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力农电管理创新 架设农电“连心桥”
日期:2016-08-30 / 人气: / 来源:本站
曾有哲人说过,世界上最远距离是心与心之间距离。
尽管距离产生美,但是,这样的美就像水花镜月,一击即碎,稍纵即逝。
而心心相印之美,枝叶关情之爱,方为大美、大爱。然而,心与心交流需要通道,心与心碰撞需要相交,心与心感应需要灵犀。所以,只有架设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方能天堑变坦途,坚冰化春水。
2011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国网四川电力(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考察时强调,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工作开展要常态化、制度化,要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党联系群众的一道“连心桥”。
连心桥让心与心相互开放,让心与心再不设防。
经过十多年风雨磨砺,经过十多年岁月洗礼,国网四川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名字,愈加熠熠生辉,镌刻在城市供电的这座“连心桥”上。
然而,四川农电的“三农”(农村电网、农电管理、农电工)问题,却让国网四川电力总经理王抒祥难以释怀。
农网建设滞后、农电管理薄弱、农电工归属感欠缺。这些问题就像千钧重担压在四川电力的肩上。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电“三农”,那么,解决社会“三农”问题,将失去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架桥!不仅要再架起农村供电与农村客户的“连心桥”,而且,还要架起电力企业与员工的“连心桥”。三座“连心桥”一旦竣工,将呈鼎立之势,撑起四川电力一片新天地。
2013年下半年,国网四川电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系统开展“架‘连心桥’、圆‘中国梦’”的“心桥工程”。
实际上,架桥需要合适的土壤,需要创新机制,还需要“你用电、我用心”的信念和坚守。
经验来自基层,创新来自群众。而王抒祥却是这些“星星之火”的穿针引线者。
2013年,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开展“包片进村”活动,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实施“三本台账”工作法。王抒祥敏感地将他们串联起来,从而,一种全新的农电管理体系呼之欲出,不仅成为“心桥工程”有效载体,而且,也成为国网四川电力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艰难运送电杆上山。
在希望的田野上
——国网四川电力农电管理创新实践观察
记者 管永生
2月20日,四川成都街心公园,早春的花儿三三两两带着娇羞,怯生生地探出了脑袋,似乎仍在半梦半醒之间,等待着一场春雨洗去倦意。
不过,在四川农村,金灿灿的油菜花已经肆意地绽开了“怒放的生命”,流淌在山间路旁,盘绕着村庄乡镇,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然而,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的心中,却有着另一片希望的田野,那就是分布在阡陌间、农舍旁成千上万个农村供电台区。
四川是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与此相应是电力“三农”问题,即农村电网、农电管理、农电工问题,只有解决好电力“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才能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2011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国网四川电力(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考察时强调,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工作开展要常态化、制度化,要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党联系群众的一道连心桥。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修葺和完善,城市中的这座“桥梁”已经坚如磐石,经得起狂风暴雨考验,宛若一道彩虹架设在电力公司与城市客户的心头。
农村怎么办?问题绕了个大圈,又指向农村。
不仅要架起农村供电与农村客户的连心桥,而且,还要架起电力企业与员工的连心桥。进而,探索一条适合农电管理的新的模式。一个宏大的构想已经在王抒祥心中形成。
然而,农村电力错综复杂的问题令人望而生畏,实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仿佛惊蛰前土地,需要静静地等待。
眉山破题
尽管近几年来四川农电发展已经突飞猛进,但是,仍然有两座大山横亘在王抒祥的心中,一是由于历史欠账,造成部分农网建设滞后。二是由于体制变更,造成农电管理参差不齐。如果不搬走这两座大山,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将失去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p#分页标题#e#如同隔了一道玻璃墙,问题和矛盾已经明确地呈现在眼前,但是,可望而不可及,无从下手,无能为力。因而,必须拆除这道玻璃墙,才能一展身手。
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的实践活动有意无意间成了撬开这道屏障的一个支点——“包片进村”。
实际上,仔细分析,眉山率先破题并非是偶然。以眉山市仁寿县为例,该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为川中丘陵地区,幅员2606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588个村,总人口167万人、农业人口136万人,是四川省第一的人口大县。
“仁寿农网呈现‘三多两大一快’的特点。”国网仁寿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曹刚这样总结仁寿农网的特点。即:供电户数多、员工数量多、历史欠账多;供电区域供电半径大、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压力大;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快。
仁寿县区位优势明显,县城距成都市区和双流国际机场均60公里左右,当前,仁寿县正强力实施全域天府新区战略。然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却电力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电网欠账已久,国网四川电力刚刚使之恢复了元气,又不得不被拉进这场电力与经济发展的追逐赛中。
在四川采访期间,从电力公司总经理到供电所的员工,不止一次向记者表达这样的观点:农网的压力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对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服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否则,就会越来越陷入被动之中,难以自拔。
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在了却游子们乡愁的同时,却平添了国网眉山供电公司领导班子的“乡愁”——乡村用电之愁。
据了解,返乡负荷是这些年来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的一块心病。有这样一个例子,2011年春节,仁寿县30万人返乡,当年的春节用电负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5万千瓦,是正常用电负荷的两倍。
“35千伏安文宫变电站一直是满载运行,在接近0摄氏度的气温下,主变的温度高达80摄氏度。为了给主变降温,每天晚上用两台10千瓦大功率的风扇对着主变不停地吹。”仁寿供电局调控中心副主任钟建记忆犹新。
有电用不上,优质服务无从谈起。而解决这样的问题,最为立竿见影的做法就是增加投入,全面进行农网改造。
然而,农网改造牵涉到政策、资金、主体等诸多问题,远水解不了近渴。有没有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能摆脱这种进退两难的尴尬?
“要解决老百姓用电问题,但是,问题到底在哪儿?是电网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金富怀告诉记者,“不弄清问题所在,怎么谈得上改进工作。”
弄清问题!正是这个朴素的想法,引起了一场“包片进村”的急风骤雨。
所谓“包片”,就是以供电所为单位划分若干片区,以市县公司领导班子为主要成员组成对口小组,对供电所综合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进行检查与座谈,加强供电所内部管控能力。
所谓“进村”,就是面向广大农电客户,倾听客户声音,掌握诉求。通过“进村”深入掌握和有效解决农村一线安全供电、优质服务、客户诉求等当前敏感、热点、焦点问题。
“目的是做到两个提升,一是提升农电管理水平,二是提升农电服务水平。”时任国网眉山供电公司总经理陈云辉告诉记者。
2013年4月21日,“包片进村”从仁寿开始试点。
“触目惊心!”曹刚回忆起“包片进村”初期,不禁感慨。有电灯下点蜡烛,有洗衣机当米桶,有电冰箱变衣柜,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然而,透过杂乱纷繁的表象,原因却只有一个:有电不能用。
利用一个来月时间,国网仁寿县供电公司10支“包片进村”对口工作组深入供电所71个,入户187户,检查台区56个,共发现问题68个,主要涉及低压配电房、配变、杆塔、线路通道、供电所管理和历史遗留等问题。
如同一场重要的考试,一旦拿到试卷,焦虑、紧张、忐忑的心情反而释然。实际上,在对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后,他们发现,有70%的问题可以解决在供电所里。这意味着看似乱麻的农电问题,通过“包片进村”,进而落实解决办法和措施,就能在不增加太大投入的情况下得到基本解决。
#p#分页标题#e#2013年5月31日,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包片进村”现场推进会正式启动,“包片进村”在眉山市全面推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力争不放过一个问题,不落下一户用户。”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杨迎春告诉记者。
如果从管理学的角度观察,“包片进村”实际上是一次农电管理理念、方法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以前是通过指令自上而下查问题,往往越到基层越不敢向上反映真实问题,所以,很多矛盾积重难返。现在是以客户为中心,查出的问题越多,越能体现工作的成效。理念一变,,豁然开朗。同时,通过查摆问题,带动了管理的精细化,因为,只有做到精、细、实,才能真正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王抒祥在谈到“包片进村”工作时,不无欣慰。据了解,目前“包片进村”已经推广到国网四川电力全系统。
然而,“包片进村”查找出的问题如何彻底化解?进而,建立起长效机制,使之不至于昙花一现!王抒祥陷入深深的沉思。
德阳引伸
一次无意间的聊天蓦然点亮了盘旋在王抒祥心中的“问号”。2012年,他在德阳市中江县调研农电工作时,县委书记刘应刚向他介绍正在全县开展的“三本台账”工作制度。“包片进村”实施后,曾经主持过全国农电工作的王抒祥总经理,敏感地意识到,“三本台账”工作制度完全可以移植到农电工作中来,从而,作为“包片进村”的引伸。
“‘包片进村’主要侧重发现问题,是前台,而‘三本台账’侧重解决问题,是后台。”2月25日,王抒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只有前台和后台无缝对接起来,才能将农电中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
据了解,德阳市中江县建立的“三本台账”为民生台账、困难群众台账、稳定台账。建好台账的过程就是干部俯下身子找问题的过程,自上而下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管好台账就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用好台账是通过台账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做出预测、预警、预判,将风险点前移。
2013年9月,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开始移植“三本台账”工作法,并结合农电的特点建立“服务、安全、稳定”三本台账。
服务台账主要是以用户、用购电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体验点为维度,建立用户服务问题台账;安全台账是以人身、电网、设备为维度,建立用户安全问题台账;稳定台账以规划、建设、检修、运行、营销五大业务中涉及用户切身利益点为维度,将影响外部稳定因素,以及影响公司内部稳定因素作为问题,建立稳定台账。
实际上,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的建账过程已经将“包片进村”融入其中。因为只有通过供电员工入户调查、用户走访、隐患排查等方式,才能将问题“入账”,否则,一切工作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本台账’工作法,不仅仅是收集‘农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看重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国网德阳供电公司总经理甘涛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每发现一个问题,都要经过一次这样的旅程:问题触发、受理、派遣、处理、反馈、检查、结案。如同一辆行驶在环形轨道上的高速列车,每到一站都有人“接站”、“送站”,权责明确,形成了闭环。
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已经从“三本台账”工作法中享受到“改革红利”,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建账17本,收集重载、超载农村配变问题153件,处理办结110件;收集电网卡脖子问题24件,处理办结11个;收集低电压问题28742件,处理办结7736件;收集农村电网设备缺陷问题89件,处理办结21件。
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戴海宁告诉记者,2014年春节是他们过得最轻松的一个春节:中江电网无故障,配电变压器无故障,台区无故障,春节期间零投诉。与往年形成了天翻地覆的对比。
2014年1月,“三本台账”工作法在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全面实施,效果良好。
然而,在王抒祥看来,解决春节期间农村用电问题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比如低电压问题,它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出现类似问题,因而,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的农村电力管理长效机制、服务长效机制。”王抒祥表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正在继续。
#p#分页标题#e#2月24日上午,记者在国网德阳供电公司采访期间,正赶上该公司“三本台账”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调试,从而,开启了“三本台账”的“大数据时代”。
据国网德阳供电公司运营监控中心主任唐勇介绍,“三本台账”工作法并不是一建了之,也不是解决了农电问题后就束之高阁,而是通过信息系统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关键点、危险点,从而,做到农电问题的预控、可控,进而,形成一套长效的农电管理机制,服务机制。
希望田野
四川农村电力复杂得可以开出一张“课程表”,历史、地理、数学各科齐全,仅从农网上看,有历史欠账问题,有体制遗留问题,还有地理环境影响等问题。
四川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既有高耸的川西高原,又有低洼的四川盆地,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构成的五大经济区内。除成都经济区一枝独秀外,其余四大经济区综合经济实力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为此,四川省提出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构想,并强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四川农电因而必须解开这道不等式方程。
“光解决春节这几天农村低电压问题,就需要投入70~80亿元。”王抒祥告诉记者,“所以,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农电管理机制,向管理要效益,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
实际上,四川农电需要做的不仅是将“缺课”补上,而且,还要在农电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划上“大于号”。其压力可想而知。
“没用上电的要先用上电,用上电的要用好电、用上放心电。”王抒祥表示。
据了解,四川农网改造历史欠账多,甚至有一些农村还没有进行电网改造,有的虽已改造,但是标准较低,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不断增加,农村电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需求。
另一个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阿坝、凉山、巴中等部分地区尚没有用上电,有的用上电了还是当地小水电供电,非常不稳定,可靠性极差。
“我们将加快四川无电区电网建设,力争2014年底解决供区内无电户的用电难题。”王抒祥对记者说。
在王抒祥的眼里,电网是有“温度”的,它不只有铁骨铮铮、傲视风雪的“怒目金刚”一面,还有温情脉脉、暖意融融的“温婉关爱”一面。
因而,建好农网难,管好农电更难。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在不断变化,农电客户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建立一套长效的提升农电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机制尤显重要。
2013年下半年,国网四川电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系统开展“架‘连心桥’、圆‘中国梦’”的“心桥工程”。并将之细化为“三座连心桥”,即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依托,架起城市供电与城市客户的连心桥;创新农电管理和服务模式,架起农村供电与农村客户的连心桥;以“关心员工,感恩企业”为主题,建立“企业、员工命运共同体”,架起电力企业与员工的连心桥。
王抒祥告诉记者,国网四川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经过了十年的实践,建立起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机制,并在全省电力系统得到推广,已经成为城市中沟通电力公司与客户“连心桥”。而电力企业与员工的“连心桥”的建设,更多侧重于内部管理,相对容易达成。
但是,在广大农村,在田间地头,这座“连心桥”是否能牢固地建立起来,屹立不倒,尚在探索之中。不过,“包片进村”和“三本台账”的做法,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群众是满意的,地方政府是满意的。
记者观察到,无论是“包片进村”,还是“三本台账”,目前,都已成为国网四川电力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同时它们已经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农电管理体系,并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顶烈日施工。
包片进村:摸清农电“家底”
记者 周倜然
正月未尽,春意渐浓,道路两旁无心等待的油菜花早已开到荼靡。乍暖还寒时候,成都平原上的农村就以这样的姿态侵入我们的视线:小楼幢幢,鸡鸭踱步,满树蜜果,村民的目光中带着友好的善意。
再次打量,抽水机和灌溉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浇灌出售价不菲、销量喜人的优质桔橙。临近中午,村民们家中的电饭煲飘出阵阵饭香。
#p#分页标题#e#“跟以往不一样,今年春节电压很稳,电视、冰箱、空调都带得动,我们全家过了个‘巴适’年。”眉山市丹棱县黄金村村民余福均心满意足地说道。
2013年5月31日,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包片进村”,在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全面铺开。时至今日,已是9个月有余。效果如何?余福均的话一定程度上表明,国网眉山供电公司交出的答卷令人欣喜。
“‘包片进村’不是短期活动,而应该作为长效机制坚持下去。”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眼里,其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的时间。
最终,实现在全川的全面推广,尽最大努力解决农村快速发展带来的供用电矛盾,探索出农电管理模式、服务机制的升级版,并以期成为供全国借鉴的农电管理四川样本。
继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起了与城市客户的连心桥之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再次以“包片进村”为载体,从城市走进田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连心桥延伸到了农村。同时,在公司内部形成良性互动,帮扶困难员工,助推员工成长与发展,构建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桥。
农电新期待
千载诗书城,苏东坡故里,拥有众多人文名片的眉山市是四川省最年轻地级市之一。作为四川省重要的粮经作物生产基地的眉山,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虽然第三轮农网改造基本解决了农村的用电问题,但农村用户仍在用电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与城市用户有一定差距。而且,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成功经验并不能‘生搬硬套’到农村。”国网眉山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建明如是说。
如何打开农电管理的新局面,促进农村用电实现同网同质?
去年3月19日,时任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刘勤来到仁寿调研时,首先问了国网仁寿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曹刚两个问题:“仁寿有多少个村?”“你们了解每一个村的用电情况吗?”
曹刚对当时的对话依然记忆犹新。他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脱口而出,但对第二个问题,他却有些没有底气回答。
“你们一年能跑多少个村?有没有办法真正、准确掌握农电一线情况,了解用电客户的需求和诉求?”在谈到农电管理和供电所的作风整顿问题时,刘勤继续追问。
“解决问题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发现问题。”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金富怀介绍说,这次调研给了眉山公司的领导班子很大的触动。要对农电一线充分“把脉问诊”,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供电所、每一个村,这样才能掌握农电一线的真实情况,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这样的背景下,“包片进村”的构思应运而生。
经过多次“头脑风暴”,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包片进村”方案的基础雏形终于完成:“包片”+“进村”,采取“查、看、听、问”等形式,组织人员进所、进村、深入了解供电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实掌握农村客户电力需求,排忧解难。
2013年4月21日,率先在仁寿县公司试点启动“包片进村”工作。
随后,5月31日,“包片进村”工作在眉山全面铺开。
2013年11月20日,国网四川电力召开“包片进村”工作现场会,在试点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包片进村”工作模式,要求供电员工把触角延伸到每个供电所、每个村组和千万农户家,积极查找、分析、解决供电所管理和农村供电服务问题。
“老乡,你们电压怎么样?”“智能电表充值方不方便?”“用电出故障时,有没有人及时来维修?”……
今年1月3日,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领导率农电部、党工部负责人前往仁和供电公司,查看“包片进村”活动开展情况和春节保电工作,该公司党委书记华欣对攀枝花市仁和区坪地镇平地村与村民起正荣提出了如上一些用电问题。
“农网改造后用电很顺畅,供电所的服务也相当好。记得有一次因打雷,漏保跳了,打了电话,供电所人员10多分钟就来修好了。”起正荣边竖大拇指边说。
而后,检查组一行还现场对部分村庄农户的电压进行了检测,测算用电负荷情况,并为他们讲解家庭安全用电知识,叮嘱村民注意用电安全。
#p#分页标题#e#这只是“包片进村”在全省推广的一个缩影。在成都、乐山、广安、泸州、内江等市县,“包片进村”遍地开花,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卓有成效地解决了一大部分排查出的问题。
截至2013年底,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累计发现问题1446个。到今年2月10日,分别从管理、技术、政策上解决了1225个,整改率达86.79%。
管理新创造
自身人力的有限和农户的数量巨大,这样的矛盾怎样应对?发现的问题数量繁多,如何有效归类并进行整改?
在试点开展“包片进村”初期,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对于“包片进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日益深化的过程。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其创造性地归纳出“4327”管理方法。
首先,眉山公司建立了4层组织体系。即:市公司成立督导组进行督察;县级公司进村,随机抽查部分农户的用电问题;供电所进台区,员工走遍每一个片区,进行随机抽查;农电工进村入户,须把负责片区内的所有农户都访问一遍。
张建明表示,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既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又可以保证供电员工的走访覆盖到每一户农民。
同时,拉网查、交叉查、深入查的“三排查”使之全面、系统、不留死角。眼见为实、由现象看本质、跳出老思维的“三原则”又杜绝了固步自封、形式主义的弊病。
在4层组织体系和“三排查”“三原则”的框架之下,与以往开展的农电调研相比,“包片进村”的特点更加明显——“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杨迎春对记者说道。
更系统——这不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进行的临时调研,而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层层推广;更全面——是一次全方位的透视,不留死角、不留余地;更深入——不停留于发现问题本身,而是去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发现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先确定问题的分析整改方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保证高效整改和难题破解。”金富怀这样概括“两种方式”的重要性。
两种方式,即问题分类分层方式和课题研究方式。问题分类分层方式将排查出的问题分为A、B、C、D四类,按照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供电所4个层面,根据其工作职责予以限期整改;课题研究方式是指对暂时不能解决或带有全局性的“疑难杂症”进行专题研究,目前,已梳理建立了包括“农网‘春供’瓶颈解决对策”“农村用电客户分类解析及差异化服务”等在内的10大课题。
正如王抒祥所考虑的那样,“包片进村”不是短期活动,而是农电管理的长效机制。因此,一套长期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杨迎春介绍,国网眉山供电公司采取周报告、月总结、季评估的推进方式,形成“7个一”工作机制,真正使“包片进村”固化、深化、常态化。
“春供”新景象
四川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有超过1200万农民工出省务工,庞大的返乡潮,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很大压力。与铁路、航空等人流量猛增相比,电力供应同样将迎接一个看不见的“电力春运”。据节前预测,春节期间可能出现过载农网线路169条,3403个配变台区可能会出现严重过载问题。
国网丹棱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吕毅介绍说,很多农电问题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比如低电压问题,一个村子今年的电压够用了,明年就可能因为经济发展导致低电压现象出现;明年安装了新的变压器解决了低电压问题,同样无法保证后年再出现相似问题。再者,春节的负荷增长也并不是常态化。
基于以上考虑,除了延伸10千伏线路等常规方法解决低电压问题,因地制宜地采用数字式低电压补偿装置、子母变、梯级更换配变等方式,投资少、见效快,既满足了春节用电需求,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来到眉山三新公司东坡分公司东广服务所胜龙10组台区,记者见到四川省内首台智能有载调容变。据该供电所员工介绍,改造前由于台区容量小、供电半径大等原因造成低电压现象比较突出,共有低电压用户53户,高峰测试最低电压103伏,严重影响了该台区用户生产生活用电。
“包片进村”开展后,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该变压器于2013年11月14日正式投运,2014年2月25日通过对控制器的运行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在此运行日期内(103天)切换开关动作76次,在负荷高峰时段自动切换到高容运行,其余时间切换到低容方式运行,有效解决了因用电负荷不均衡造成的“大马拉小车”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变压器损耗,节约了电能,提高了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p#分页标题#e#与往年不同,以“包片进村”工作为前提、做后盾,今年四川省农村用电保障更为可靠,平稳度过“电力春运”,未接到一起针对“低电压”现象的投诉。
服务新思路
1月30日,家住仁寿县视高镇奋勇村的66岁老人杨选兴,及其一家5口,其乐融融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准时在晚20时开始收看央视的马年春晚。
“原来因为电压低,晚上10点前都看不了电视,过年也看不到春晚,抽水、打面等用电的机器都用不了。有一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电炒锅,可放了几年都用不上。”提起低电压改造前后的变化,杨选兴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电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杨选兴所在的奋勇9组台区,是视高供电所在春节前最后完成改造的台区。时值年关将至,天寒地冻,进行作业的电力员工们依旧坚持工作,中午就在山上随便吃点盒饭,老乡们请他们进屋吃饭他们一律婉言谢绝。
“电力工人特别难得,我们确实要感谢他们。”对于“包片进村”的具体工作,杨选兴是默默看在眼里,感激在心头。
对此,视高供电所所长代开全也感慨颇深:“我们在进行台区改造时,村组的每家每户都自发出一名劳力,协助我们进行改造。我们在架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庄稼或果树,村民们都特别支持理解电力工作,不索取任何赔偿。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我们与村民的理解都是互相的。”
几天来,随着记者日益深入农网的“神经末梢”,越能直观感受到,“包片进村”不仅大大改善了基础建设、低电压问题等“硬件设施”,更加在服务质量、以客户为导向等“软件水平”上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国网青神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黄培对记者说,他们在“进村”工作中发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改变,普遍服务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他们采用差异化服务的方式,在分析各类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把农村用户分为生产类、生活类、公益类。
邓德刚所在的水德林香农牧有限公司,是眉山市规模最大的养殖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外。邓德刚说:“遇到停电就心慌,会有较大的损失。不过,供电所在停电前都会提前通知,我们就能从容地备好各种饲料。年前腊月二十六,我们这里忽然跳了闸,给供电所打电话后,不到几分钟他们就赶来解决了问题,服务真是好。”
黄培说,不同类型的用户,用电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木材加工厂、农副产品加工厂、养殖场等用电客户,最重视的是用电质量;而对孤寡老人、妇女儿童来说,更重要的是用电安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下,深入田间地头、摸清农电“家底”,是“包片进村”转变工作作风和形式的重要体现。
以“包片进村”为载体,真正架起了与农村用户之间的“连心桥”。而这样有着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制度保障的“桥”,将是永远坚不可摧的。
中江县供电公司员工向农户收集用电信息。
三本台账:农电问题的系统求解
记者 周倜然
中江很近,中江很美。来到德阳市中江县,这样的一句口号醒目地映入眼帘。
前一句中的“近”表明了中江县随着成德南高速的开通和成都三绕等建设,而日益显现出的区位优势;后一句的“美”则不无感慨该地和谐的自然生态,浑然天成的田园风光。
德阳市中江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到年关,从外地打工的游子们纷纷返回家乡,带回来“外面的世界”丰富的物质生活习惯和精神生活享受。
这个春节,回到田野里的家乡,明亮的电灯,冰箱里的年货,热闹的电视节目,电饭煲、电炒锅散发出诱人的烟火香味。不仅现代化的气息让人感觉方便舒适,家门口张贴着的用电提示卡和电工信息、电话,更使人感受到供电公司服务的贴心和放心。
#p#分页标题#e#2014年的春节,是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开展“三本台账”工作以来过的第一个春节——中江电网无故障,配电变压器无故障,台区无故障,春节期间零投诉,全县143万老百姓过了一个温暖热闹的喜庆年。
中江,也因此更近、更美。
台账管理
2013年,在经过眉山试点后,“包片进村”这一新的农电管理模式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全面铺开。一时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和方法成为指导,也掀起了一股摸清农电“家底”、排查农电问题的热潮。
“如何解决‘包片进村’发现的问题,后续问题该如何处理?”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廖学静说,一开始,大家的心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契机发生在看到中江县的“三本台账”工作制度开展得卓有成效之后。
2012年,德阳市中江县全面实施“三本台账”工作制度,即民生账、困难群众账、稳定账。工作开展至今,“三本台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自上而下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基层党员干部有了底气,广大群众少了怨气,基层组织增了人气。
在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看来,建立台账的过程,就是干部俯下身子找问题的过程。通过“三本台账”,各级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全县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400余名大学生村官和1000余名乡镇干部按照各自的职责,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交心谈心,主动向群众收集各类问题。
对收集的问题,按照民生、困难群众、稳定三大类分类“建账”,实行一事一记一档活页式管理。
2013年9月初,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德阳供电公司的指导下,将中江县的“三本台账”结合电力工作的自身特点,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建立起了“服务、安全、稳定”三本台账及17个二级台账。形成了农村供电所自下而上收集信息、分层分级办理处置、自上而下反馈结果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县政府、县供电公司、农村供电所三级互联互动工作机制。
具体来说,服务台账主要是以用户、用购电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体验点为维度,建立用户服务问题台账;安全台账是以人身、电网、设备为维度,建立用户安全问题台账;稳定台账以规划、建设、检修、运行、营销五大业务中涉及用户切身利益点为维度等影响外部稳定因素,以及影响公司内部稳定因素建立稳定台账。
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戴海宁说:“‘三本台账’工作的进行要以‘包片进村’为基础和前提,二者的有效结合,将成为一种行而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包片进村”后,去年12月31日前,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先后完成15万返乡农民工家庭分片入户走访,建立“服务、安全、稳定”三本台账及其分类子账共17本,将农村涉电相关问题条理化、规范化,把每一项问题细化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
从解决问题的结果来看,收集重载、超载农村配变问题153件,处理办结110件;收集电网卡脖子问题24件,处理办结11个;收集低电压问题用户28742件,处理办结7736件;收集农网设备缺陷问题89件,处理办结21件。
流程再造
来到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相关部门,只见众多问题所形成的台账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通过农村供电所开展用户入户调查、低电压用户走访、农村电网隐患排查、农网公变负荷测试分析、农网专变用户检查、网络信箱、来信来访、领导接访等方式,我们收集问题,及时掌握涉电民生诉求。”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尹邦德介绍说,“共建立‘服务、安全、稳定’三本台账共17本。”
分类“建账”,即是有效展开“三本台账”工作流程的第一步。随后,便是分析研究、制定方案的集体“议账”过程。
针对台账反映的问题,按照分级报送、分级负责、分级处理的原则,供电所通过召开所务会、管理部门通过召开专业协调会、公司领导通过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全面预算会议、资金平衡会等方式,研究制定处理方案、协调重大项目、资金的安排和落实,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步是对问题的层级解决和上报,限时“结账”。廖学静对记者介绍说:“能在基层解决的问题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层层上报,向上汇总。由原来的基层不敢反映问题,变成了我们鼓励反映问题,大大推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p#分页标题#e#最后是及时反馈和接受监督的公开“晒账”。对已处理的问题,载明处理的措施、办法,及时销账,并通过口头、电话或书面等形式自上而下反馈办理结果。同时,办理结果要向反映问题的群众及所在乡镇政府进行反馈,主动接受群众和政府的监督,体现办理情况的公开与时效。
由此,形成了问题由发现到解决、并及时反馈的有效闭环管理。
针对中江县劳务输出大县的具体情况,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控风险、保稳定、抓规范、促发展”的工作主线,提前谋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讨保电方案。2013年9月中旬编制印发了《中江县供电公司2013年迎峰度冬暨春节保供电方案》,11月12日,全面启动“奋战60天,全力保春节供电”专项活动。
为了老百姓的“幸福暖冬”,2013年11月,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南、中、北三个片区应急抢修队伍成立,整合集中了40名城市配网、农村配网精英,保证一旦出现故障,电力供应恢复最快。
在短短60天里,共投入890万元春节保供电专项资金,完成了261个农村配电台区变压器“以小换大”或新增。新建10千伏线路32千米,改造10千伏线路59千米。改造、新建农村低压线路96.6千米。
在中江外出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之时,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把温馨提示卡贴到了每一户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将复电程序、供电所服务电话、电工联系方式“广而告之”,方便返乡农民工进行电力咨询、报修、投诉。22个春节保供电小分队深入45个乡镇800个乡村,每周对线路联接是否可靠、导线有无发热进行检查。从1月1日起,每天对64条农网线路负荷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大娘,你家老大今年回不回家过年?新添电器没有?”11月18日,华实供电所所长唐辉带着专职电工,跑遍了该所负责的47个村,逐户上门走访,面对面的收集农村居民用户关心的用电问题,并将了解到的每户预计春节在家人数、是否有空调、家用电器总功率、用户端最低电压等信息录入了《春节保供电入户调查台帐》。
今年春节前,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在“三本台账”工作的推动下,完成低电压走访30388户、春节入户调查352068户、安全用电宣传40万户,统计出有45万人返乡,为春节期间农村电力的正常供应和返乡务工人员的安全用电打下坚实基础。
内外双赢
建好、管好“三本台账”还远远不够,只有用好“三本台账”,才能真正架起干群“连心桥”。
正如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所说,“三本台账”不是花拳绣腿,摆在桌面上看看就算了,而是要通过这样的做法,转变作风,做到解民情、畅民意、纾民困、化民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这座“连心桥”究竟能否将供电公司与农村群众的心连得更近?坐车颠簸在只有一个车道宽窄的小路上,记者随供电所员工一道,前来中江县永太镇东沟村实地走访。
东沟村村支书郭福州见到供电所员工,亲切地迎上来,握手,打招呼,像是好朋友般自然。
据供电所员工介绍说,2013年11月5日,郭福州打电话到永太供电所反映东沟村6社、7社电压较低,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
“我们村主要以水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2008年以后,我们村的新房子和每户拥有的电器都越来越多。记得2012年时,因为低电压的问题,好多家用电器都成了摆设,打米机都不转了。”郭福州对记者介绍起东沟村的用电状况,“于是,我主动打电话给供电所,希望解决问题。”
“因为他们以前经常来村子里,供电所员工的电话我都有,一个电话就立刻来解决问题,比打‘95598’更方便快捷。”郭福州补充道。
供电所将郭福州反映的情况列入“三本台账”,并于11月8日将此情况向公司进行上报反映。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通过组织集体“议账”,将解决东沟村低电压问题列入了2013年大修项目。并由永太供电所于2013年12月30日组织6名技工、48名民工进行施工改造。
该工程已于2014年1月5日完工,共新建10千伏线路633米,新增一台配变100千伏安。架设低压线路300多米,下户线8处,更换表箱42个。
对于该问题的解决,郭福州十分满意。他诙谐地说:“今年过年我们家3台电视同时看,没有任何问题,大人小孩再也不用抢频道了。”
12月31日,该公司筹集20余万元专项资金购买的17台低压数字补偿仪全部安到了低电压台区。腊月二十九下午,戴海宁带队到兴隆银河村1社低电压台区回访,对台账中记录的低电压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进行跟踪了解。
#p#分页标题#e#说到2014年春节值班,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调度中心值班员许学英的心情格外舒畅,一整天值班电话静悄悄。一反从前,她没有接到一个报修电话。
2014年1月30日24时,中江主网、城市配网、农村电网运行正常,调度未接到一个电话,95598投诉电话0个。如果春节保供电是一场考试,国网中江公司则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通过今年春节的“成绩单”,“三本台账”工作法已成为“两节”供电的有效管理手段。不仅使该公司理清了“两节”保电工作方向、明确整治重点,也进一步使公司掌握了农村电网设备状况和农村电力供需形势,为破解农网建设改造难题,夯实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今年春节的变压器调配为例,在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全部更换的260台变压器中,经过营销与生产部门的统筹,在市公司层面调配72台,大大节省了实际成本。
在“三本台账”工作对外赢得了政府和百姓的赞誉,架起了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连心桥”时,有效提升了国家电网品牌。也从内部强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内部协同效率,形成了内外双赢的局面。
2月24日,国网德阳供电公司“三本台账”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调试,继而开启了“三本台账”的“大数据时代”。自此,通过数据归类和汇总实现“台账”管理,对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更重要的是,能使“三本台账”作为一种系统解决农电问题的管理方法,作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长效而深化地进行下去,为广大农村用户谋得福祉。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七十二次04-10
- 长宁区二手车收购交易市场「颖荣二手回收公司04-03
- 版权评估为金融与文化架桥 10部剧版权=近亿元03-26
- 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赔偿基金开启“广03-08
- 普洱日报数字报01-31
- 市房地产交易大厅已评估事项实现率100%01-16
相关内容 Related
- 无形资产评估之非专利技术价值评估需要搜集哪11-26
- 非专利技术可以出资吗?有什么要求?11-26
- 康盛股份:拟以资产置换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04-17
- 我国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成立04-16
- 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04-15
- 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恢复上市公告书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