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综合管理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
日期:2016-08-22 / 人气: / 来源:本站
2015年12月18-20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老年保健专家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联合主办的“老年病综合管理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卫计委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医师齐海梅教授主持会议。大会由12位老年医学专家进行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精准医学、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报告内容丰富,具有指导意义,为中老年保健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开启了良好开端。大会邀请到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工作者出席并参与讨论。会后,与会专家就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防治,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大会开幕式
齐海梅教授主持会议
北京医院副院长王建业谈如何远离压力性尿失禁
王建业,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业教授从事泌尿外科专业30余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老年前列腺增生的规范化药物治疗研究、前列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综合技术研究、膀胱癌的早期分子水平诊断研究。
王建业院长介绍,据统计全球尿失禁患病率接近50%,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与此相当,其中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与年龄增长,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盆腔脏器脱垂,肥胖,种族和遗传因素等相关,生育的次数多、初次生育年龄大、经阴道分娩生产方式、使用助产技术、出生婴儿体重大于4000克的母亲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王院长强调,压力性尿失禁可防可治。减轻体重和盆底肌训练可改善尿失禁的症状,是临床推荐的保守治疗方式。目前尚无统一的训练方法,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可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进行,经常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此外,药物治疗可以增加尿道闭合压,提高尿道关闭功能。当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不满意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类型包括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单切口尿道中段吊带术、传统吊带术、尿道旁注射术等。曾经广泛使用的阴道壁悬吊术(其代表为Burch手术)虽然手术疗效稳定,并发症不多,但因创伤较大,目前运用越来越少。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的主要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不能耐受,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病变需行盆底重建,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预防方式主要包括普及教育以及避免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主要有:1.对于家族中有尿失禁发生史、肥胖、吸烟、高强度体力运动以及存在便秘等长期腹压增高者,如出现尿失禁,应评估生活方式与尿失禁发生的可能相关关系,并据此减少对易感因素的接触机会。2.盆底肌训练。3.生物反馈。
于普林教授谈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抉择
于普林,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研讨会已成功举办数届,始终致力于提高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促进老年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的发展,为应对当前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抉择而做出努力”,本届大会主席于普林教授如是说。
当前,中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13.26%。在今后50年内,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会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30%以上。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于普林教授谈到,大力发展老年医学、做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这包括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卫生工作规划、政策,确立我国老年医学专科的学科地位;探索以老年人医疗保健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社区内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由行政命令型向服务规范型转变,建立服务设施的质量标准及评估系统;加强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研究;加紧培训和建设老年医学队伍,规范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建立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创建家庭病床/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综合性医院多级联合的续照料体系;建立长期照料专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及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口老龄化对卫生事业的需求。
北京医院齐海梅教授谈老年病综合管理
#p#分页标题#e#齐海梅,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老年保健知识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病房主任,全科医学培训专科副主任,《保健医苑》杂志副主编。
在齐海梅主任的新理论中,把老年综合评估作为横坐标,代表着诊治疾病的宽度;把以全科知识为视角、结合老年病的特点、发挥专科技术优势三者融于一条纵坐标线上,从三个层面对横坐标的内容进行判断,从而可以全面地深入地综合判断病情,尽快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纵坐标代表着诊断疾病的深度。纵横交错从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分析判断病情,以提高老年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率。老年疾病的特点和诊治老年病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年医学既有医学的普遍性,又有其跨学科、跨专业、诊治难、风险大、需求多、医疗支出高等特殊性,因而老年病研究及其诊疗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中外医学界正应运而生。如何加强老年学科建设,仍以纵横坐标来衡量,则横坐标是搭建老年病诊疗的学科架构——建立独立的老年科和与老年内科紧密结合的新型外科;纵坐标是人——熟练掌握综合评估和综合诊疗纵横坐标法、具备宽而深的临床技术的老年科医生队伍。
齐教授强调,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推出《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分级诊疗的目标;《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健康老龄化”目标做出了部署。实现上述目标,现有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简单修补是不行的,必需创新。优质资源的下沉,就是最重要的创新点。还有从预防到康复护理的全流程医疗服务,从学科人才到医保养老的医疗保障支撑,大数据、互联网+对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深度介入,包括突破以往对于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认识误区,树立系统、连续、全方位的老年医疗服务理念,也都是创新点,,如果没有很大的改革创新力度是做不到的,没有很智慧高效的统筹协调,没有绿色环保理念和措施的推进,没有更加广度和深度的开放,没有改革成果社会共享的强大动力,也是不行的。切实加强各类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养老机构中的医疗组织)建设是落实国务院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决策,形成新的医疗体系和机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医养结合的基本载体。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华伟谈心脏性猝死
华伟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具有突发、迅速、不可预料和死亡率高的特征,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位居全球之首。这种疾病一旦发生,患者存活的几率非常小。在国外,存活的几率只有5%到10%,而在我们国家可能连1%都不到。有证据表明,80%的医院外猝死发生于家中,15%发生于路上或公共场所,怎样快速监测到症状,快速抢救是拯救这类病人的最有效方法。华伟教授强调,首先要让全民意识到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性,要广泛开展防治心脏性猝死知识的普及;其次,要建立应急体系,宣传医务人员或者大学生等心肺复苏知识,一旦发生心脏性猝死可以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再次,在公共场所应配备体外除颤器,一旦发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有效的除颤,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此外,有些患者存在高危风险因素,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的病人和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要尽早发现,并识别高危患者。最重要的还是控制和减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公认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特别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性植入体内的除颤器,即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易晓彬教授谈慢性疼痛的治疗
#p#分页标题#e#易晓彬教授指出疼痛本身是一种保护反射,但是剧烈的、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或长期慢性的疼痛,是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寿命的延长,人们对镇痛的要求越来越高,控制疼痛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很多研究表明,慢性疼痛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及时有效的镇痛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态。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治疗等,疼痛治疗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多种微创治疗疼痛的手术方法。如硬膜外腔泵,硬膜下鞘内治疗,药物注射入脑脊液中。晚期癌症患者难以缓解的疼痛,在经过微创治疗后,疼痛会明显减轻,在部分患者疼痛可完全消失,如晚期胰腺癌患者可以进行腹部神经节阻滞等。控制疼痛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让患者有能力去做一些自己想完成的事。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黄大海谈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管理
黄大海主任强调,老年高血压在治疗中,应遵循合理用药、小剂量给药、缓慢增量的原则,个体化用药,避免骤然停药,以免导致血压反跳。在无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情况下,首选非药物治疗,通过调节饮食,适量运动等控制血压。若2~3个月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者应予以药物治疗;有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应早期药物治疗。先选用单一种类的药物,自小剂量起,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时调整。我国2010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80岁以上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值为<150 /90毫米汞柱。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联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2011年“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建议80岁以上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40~145毫米汞柱(如可耐受),避免收缩压<13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65毫米汞柱。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黎健教授谈精准医学
黎健教授介绍精准医疗计划是根据患者的临床信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案。精准治疗能达到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降低费用等作用。包括对风险的“精确”预测。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芯片技术的革新发展,蛋白质组、代谢组、免疫组、肠道微生物组分析技术,生物医学分析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分子影像、手术导航、内窥镜和微创技术,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精准医疗的出现和发展。
目前,国内的优势是精准医学相关研究在国家计划早有布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位于国际前沿水平,分子标志物、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速,部分疾病临床研究都位于国际前列,临床资源丰富,病种全,比例多,样本量大,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地与团队,存在挑战重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对医改科技支撑亟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统筹规划协调和投入机制亟待较强,新型诊疗技术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精准医学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对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方式、疾病的分类分型,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诊疗的规范、指南、标准有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推动一批新型的医学健康产业发展,是我国在医学发展中占领国际制高点的历史机遇。
北京医院王长春教授谈疼痛医学必将助力老年医学
王长春教授介绍到,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有些慢性疼痛本身既是一种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据国际卫生组织报道,有慢性疼痛经历的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30%,而在老年人群中罹患慢性疼痛的比例更高,达1/3至1/2。慢性疼痛既是躯体性疾病,又是身心性疾病,其是老年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老年痴呆性痛、帕金森病性痛、痛风、腰背痛等。由于其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对生理、心理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针对老年人慢性疼痛,正确评估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做出评价、判断其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影响程度,同时也是慢性疼痛治疗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随时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更加个性化。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需要综合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非药物方法联合应用,以减轻疼痛、恢复机体的功能,并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应强调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并且必须要注意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尽量减少由于疼痛诊疗带来的额外痛苦,必要时也可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基因技术。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原国家卫生部在2007年7月16日下发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2007]227号文件),并明确“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疼痛医学的发展必将为解除老年慢性疼痛,促进健康老年生活做出贡献。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刘长庭主任谈老年吸入性肺炎及其预防
#p#分页标题#e#误吸是指吞咽时有固体或液体食物或分泌物等经声门进入气道。早在20世纪50年代,误吸在麻醉学领域的文献中就被多次提及,麻醉学家用放射性物质做示踪剂,证实了在全麻患者的肺内存在示踪剂。但在健康、年轻人中误吸并不容易引起肺部疾病,因此当时就已认识到,误吸后是否发生肺部病变与机体的防御功能密切相关。
刘长庭教授指出,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吸入性肺炎高发与免疫功能下降、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口腔定植菌增加、管饲及胃造瘘等有关。治疗方面,呼吸困难者应进行氧疗,尽量吸净上气道异物,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吸除气管内异物;吸入量大、有神志不清或血氧进行性下降者,应及时行气管内插管,吸净气道内异物(纤支镜),予正压通气。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发病24h以内不建议使用抗感染药物,24h后症状无缓解,需应用抗菌药物。留置鼻胃管、肠梗阻及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可考虑早期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有争议,早期、小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炎症反应
社区获得性吸入性肺炎:需广谱、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均有效。预防方式包括加强口腔卫生、调整基础病用药、加强进食护理、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及药物预防等。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谈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郭立新教授介绍,老年糖尿病指年龄≥60岁(WHO>65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前和之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2007-2008年全国糖尿病调查报告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0.4%,估算约为3538万人,占总患病人数的38.1%。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特点:患病率高,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低血糖风险大、危害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降糖药物是老年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首选用药(不论年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可导致严重后果。患者常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低血糖昏迷,往往因错过抢救时机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此外还可诱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治与止”的关键在于针对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控制高血糖避免低血糖是关键目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风险是最终目标。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应遵循指南。
北京医院骨科主任薛庆云教授谈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与管理
薛庆云教授指出,高龄患者中低能量创伤骨折患者比例增大,骨折后死亡危险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中存在急性骨丢失,骨质疏松者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假体松动,在骨折风险明显增大等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为骨折治疗即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加上抗骨质疏松治疗。
随着关节置换术的日臻完善,接受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加。预计至2030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将增长565%,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将增长约100%。预计至2030年全膝关节翻修术患者将增长600%,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将增长137%。THA后,骨质疏松症和骨量低下者骨量丢失更明显。THA术后骨重建活跃,6-12个月内,全身骨密度显著降低达5%-10%,相当于正常个体5年的骨丢失量。假体周围骨溶解加剧,造成假体松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锶盐、甲状旁腺激素、Denosumab (RANKL人单抗)进行药物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陈伟教授谈老年患者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综合管理
#p#分页标题#e#陈伟教授介绍到,随着全球老龄化、银发海啸来袭,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日趋严重,其影响因素多与年龄增长有关。对于年龄≥65岁的老年人应当接受例行筛查;而面临特定营养风险的人群,包括虚弱、患有多种慢性病、依靠社会服务或需要帮助、生活在医院和养老院、面临急性疾病或手术等的老年人应尽早接受营养筛查、全面评估、综合干预。建立中国老年人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几点:(1)多学科工作团队:联合临床营养、康复、心理、社区医生;(2)多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建立早筛查、广覆盖-营养诊断-规范化干预-密切监测,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和从住院到居家连续照护管理模式;(3)多组合工作技能:营养膳食咨询、经口营养补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态;(4)多重疾病代谢干预为导向:个体化营养干预。
重庆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宋波谈老年OAB的诊治
宋波教授介绍到,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其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糖尿病与神经系统损害性疾病的增长,由此继发的相关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我国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5.9%,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1.3%,是40岁以下人群的10倍。我国60岁以上女性OAB患病率达20%~30%。据2011年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41岁及以上女性人群OAB的患病率为11.8%,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不断升高,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20-30%。OAB症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夜尿显著增加其他常见慢性疾病和死亡的发生风险。
OAB的诊断主要通过尿急、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筛选性检查(病史、体格检查、尿液分析),选择性检查(尿流率、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残余尿、排尿日记、OABSS等症状问卷、病原学检查等)来进行。老年OAB药物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合理选用M受体药物,药物治疗时间,重视生活和排尿管理,老年OAB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区别对待老年男性和女性以及重视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郑松柏谈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与管理
郑松柏教授介绍到,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因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咽、喉、肺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分为三种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有烧心/反流症状,食管内镜检查阴性;糜烂性食管炎(EE或RE)内镜检查有典型表现;Barrett 食管(BE)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内镜+病理)。典型症状有烧心、反酸(流)等,非典型症状为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痛等,食管外表现包括咳嗽、咽炎、哮喘等。无症状性食管炎比例高达26%-45%。
GERD患病率随年龄升高,男性、高龄、吸烟者中比例尤其高。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与症状不相关。烧心症状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但食管黏膜破损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老年RE,在内镜下病变较重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病变程度与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致,且易伴发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食管腺癌。大多数老年人GERD需要维持治疗。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抑酸治疗(抗分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PI)以及H2受体拮抗剂(H2RA),其他药物包括抗酸剂、促动力剂、黏膜保护剂,严重者需要手术和内镜治疗。老年人GERD长期管理的要点是:生活方式管理,规范的初期(急性期)治疗,合理的维持治疗以及长期管理效果评估。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王从容教授谈老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与临床思考
王从容教授从四个维度剖析了老年高血压的综合管理策略,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老年高血压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准确地测量血压、明确的诊断标准、正确地综合评估和恰当地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定义为年龄≥65岁(发展中国家≥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采用不同血压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血压的准确测定是血压管理的前提,应重视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并将动态血压作为常规检查项目用于老年高血压的管理。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应充分考虑年龄大、病程长,血管病变严重,伴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多病并存,高危患者占比高等因素,综合评估还应重视肾动脉B超检查、营养精神状况评价等。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突出个体化原则,保护靶器官功能,在关注血压平稳达标的同时重视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关注心血管整体获益。
北京市海淀区卫计委刘永泉主任谈老年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p#分页标题#e#刘永泉主任医师以“整合区域资源,健全防治体系”为主题,以海淀区工作实践为实例,讲解了老年精神卫生防治的经验策略。海淀区65岁以上老年人精神卫生调查发现,海淀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缺损状态相对较轻,主要受到年龄、文化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而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比较突出,受年龄、养老形势、慢病等多种因素影响。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应以区精神卫生防治院为核心,依托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网底。老年精神卫生防治,需要加强区级统筹协调,不断建立完善全区多层次精神疾病防控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管理水平;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铺设老年精神卫生管理服务网络;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推进老年精神病患者康复社会化进程;建立社区精神病确诊患者信息资料,确定重点管理对象。今后应加强资源整合,提升防治能力,开展综合管理试点、借助现有体系、探索精神专科医疗联合体、鼓励社会创办医疗机构开展精神病康复服务以及积极开展针对老年人特点的精神卫生服务项目。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治疗中心宋旭东教授谈老年眼病诊治的新观念
宋旭东教授就常见老年眼病包括白内障、黄斑变性、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疗新观念进行了主题报告。当前,白内障手术切口呈微创趋势,最新技术为1.8 mm微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之所以考虑微切口白内障手术,主要因为以下几点:更小的术源性散光,手术切口更完整,更好的切口自闭性,减少眼内感染风险,可以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多焦/散光晶体)相匹配,为个性化治疗白内障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白内障手术开启了眼科精准时代。老年黄斑变性在60~69岁发病率为6.04%~11.19%。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年以后,湿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思路快速发展,哌加他尼、安维汀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阿伯西普、康柏西普等先后获准应用于湿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患者的视网膜功能尚好,主要由于玻璃体出血、机化等原因造成失明的,可以考虑做玻璃体切割术。总之,眼科手术更加微创,眼科手术更加精准,新的治疗方法给眼病患者带来福音,玻切手术因技术的提高而不再可怕。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龚涛教授谈如何应对老年性痴呆
龚涛教授指出,老年性痴呆患者本人要重视、家庭成员间要相互多关注,国际国内已成立以“痴呆优先计划”为核心的医疗政策。重点寻找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治疗方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进展重在早期诊断,依次为正常、症状前期、早期轻度认知损害、晚期认知损害、阿尔茨海默病。采取的诊断手段包括神经心理量表、生物标记物(血液、尿液及脑脊液)、神经影像学(主要是分子影像学)、基因检查等。同时寻找可能快速引起认知功能下降的因素。老年性痴呆的治疗策略包括:拟胆碱活性药物、钙离子拮抗剂、脑细胞代谢活性药、抗精神病药物、神经营养因子、中药、改善脑供血和康复锻炼等。
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教授谈老年病康复
陈峥教授介绍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衰老、疾病、综合征和社会心理问题等。因此,服务于老年人的老年医学不同于内科学,其以功能保存和恢复为目标,采取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运用老年综合评估工具,最终实现维护老人尊严,提高生存质量,实现老人自主独立的目标。而老年康复又是老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甚至是严重疾病,药物、心理、社会与环境因素影响残疾康复。老年康复的目标是通过评估、诊断、治疗和康复干预达到功能恢复最大化,改善社会生活的自主独立性,以多学科整合管理为核心,采用以器官为靶向,全方位,多学科参与的方法,通过持续康复干预,以患者为主导,同时强调照料者的重要性。老年康复种类包括:神经康复、呼吸康复、心脏康复、认知康复、骨关节康复、器官康复和疼痛康复等。实施步骤依次为:评估筛选患者和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治疗原发病和预防继发病;评估残疾、残损和残障;选择康复方法;制定可行的康复目标;明确达到目标的时间;定期检查和评价;健康宣教;改善适应性:残疾、环境和家庭。总之,老年康复要抓住几个关键点:针对多病——以人为本、多学科服务;针对失能——恢复、维持、替代、长期;如何诊断——综合功能评估;如何干预——分级医疗、连续的整合服务。
北京医院副主任医师张耀南谈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p#分页标题#e#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都是与人体衰老密切联系的老化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可以同时发生。张耀南医生指出,目前,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近年来研究发现,wnt蛋白家族激活信号时,它的经典通路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一系列机制调节骨和软骨代谢,如刺激干细胞复制、促进软骨细胞成熟、诱导成骨细胞发生、阻碍成骨干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等。骨质疏松症G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并诱导其凋亡。Wnt/β-catenin 信号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激活骨质疏松症G(oste骨质疏松症rotegerin)基因表达等途径控制动物骨骼的发育。Rspo1可以协同Wnt3a激活Wnt/β-catenin 信号途径,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质疏松症G基因的表达。目前在分子生物学细胞信号通路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许多临床用药会面世,在控制或抑制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的发生进展上起到积极作用。
医联App副总裁杨洋谈互联网与健康促进事业的结合
杨洋就医生如何通过医联App进行医生学术推广、个人临床品牌宣传,如何通过医联搭建的服务体系去基层进行技术指导展开了演说。在帮助专家进行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方面,杨洋正式宣布并阐述了为参会医生人群打造的《医联百医计划》,计划提出:医联将为每一名参加《计划》的医生提供技术补贴并配备医责险,而专家医生则需要配合抽出半天到一天的个人时间,去往有需要的医疗机构进行指导,需要指导的医疗机构主要是医联已签署咨询服务协议的千余家单位。
在演讲中,杨洋还向现场的数百位医生展示了如何使用互联网创建自己的医生个人主页,如何与地方中小医院的医生进行高效的沟通和会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北京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晓霞谈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
王晓霞教授指出:1.糖尿病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相关:国外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国外报道2 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为12.5%,比非糖尿病人群高出6.6%。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也较高,且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多。2.糖尿病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甲状腺结节有关。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是主要受高血糖还是高胰岛素血症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3.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风险升高:王教授介绍,女性糖尿病患者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升高约40%左右。目前男性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风险没有增加,其原因未见相关报道,考虑可能与激素种类不同有关。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异常的几率增高,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糖尿病一旦合并甲状腺异常,又可反过来影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进而促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若未被诊断,可能影响代谢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应当重视甲状腺异常的筛查和早期防治。
解放军总医院副主任医师杜瑞雪谈老年人高血脂的控制
解放军总医院杜瑞雪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研讨会上接受采访时强调:“积极控制高脂血症对降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高脂血症不但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其导致的心血管风险随增龄呈指数增加。杜教授指出,目前上市的调脂药物有多种,其中,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作为最强的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各国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措施,是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心血管事件风险越高的老年人,血脂控制的要求越严格。部分老年人血脂虽在“正常范围”,却很可能没有“达标”,仍需服用药物。血脂控制通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仅有极少数老年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肌酶异常和肌病等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的1-3个月,并与用药剂量相关。随着用药剂量增加,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极少数严重者出现横纹肌溶解,必须高度警惕。
附:主讲专家名单
#p#分页标题#e#王建业 于普林 齐海梅 华伟 易晓彬 黄大海 张耀南 王长春 王晓霞 杜瑞雪 黎健 刘长庭郭立新 薛庆云 宋波 郑松柏 王从容 刘永泉 陈伟 宋旭东 龚涛 陈峥(文/高超 谭潇)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版权评估为金融与文化架桥 10部剧版权=近亿元03-26
- 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赔偿基金开启“广03-08
- 普洱日报数字报01-31
- 市房地产交易大厅已评估事项实现率100%01-16
- 嘉兴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11.3亿元 居全省首位01-13
-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课程怎样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01-01
相关内容 Related
- 无形资产评估之非专利技术价值评估需要搜集哪11-26
- 非专利技术可以出资吗?有什么要求?11-26
- 康盛股份:拟以资产置换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04-17
- 我国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成立04-16
- 华丽包装关联方无力偿还占用资金已用苗木资产抵债04-13
- 宝山区单位注销车辆回收过户手续怎么办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