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文商标被抢注 国际品牌在华维权难

日期:2016-07-23 / 人气: / 来源:本站

参考消息网5月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新商标法生效一年来,几乎没有迹象显示国际品牌在中国行使自己的权利正变得哪怕是略微容易一些。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29日报道,新法规的初衷在于,降低行使商标权的难度,并在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上提供更大透明度和更有力的问责。

报道说,随着最近中国电商销售飞涨的速度超过美国,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想搭上中国市场的顺风车。然而,一些企业依然发现很难在中国保护自己的品牌。

报道称,理论上,如今中国的商标保护应该更简单明了,但在这方面仍存在许多企业或许没有意识到的巨大“陷阱”。

在国际上注册商标时,多数企业都会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商标体系申请在中国受保护。这理应为它们提供与在中国注册商标相同的权利和保护。但是,如果手中没有一份中文的商标注册证,这些企业很可能会发现很难行使自己的权利。

西方企业还需要注意一些别的陷阱。例如,如果企业使用了注册商标标志,却没有在中国为该品牌名称注册有效的商标,可能会招致相当于该企业年营业额20%的罚款。

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受到中国政府严格监管的违法行为。另外,一些企业发现自己的产品在中国被伪造并被注册,但它们却无法阻止这些侵权行为,因为它们没有中国版商标。

最近一个应用该规定的例子是,法国红酒公司卡思黛乐因商标侵权行为而被处以500万美元罚款。卡思黛乐此前一直使用中文译名“卡斯特”在华销售,但没能搞到中国版商标。

这给上海一家红酒公司的所有人创造了可乘之机,这个人知道该产品的知名度,并注册了这一商标。当发现上海班提酒业公司及其所有人李道之一直在使用“卡斯特”的名字销售红酒后,卡思黛乐试图让有关部门撤销李道之的商标,但未能成功,卡思黛乐反而因商标侵权被处以罚款。

冒牌商品可对正品的销量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为防止这种情况,西方企业需要确保搞到它们打算在中国用于营销的商标。

由于企业希望打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过去一年里,在华商标注册数量显著增加。但企业对中国商标法规的认识仍不完善。如果西方企业希望在中国销售其产品,它们需要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陷阱,并在付诸行动前寻求意见。

报道说,在执法方面,,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有很多官员会以相对便宜的费用代表西方企业行使其知识产权,但选择拥有适当企业代理经验的正确人选可能并非易事,或许需要实地了解。

11111

更多“中文商标”相关新闻,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p#分页标题#e#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经济新常态蕴藏新机遇

参考消息网4月28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25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放缓预示着新机遇》的文章,文章称,对中国而言,告别高速增长一直很难。逾30年的高速增长不但促使该国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大大改善了其10多亿人口的生活水平。

但随着个位数增长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国内外观察人士非常自然地想知道中国将怎样适应这一逐渐展现的新时代。

放缓的经济会引发不想要的后果吗,就像支持“中国崩溃论”的一些人长期以来预测的——但却是错误预测——那样?或者这个表面上强大的制造业引擎会继续轰鸣并由此导致其他发展中经济体难以富裕起来吗?

许多基于对之前增长过程进行简单推测的预测已被证明在评估中国经济时不靠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提防可能出现的阻碍因素。

相反,随着中国心甘情愿地采取全面的深度改革措施,来构建一个增长稍缓但质优的繁荣社会,为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和潜力,急需进行模式转换。

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西方国家经历失业型复苏的所谓新常态不同,中国的决策者用这个词定义朝着实现该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发展阶段。

如果把中国的新常态简单当作北京发明的一个用以降低对该国经济增长预期的时髦词语,那就错了。如果快速但粗放的增长是上世纪70年代末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标志,那么放缓但可持续的发展就是逐渐展现的新常态时代的特征。中国决策者认为,新常态是兑现他们作出的突破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承诺以及为大多数人实现高生活水平所必经的阶段。

尽管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发展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但该国仍需大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削减过剩生产能力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阻止环境恶化以及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这些都是巨大挑战。但未来出现更为平衡、更具包容性和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潜力也很巨大。

首先,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将推进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此举不仅能收获农村居民迁至城镇所带来的生产率提升,还能为近年来过热的国内房地产市场提供长期支撑。

第二,为了应对生产能力过剩以及加快产业升级,中国政府已誓言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最强大的驱动力。

第三,不要低估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感或者该国从绿色增长中寻找机遇的渴望。

最后但重要程度丝毫不减的是对人口快速老龄化这一挑战的反应。这一人口问题没有容易的答案。不过,作为必做事项之一,中国需要推动迄今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消费,使之成为增长引擎。

随着更多中国人在未来数十年退休并从储蓄者变成支出者,对于将出现由大规模消费驱动的更平衡增长的预期合情合理。

中国在新常态时代成功转变增长模式将令自身和全世界受益。例如,据估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

更多“中国经济”相关新闻,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2015-04-28 11:49:06)

#p#分页标题#e#

【延伸阅读】美媒:美联储今年加息成必然 不会重创中国经济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 外媒称,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美联储会在今年加息。虽然关于加息对美国的影响,专家众说纷纭,但很少有人谈论它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意义。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4月20日报道,经济学家认为,巴西和墨西哥等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很可能会受到美联储加息的不利影响;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会相对轻松地渡过美元供给收紧的难关。

汇丰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范力民说:“加息不会在亚洲引起太大震荡。首次加息也许会引发不确定性,但不至于造成经济破坏。”

范力民解释说,不管何时启动,预计首次加息将只把利率提高25个基点。他还说,虽然随后的一系列加息举动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特别是如果美联储在短时间内采取重大举措的话,但这些影响很可能微不足道。

报道称,关于中国的担忧包括两个方面:一些人担心,美国加息可能会促使资本从中国的经济生态系统外流,从而导致中国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出现资金面紧缩。不过范力民认为,北京做好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充分准备。

他此前说:“我们认为,中国央行拥有充足的‘弹药’,能通过降息来抵御美联储的紧缩攻势。即便美联储加息,它也应该能够保持资金面平稳。”

事实上,中国央行已在近日出手放宽资金面,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00个基点,这是该国自2008年以来最大幅度降准。

另一个关于中国的担忧是,正如哈佛大学的杰弗里·弗兰克尔等人以及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所言,中国企业的美元债务水平较高,可能导致它们在美元升值的情况下难以偿还贷款。

传统模型显示,美元应该会随着美联储加息而升值。因此,这一预期中的举措将抬高美国以外企业(其利润以本国货币计价)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

报道称,经常被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企业债务与美元相关,但只有不到10%的中国企业利润以美元计价。但专家表示,这种所谓的“不协调”不会对中国产生像对巴西等国那样的影响。

美国阿默斯特-皮尔庞特证券公司全球策略师罗伯特·辛奇说:“一般说来,你会认为中国将受到影响,但我认为,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是刀枪不入的,只要他们想的话。”他说,北京很可能会通过维持人民币与美元松散挂钩来帮助中国企业规避以美元计价的债务陷阱,“他们不会任凭其货币贬值”。

美国基金公司铭基亚洲最近的一份报告认为,美联储预计将逐步加息,这种适度的节奏或许意味着美元在亚洲根本不会升值。

中国的股票近期大幅上涨,上海股市今年以来的涨幅已超过30%,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正试图放慢近期股市上涨的速度。专家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联储小幅加息不大可能对这些股票起到显著的打压作用。

报道称,虽然专家就美国加息对中国的影响作出了相对乐观的估计,但有一个警告是,香港可能会受到美国大幅紧缩政策的影响。汇丰银行的范力民说,由于没有自己的资本管控措施,香港的经济增长和消费性开支可能会受到美国加息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中国内地能够加以避免。

股市上涨令中国股民难抑喜悦之情(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股市上涨令中国股民难抑喜悦之情(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更多“美联储”相关新闻,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2015-04-25 08:45:00)

#p#分页标题#e#

【延伸阅读】美媒:看空中国经济模式“大错特错”

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4月20日刊发题为《如何打破美中之间“相互误解”的怪圈》的文章。作者为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文章称,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模式很可能是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中国综合国力能否持续的基础,关于这一问题,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如年增长率超过6%)在我们所研究的阶段是可能的。这同时考虑了有关最近增速放缓的官方和非官方统计数据。此外,还考虑了全球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减少、国内债务规模巨大、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储蓄率居高不下、充其量适中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壮大但仍受制于国有大型企业的私营部门和不断加剧的环境危机等因素。但中国为以上每个问题所制定的大量对策也在考虑范围内,而且我们不认为这些对策注定会以失败告终。此外,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中国也完全有能力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干预,以确保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6%的增长率是中国决策者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所不能突破的底线。

认为中国从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和以出口为导向的低工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基础)向新的模式(以家庭消费、服务业和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私营部门为基础)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的观点同样难以令人信服。这是一个经过多年规划的复杂的政策蓝图,对确定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轨道必不可少。此外,还有大量的政治支持推动这一转变的实施。实施的过程和取得的进步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认为中国经验丰富的政策精英在迎接中国接下来的经济政策挑战时,会在某种程度上做得不如他们过去35年来接受之前的主要政策挑战时所做的工作的观点也完全是错误的。中国确实面临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政策挑战,其中任何一个挑战都可能严重破坏政府的经济计划,但中国的政策精英如今也确实比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老练,并有能力在必要时快速灵活地制定应对政策。

由于这些原因,以及其他有关中国政治结构的因素,沈大伟最近提出的“中国崩溃论”是不正确的。此外,一种隐含(有时是清晰的)的政策假设认为,因为整体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根本矛盾性,中国要么会陷入经济增长停滞,要么会出现政治崩溃,而根据这一假设制定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将是极度不谨慎的。最终结果将是希望战胜分析。

更多“中国经济”相关新闻,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2015-04-23 10:39:00)

#p#分页标题#e#

【延伸阅读】英媒:中国经济强健体魄有支柱支撑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4月18日发表一篇题为《静悄悄的革命》的文章称,悲观者对中国存在一个共识:4月中旬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急剧放缓,通货紧缩来临。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了中国经济,工业生产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黑暗日子以来的最疲弱状态。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率“仅为”7%。2015年全年经济增速有可能创下25年新低。

文章说,人们越来越担心,在高歌猛进30年后,中国经济行将崩盘。那将是一场灾难。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幸运的是,悲观者忽视了一点。中国经济不仅比他们认为的要强健,而且中国也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而且受欢迎的——金融革命。

文章称,这种强健体魄有几个支柱作支撑。中国的债务大多是国内债务,政府仍有足够的影响力来防止债务人和债权人陷入恐慌。中国正在将侧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而这将使经济建立在比较稳定的基础上。由于服务业繁荣发展,2014年中国城市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300万个。这一纪录使得经济增速放缓变得可以忍受。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幅扩大,2015年7%的预期增长率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将比2007年14%的增长率还要大。

文章称,然而,怀疑悲观者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改革。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在三个至关重要的领域采取行动。首先是金融。中国政府开始放松对利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长期以来,信贷成本被人为压低,储蓄者的回报受到挤压,同时救助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并推高了投资。存款利率上限正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因为银行账户替代品激增,目前吸引了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储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2015年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完全放开的“概率非常大”。

中国也更能容忍跨境现金流动了。人民币汇率弹性正在逐渐扩大;跨国公司把收入转移到国外比以前容易了。中国政府决心在2015年年底前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确认人民币为可兑换货币,此举或能为采取更大胆的行动铺平道路。

文章说,第二个领域是财政。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曾赋予地方政府较大的支出责任,但提供的收入来源很少。中国投资过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这一失误。由于税基薄弱,城市一直依靠卖地来筹集支撑自身运作的资金,并不顾后果地进行账外借贷。

财政部现在表示,将在2020年前解决这个烂摊子。中央政府将向各省转移资金,尤其优先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将会获得更多税收收入。一个旨在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试点项目已经启动。该项目将为建立市政债券市场奠定基础——尽管有风险,但这仍要好过目前对各省市的不透明注资。

文章说, 改革的第三个领域是行政。2013年初,李克强总理上任伊始便誓言要减少官僚作风,让私营企业的日子好过些。对此冷嘲热讽并不难,但注册的私营企业大幅增加:2014年共有360万家企业成立,数量几乎是2012年总数的两倍。

文章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改革将导致资本配置效率提高。贷款人将会比较准确地为风险定价,同时最值得帮助的企业找到资金,储蓄者也获得不错的回报。如果是这样,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放缓——怎么可能不会放缓呢?——但将是逐渐放缓,同时也不会将体制打破。

文章称,但危险依然存在。放松管制有可能滋生不稳定。泰国和韩国等国上世纪90年代解除资本管制,当时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和外债猛增,最终导致银行业危机。中国的防御体系比较牢固,但对外借款不断增加,而且中国股市已在6个月内上涨了四分之三。(编译/金进龙)

更多“中国经济”相关新闻,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2015-04-21 12:09:02)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