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路径及七大趋势分析(二

日期:2016-10-18 / 人气: / 来源:本站

未来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路径及七大趋势分析(二

2、基于风控的修复策略成主流

考虑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从实际来看(资金、时间或技术等层面),很多场地在短时间完全修复是很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逐渐把“制度控制”(institutionalcontrol)作为一种修复方法推行开来,即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或制度(非工程),减少或阻止人群对场地污染物的暴露,从制度上杜绝和防范场地污染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从而达到利用管理手段对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常见的制度控制手段包括进入污染区限制、钻井限制、土地用途限制等。

这种制度控制的背后,即是以风险管控为核心思想的防治策略。综观世界各国土壤污染防治历程,发达国家最终均采用了该策略,并将其渗透到立法、标准制订、技术措施选取等环节中,鲜有对受污染土壤开展大规模的治理与修复。以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处理为例,制度控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2009-2011年度场地污染源处理案例中,76%的处理措施中均涉及制度控制。但需注意的是,这种“制度控制”一般不能单独使用,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主动修复方法(工程)使用。

简而言之,基于风险控制的修复策略即是将传统的污染源治理技术和工程控制与制度控制根据场地具体状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系统地降低人类接触场地有害污染物的风险。

在我国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地产开发巨大利润影响,污染地块在后期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人类紧密接触,因而当前针对污染地块仍以工程修复手段为主。这也造就了“土十条”出台前,业内盛传的土壤修复万亿市场神话,其结论的基本前提就是将全国污染场地全部采取工程修复手段治理。显然,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十条的颁布明确了国家对修复从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到基于污染风险评估的转变。采取以风险管控为主的防治策略,依土定用、土尽其用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经济条件的有效做法。

仍以常外事件为例,在舆论关注后,政府迅速将常隆地块的房地产开发用途调整为了公共绿地,修复方案也随之调整为黏土覆盖。这个修复方案的核心就是一起典型的基于风险控制的修复策略,通过将常隆地块改作绿地用途,实现了将污染风险降低到人类可接受水平的终极目的上,而不是严格的修干净。

此外,由于地下环境的异质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修复工艺的复杂性,污染场地修复周期一般较长(如上图示,超级基金所修复的场地即使在修复工程施工完毕之后,随后的修复运营时间也还将持续几年,再经验收合格方算修复完成),如何在漫长的修复过程中保障人员安全并实现全链条、全要素闭环管理,防治二次污染,基于风险控制的修复策略显然将对场地污染物监测的实时性、完整性和严格性提出更高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修复市场监测细分领域未来潜在的增长空间。事实上,国内已有一些环境监测公司在开始筹划布局场地修复市场,显然,这些监测公司在结合了自己的监测技术优势之后,未来也定能在修复领域分得一杯羹。

3、从单项向综合土壤修复技术发展

我国污染场地中污染物种类众多,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各异,加之复合污染现象普遍,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同,传统单项修复技术往往很难达到修复目标。发展协同联合的土壤综合修复模式,为场地提供因地制宜、最为高效经济的修复方案就必然成为行业趋势。例如:传统PRB修复方案联合微生物处理、蒸气抽提结合微生物修复、淋洗联合固化稳定化技术等。英语中这种多种技术联合修复被形象的称之为修复列车,它可显著减少待治理的污染土壤量、提高修复效率、防止污染土壤开挖过程中VOC的排放并能同时处理多种类型污染物。在美国超级基金1995年的统计中,已有32个场地采用这种联合修复模式。

从这个层面,修复企业只有具备完善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才能胜任各种类型的污染场地,并提出最优的修复方案,从而于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从单一的修复技术发展到多技术联合的修复技术、综合集成的工程修复技术,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各项技术都进行布局的环境修复大公司将进一步抢占先机,在未来的场地修复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当然,具备独家先进修复技术的小企业也能生存,但这种模式更多的是与巨无霸合作,并能够长期保证自己技术的独特性。)

4、趋势四:从异位到原位

#p#分页标题#e#

由于我国污染场地土地资源再开发的迫切性要求场地修复周期非常短,以及缺少原位修复技术的实施经验,现阶段我国场地修复广泛采用异位修复技术:将污染土体挖出或将地下水泵出后再进行异地或原地异位处理,如水泥窑处置等。

由于异位修复快速、高效,短期内我国土壤修复市场仍将持续这种趋势,但异位修复天然存在以下缺点:①难实现场地的完全修复。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上游被污染地下水会对修复场地造成二次污染;②挖掘、运输、堆放和设备使用维护等方面费用较高,尤其对于场地规模较大和污染深度深的情况;③环境破坏大,作业风险高,如常外事件。相反,原位修复技术由于不需对污染物进行远程运输,更为经济,对土壤破坏小,并可对深层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修复。据国外多年治理经验,随着修复技术的不断成熟,经济、环保的原位修复技术,如土壤气相抽提、原位生物修复等技术未来将发展为主流。

以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为例,从1982到2005年期间的977个项目中,原位修复技术累计使用占比47%,其中2002-2005年期间,原位修复技术使用比例达到了60%。若逐年来看原位修复技术的使用比率,我们可更加清楚地看到原位修复技术使用比率趋势,虽然受超级基金金额及场地类型等影响,使用比率有所波动,但使用比率逐年增加的趋势则是明显而确定的。

考虑我国国情,,虽然短期内房地产行业引导追求短平快趋势仍将持续,原位修复技术普遍较长的修复时间在我国广泛推广仍是需跨越的一条重要障碍,但未来随着PPP模式的普及以及资金来源的进一步多元化,原位修复模式必然将成为长期趋势。事实上,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鼓励进口服务目录》(2016年第47号)中,已经把“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限定原位修复法)的咨询和实施服务”纳入名录,这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了原位修复技术目前是国内急需,而国内服务提供商尚不能较好满足的一项技术,它体现了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

推荐文章:未来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路径及七大趋势分析(三)

此内容系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回收商网赞成此内容或立场。

以上信息均由中国回收商网()收集报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