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四点”发力推进治理现代化

日期:2016-07-19 / 人气: / 来源:本站

延吉市:“四点”发力推进治理现代化

快乐延吉大舞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5年,延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观,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把城市治理现代化作为促进延吉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统筹运用经济、政治、社会和行政的手段,发力提振经济发展着眼点的点、完善综合治理的着力点、推进民生工程的落脚点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支撑点,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实现了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以振兴经济为着眼点,不断增强城市崛起竞争力

城市治理必须变革体制机制,创新治理模式。面对趋紧的宏观环境和沉重的经济下行压力,延吉市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这一工作主线,唱响“转变、转型、调整、创新”协奏曲,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问题,积极发挥产业结构调整的牵引作用,引导经济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发展,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延吉跻身东北唯一“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20强县(市)”。

一是积极创新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辐射范围由工业、建筑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业等传统产业向科技、物流、IT信息、金融服务业等新兴领域扩展,呈现出多元化、多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改革,加快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两区”一并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优化为1.9:41.5:56.6,跻身中国社科院全国县(市)经济结构竞争力第四名。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活民间资本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始终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延边创业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延边白山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 先后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企业上市工作零的突破。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为手段,以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构建创新发展体系,提升产业能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经济竞争力。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平均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500人,位居全省县市榜首。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31件,专利授权量达131件,均高居全省县(市)前列。

二是拓展开发开放力度,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延吉市全面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立足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全市全域开放,大力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陆铁空立体开放平台建设,即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枢纽,以扩大开放注入发展新动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抢抓机遇,积极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132个,完成投资177亿元。借助“民企吉林行”“东博会”等重大经贸交流活动,共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249.9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6亿元,同比增长12.9%。对外通道进一步畅通,延吉空港开通24条国际国内航线,延吉与环日本海国家全部通航,成功融入东北亚空中“一带一路”,延吉机场迁建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长珲城际铁路竣工通车。高新区延边电子商务大厦、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建成运营,新兴工业区喜开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中亚电子商务产业园投入使用。延吉(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延吉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设立。

三是着力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延吉市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生态延吉。谋划、筛选25个项目成功列入《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积极形成绿色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可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绿色经济产业体系。提高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能力、环境治理的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尤其是空气环境质量状况位列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第一。水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通过深入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布尔哈通河污染综合整治、推进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等方式,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延吉市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的总体要求,切实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有力震慑环境违法行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对全市各行业进行全面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有效防止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建成3个国家级标准化空气自动化监测站,实时向社会公布空气质量,全市空气优良率达98.9%。晋级全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全国生态环境竞争力百佳县(市)。

二、以完善综合治理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城市安全保护力

#p#分页标题#e#

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满意,就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提高依法综合治理水平。延吉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市有机统一,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打造治安最好的首府城市为目标,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一是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升基层群众满意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办理人大建议94件、政协提案169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推进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改革工作,探索建立新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进吉林省“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试点改革工作,强化生产安全、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疾病防控、物价稳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信访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集中力量彻底解决26件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积案化解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首列。

二是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速社会治理法治化。完善镇街级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律师与法官、检察官、警官的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推进“一社区一律师”机制,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施农忙时节巡回办案制,在全市各村、社区中建立集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三位一体的“百姓说事点”225个,积极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和“互联网+法律服务”服务体系,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22件,调解成功率达99%,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基层群众提供有效法律保障。全国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试点成效凸显。创新综合治理模式入围2015年度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荣获“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

三是稳妥推进检法司法体制建设,稳步提高执法司法水平。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围绕提高司法公信力,市法院推行“一案一评估”化解信访矛盾,以“谁办案、谁预估、谁化解、谁负责”为原则,建立覆盖立案、审理、执行各阶段的信访等级评估体系;顺利完成员额制改革,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运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入额法官51名人均结案209.05件。办案任务虽然在全省基层法院最多,但法官干警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调动,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较好落实,案件质效均比过去有一定幅度上升。吉林省检察院检察管理体制和业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健康进行,实事办案责任制,探索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机构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建立省级统一管理地方各级检察机关人财物的体制、实行充实贫困边远基层院检查官队伍的过度政策。

三、以推进民生工程为落脚点,不断提升城市社会亲和力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就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延吉市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民生改革全覆盖,提升民生福祉,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收入、社保、食品安全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城市和谐氛围。

一是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完成《西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加强规划审批,严格规划执行。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后监管,从源头上控制住未批先建、违规售房等现象发生。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统筹推进新旧城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国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积极探索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入1.8亿元,完成10万平方米人行步道铺设、15万平方米道路加固和146公里燃气、供热等管网改造工程。栽植树木1.5万株,完成10条主街路、滨河公园绿化建设。投入5.2亿元,征收土地18.5万平方米、房屋121户,延蒲高速连接线新民桥至延吉西站段如期竣工。改革完善监管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监督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无物业小区及城市交通管理。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建立城市运营机制,建立项目投资补偿机制,培育专业性强的国有企业。投入2850余万元,增加保洁车、清雪车、垃圾压缩车等设备771台(套),新增环卫人员500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改革健康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87.1%,首次晋级吉林省唯一“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朝阳川镇进入国家建制镇试点。

#p#分页标题#e#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试点、吉林省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试点、规范灵活就业人员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成果。继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达33.5亿元,同比增长10.2%。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233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大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69.8万人次,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460元提高到48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30元提高到4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600元,位居全省前列。探索实行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改造模式,新建回迁安置房3000套、公租房2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0户,完成“暖房子”改造272万平方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0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84元,均居全省县市前列。

三是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事业更加发达。特色教育全面开花,特色学校建设,成为延吉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各校结合自身学生特点,依托校本资源,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办学模式,助推教学改革稳步向前。建工小学等10所中小学入选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荣膺中国县域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排行榜第一名。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县工作扎实有效,首创“先住院、后付费”模式,在推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的同时,开工建设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完成44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农村全覆盖,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034.1万元、救助62053人次;为20563人实施了免费心血管疾病筛查,为近600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快乐延吉大舞台”“四季歌”、群众小广场等惠民工程时实推进,成功举办第八届“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感动延吉”评比活动,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四、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支撑点,不断强化城市发展软实力

城市治理要以党的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延吉市坚持不断深化加强党的建设,因势而变、应势而新、顺势而创,以扎实的党建夯实扎实的群众基础,坚定不移地创新党建服务,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力、凝聚力、战斗力,城市软实力不断强化。

一是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纵深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以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主题,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力,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创新实施市级领导包保工作机制,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大力开展“共产党员服务城”创建活动,实施市级领导“社区工作日”和市级领导、部门包保项目、企业、社区、村屯、学校、贫困户等活动及在职党员干部“双岗双责”制度,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帮扶指导,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用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大力开展机关干部服务基层工作,选派百名副科级干部、后备干部、中层干部和大学生,到镇、街道、“两区”及企业挂职锻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p#分页标题#e#

二是推进纪律检查体制,不断改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改革增活力、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改革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局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推行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等“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抽查核实联席工作机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全面实施“谈话函询、警示诫勉、强令纠错”三项预警机制,更好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遵守《廉政准则》,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聚焦主业主责,畅通举报渠道,规范办理程序,提升工作水平,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是推进政府职能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更加转向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上来。将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行政审批改革从行政审批“瘦身”迈向行政审批阳光化,完成“权力清单”制定工作;承接好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落实好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