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内LP的投资实况和给LP的建议

日期:2016-08-07 / 人气: / 来源:本站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GPLP。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近年来,中国本土的人民币基金风起云涌、层出不穷,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公司上市的财富效应,只要公司一上市,股权价值立刻翻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上市前的公司股权投资立刻变成了大金矿,各路资本竞相涌入;第二个原因还是中国民间的钱多,多的让你觉得中国统计局或者胡润财富榜的数据就像是喝多了一头扎进桑拿的澡堂,然后满脸通红满嘴酒气的伸出脑袋大声说:大海真大呀。中国现在有很多做财富管理的机构,包括私人银行、券商的财富管理部、以及私人的财富管理公司等,随便找个机构问问,发现他们管理的私人财富经常超过一个亚洲甚至欧洲国家的财富,让人震惊。

  中国的财主们为了让资本保值增值,也做很多投资,他们投资股票、房地产、期货、黄金、实业、民间金融(俗称高利贷)等等,他们嗅觉灵敏,自然也闻到了PE的钱味,于是大量的钱进入到人民币的PE基金,于是就成了LP。

  然而,由于在中国这是一个新的投资生意,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操守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成熟,造成了大多数LP懵里懵懂、模模糊糊的就把钱交给了别人,使得中国本土LP群整体呈现出“钱多人傻”的特征。本来LP投资GP可以有很多程序和方法来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但因为LP们本身的不清醒、中介机构的不成熟、以及GP们的激进,使得LP们不懂不知道,也没有真正的专业机构去帮助他们知道,怎样去评估一家专业GP团队的好坏。

  LP们这种粗略鲁莽的投资方式长期下去必定会造成很多LP们亏钱,从而使得中国刚刚萌生出来的LP群体遭到伤害,最后对整个本土人民币PE行业造成负面的影响,那就真的是中国本土PE的不幸了。

  这里我不能给LP们列出一个GP公司的评估方法系统,那就是抢了其他专为LP服务的专业机构(国外叫placement agent)的饭碗了。

  我根据中国本土GP们募资的现状,找出一些LP们最容易被GP们忽悠的说法,希望LP们能自己多思考思考,也和行业里真正的专业人士多交流交流,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多做些尽职调查,就能避免草率的决定,从而降低风险,保护自己。

  第一. GP会给你展示一个回报曲线,大概是5年能有5-6倍的平均回报,情况好的话甚至会高到10倍。

  可以明确地说,这种回报率是非常高的,但市场上只有少数一两家GP能做到,还要很大程度上靠点运气的成分,而且,以前做到了以后也不一定能做到。一般的PE基金能做到年回报30%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而且还有很多基金会不赚钱甚至亏钱。所以,建议LP们在看GP展示的回报曲线的时候,重点问问并思考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1) 这5年的经济周期将会怎样走?牛市还是熊市、还是牛熊交替?不同的经济周期状态对PE投资的市场会有直接的影响,影响入资的价格、退出的时间、退出的价格等等,GP的回报曲线是否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了?怎么考虑的?

  (2) GP的回报曲线是怎么模拟出来的?即这条曲线的诸多假设是哪些?比如说投多少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多少钱?项目的阶段和退出时间是怎么假设的?投资时的价格是如何假定的?退出时的价格又是如何假定的?建议LP们自己做一个敏感性分析,即当这些决定回报的关键假设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回报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再问问GP们会怎样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变化。

  第二. GP会给你展示他们成功上市的案例,似乎每一个都赚了大钱。

  但是,千万不要被他们忽悠到,建议LP们要求GP给出他们所有的投资案例,然后要看每个案例的以下几个方面

  (1) 投资的时间点和退出的时间点;

  (2) 项目来源;

  (3) 尽职调查做了哪些工作?花了多长时间?

  (4) 决定投资的最主要三个理由?当时做了哪些风险防范?

  (5) 投资的价格和主要条款,以及投资金额?

  (6) 是否是主投?其他联合投资者是哪些?后来上市的中介机构是哪些?

  (7) 给企业提供了哪些帮助,即所谓的增值服务?

  (8) 投资进去后企业每年的销售额和利润变化情况?

  (9) 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0) 那些失败的企业遇到了什么困难?有没有想办法挽救?如何做的?

  如果能针对GP们所有的投资项目把以上10点通过一张大表展现出来,稍加分析,就会基本清楚这个GP团队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和投资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寻求以上信息的时候,不能单单靠GP们说,要自己多去问问他们以前投资的企业,问问曾经的联合投资者,以及相关的中介机构等,以便得到更准确更客观的一手信息,避免被忽悠。

  第三. GP会介绍他们的公司,其中有三点要特别注意:

  (1) 有一种是会特别炫耀公司的股东背景,社会上甚至有一些大忽悠GP利用公司的中文名字刻意给投资者造成误导,比如叫“中xxx投资管理公司”,似乎是中字头的国有大公司;还有一些GP公司的原始创立股东早就变了,但如果这些股东是有一定声望的,这个大忽悠GP就会大声说公司是由这些股东创立的,而始终不提其实这些股东早就退出了,让LP投资者误认为是把钱投给有大股东声誉保障的公司了。所以,建议LP们在听GP作完公司介绍后,要特别请律师做一下这家GP公司的历史沿革法律尽调,搞清楚每一次股东变化的原因;如果有可能,找到退出的股东问问他们退出的原因。

  (2) 不要太相信所谓专业机构和媒体的行业排名,我听说很多LP,包括中国目前最大的LP,都是只投资某某机构排名前20的GP公司等等。其实,行业里的人都知道,现在的排名公信力是很成问题的,你只要赞助到位,广告费到位,排名机构就会根据出钱多的这家GP公司的特长和优势,改变一下排名的评分系统,立刻就能让你排入前5或前3。行业里有一家成立不久的基金,刚刚只有两三家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投资业绩,但是通过排名的运作和媒体公关,现在俨然已经是一个第一梯队的本土PE 大佬的市场形象了,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募集了若干个基金,规模达几十亿。这也只有在中国会给这样的新公司忽悠的市场和空间,但最后受损失的可能还是被忽悠的LP们。

  (3) 还有一种是会特别炫耀他们管理的基金规模,例如管多少个基金,总规模多大多大等等,这时候LP们要特别注意了:

  a) 相对于基金规模的投资团队有多少人?是否匹配?一般来说,一个专业投资人同时管理5个投资项目是已经够忙的了,如果超过5个,那这个人的精力肯定不足够来投资新的项目,必然要影响新基金投资项目的质量;

  b) 如果管理多个基金,或者现在手头在管理的基金没有投完又来募集新的基金,要问他怎么处理各个基金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即如果团队找到一个好的项目,到底给哪个基金投?如果没有一个合理公平的机制,那好项目肯定会优先拿给分成最高的基金去投,那么其它的基金不就变成了二等公民,只能投一些别的基金不投的项目?

  c) 真正专业的GP公司一般只会同时管理一个规模合适的核心基金,全心全力地做好这支基金,而不是为了多拿管理费,一味追求基金规模,到处募资,最后精力和资源分散,影响基金的回报。当然也有一些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会同时运营几个基金,但一般是有隔离机制的,要么团队是分开的,要么行业是分开的,或者投资阶段是不同的。

  第四. GP会介绍他们的团队。这时LP们要注意几点关键问题:

  (1) 要看团队主要成员在一起合作的时间。

  因为PE投资是100%靠人的,你投资一个GP公司实际上就是投资这个GP公司的合伙人团队。如果这个团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那就要注意了,万一在基金存续期团队不和散了,那这个基金和基金已经投资的项目怎么办?

  (2) 不要听他们泛泛的炫耀团队成员的光辉业绩和出色能力,跟GP们要他们团队主要成员的具体案例,然后就这些案例做一个尽职调查,同时也对他们的个人背景做一个尽职调查。

  很多大忽悠是经不起尽职调查的,连打工皇帝的博士学历都有假呢。

  (3) 很多团队会说他们有所谓的“背景”,这种背景无非是跟政府高官的某种联系。

  这时候反而要小心了,一是因为高官背景有可能成事也有可能坏事,二是如果这个团队主要的强项就是靠这种背景而不是扎实的基本功,那这样的团队是坚决不能投的。

  第五. GP会介绍他们的投资决策系统,往往会用框图表示,逻辑性很强,让人感觉系统严谨,这时LP们不要被这种看似专业的东西唬住,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决策机制是怎样的,如果一个人说了算要小心,连我们敬爱的共产党都知道要通过集体决策减低风险;

  (2) 决策委员会的成员对项目的参与程度,很多公司的决策委员会成员只是通过开会时的材料做决策,,甚至连将投资公司的老板都没见过,那这种决策方式真的是蛮大风险的;

  (3) 在公司整个的投资体系中,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体系是怎样的?做股权投资的一大技能之一就是风险管理,系统风险怎么防范?执行风险怎么防范?出现风险怎么应对和处理?等等。

  总之,真金白银的拿钱交给别人去帮助投资管理赚钱,一定是慎之又慎的事。现在这个行业在中国刚刚兴起,GP公司和团队肯定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很多大忽悠型的,开个募资宣讲会,用很多渲染,最后竟然还超额募资了,有的竟然还忽悠了国家,管理了政府的基金等等,真的是替中国LP们担忧。但是如果中国LP们能调整好心态,加强风险意识,宁愿失去机会,也不要鲁莽投资而承担过度风险从而让银子打了水漂。这样中国的PE产业才会发展得长久和健康。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GPLP

(责任编辑:孙立欣 HF017)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