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仿射教学法运用分析

日期:2016-07-26 / 人气: / 来源:本站

  摘要:为响应国家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号召,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以办学实践为基础,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仿射教学法。指出知识与技能仿射教学法不能仅实施于单门或单项课程,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体系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以通信工程课程体系为例,介绍了知识与技能仿射教学法在单个课程内部、课程间、以及专业间的运用办法,最后总结说明其运用效果。

  关键词:通信工程 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 仿射教学法

  知识与技能仿射教学法(Knowledge and skills affine teaching,缩写为K&SAT)是以讲授某项内容过程的开始为起点、结束为终点,过程(或过程节点)讲解中采用以知识导向技能扩展应用、技能唤醒知识拓宽应用方向的一种教学法。此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某门课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更可以应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人才培养是以知识与技能培养为支撑,以培养学生胜任岗位能力为目的,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单项培养往往只能解决这个系统的某一部分,而单项培养间也组成了一个相应的系统。本文结合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以下简称华夏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如何运用K&SAT于课程及其体系中。

  为了满足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对具有综合素质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华夏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2012年实施教学改革,以3G无线通信为主导,培养学生无线终端(手机、导航仪等)及无线网络的设计生产、增值应用及维护运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采用K&SAT,整个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贯穿了“知识点连贯、技能要素衔接、理论实践一体、就业方向清晰”的指导思想,克服了知识体系上大而不全、粗而不精,技能体系上重传统不跟进、什么都学什么也不会,就业上方向不明确、应用面窄等缺点。

  1、课程体系

  考虑通信工程专业各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性,课程体系由七模块组成,包括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工具、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科技、专业人文和集中实践。

  (1)公共基础。

  包含外语、数学、物理、电路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变换、数值处理、声光电磁等物理现象分析、以及简单电路分析的能力。

  (2)学科专业工具。

  提供本学科必须掌握的专业工具的课程,是对公共基础课程知识点的实践应用,也是对专业课程的技能支持,包含数值分析计算工具、系统仿真测试工具、低中高级编程语言、数据库、以及终端操作系统等课程。

  (3)学科基础。

  提供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相关的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包含计算机网络、模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与数字系统设计、传感器原理与技术、信号检测方法等课程。

  (4)专业基础。

  提供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包含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通信协议、无线信号传输与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检测技术等。

  (5)专业科技。

  提供与“无线通信”这一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专业技能。包含无线终端设计技术、无线网络系统设计技术、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无线系统检测技术、无线增值服务技术等课程。

  (6)专业人文。

  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凸显对学生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以使其毕业后能尽快的步入通信行业。此模块包含通信传媒综艺欣赏、专业技术演讲、通信专业外语等课程。

  (7)集中实践。

  此部分是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对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是课程体系设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包含无线终端与系统设计、无线自组网设计、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终端增值软件设计等。

  2、课程体系七模块仿射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七模块间的K&SAT仿射运用如图1所示,各模块以各自知识点为核心,为其他模块提供仿射依据,知识点相互衔接,技能相互传承。

  图1中,长方形框表示模块,半圆框表示提供基础方法类别,圆角矩形框表示最终成果,虚线箭头线(双向)表示仿射路线或区域,实箭头表示提供内容仿射方向。这样,就明确了各个模块间知识与技能的仿射依据、目的和目标,使学生明白不同阶段课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知道在学习对应模块的课程时需要用到先导课程的哪些知识点,以及为后续课程储备哪些技能。整个课程体系在K&SAT仿射教学法的运用下,专业方向设置明确、重点突出,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课程间仿射

  在课程体系中,各模块之间都有相关性。由于各模块中所含课程较多,且专业人文模块是展现专业技能的辅助手段,此处仅从其余六模块中选择一门课程,谈谈如何运用K&SAT。六门课程分别为:高等数学(公共基础模块)、JAVA(学科专业工具模块)、模拟/数字信号处理(学科基础模块)、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专业基础模块)、无线网络系统设计技术(专业科技模块)、无线自组网设计(集中实践模块)。

  (1)高等数学。“函数”为通信五大模块、网络模型的建立提供方法,“数列”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础,“微/积分”是频谱分析基础,“级数”为信号评估提供基础方法。

  (2)JAVA。JAVA编程语言为模型建立、信号与系统模拟、系统信息可视化网络化管理提供工具。

  (3)模拟/数字信号处理。无线电传播是无线电系统的根本,模拟信号的捕获、获取、数字化要通过电路形成系统的处理,无线电数字处理技术是现代软件无线电的基本保障。

  (4)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无线通信原理是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其五个模块(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设计是网络系统设计的主要对象。

  (5)无线网络系统设计技术。课程从技术角度,按工程需要,用理论做支撑,实现系统设计及检测与评估。

  (6)无线自组网设计。根据实际需求或对象进行综合设计并实现,设计成果可辅助就业。

共2页:

2

下一页

#p#分页标题#e#

  [摘要]具备团队精神是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工作与生活的根本需要,文章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培养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职学生;团队精神

  一、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最早指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促使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出个人潜在能力,促使企业团队间加强合作,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精神的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中的各领域,因为只有具备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多学者也把目光放在教育领域,希望学校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出更具备团队精神的建设者,从而满足社会各领域的需求。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时段,这个发展阶段不仅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的重要塑造时期,而且又面临着即将参与到就业竞争的残酷现实中,这个时间段的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学校指导教育拉近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差距,而中职学生具备了团队精神就能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在社会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也可以说中职生具备了团队精神对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要在中职教学中加强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中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中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改变中职学生的不良习惯。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具有差异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够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够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社会职业道德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升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满足了社会发展需要,提升中职学校的就业率;最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团队精神培养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身体强健,而且在教学中加强团队精神培养,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团队范围中获得安全感,满足自身交际的需求。

  二、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

  21体育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仍旧把体育课程看成是副科不太重要,尤其是体育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时认为只要让学生安全完成课时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培养团队精神。而另外有些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课前进行简单的热身,然后给学生讲解动作的要领并示范,之后就是让学生利用其余的时间去练习,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连正常的体育课都不会积极参与,更加不会积极主动地接受团队精神的培养。

  22中职学校没有对体育课引起足够的重视

  体育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责任,更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就业的重任,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要不断地促使学生提升应对挫折、应对压力的职业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可以说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是需要共同发展,学生需要体育教育增强身体机能,更需要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心理机能。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中,仅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作为培养的重点,认为体育课程教育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有些学校的体育课程被其他课程所替代,但是这样做的最终结果不仅让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受到影响,而且让学生从内心认为体育课程并不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从内心忽视体育课程。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也直接影响了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中职体育教中学生团体精神的培养措施

  31中职体育教师要更新自身对团队精神教学的认识

  中职体育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学生团体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才能更新自身的固有观念,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推动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在体育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团体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体育基础知识、技术以及技能,更进一步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社会使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标》等一些指导方针政策的指示精神,转变教学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贡献力量,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地转变思路、创新方法,促使课程改革工作更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师在团队精神的培养中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思政教育,促使自身不断提升对团体精神的认知,在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培养过程中,把思政教育工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工作有效结合,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中,从而使思政教育技能充分发挥作用,又能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在团队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团队精神培养的形式与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其次,树立长期培养教育的思想,团队精神培养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团队精神的培养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

  32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法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练法。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合作学练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能有效地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锻炼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团体活动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增强了团队成员间的协作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具备团队精神。在传统的体育活动中,由于教学目的性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合作学练方法中,不仅能够很好地克服学生的懒惰心理,更满足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更好地提升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团队的凝聚力。也可以说合作学练法不仅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体育知识,巩固了学生对动作练习形式,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感情,促使学生乐于交往,主动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以及责任心;其次;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法。体育游戏方法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体育游戏形式的多样性,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痛快的玩耍,更能在玩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种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强了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无形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再次,团队拓展训练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这种方法与体育游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拓展训练中的每一个项目就如同一种游戏,但是这种方法更容易被体育教师掌握培训的方法与练习规则,而且需要的场地器材比较简单,训练方式也比较灵活,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团体精神,学生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团队精神的认识;最后,竞赛法的运用。这种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体育评价法,这种方法可以与其他方法交错使用,从而增强团队精神的培养效果。

  总之,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也要对体育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学校自身认识,同时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与优越的教学条件,从而使中职学校对学生培养团队精神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谈如何在职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J].成才之路,2011(2).

  [2]兰士飞浅析体育教学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

#p#分页标题#e#

  [摘要]现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是因为实训教学能够将企业与学校有效地连接为一体,最终实现学校的实训课程全面满足于企业需求,将企业、学校以及研究有效整合起来。基于此,文章对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问题与建议;计算机实训教学

  目前,一系列问题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中也逐渐浮现,而且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实训教学这一环节已经产生不利影响,不但降低了教学质量,同时对于教育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职业院校一定要将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在教学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一定要正面对待同时予以有效解决,进而将职业院校计算机的实训教学质量予以有效提升。

  一、实训教学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现状

  11实训教学观念淡薄

  由于当前我国教学模式停滞不前,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早已大力开展,大部分学校却仍然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这样,对于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身而言,素质教育通常显得作用不大,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在一些职业院校中也只不过是应付考试而已。究其原因,是因为教育工作者与院校实训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同时,也是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而且计算机的考试内容也比较陈旧,不能很好地跟随时代的步伐,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学生也无法学到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技能。

  12课程计划欠妥

  由于教学意识的抱残守缺与食古不化,教学改革从意识上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导致了课程安排的不合理,院校通常以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目的,开设课程比较老化,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导致很多开设的课程实用性很差,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没有什么帮助。并且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安排不够合理,有些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将教学内容予以掌握,然而在实操课上进行相关操作时却想不起所学知识。而有些课程又过于强调提高实操能力,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对学生日后学习的进一步提高制造了障碍。在一些院校中,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如何有机结合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很大的问题。

  13教学方法陈旧

  当下,在计算机教学中,基本所有学校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样的,零起点,这种教学方法的不足在于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别。由于之前学生都是从各个学校聚集到职业院校,其计算机方面的基础就会有一定的差别,一些学生之前接触过计算机课程,而一些同学由于当地教学水平有限,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应对这两种同学进行分别教学。一些经常上网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课程,不需要相关教学,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计算机的学习没有任何“窍门”。而且当下计算机在专业教学中没有任何明显特色,不但不能将不同基础学生进行区分,而且没有制订出一个培养相应专业学生的可行计划。

  14团队精神欠缺

  由于在开发软件方面基本上以团队的单位,团队的每个人都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并且进行有效沟通。然而在实训教学中,基本上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所以团队协作就更无从谈起了。

  15实训考核缺少激励制度

  当前,实训考核的方法依然与往常相同,由于要根据教材制定考核内容,这样在实际问题上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很难看出,所以学生就会缺乏对计算机的实践以及创新,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考试的分数很高,在实际应用上则不然。

  二、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21实训项目真实有效

  对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培养与提升,最终目的是在将来的就业中处于优势。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的实训课程中应该将最新的企业发展所利用的项目进行有效利用,,在引用时应脱离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将实训的最终效果有效发挥出来。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应用技术的方向和层次也在不断变化,旧项目所要求的技术和层次很可能已经过时了,根本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在实训中利用企业真实有效的项目,学生在日后的实践中才会更有动力。

  22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

  教育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其作用也越来越大,很多学校都设有多媒体教室,而只有教师有效配合才能将其作用得以发挥,使教学更加有效果。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可选择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予以展示,这样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能够将一些最近热议的议题拿到课堂上来与该堂课件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学生就会对计算机课程更加感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考虑到现实情况,抓住重点,将理论有效的与实践相结合。

  23开发项目与企业同步

  进行实训时,开发项目流程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企业项目。从项目的开始到结尾,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要详细认真的进行。在进行实训过程中,开发项目的环境应该同步于企业,主要在于一般开发工具、应用服务器、开发平台、项目管理工具、测试工具、常用插件、项目管理文档等相关方面。这样,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够赢得企业的信赖。

  24教师需提升专业素质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实训教师提升其个人素质,主要渠道有:培训、学习以及进修等;同时,教师应该到企业中去进行相关锻炼以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此外,实训教师的理论基础一定要扎实,同时在实操方面也要求具有丰富的经验,使学生在实训中快速吸收所学知识。在实训中,当场和学生一起设计与研究问题。教师可以从技术上分析一些重点、难点功能的实现机制和原理,然后指导学生去实现。实训老师要能很快地解决各个问题,实训对老师的真实开发水平有极高的要求。

  25完善考核体系

  职业院校对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进行考核的重点在于,考核的核心内容为过程以及综合能力,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破传统的评分指标。实训项目完成后,实训教师验收并测验所有小组的成果,以软件运行情况以及相应文档配置为基础,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30%,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训期间将实训进行记录,实训教师可以每天对学生的表现书写相应评语,在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总结本次实训,实训教师视学生表现情况进行相应评分,主要评分依据为:项目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实训态度以及最终的实训总结等进行整体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三、结论

  在职业院校,实训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要想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凸显教学特色,就要把实训教学作为工作重点,其不但推动了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而且还可以将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予以有效提升,最终实现学校教学目标。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专业,应对其进行有效实训,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白德淳,罗大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

  [2]郭洪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庄健明中职实训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p#分页标题#e#

  摘要:生物是高中理科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标中有关生物教学的内容要求也提醒着广大教育者,传统的概念教学方式不符合当今学生的认知需要。因此,学校要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以学生的认知为突破口,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理解真正的概念。本文着重分析有关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内容,提出当今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研究 核心概念

  前言

  概念学习既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概念教学中的重要策略。在绝大多数高校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常常让学生以背诵的方式记住概念而忽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设计,调查学生对前概念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对前概念的理解源于课外读物以及平时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学生对生物学前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狭隘和片面。学校应通过学生对前概念的理解,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逐步引导学生真正地理解生物核心概念,同时引申出生物核心概念的本质含义,而不是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一、生物学概念定义

  生物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可反复测量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它经过人们思维的加工,形成了一种对于一般本质和特点的概念表述。这种概念表述往往以陈述句的形式来表达,例如,“酶”就是生物学概念的一种,它可以具体表述为“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种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这个概念表述中,活细胞、催化作用以及有机物是酶的本质属性,而蛋白质从化学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围,是概念的延伸。笔者认为,生物学核心概念既能展现当代生物学的核心问题,又包含了知识结构、概念、理论等基本框架,这些框架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细胞的新陈代谢等。

  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家相关教育文件、生物学教学著作以及期刊论文等,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关于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研究正处于理论到实践的阶段,概念教学也正在从传统的死记硬背向理解概念方面转型。

  二、改善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方案

  2.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问题情境

  生物这门学科是由多个概念体系构成的,其概念体系中各概念之间是通过某种联系关联在一起的,其中核心概念则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不仅涉及到生物学的基础概念,同时还包括高中生物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有些生物学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仅仅通过语言的表达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学视频短片、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结构框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是仅仅以口头表述的方式将理论机械地灌输给学生。

  2.2利用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概念图指的是教师利用简单而直观的图形来勾画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利用概念图的方式将新旧知识穿插起来,让学生通过旧知识点理解新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比如,在讲高中生物必修课“种群和群落”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对“种群密度”和“丰富度”这两个核心概念加以区分,这时教师便可以画出概念图,以箭头的方式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并说明其中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也能加深学生对二者的认识。

  2.3结合模型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以往教师忽略了模型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和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数学和物理模型,比如运用一些橡皮泥或者纸质模型,让学生能够更加宏观的感受到一些核心概念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核心概念,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例如,在进行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课(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应该结合物理以及数学模型进行教学。当讲到“染色体组”这一核心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橡皮泥模型向学生展示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与变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然后在讲解“遗传染色体”时,再用纸质模型剪出同源染色体,将二者进行比较和区分。由此可看出物理和数学模型在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首先以多媒体课件创造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生动起来,然后再利用概念图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面对问题,理解问题,最后合理地运用数学和物理模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这有利于加强生物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保证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四、结论

  针对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文献考察设计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践得出结论,检测学生是否对生物学核心概念有了更好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得到拓展。由于笔者专业水平有限,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未考虑得很全面,问题研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不过笔者坚信,反复的实践研究与反思会使生物学概念教学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进而使高中生物课堂达到高效化。只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推陈出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就一定会达到高质量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晶.高中生物概念获得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贾运锋.基于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 刘颖.基于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84.

  [4] 邓延敏.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p#分页标题#e#

  摘要:礼仪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高校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和考核方式,达到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结合专业礼仪教学实践,提出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礼仪课 考试改革 教学改革

  礼仪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它学习的落脚点在于能够熟练的运用,而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对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试模式的改革,达到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礼仪课程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必修课,是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同时也把它作为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本文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对礼仪课程改革的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礼仪课程已被高等教育院校足够重视,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和选修课引入教学体系中,但是在教学内容上往往过于死板和传统,流于表面,没有创新。要达到礼仪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1)不能拘泥于系统的完整,应该突出重点,并对内容有所取舍。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礼仪课程一般设置2学分(32课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开设专业、教学对象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旅游管理等服务类专业,我校把礼仪课程开设在低年级,教学内容除包括最基本的礼仪内容外,更侧重偏向旅游专业领域,加入专业礼仪方面的内容,并把重点放在社交礼仪及服务礼仪部分。而其他专业如国际贸易等,选择在高年级开设,根据其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商务礼仪、涉外礼仪以及求职面试等部分。

  (2)内容应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设置和整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比重,一部分内容如果通过自学能够达到效果,就应设置为自学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课程的容量;同时考虑设计综合性教学内容,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并展示出来,这对学生的礼仪实操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如礼仪情景剧展示等。

  (3)教材的选用应该灵活。礼仪教材众多,更新速度也较快,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那一本教材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上多花心思,不拘泥于教材。我校礼仪课程的教材选用首先看内容的科学性,然后看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为学生列出几本比较实用的参考书,这样就弥补了单一教材适用性不强的缺陷。

  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中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练式教学。礼仪教育的理想方式是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在轻松自如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通过模拟交际场景或情景,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在实施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

  (3)学生讲课式教学。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如电话礼仪、座次位次的次序,问候等等礼仪问题,为学生提前设计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查资料、备课,然后上台讲解、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课,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导。既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印象,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为仪容、仪表、仪态的锻炼提供较好的平台。

  (4)讨论式教学。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或者选择合适的话题,把班级学生分成正反两边,在课上进行辩论,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锻炼实际应用。

  (5)项目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是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或者为学校、院系的庆典、晚会、大型会议等提供礼仪服务。这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此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收集改编礼仪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考核方式改革

  礼仪课程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能背诵知识条目不等于能熟练操作,如果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评方法,势必会造成学生轻实践。因此,必须改革学生的成绩评定方法,增大实践考试的比例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礼仪素质,让其认识到礼仪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一个人修养内涵的体现,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为走上工作职业岗位所做的准备。经过多年的摸索,湖南科技学院礼仪课程的考核模式日渐完善,既采用过程考核加项目设计的方法。

  考试项目由以下部分组成:平时表现占(50%)+期末考试占(50%)。

  3.1平时表现评定

  平时表现的评定重在过程考核。平时就督促学生关注礼仪细节、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实训课程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能够展示出较好的礼仪。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练习+课堂表现)上课出勤率、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以及特定实训项目成绩三部分。   对于过程考核:应该设定科学的考核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分数的科学性。课程开始告知考核方式及具体的标准,为每一个特定实训项目制作了自评互评表格,由个人自评分、小组长打分以及教师评分三部分共同计算最终分数。

  3.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项目设计的方法,重在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期末考试可以分为面试和模拟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面试由教师现场打分,主要考查考生的个人礼仪,占期末总成绩的20%,其余80%以综合礼仪情景剧的表现评定。

  考试试题如下:全体同学自由分成小组,自导自演礼仪情景剧。

  要求:班内自由组合若干小组原则上每组4-6人,如项目设计需要人数较多可酌情增加,适当考虑男女搭配;结合所学礼仪知识,自行设定表演内容,表演角色,编排礼仪场景剧;考前提交详细文本;最后依次进行现场演示。

  评分标准(先计算为百分制,再进行权重):

  (1)编排内容要求包含的知识点丰富,情节连贯顺畅且有新意;编排至少要包含两个以上的礼仪场景(30’)

  (2)剧本编写整洁认真,内容齐备,包含成员、角色扮演、场景介绍及台词等要素;(15’)

  (3)现场表演自如,具体操作中各项礼仪的运用规范及把握准确,无违背礼仪规范的错误做法。(50’)

  (4)在考试中,每个人都至少要有4个自我表现的礼仪知识点(5’)

  (5)评委可由任课教师担任,或者考虑组成评委会,评委会中学生代表由全班同学共同推选产生。

  教学改革的落实,一方面要有改革的具体办法,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能很好地贯彻改革思想,并能够言传身教,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自律自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受益。同时受课程学时的限制,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礼仪的教学应灵活多变,本文的建议供同仁们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娜.三年制高职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

  [2] 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

  [3] 童红梅.以行动导向为目的的现代礼仪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J].中医教育,2012.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