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生态富民路 三明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日期:2016-07-07 / 人气: / 来源:本站

日前,林农李肇远以所要购买的491亩林地作抵押,获得兴业银行三明分行90万元“支贷宝”贷款,顺利买下这片早已看中的林地,这是我市创新林业金融产品的又一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林业经营主体,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完善林改配套机制,打造林业服务新平台,林改工作继续全国领先,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新路子。

典型示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林业转型升级,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需要不断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喂养绿壳蛋鸡,浇灌铁皮石斛,施肥抚育杉木林……在沙县富口镇吉瑞家庭林场,主人卢家群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沙县富口镇森林资源丰富,辖区林木蓄积量2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4%。近年来,不少农户外出经营沙县小吃,林业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现象逐渐显现。

以林改整镇推进试点为契机,富口镇大力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有限公司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

得益于林改红利,卢家群通过林权抵押获得30万元贴息贷款,在林业种植基础上,拓展生态休闲农业。目前,吉瑞家庭林场种植果树苗木1500株,养殖蛋鸡1.2万只、各类鱼10万余尾,形成立体种养有机结合。

“鱼和蛋鸡养殖时间短、成效快,用短效益的产业收入投入林业生产,又可以解决家庭林场资金投入大、收益时间长的问题。”卢家群说。

家庭经营只是我市创新林业经营主体的一种形式。

走进尤溪县西城镇上源村,无山不绿,有水皆清,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村里山林经营模式的变化。

上源村林业用地面积15316亩,以前村财收入主要依靠“卖林子”,最多时,村里除了4822亩生态公益林和3000多亩毛竹外,7000多亩中幼林全部转让出去。

靠山吃山,但问题很快出现:村集体很快没有经济收入,村民耕山育林、护林积极性不高……如何解决?上源村全体社员共同出资经营村集体收回的林地,既保住了树林,又实现村集体和全体村民共赢。

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沙县富口镇、尤溪上源村为我市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了生动注脚。此后,合作经营、企业经营、托管经营等各种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在广袤的青山绿野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典型带动,凸显示范效应。富口镇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组建家庭林场2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5家,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家以上林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全镇商品用材林面积的47.9%。

创新林业经营主体,加快了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步伐。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累计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组织1731家,经营面积661万亩,覆盖面积达39.3%,平均每家新型组织经营面积达3818亩。

先行先试,创新林业金融产品

推进林改,加快林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业鼎力支持。

市林业局副局长潘子凡介绍说,全市现有森林面积2645万亩,按亩均3000元计算,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约800亿元,如果有20%实现抵押贷款或流转交易,就可盘活160亿元,这对于调动林农积极性,加强森林经营,保持资源增长意义重大。

围绕林权融资做文章,我市林权抵押贷款破冰前行,国家开发银行与永安建立了政府信用体系平台,通过永安国投公司“试水”林权放贷,虽然满足了部分林农贷款需求,但贷款周期与林业生长周期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

金融部门为何顾虑重重?原来,银行没有专业评估团队,不同地块的一亩林地到底值多少钱银行不内行;其次,贷后管理难度大,放款后山林需要管护;最后,林地后期处置时间长、难度大。

在新一轮林改中,我市把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林业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林业资源资产化、资本化。

为了打消金融部门顾虑,我市组建了12家林权收储机构。“我们可以组织专业评估团队,对林农申请抵押贷款的林地进行全覆盖评估,然后再为银行出具贷款建议书。”三明中闽林权收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曙说。

评估问题解决了,放贷后林地风险如何化解?我市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和省闽投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形成了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收购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林权抵押风险防控机制。

去年,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在全国首推林权按揭贷款,永安林农周爱民用1300亩山林作抵押,在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办理了200万元、15年按揭贷款,开创了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

为了解决林权流转中受让方资金不足问题,今年10月,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又推出了“林权流转支贷宝”新产品。

针对中幼林、毛竹林、经济林贷款难问题,我市推出“林业互联网金融P2P”,实现了林业不同树种、年龄与金融对接全覆盖。

#p#分页标题#e#

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使林权证能像城里人的房产证一样办理抵押贷款,走活了林业发展一盘棋,破解了林农贷款难、发展林业缺乏资金的难题。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4.5亿元,约占全省新增林权抵押贷款总额三分之一。

金融活水唤醒沉睡的“绿色银行”。林农说,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开一次门的“绿色银行”,现在可以灵活取兑了……

持续深化,完善配套体制机制

在突围、求变、破局中,我市不断创新林业金融产品,然而,林改能否真正激活大山活力,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配套改革能否及时跟进。

围绕培育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这一核心任务,我市坚持配套改革与主体改革同步推进,探索完善产权流转、资金投入、产品流通、资源保护等一系列配套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林改整体效益:

加快林地经营流转。拟订了《三明市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试行办法》,实现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激活经营权。截至9月底,全市林权流转841起、面积24.1万亩、交易额5.08亿元。

生态公益林专人管护。推行生态公益林“五个结合”、“双统筹”管护机制,基本实现生态公益林专职人员管护。

重点区位林进行赎买。建立多元融资模式,一年来筹资6300多万元,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1.7万亩。

致富在山,希望在林,,如何更好地服务林农?

我市建立健全林业服务平台,先后成立福建(三明)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林品汇网上商城、三明林业金融服务中心等平台,整合开通了三明市林权流转交易、林业金融服务、林业电子商务、林业信息服务等模块网站,林权所有者的林地、林木资源在各中心便捷流转交易。

第十一届林博会,我市突出电子商务新业态,邀请慧聪网、春舞枝、万国国际、海西尚品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参与林博会,实现了互联网和林产业跨界融合。

为了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我市不断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验等中介机构,引导组建种苗繁育、造林、抚育、管护、采伐及工程监理等专业组织466个,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政府扶持林产业力度不断加大。市财政在一般预算中安排设立30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准备金,从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