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之争的新篇章 盘点印度逆袭中国的资本

日期:2016-10-05 / 人气: / 来源:本站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热切渴望崛起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在最近的十多年中,特别是21世纪初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对它们在经济改革与增长模式、经济结构与体制环境、发展绩效与未来竞争力等方面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印度是两个热切渴望崛起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在最近的十多年中,特别是21世纪初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对它们在经济改革与增长模式、经济结构与体制环境、发展绩效与未来竞争力等方面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一季度,印度GDP增速达到了7.9%,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相比2015年一季度增长了60个基点。

  IMF对印度经济做出评估和预测,2016年印度经济的增速为7.5%。这个数字超越了中国的经济增速。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至6.9%,印度的经济增速则超越了7%。

  2015年9月,印度财政部高官杰扬特·辛哈说,印度已经准备好从中国手中“接过全球增长的接力棒”,“用不了多久,印度就将在增长和发展方面把中国甩在身后”。当下,在印度,各种“超越中国”的言论大行其道。印度财长阿伦?贾伊特利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像印度这样一个增速可达8%至9%的经济体,当然拥有坚实的臂膀为全球经济提供支撑。”

  说到这里,只想问一句,中国经济这是怎么了?难道真的要落在印度的后面?

  又有一则消息,2016年6月1日,6月1日,国际儿童节,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软银,宣布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消息一经传出,阿里股价重挫6.5%。

  这是软银和阿里合作16年之后,首次出售所持的阿里股份。而减持阿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软银相中了印度市场,它要把在放在中国的钱投到印度的“阿里”——Snapdeal公司身上。

  两则消息加在一起,我们是不是该盘点一下印度到底是以何资本逆袭的?

  一、低调大国 不低调的实力

  高盛曾经预测,印度要2020年才能超过法国和意大利,2025年才能超过德国和英国,2035年才能超过日本。可印度今年便超过了意大利和巴西成为第七大经济体,现在看来几乎明年就会超过法国,2020年左右德国就会被印度赶超,日本最迟在2030年也必然会失去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替代者也是印度。

  更可怕的是,印度7.9%的增长率很可能只是个开始,谁也不清楚印度在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两位数的增长率,更不会清楚它的高增长会持续多少个十年——事实上,从印度人的年龄结构看,印度的这轮高速增长期,至少不会少于中国曾经历的30年。

  二、诱人的人口红利

  中国之前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红利有莫大(博客,微博)的关系,而据2015年7月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统计,2022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与中国人口同等量级的印度,目前刚刚开始享受远比当年的中国更诱人的巨大人口红利。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逼近。即使中国立即放开“二胎”政策,劳动力困局依然无解。

  三、数十万的硅谷精英 世界上最大的英语使用国

  在印度,除了1亿左右英语使用者,印度还有2.5亿可以拿英语做简单对话的人口,总计3.5亿已经跟美国打了平手。并且随着印度英语使用人数的上升,印度英语口音已经是标准的英语口音之一了。

  当我们还自认为东南亚是华人控制的后花园时,印度人已经在中东、非洲、欧洲、北美、中美、大洋洲四处开花落地结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印度人被欧美主流所接受的程度远非中国人能比。

  四、极佳的战略地理位置

  印度的地缘环境非常优越——一桶油从中东走到印度,比走到中国要少走5/6的路程。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热切渴望崛起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在最近的十多年中,特别是21世纪初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对它们在经济改革与增长模式、经济结构与体制环境、发展绩效与未来竞争力等方面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亚地区在地形和气候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印度受其他陆上强国侵略的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地带。辽阔的国土、雄厚的国力都使印度在小国林立的南亚地区战略优势异常明显,地区第一强国的地位无可动摇,并且这种优势因有地理环境的保护而不易受到外来势力的挑战。一支独秀的地区环境使印度得以顺利地以南亚为依托,从地区大国的基点出发开始自己的世界大国的征程。

  五、在印度,有这么一位意图带领印度崛起,走出持续20多年滞涨经济的人物——莫迪——他的改革动作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比如:

  莫迪上台的积极改变:道路建设、简化审批、放宽外资准入和持股。

#p#分页标题#e#

  莫迪上任后集中财政预算重点推进道路建设,铁路、公路建设规划进展迅速;借油价下跌契机削减柴油补贴、上调燃油消费税,筹资投入道路建设;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印度的基建项目延迟率从2015年中期以来明显下降;对外推销印度市场的美好前景,在引入高铁、核电等大型设施方面的步伐显著加快;放宽外资在印度投资企业的准入和持股限制,铁路、民航、国防、医药、通讯等多个行业的FDI持股比例放宽至100%。莫迪上任的两年来,印度外资净流入出现较大上升。

  印度经济会不会崛起?

  支持印度经济会成功的理由通常在于以下五点:

  第一,印度劳动力成本较低,且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第二,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发展经济的动力较足。当前执政的莫迪政府高调启动了“印度制造”计划,并提出要把印度打造成21世纪全球制造的中心。国际社会也倾向于认为莫迪政府是一个有改革魄力、致力于推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第三,印度地理位置优越,易于发展海洋贸易。并且印度在历史上曾长期是英国殖民地,在语言和制度上与西方主流更相容,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纳。第四,印度在服务外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且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的信息技术人才。第五,相比于中国,印度距离“增长前沿”更远,因而经济增长的潜力更大。

  如果印度经济崛起,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显然存在正向影响。印度是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巨大市场,如果印度人均收入开始稳步上升,,那么必然会带动服装鞋帽、家电、摩托车、汽车、通信、基建、住房家居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中印两国经济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印度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会给一些领域的中国企业带来机会。

  但更多影响是负向的,印度经济的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带来挑战。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是一个经济规律。印度的劳动力不仅比中国便宜,而且人口结构更加年轻。一旦印度克服了制度上的障碍,走上出口导向型的快速发展轨道,中低端制造业企业就可能搬迁到印度去建厂生产,就像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从欧美和日本承接制造业一样。富士康和苹果的转移就是一个例证。制造业企业的迁移必然意味着就业机会的转移。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当制造业工作机会流向中国的时候,欧美和日本已经是高收入国家;而现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约一半的居民生活在农村,数千万人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之下。如果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就业机会大量迁移到印度,那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失去一个强有力的引擎。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