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加速迈向生态家园

日期:2016-10-02 / 人气: / 来源:本站

  新华网福州电(记者巫奕龙)闽西老区长汀县在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坚持“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理念,大力引种阔叶树改善林分结构,同时创新林业金融服务体制,推动当地农民种植有水土保持效力的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享受并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加速“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质变。

  长汀曾是全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县份。上世纪40年代,河田土壤保肥试验区的研究者留下“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树木很少看到”的记录。据1985年遥感普查,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31.5%,不少地方“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改革开放以来,长汀人民“咬定荒山不放松”,2000年起,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入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获得每年千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至2011年,全县百万亩荒山重披绿衣。县委书记廖深洪说,近年来,长汀在国家各部委和省、市支持下,全力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据2015年卫星遥感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降至39.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79.8%。

  长汀水土流失区缺水少肥,早期治理不得不在施肥种草灌的基础上大量引种先锋树种马尾松。针对马尾松保水保土功能差、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的不足,2012年以来,长汀致力于“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大种阔叶树、珍贵树、彩化树,发展针阔混交林,促进森林群落向多样性、稳定性演替,阔叶树造林比例达62.4%。

  在河田镇露湖村,大苗引种的无患子、油桐、樱花等阔叶树郁郁葱葱,与“原住民”马尾松和谐相处。县林业局局长巫成火说,这是中石油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万亩水保生态示范林工程,引种枫香、木荷、楠木等17个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针阔各半混交,“阔叶林最终将取代针叶林,实现理想的森林生态系统循环。”

  长汀以利益为杠杆,撬动当地群众和社会力量大规模治山治水,同时也共享水土流失治理成果。2012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和扶持60多家企业和个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目前全县造林面积500亩以上的达33户,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全县造林面积的85%以上。

  方兴未艾的林下经济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也巩固提升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在古城镇梁坑村,茂密幽深的竹林里套种了大量姜黄、三叶青、黄花远志等。村支书付烨说,竹林套种中药材,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还有利于增加肥力和减少杂草,杜绝使用除草剂现象,“今年我们结合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林下种养,,要发展到3000亩。”

  据统计,去年长汀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8.8亿元,增长32.1%,参与农户1.8万户;农民林业纯收入2780元,增长6.9%。

  为突破林农再投入的资金瓶颈,长汀2013年以来根据林农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推出并不断完善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的实施办法。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作为林权抵押收储保证金,银行按5倍以上给予放贷;林农可以在5家银行中选择授信、按揭、惠农卡或信用卡等低息贷款,贷款期限可长达10年;过去抵押物局限于中龄林、成熟林,现在扩大到所有商品林,并延伸至公益林内套种补种的花卉苗木等;评估机构可由县林业局认定,评估费按贷款额而非资产总值的千分之八收取,直接为林农减少60%左右评估费用。

  截至今年6月,长汀累计林权抵押登记金额5.3亿元;其中县林业金融服务中心办理林权抵押收储担保贷款131起,收储担保贷款金额6000多万元,没有一起不良贷款。随着林农森林生态资源从“静资产”向“活资产”转变,千家万户投身治山治水、实现脱贫致富渐成长汀“新常态”。(完)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