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对于促进鸡肉生长其实并无效果,还会增加肉鸡患心脏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死亡率。”

2.养殖业该禁用抗生素?

流言 :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存在巨大危害,会让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死亡增多,还可以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出现“超级细菌”,所以养殖业应该全面禁止“抗生素”的使用。

真相 :人类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而养殖业中的动物,如猪、鸡、牛,同样会被细菌感染,当它们发病时也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相关环保组织、美国部分消费者呼吁停用的,其实是抗生素的另外一种用途——促进动物生长的用途。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指出,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认为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欧洲几个国家开始停止促生长用抗生素。但欧盟“禁抗”至今已10年,监测结果表明欧盟的耐药菌形势并不比不禁抗的美国更好,相反,北欧几个最早、最坚决禁用抗用素的国家如瑞典、芬兰,其鸡肉、牛肉中检出耐药因子的比例比欧洲其它国家都高,这种现象难以解释。

虽然公众都很担心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会导致“超级细菌”,但是,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欧美,南美,没有一个例子说明是由于动物使用了抗菌药,最后导致人的治疗失败或死亡的。媒体报道过几起超级细菌导致人的治疗失败的,均是由于医院用药引起的耐药菌。

3.血栓抽吸装置问世,心脏支架被淘汰?

流言 :2016年7月1日起,台湾由美长庚医院发明一项新技术,可将血管内沉淀物吸出来,再也不用放支架了。

真相 :血栓,可以是从心脏某处脱落的,也可能是因为堵塞而凝固的。对于血栓,抽吸装置分两种:一种是手动的,一种是机械的。

对没有急性心梗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尽管血管狭窄到80%以上,但并无新鲜血栓存在,多是依附在血管壁上钙化的斑块所致,很硬而且不规则,这种装置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这则视频把此技术描述的很先进,而实际上,国内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已应用了很多年,技术确实在不断改进,但并不存在这样一种代替支架的“新技术”。

这个视频并没有被完整的翻译出来,只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完全是在忽悠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分不清血栓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区别,视频中的抽血栓以为抽的就是斑块,抽完不用放支架了。斑块怎么能抽的动?只能说这是一起自导自演的恶意谣言!

4.长期使用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流言 :铅笔是学生日常都会用到的文具,一些学生会有“咬铅笔”的习惯,近年来多地曝出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铅笔”有关。

真相 :长期使用铅笔会不会导致铅中毒?其实,产生这种疑问的人往往认为铅笔芯中含有铅,使用含铅的铅笔,自然就有可能导致铅中毒。

那么,铅笔芯中到底含不含铅?要解答这一点,我们还得从铅笔的起源和发展说起。公元16世纪,在英格兰一个叫博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后来,拿破仑军队中有一名叫康特的军官,他在反复试验后,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铅笔芯。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铅笔的生产过程,根本没用到铅这种金属。当然,咬铅笔的习惯还是要改掉。铅笔的木杆外面一般涂有彩色的颜料,如果颜料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或是其他有害物质,那么这些有害物质往往会在咬的过程中进入人的口腔,进而被人吞下肚子。

综上而言,大家使用的铅笔芯中,根本就没有铅这种金属,因此,正确的使用铅笔,是不会导致铅中毒的。

5.吃感冒药暗藏巨大安全风险?

流言 :过量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可能导致肝衰竭,而经常服用这类药的人对于自己已经处于死亡边缘却浑然不知。

#p#分页标题#e#

真相 :感康、泰诺、999感冒灵颗粒等常用非处方感冒药,都含有一种叫作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用于辅助治疗感冒中常见的疼痛和发热症状。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公认安全有效、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少的解热镇痛药,但大剂量可致肝脏毒性。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造成肝损伤的危险多发生在同一时间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制剂,或加大剂量(超过对乙酰氨基酚24小时最大安全剂量4克),或长期服用的情况。有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服用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增加,即使正常剂量下也可导致部分人特异性肝损伤。儿童和具有基础肝脏疾病的病人,使用此类感冒药的肝脏损伤可能性更大。

虽然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存在潜在危害,但并不需要因此视其为洪水猛兽。药物都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正确使用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6.日本“睡眠水”喝完可狂睡15小时?

流言 :上班族频繁加班,压力大、睡不着。没关系,一款来自日本的“睡眠水”让你一觉睡15小时,睡到不省人事。

真相 :这款“睡眠水”进口到国内的标签标称是“清凉饮料水”,对于网传的助眠功能并未提及或进行任何提示,仅标注了一条“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孕妇不宜饮酒”的警示语。但瓶身上用日语标注着“有助睡眠”的宣传语。“睡眠水”主要成分与普通饮料并无二致,无外乎水、甜味剂、矿物质、维生素、香精等,唯一标称“可改善睡眠”的成分是一种称为“左旋茶氨酸”的物质。

左旋茶氨酸是何方神圣?有了它就能获得金质睡眠?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申远表示,茶氨酸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氨基酸,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表明它有镇静助眠作用。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睡眠水”之所以能够“有效”,更多是心理暗示使然。

“睡眠水”能够成为网红,足见对睡眠质量不满意者数量之多。但是,申远指出,医学上对“失眠”有明确的定义,普通人偶尔出现睡眠问题,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失眠”的帽子。就算自身的症状和体征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也不能随意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申远强调:失眠往往是多种心理、精神疾病,甚至是躯体疾病的表象,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透过失眠的表象找到其下潜藏的基础性疾病,如此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7.低焦油卷烟降焦减害?

流言 :低焦油卷烟能够“降焦减害”,降低烟草中焦油的含量,解决了烟草给烟民带来的危害,同时还能为控烟做贡献。

真相 :低焦油卷烟真能“降焦减害”?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北京汇智泰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对一直高呼“科技降焦减害”的某品牌不同焦油含量的卷烟进行“不同吸烟模式下,卷烟危害物吸入量的相关性研究”,新探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教授发布了实验结果:模拟真人吸烟的情况下测出的所有危害物含量均显著高于我国烟草业目前使用的淘汰ISO滤片法(也就是烟盒上标注的含量),如: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为1毫克的卷烟,在模拟真人吸烟的情况下测得的焦油量为4.4毫克,是烟盒标注量的4倍多,一氧化碳吸入量是烟盒标注量的3倍多。

为什么吸烟者实际摄入的焦油量要高于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专家分析,在用机器测量时,过滤嘴周围的透气孔可以稀释被吸入的烟草烟雾,降低所测得的焦油浓度,但在实际吸烟过程中,由于透气孔部分或者完全被手指或嘴唇堵住时,透气孔不能真正起到稀释烟草烟雾的作用。

所谓的低焦油卷烟并不能减少吸烟危害,吸烟没有安全水平可言。吸烟时人体对有害物质的实际吸入量比吸烟机测得的量更大,其成分也复杂得多,不能仅根据释放量来评估吸烟者的吸入量和健康风险。

8.X射线安检仪对人体有很大伤害?

流言 :成都双流机场使用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其实就是利用X射线进行透视扫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真相 :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没有所谓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这东西的确是利用X射线进行安检的。因此下面的问题就变成:成都双流机场使用的X射线安检仪对人体是否有害。

还是那句老话,,“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X射线安检仪到底有没有危害,还是要看安检仪辐射的X射线剂量。

#p#分页标题#e#

按照我国制定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单次使用中,X射线机的入射剂量不应超过10mGy;而根据媒体报道,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一次的辐射量控制在0.2μSv以内(1Sv=1000mSv=1000000μSv)。

因此,如果在十一期间接受了一次该安检仪的检查,完全不需要担心这点辐射量,并不比抽一根烟多。

不过,由于X射线的累积效应,安检仪运用需要十分谨慎。如果到处都能碰到微小剂量的X射线,存在不知不觉就积累过量的风险。所以国家环保部已向四川省环保厅发函,要求其对未经许可违法生产、销售、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的单位,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确保公众安全。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