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责任和担当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日期:2016-10-10 / 人气: / 来源:本站
涉农金融机构要发挥贴近农村的特点,采取产业扶贫的方式,密切与贫困地区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的合作,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辐射一批,支持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批,支持规模大户帮扶一批,支持产业园区就业一批等,让贫困户得到创业、就业、入股等机会,增加收入。
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为金融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金融机构以责任和担当肩负起精准扶贫使命,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精准对接多元化融资需求、发挥金融服务在精准扶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准扶贫是金融业的责任和担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扶贫攻坚在2020年要完成目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十三五”期间国家集中实施开发性扶贫,集中资金倾斜支持移民搬迁、道路桥梁、农田水利、通讯、供水、电网、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扶持培育一批特色涉农产业,必将催生出多元化金融需求,拓展出金融服务的巨大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的作用,弥补扶贫资金缺口,助力打赢精准扶贫开发攻坚战,就成为应担当的重要历史使命。
金融精准扶贫存在主要问题
(一)精准识别及培育产业难度较大。首先,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先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即摸清贫困人口的底子,但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元经济、相互兼业交织混合发展,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的统计难度,致使识别扶贫对象难度较大。其次,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但农村贫困地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产业构成以农业为主,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等其他产业比重低,产业链短。加之,贫困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导致贫困地区选择扶贫产业较难。
(二)涉农金融服务存在短板。金融精准扶贫不能仅靠单项产品、单项制度突破,应针对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实际,创新金融服务需求的专属产品,满足不同市场经营主体的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及用途等方面的需求。但从实际看,涉农金融服务严重滞后、服务方式单一,仍以抵押担保贷款垒大户拼规模,探索契合农村经济多元化、市场化实际的差异化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创新不足,涉农金融服务与扶贫产业发展难以契合,产业带动农户就业增收不到位,解决“怎么扶”尚有差距。
(三)整体协作推进扶贫力度不强。扶贫涉及部门多,需加强协作整体推进,但由于受当前政府财政与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相关部门对整体推进扶贫的认识不统一,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安排到贫困地区的资源分散、项目重复、多头申报、条块管理、各行其是影响了扶贫资源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的合力,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带动金融投入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能满足扶贫需求,扶贫贴息贷款额度和贴息标准低、期限短,致使精准扶贫整体推进力度不强。
(四)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具有“客户分散、额度较小、信息不正规、调查成本高”的特征,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市场失灵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健全的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但由于缺乏针对贫困地区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货币信贷政策,以及政策性风险补偿、税收优惠、财政奖励、费用补贴等政策倾斜扶持,加之,农业保险在产品设计和具体操作上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农村金融服务承担较高的风险,金融扶贫无法兼顾盈利需求,致使金融扶贫动力不足,涉农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在时间、风险与价格上不匹配。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多方联动,建立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其一,人行分支机构要强化信贷政策指导,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差异化监管等政策正向激励作用,改进和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方式,对贫困地区县域贷款投向主要用于“三农”等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引导和督促贫困地区金融机构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其二,涉农金融机构要发挥贴近农村的特点,采取产业扶贫的方式,密切与贫困地区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的合作,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辐射一批,支持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批,支持规模大户帮扶一批,支持产业园区就业一批等,让贫困户得到创业、就业、入股等机会,增加收入。其三,县域金融机构要发挥物理网点+电子银行+代理渠道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借助“金融+”,将金融机构自身优势与扶贫政策相结合,探索创新扶贫贷模式,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当地产业、农户等需要的地方。其四,促使“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在加强监管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进入扶贫开发领域。
#p#分页标题#e#(二)弥补短板,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一,涉农金融机构要利用“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立足当地、沉下身子,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信息,摸深、摸透本地市场,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及扶贫机构联袂合作,依据贫困户生产、收入、资产等实际,确定刚性的精准识别措施,探索建立金融扶贫档案,精准识别贫困地区有生产能力及金融服务需求的贫困户,以及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小微企业、种养殖大户等建档立卡,明确扶持对象。其二,涉农金融机构要从农业供给侧思考问题,运用差异化信贷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创新推出农房、土地、林权、果园抵押贷款,以及农用生产设备、库存商品抵押、仓单质押、订单农业贷款、果蔬打包贷款等,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其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脉准产业扶贫,从增加额度、简化手续等服务创新入手,利用“公司+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以产业链带动扶贫发展。
(三)政策激励,调动金融扶贫积极性。其一,重视加强财政与信贷政策配合,发挥财政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实施“金融+财政”联动的金融扶贫模式,实行县域财政扶贫资金,如社保资金、民政资金、项目资金,及财政性存款与金融机构扶贫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发放情况相挂钩,发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结合的杠杆撬动效应,调动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其二,地方财政应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帮助涉农金融机构消化扶贫资金损失,分担金融风险,并制定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涉农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降低贫困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合理确定扶贫贴息贷款额度的与贴息额,尽量满足贫困脱贫致富的需要。其三,监管部门要提高对涉农金融服务不良贷款容忍度等约束性、鼓励性措施,促进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分散风险,完善金融扶贫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由财政、银行、企业及社会各方出资建立担保基金,纾解贫困地区农村担保难问题,扩大扶贫信贷投放的覆盖面。并给予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贷款利差补贴、财政优惠、信用担保和专项支持,通过财政手段弥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较高风险溢价。同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保险与农村信贷的联动机制,对参保主体在合理范围内实行贷款利率优惠、程序简化的待遇,把农业保险与涉农信贷投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的实效。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七十二次04-10
- 长宁区二手车收购交易市场「颖荣二手回收公司04-03
- 版权评估为金融与文化架桥 10部剧版权=近亿元03-26
- 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赔偿基金开启“广03-08
- 普洱日报数字报01-31
- 市房地产交易大厅已评估事项实现率100%01-16
相关内容 Related
- 无形资产评估之非专利技术价值评估需要搜集哪11-26
- 非专利技术可以出资吗?有什么要求?11-26
- 康盛股份:拟以资产置换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04-17
- 我国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成立04-16
- 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04-15
- 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恢复上市公告书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