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东北农民愿花10倍价格买德国进口犁 为啥

日期:2017-04-08 / 人气: / 来源:本站

媒体:东北农民愿花10倍价格买德国进口犁 为啥

媒体:东北农民愿花10倍价格买德国进口犁 为啥

一款德国五铧翻转犁

媒体:东北农民愿花10倍价格买德国进口犁 为啥

一款国产五铧翻转犁

原标题:中德“犁”争,国产农机如何突围?

本报记者张保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4月01日第08版)

近日,一则关于东北农民愿花10倍价钱购买进口德国犁的新闻着实刺痛了国人的神经。人们禁不住感叹:虽然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有着古老农耕传统的中国,仍然不能制造出引以为豪的的犁具等高端农业装备,农民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价格购进“洋犁”。

“洋犁”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国产犁为何技术进步缓慢?包括犁在内的中国农业装备如何走出一条自强之路?这是这则新闻提出的亟待解答的问题。

发展水平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中国农业装备的发展水平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什么在现阶段凸显出来呢?这其实是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贯彻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向纵深推进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同时不断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比如,禁止秸秆焚烧、鼓励秸秆还田,这就要求改变原有耕作方式,要求农业机械如犁具进行适宜绿色生产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农业传统家庭联产承包的小规模经营正在向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越来越多的资本特别是产业资本陆续进入农业领域,成本核算、增加效益等市场经济的要素和理念向农业领域渗透,激发了对大型、高端农业机械装备的需求。

与上述日益提升的需求相比,我国农业装备供给层面显得滞后。这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人才短缺。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指出,在高校中,农业装备学科发展滞后,一些专攻农业机械的院校呈弱化势头,一些学校的农业机械专业为提升吸引力改为机械工程等专业。这就造成我国农业装备学科在原始创新、学科高端人才配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农业装备学科世界前20名高校中,中国高校无一入围。

二是产品水平不高且不平衡。国产农业装备中低端产品比例过高,高端产品不足;粮食作物机械过剩,养殖业等方面的机械产品不足;耕作类机械产品多,收获类机械不足;适合平原的机械产品特别多,适合丘陵山区的机械产品严重不足;很多高端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

三是基础机具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专家范云涛指出,农业装备的科研方面,项目多面向大型、多功能、智能化复式作业,对犁具等基础机具研究相对不足。同时,由于仿制侵权付出的法律成本较低,一些农机企业走上抄袭之路,形成“行业兴起—模仿抄袭—高速增长—产能过剩”的恶性发展模式,反过来又导致企业更不愿意搞研发。

明确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规划

德国五铧翻转犁获得青睐表明,中国农业装备的高端需求市场已经成长起来。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可以预见,高端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外资品牌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不断攻城略地也给中国本土农业装备企业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加快自强,中国农民将根据自己理性判断,按照市场规律继续作出自己的选择,,爆发式增长可能只是外资品牌的盛宴。

时不我待,中国农业装备制造业必须掀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自强运动”。实际上,近年来,一系列旨在推动我国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农机制造大国向农机制造强国转变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确立了我国农业装备发展的目标。

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早在2004年6月我国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农机化法律,其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依法管机”新时代的到来。

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把“农机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等一起列入国家将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文件提出,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的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p#分页标题#e#

2016年12月,农业部与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提出,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齐全,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装备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装备实现有效供给,畜牧业、水产业、果菜茶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及山区丘陵等领域机械化所需装备得到基本满足。

综合施策推进农机供给侧改革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提出,实施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金融资本支持渠道、严格行业规范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对此,袁寿其给予充分肯定,但他同时强调,农机装备发展说到底要依靠人才,必须从人才培养这一基础性工作开始寻求突破。他提出,要抓住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的有利契机,把农业装备列入“双一流”建设序列,扩大农业装备人才培养规模,为农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袁寿其说,国家的需求应该是“双一流”建设始终瞄准的目标。除了培养本土人才之外,袁寿其强调也要重视吸引国际创新人才和团队,为我国农业装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人才引领。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专家吕黄珍指出,建设农业装备强国是个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要组织工业领域甚至军工领域的科研力量,从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共同针对农机的特型材料持续集中攻关,并形成市场化供应能力。由于农机装备涉及诸多部门,为形成合力,在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还应建立农机装备发展部际协调机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改革,而农机供给侧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推进该项工作必须分析研究需求端,在此基础上推进技术创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农机产品。德国五铧翻转犁的成功离不开对农民秸秆还田需求的精准把握。实际上,早在2005年春天,该产品的在华销售公司就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瞄准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秸秆还田的强烈需求,在黑龙江大庆市进行了田间现场展示,让当地农民见证深耕翻土埋秸秆的绝活儿。

谈到农机供给侧结构改革应该把握的方向,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指出,农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绿色”改革,要紧紧围绕环保高效的思路,走智慧农业之路,发展高效节水节能机械、大型植保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和残膜回收机械等,为产业融合提升、清洁田园、化肥农药减量、农业节水和农产品质量提升等发挥积极作用。沿着这个方向开发的农机产品会更有市场。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