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浉河区集体林改引领浉河林业又好又快发

日期:2017-08-26 / 人气: / 来源:本站

  浉河区是一个林业大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9万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6.2%,森林覆盖率为63.28%。2008年9月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浉河区全面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区已通过以家庭承包形式为主明晰集体林地产权143.77万亩,确权到户率达9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唤醒了浉河区“沉睡”的青山,激发了浉河区林业经济的生机和活力。浉河区以林改为切入点,助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开展林权流转,到目前,全区已流转面积达32万亩,流转交易金额8400万元,成功为五云茶叶集团、信阳市利民园林公司、游河乡高台村造林大户赵五等公司和林农以林权证抵押贷款8500万元。通过林权流转交易,提高了经营林业的效益,促进了我区农民工就业。据不完全统计,熊传刚、王辉、赵五等52个造林大户长年使用农民工3000余人,茶叶开采季节时需季节工40余万个,解决了部分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到位。2008年9月份,在省市作出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决策之后,区委、区政府在第一时间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大会,区委书记、区长分别作了动员报告,印发了《浉河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将林改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集体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林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办公室。2009年6月和11月,区委、区政府针对林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又连续两次召开大规模的促进会,对林改革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有力推进了林改工作的快速发展。各乡镇、村也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林改工作机构,把林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三级主职抓林改,上下联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宣传到位。为提高广大农民对林改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区里专门组建了林改工作宣传小组,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标语、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法规政策。林改工作开展以来,印发林改知识宣传彩页3万余份、《林改政策问答》5000余册,出动林改宣传车辆90余台次,制作两部专题片在电视台反复播放。组织召开了8次林改专题会,46次村组林改座谈会。同时,安排了一批熟悉政策的林改专干和技术人员,在林区巡回开展咨询服务。通过深入宣传动员,使林区群众明白了为什么要搞林改、林改的要点在哪里、林改后能带来哪些好处,使群众发自内心地支持林改、参与林改。

  三、投入到位。为切实做好林改工作,我们认真落实了财政支持政策,把林地勘查费、宣传费、会议费、购买办公设备费等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区各级财政已投入林改资金400多万元。区财政为各乡镇办事处统一配备了GPS卫星定位仪、电脑和大批林改专用档案柜、印制各类林改表格280万张,从省林业厅林勘院购买1:10000地形图198张,复印林改地形图10万余张发放到每户林农手中。

  四、培训到位。2008年10月上旬和2009年2月下旬,在全区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林改技术培训,先后邀请省林改办李银生主任和省林业规划院专家唐卫平主讲,受训乡村林改骨干500多人次,使每个村民组至少有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林改工作人员,使参与林改的干部和工作人员都成为懂政策、会操作、能指导的“明白人”,确保了林改工作严格依照程序规范操作。

  五、督查到位。区委、区政府对林改工作实行了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办责任制,并成立6个督查工作组,通过调阅档案、现场查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开展不间断的督导。每三天印发一次督查通报,每周召开一次林改督导碰头会,对林改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解决。各乡镇办事处也都抽调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农村政策的同志组成工作队,采取包村、包组的办法,对村组林改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指导村组统一步骤、统一标准,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六、配套改革到位。借信阳市建设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实验区的东风,区委、区政府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林权交易服务中心、林权评估服务中心、林权资本化服务中心、林权储备中心。林权交易服务中心主要接受林权所有人出让林权的委托申请,促成林权买卖双方进行林权交易,办理相关交易、过户手续;林权评估服务中心主要接受交易人委托申请,评估资产价值,出具评估报告;林权储备中心主要对集体、农户和其他权属人的林权适时进行储备,平衡林权供需矛盾;林权资本化服务中心的主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搭建林权抵押贷款平台。建设了全省首家林权交易大厅,交易大厅配备了大屏幕LED显示屏、电脑和办公设施,4个中心在林权交易大厅合署办公,搭建起了林权流转交易运作平台,为林权合理、有效流转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交易实施、资产评估、金融办理、产权过户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

#p#分页标题#e#

  我们通过加快集体林改和规范林权流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调动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一是推进了林业生态建设。林改使广大农民获得了林地使用权和自主经营权,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呈现出“争山造林”、“争路造林”、“争地造林”的喜人局面。林改后,全区林业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47家,注册资金16581万元,入社社员达4310户,带动农民1.2万户。国家林业局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来浉河区调研林改工作时,对我区实施林改后走新型合作化发展的路子非常赞赏。二是加快了林业产业发展。浉河区借林改之力,大力调整林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林业产业建设呈现遍地花开的景象喜人。目前,全区已形成了茶叶、板栗、花卉苗木、用材林几大特色林业经济板块。全区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40.5万亩,我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区”的称号,为全省、全市赢得了荣誉。板栗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亩,杨树、杉木用材林面积发展到50万亩,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亩。近期,我们通过集体林改,加大林业建设的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介浉河林业的产业优势,吸引外资前来投资浉河林业的产业建设,冇人山林业生态观光园项目便是成功的一例。该项目流转林权面积11200亩,投资方按580元/亩从已林改后的群众手中通过租赁取得山林的使用权,进行林业生态、旅游观光开发,项目的引进,必将有力促进浉河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地林木向经营大户、高效林业示范户和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有序流转,提高了经营林业的集约化程度和规模效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区农民每年来自林业的收入达47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四是维护了和谐稳定。通过集体林改,化解了一大批林权纠纷,有效解决了林权界线不清、证件不全、纠纷不断等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林区的和谐稳定。林改工作还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护林积极性,林区偷砍盗伐现象大为减少。2009年,全区查处的各种涉林案件比上年同期大为减少。五是拓宽了融资渠道。集体林改改出了新天地,林权流转转出了新活力。利用林权证作抵押,开展融资贷款,让“绿色银行”真正流动起来,让“沉睡”的森林资源资产真正“活”起来,使林权通过评估体现出应有的资产价值。我区还与农业银行达成银林合作协议,整村推进林权抵押信用贷款,农行选定信用村,林业局在做好林权证发放的基础上,开展资产评估,向农行出具《评估意见书》,农行同意贷款后,林业局搞好林权登记变更,出具《林权他项权利证书》,最后由农行向农户发放贷款,从而进一步拓宽了林业发展融资渠道。《林权他项权利证书》是我区结合林权融资贷款的实践需要,根据房产等不动产抵押贷款模式创新发展出来的,解决了贷款手续环节的实际问题,受到金融部门和贷款户的欢迎。集体林改让“沉睡”的森林资源变成了“绿色银行”,去年8月5日时任省委徐光春书记视察我区林权交易大厅时快乐地说:“林权制度改革很好。林改为农民开辟了更多融资渠道。干部不能以权谋私,农民却可以以‘权’谋利,使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虚钱变实钱。”

  下一步,我们将把林业改革发展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更加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探索林业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一是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服务管理,规范林权流转交易,促进林地林木继续向经济实力强、经营能力高的企业和个人规范有序流转,提升经营林业的单位效益和规模效益。建设好林权资本化运作平台,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二是进一步加快林业合作化进程。在林木良种、技术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搞好服务,引导林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选择一些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林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做好规范化建设,搞好示范带动。通过做大做强林业合作社,解决好林改后山林小户所有与林业规模集约经营的矛盾,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进一步探索林业保险途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开展政策性林业保险试点,建立健全林业风险保障机制,提高农民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积极协调保险单位创新林业保险品种,在坚持保障适度、保费低廉、广泛覆盖的原则下,推出符合林业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的新的林业保险产品,提高林业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