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十万农户“脱贫”成效显著
日期:2016-06-25 / 人气: / 来源:本站
原标题:为了“三农”更加“强富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淄博市农业局紧紧围绕这样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密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学习提高七个一”、“为农服务十大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我们结合‘三农’工作实际,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力推进淄博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千方百计地为农民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把农村打造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7月10日,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子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言简意赅地诠释了农业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
现代农业发展“接二连三”
“当今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而是与二产、三产有机融合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因一、二、三相加等于六,被人戏称‘第六产业’。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接二连三’,迸发出强劲活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朱卫东如是说。
7月10日,记者在位于淄博高新区的长青树生态庄园采访时看到,这里有几十个蔬菜大棚错落有致,还种植着大片的薰衣草等景观植物。近千名小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走进果蔬大棚采摘西瓜、黄瓜,品尝新鲜可口的瓜果,体验丰收的快乐,学习农业科普知识。
据市农业局都市农业科科长吕承强介绍,除了普通市民外,今年还有十多个国内外考察团来这里参观学习。这个生态庄园已发展成为集农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休闲观光、放心餐饮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旗舰型企业。长青树放心蔬菜高青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提供统一的种苗、技术、管理、销售等支持,不仅在市内外打响企业品牌,而且辐射带动了高新区、沂源、高青等区县1000余名农户共同致富,实现农户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我们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前,企业办事得往行政机关跑,有时候还摸不着门;现在,市农业局的党员干部经常过来为我们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帮着协调扩建沂源、高青蔬菜基地,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感觉像一家人!”该园区董事长于立华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近日,记者在临淄、桓台等区县采访时发现,不仅都市农业发展可以“接二连三”,就连传统农作物种植业也在加工和服务上大做文章,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农业机械化、农资销售、仓储等农业服务领域延伸。据悉,市农业局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暨吨粮市建设行动,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实现吨粮镇、吨粮县,确保2017年率先在全省建成吨粮市。
十万农户加快“脱贫奔康”
6月5日,高青县木李镇北连五村的8名村民代表来到市农业局,送来写有“市局帮扶义重如山、第一书记情深似海”、“驻村帮扶送温暖、办事到家为百姓”的两面锦旗,表达村民们的真诚谢意。“市农业局帮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柏油马路,通上了电视网络,村容村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俺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北连五村村民李振河激动地说。
据了解,北连五村只是我市十万农户“脱贫奔康”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局明确标准、规模、做法和登记内容,按照严格的步骤和程序找出贫困村、贫困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实施精准扶贫。深入开展项目扶贫,策划实施了第二批扶贫开发和太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经济项目132个,项目覆盖了省、市级贫困村及太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的160多个村;突出了项目的带动效益,项目实施后,将带动区域内8900户,实现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且项目产业布局合理,其中绿色生态产业项目124个,占全部项目的93.9%。
同时,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探索村、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14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已有105家与贫困村进行了对接,到贫困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壮大脱贫奔康工程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成立3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将达到2700多家,成为我市脱贫奔康工程的主力军。大力开展千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行动,力争年内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00人以上,培训小麦、玉米、蔬菜、林果等种植户10万人次以上,达到每50亩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全力为农民脱贫奔康“输血”和“造血”。
#p#分页标题#e#淄博实施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广大百姓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淄博模式在全省推广。为了让政策红利更全面促进全市农民增收致富,市农业局积极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区县、乡镇建立流转交易和融资有形平台,村级建立信息员,市、区县、镇、村四级联动的要求,选择临淄区、淄川区、桓台县、沂源县的7个镇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和抵押融资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两个平台同步搭建、一体运行,实现公开发布、流转交易、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美丽乡村犹如“人间仙境”
美观大气的仿古楼房,整洁平坦的硬化街道,迎风起舞的花草树木,一目了然的安全监控,设施齐全的广场游园……7月11日,记者走进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的淄川区双阳镇藏梓村,不禁眼前一亮,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在农业部门的引导、帮助下,我们村农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变:原来臭不可闻的秸秆、粪便、垃圾,现在变成了家家户户的清洁能源;以前干旱、低产田,如今变成了每亩年创收6000余元的核桃园,村民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村容村貌也随之发生了美丽嬗变。”藏梓村村干部刘德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市农业局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开展农业生态改善行动,总结和筛选了一批轻简、成熟、实用的技术与模式,推进现代科技进村入户,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科技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结合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农户的需求,集成推广农村沼气、省柴节煤灶、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等技术和产品,今年力争基本建立起以县级服务组织为龙头、以区域化服务站为骨干、以乡村服务网点为补充的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服务能力覆盖到全部沼气用户。山东黑牛现代循环农业发展高青模式通过农业部评审,在全国进行推广。同时,充分整合现有各类项目、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力争打造出一批在市、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美丽乡村,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正如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使市农业局思想作风建设转化为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的具体行动。今年上半年,我市夏粮生产战胜秋冬春连旱,实现“十二连丰”,小麦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9180元,同比增长12.8%,一幅幅乡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美好画卷正在鲁中大地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孙春晓 通讯员 刘元忠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版权评估为金融与文化架桥 10部剧版权=近亿元03-26
- 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赔偿基金开启“广03-08
- 普洱日报数字报01-31
- 市房地产交易大厅已评估事项实现率100%01-16
- 嘉兴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11.3亿元 居全省首位01-13
-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课程怎样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01-01
相关内容 Related
- 无形资产评估之非专利技术价值评估需要搜集哪11-26
- 非专利技术可以出资吗?有什么要求?11-26
- 康盛股份:拟以资产置换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04-17
- 我国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成立04-16
- 华丽包装关联方无力偿还占用资金已用苗木资产抵债04-13
- 宝山区单位注销车辆回收过户手续怎么办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