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失败案例研究专著出版
日期:2017-01-19 / 人气: / 来源:本站
无形资产作为新兴的生产力要素,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21世纪的一个全新重大问题。如何提高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益在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中规避风险、减少失误或失败对多数人来讲还是盲点,无形资产学专家蔡吉祥的新作《无形资产36忌—无形资产失败案例分析与研究》(海天出版社出版)中做了回答。
《无形资产36忌》是“21世纪无形资产学系列丛书”中继《无形资产学》之后蔡吉祥向社会献上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无形资产学》是为新兴“无形资产学” 构筑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那《无形资产36忌》可以说是以案例为主导的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操作指南。《无形资产36忌—无形资产失败案例分析与研究》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无形资产失败的专著,该书的出版为无形资产学领域又增添了一部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并重的无形资产学专著。《无形资产36忌》与《无形资产学》各具特色,珠联壁合。
《无形资产36忌》独巨匠心的书名,令人耳目一新,使读者对无形资产问题不能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当打开书后,36个独特的标题,如“不把厂商名称当资产”、“开发购置无形资产不查询”、“高新技术无专利保护”、“发表论文葬送无形资产”、“破坏专利的新颖性”、“商标不申请注册”、“侵犯别人专利权的技术开发”、“剽窃他人作品”、“寄生不自立”、“恶意抢注域名”、“万物皆专利”、“无法形成无形资产的广告”、“迷信拍卖”、“商标过度延伸”、“无形资产评估入歧途”、“忽视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贡献”、“无形资产无管理”、“携带无形资产跳槽”、“单位无形资产据为己有”、“上市公司把‘壳’当成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无成本”“虚拟‘商誉’代替一切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当成‘筐’”等吸引读者忍不住要把它读完。
《无形资产36忌》体例新颖、立意独特。作者蔡吉祥1985年以前就涉足无形资产领域,以其对无形资产学理论与实践20年的深厚功底和敏锐目光,发现了当今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中薄弱环节和软肋,将中外无形资产有关失败案例视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总结归纳为36个方面,每一忌的后面都有若干富有哲理的警示性提示与主题呼应。《无形资产36忌》演出了无形资产的36幕悲剧,指明了无形资产的36类陷阱,诊断了无形资产的36种“疾病”,开出了治疗无形资产“疾病的”36个的药方。
《无形资产36忌》案例丰富。该书的案例涉及无形资产企业名称、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技术秘密等要素,涉及到无形资产开发设计、投资、转让、无形资产国际化以及人力资源等诸多的经营与管理的环节,同时还涉及到广告与无形资产、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城市无形资产经营等新的专题。这些失败案例中不仅发生在国内的上市公司和其他著名企业,也有著名的国际公司,如微软公司、辉瑞公司。书中选中的不仅有企业家的失败案例、也有某些决策者的失误。《无形资产36忌》不仅有其他公司的案例,更有作者在无形资产理论与实践中亲历亲为、显为人知的案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独具价值。
蔡吉祥站在综合全新的视角研究无形资产理论与实践,对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过时传统理论的质疑和挑战。如对杨汝梅的“商誉主体论”、张五常的“形象专利”、萨缪尔森的“购买公司交易价与账面净资产值差额是无形资产”的论述,当前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这种先进生产力要素的制约。《无形资产36忌》在破除陈旧的、障碍无形资产发展理论的同时,确立了新的价值观、资本观和发展观。
无形资产多数问题出现在企业,但蔡吉祥在《无形资产36忌》中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做了更深的挖掘,把无形资产问题提高到民族发展的高度。如对采用寄生商标和商号问题,蔡吉祥忧虑:“使用‘寄生商标’最终的结果是在有形资产方面是整体亏损;在无形资产方面是绝对赤字!没有自己的无形资产,反而为外国的无形资产的发展贡献力量,而扼杀了自我。处于这种状况的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产业的命脉都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如果亚洲这种状况不迅速改变,下一次经济危机,可能还会危及亚洲。”对我国某些科学家在非典期间宣称绝不申请专利,蔡吉祥大声疾呼,“如果我们不申请(非典)专利保护,很难在防治非典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如果我们要治病救人还要经过外国人的许可,中国人的健康权利就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甚至还要受制于人。这是比非典还要严重的事情。”而对于对商誉代替一切无形资产的弊端,蔡吉祥尖锐指出:“商誉算不算无形资产,不是学术之争。世界500强没有一个靠虚拟的商誉发展的。美国、德国、日本等无形资产的强国,他们称霸世界的是可确指无形资产,而不是商誉。近日,日本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如果发展中国家还受传统会计理论的误导,沉迷于虚拟‘商誉’的神话,会永远受制于人。”
#p#分页标题#e#以案例见长的《无形资产36忌》,具备很强的操作性, 告诉人们如何依法获得权益、保护权益,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把无形资产变为资本。成为财富、长久获利。作者在《无形资产36忌》中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无形资产发展的忠告和切实可行的无形资产解决方案。蔡吉祥在《无形资产36忌》中没有摆出专家学者的架势训人,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苦口婆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蔡吉祥把《无形资产学》中深奥的道理在《无形资产36忌》用简明而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诠释,使读者对无形资产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容易掌握。
《无形资产36忌》的价值所在,告诉读者21世纪无形资产经营的前提不是应用“计谋”,而是首先昭示人们无形资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形资产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需要理性和理智的对待无形资产,提醒哪些是无形资产的忌讳。如果不注意避免将会产生的负面作用、出现的经营管理危机和将遭遇的损失。注意无形资产失败,才是靠无形资产经营并获得长久收益成功的前提。从此意义上讲,《无形资产36忌》更象一部无形资产预警报告,一部无形资产警示录。
《无形资产36忌》中对于失败的案例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就某一典型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令人回味无穷。在21世纪不仅不重视无形资产是大“忌”;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中不讲科学自以为同样是大“忌”;不遵守法律是大“忌”,不讲道德也是大“忌”;在无形资产理论上抱残守缺、生搬硬套传统理论误导无形资产实践更是大“忌”。全书以新兴的无形资产学理论为主线,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说明无形资产规范经营、科学管理、创新理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无形资产36忌》中,每一忌都是一个独立无形资产专题研究方案,把36个专题连接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无形资产经营管理全面解决方案。20年间作者把社会作为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无形资产学”付出艰苦努力。如果没有20年丰富的无形资产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保护民族经济和发展无形资产的高度责任感对于如此重大的课题是难以驾驭和无法完成。蔡吉祥把《无形资产36忌》视为向社会大学的“导师”们交上的一份答卷。
蔡吉祥还是那种风格,脚踏实地研究,追求科学和真理的严肃性,没有去追风赶浪,尽管图书市场有“最新无形资产”的书名标榜或“最厚”的大部头书籍故弄玄虚显示其学术地位,他认为这种“速成”、“拼盘”的“无形资产豆腐渣”不利于无形资产领域的发展,甚至还会有危害。他“更鄙弃并受害于那种‘剪刀加糨糊’、用计算机复制、用扫描仪扫描的‘文贼’和公开抢夺别人无形资产的‘文盗’(不仅是低级的‘写手’,也有披着教授外衣和戴着博士高帽的人)”。
20年间,蔡吉祥虽然仅出了《无形资产36忌》与《无形资产学》两本书,,据说《无形资产36忌》一书的用了8年的时间,期间不断修正、完善。用他在后记中的话说:“写”书,实际上是向社会、向历史交上一份答卷。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我只想向读者和社会拿出负责任的作品,展示自己真实的研究成果。1985年以前,蔡吉祥顶着被戴上“资本主义”帽子的风险,涉足无形资产领域,向国家提出了重视无形资产及其核算管理的建议,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并做重要批示,而后又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无形资产建议方案。1995年当国人对无形资产还局限在“无形资产评估”层面时,他又率先在经济、技术、法律和行为科学的交汇点创建了新兴的“无形资产学”。1999年,蔡吉祥在近20年无形资产理论与实践的功底,在其专著《神奇的财富: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学导论)》基础上修订完善为全国第一部无形资产学专著《无形资产学》。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兴起的高潮阶段,蔡吉祥又把科学经营无形资产、控制“无形资产风险”、规避“无形资产损失”和减少“无形资产失败”的作为无形资产领域的重大的课题。《无形资产36忌》与《无形资产学》一样,是作者多年无形资产实践的心得和心血的结晶,引领着无形资产学领域发展方向。从这两本书,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在无形资产学的高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用辛勤的汗水在无形资产学的田园辛勤的耕耘,用心血浇灌着无形资产学这棵长青树。
附:简要目录
无形资产36忌—无形资产失败案例分析与研究
第1忌 不把厂商名称当“资产”
第2忌 开发购置无形资产不查询
第3忌 高新技术无专利保护
第4忌 发表论文葬送无形资产
第5忌 破坏专利的新颖性
第6忌 商标不申请注册
第7忌 侵犯别人专利权的技术开发
第8忌 剽窃他人作品
第9忌 商标标志出歧义
第10忌 商标无创意
第11忌 放弃无形资产涉外权益
第12忌 私自繁育、假冒他人植物新品种
第13忌 侵犯别人无形资产的广告
第14忌 秘密信息不设“秘”
第15忌 胡乱抢注商标
第16忌 寄生不自立
第17忌 恶意抢注域名
第18忌 万物皆专利
第19忌 模仿他人商标
第20忌 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商标
第21忌 无法形成无形资产的广告
第22忌 迷信拍卖
第23忌 商标通用化失去权利和价值
第24忌 商标不续展
第25忌 专利不缴纳年费
第26忌 商标过度延伸
第27忌 无形资产评估入歧途
第28忌 忽视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贡献
第29忌 无形资产无管理
第30忌 携带无形资产跳槽
第31忌 单位无形资产据为己有
第32忌 国有无形资产不评估
第33忌 上市公司把“壳”当成无形资产
第34忌 无形资产无成本
第35忌 虚拟“商誉”代替一切无形资产
第36忌 把无形资产当成“筐”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七十二次04-10
- 长宁区二手车收购交易市场「颖荣二手回收公司04-03
- 版权评估为金融与文化架桥 10部剧版权=近亿元03-26
- 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赔偿基金开启“广03-08
- 普洱日报数字报01-31
- 市房地产交易大厅已评估事项实现率100%01-16
相关内容 Related
- 无形资产评估之非专利技术价值评估需要搜集哪11-26
- 非专利技术可以出资吗?有什么要求?11-26
- 康盛股份:拟以资产置换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04-17
- 我国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成立04-16
- 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04-15
- 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恢复上市公告书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