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的情况报

日期:2016-09-29 / 人气: / 来源:本站

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
精神的情况报告

苏教社政〔2006〕 10 号

教育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4]8号和16号文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厅字[2006]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贯彻落实中发[2004]8号和16号文件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06]18号)要求,省教育厅迅速下发通知,要求全省高校先行自查。随后,省教育厅组织了2个督查组,对各高校进行了督促检查。7月10-15日,省委省政府督查组分5个组到全省各高校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总体情况
    中央16号文件是党中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重大课题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以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前所未有
    1.省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2005年9月29日,省委在南京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面部署我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会上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任彦申作工作报告,副省长王湛作会议总结。会议充分肯定了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强调要深入学习、全面把握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素质领先的新江苏建设者和“两个率先”接班人。会议期间,省委表彰了29个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会议的召开,使全省上下进一步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
    2.结合实际制定我省实施意见。2004年下半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专题调研组,多次深入各地各校进行调研,与师生代表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本着求实效、出实招、抓落实的原则,研究起草贯彻中央精神、体现江苏特色、富有时代特点的《江苏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将征求意见稿印发省各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省委于2005年8月21日正式印发了《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有奖惩、可操作,通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工程”、“拓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设工程”、“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程”、“大学生健康成长温暖工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和“高校综合育人环境工程”等六大工程,全面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抓好落实。2005年,省委常委会先后召开三次专题会议,听取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汇报,研究江苏的贯彻实施办法。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源潮先后深入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江苏作专题报告,广大青年学生反响强烈。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高校,就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高校干部师生作辅导报告。各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纷纷深入高校就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党委负责同志经常走进校园、走上讲台,和师生交流体会,为师生释疑解惑。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许多省、市领导都将高校作为联系点,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督促检查,有效地推动中央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部门地区协调配合前所未有
    1.各级党委政府行动迅速。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党委政府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面实施育人工程。各市都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贯彻实施意见,召开各种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精神,全面部署各项工作。宿迁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的考核评选内容,调动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实效。苏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组,就全市网吧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扬州市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月”活动,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的文化场所、交通状况、校园安全等突出问题,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综合环境。
    2.有关部门全力共同推进。省委实施意见对“六大工程”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统一要求,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下发专门通知,,就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进行部署,多次召开研讨会,邀请省委领导和专家学者对高校领导、政工干部进行培训,转发教育部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宣讲提纲》,师生员工人手一册,在全省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高潮。省委宣传部积极做好中央16号文件的学习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省人事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与省教育厅联合表彰了99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省财政厅2005年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从2006年起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开展全省扫黄打非百日“雷霆行动”。省广电局组织开展“净化荧屏声频百日集中行动”。 省文化厅对全省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百日整治集中行动”。各部门协调一致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
    3.有关部门和高校密切配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有关部门多次深入高校进行调研,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协调工作方案。各市综治部门设立了专门举报电话,随时接受高校关于周边治安问题的举报。各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免费开放。省、市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省高校十大杰出青年学生先进事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省公安厅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及时和高校沟通信息,共同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深入开展“送法进校园”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团省委积极与高校协调沟通,精心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各高校也抓住机遇,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突出问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共同推进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
(三)高校贯彻落实力度前所未有
    1.广泛深入学习宣传中央精神。各高校把学习宣传中央16号文件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及时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各院系基层党委负责人会议、党委部门负责人会议等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会议,学习传达文件精神。通过校、院(系)两级中心组学习、党组织生活、报告会和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师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做到人人皆知。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校都将中央16号文作为必读篇目,组织党员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各高校还积极利用校报、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央16号文件精神,营造良好氛围。南京大学精选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相关文章,及时编印了学习手册,供师生学习参考。东南大学多次组织各院(系)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一线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河海大学邀请省教育厅负责同志为师生作专题辅导报告,增强学习效果。全国、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各高校及时召开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统一干部师生思想,全面部署各项工作。
    2、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细则。中央16号文件颁布后,各高校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全部过程,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作为衡量学校发展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高校还及时制定和修订了其他相关配套文件,不断完善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南京师范大学召开3次专题会议征求干部师生意见和建议,研究出台了《南京师范大学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若干意见》。中国矿业大学对近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修订完善了一批制度规定,重新制订了一批政策措施,确保中央精神落到实处。
    3、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高校党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建立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学校党委和院系都明确专人负责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问题,周密部署工作。各高校普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院(系)和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筹规划、协调落实和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注重调动民主党派和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性。各院(系)也相应成立了由书记、院长牵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负责院(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的同时,各高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建设。许多高校给党委学生工作部增加编制、配强人员,研究生较多的高校成立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院(系)成立了学生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本院(系)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南京大学给党委学生工作部增加了2个编制,专门负责全校贫困学生的资助解困工作。南京邮电大学将校团委升格为正处级单位,并相应增加副职领导职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组织保障。
(四)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积极健康向上。当前,我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稳定、健康、向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务实进取。广大青年学生求知成才愿望强烈,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心系祖国前途命运,乐于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普遍认同,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信任,对保持国家政治局势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青年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侯晶晶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胡铃心被确立为全国典型,中央各大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影响很大。
    2.全省高校连续17年保持稳定政治局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省高校经受了多次重大考验,连续17保持了稳定的政治局面。特别是2005年4—5月份,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做法,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中国民众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强烈不满,给高校稳定带来了影响。我们按照中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正确引导学生爱国热情,切实维护高校政治稳定,在全国22个省市发生游行示威活动的情况下,我省高校没有发生一起影响全局稳定的重大事件,受到中央维稳办的充分肯定。保持高校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今年6月12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专门介绍了我省维护高校稳定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3、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各高校,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全省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都成立了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领导干部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检查了解有关部门、单位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加强指导和协调。各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考评、激励、问责等制度,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运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综合环境之好前所未有。这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与时俱进,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建设。
1.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江苏认真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努力建设江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体系。在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和立项评审中,不断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的扶持和资助力度。“十五”期间,省教育厅共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48项,指导项目1434项,专题研究项目109项。2001年和2002年的专题研究项目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2003—2005年的专题研究项目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仍然占了很大比例。在资助项目和指导项目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约占10%左右。各高校也通过设立校级研究课题,成立研究会等形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全省各高校共获省、部级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300多个,出版专著200余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5000多篇,500多篇论文先后参加了全国和全省各类会议的交流,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400多个。2005年江苏省还投入200万元经费用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2.凸显主导地位,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江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各级各类高校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把形势政策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学分和课时,建立和健全形势政策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省委省政府领导、省级有关部门、高校所在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深入高校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的制度。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同志多次深入高校讲授《邓小理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了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教育中作用,我省进一步完善各级集中备课和调研考察制度,遴选、推荐一批教学方式改革的示范课和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不仅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先进文化培育大学生,同时还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不少高校还专门设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的教学研究专项基金,以不断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江苏省教育厅还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定期开展教学督查工作,确保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3.健全课程体系,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我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苏发〔2004〕13号),结合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课程建设。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今后8-1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优秀课程的评审活动,并明确将获奖课程视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研究制定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激活各门课程的渗透育人功能。江苏省注重把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由“两课”向哲学社会科学等专业课堂教学渗透,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各相关专业学科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去,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南京大学还把加强“两课”建设和在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纳入到《文科发展行动计划》中,以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立足长远,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完善措施,强化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江苏省把队伍培训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抓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职能部门和高校分头、分层、分期、分批地安排和组织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培训。省教育厅坚持每年举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研修班、宣传部长研讨班、政工干部培训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研修班。2004年,举办了江苏高校学习中央16号文件研讨班。2005年,举办了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骨干教师“三项学习教育”培训班,组织28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为期20天的培训。举办了全省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近200名优秀辅导员参加了培训。2006年已经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并将这两个班纳入省委党校主体班次进行管理。下半年将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骨干教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培训,组织高校学生辅导员赴英国培训。各高校也都制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计划,分批分期地组织面上的培训,并努力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攻读学位,出国进修、实践锻炼等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近年来,我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2、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省委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首次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将出台江苏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制度上、政策上、人事编制上、职务职称序列上等方面理顺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问题。各高校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立足实际、整体规划,完善政策、增加投入,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学科背景不断优化,素质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工作作风过硬、受到学生欢迎的年轻化、知识化的辅导员队伍。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抓落实。省委把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同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同志亲自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省教育厅主要领导亲自审定辅导员骨干培训计划并为学员作辅导报告。省财政把辅导员队伍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切实有效保障。各高校党政负责同志经常深入辅导员中间,亲自过问辅导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加大经费投入,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抓落实,有力推动了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是严格人员选聘,把好队伍入口关。各高校在辅导员选聘工作中,坚持政治标准,明确素质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选聘方法,努力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目前,我省大部分高校已经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了专职辅导员。一些学校虽因条件限制暂时没能完全按照比例要求配足专职辅导员,但都相应增加了兼职辅导员数量,并将专职辅导员的配备工作纳入学校人才规划,积极创造条件,以期尽快达标到位。
三是强化综合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培训对象上,省教育厅每年组织全省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坚持把新上岗的辅导员和辅导员骨干作为培训的重点。在培训内容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培训的必修内容,组织辅导员学习法律法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党团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把国情、省情,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列入培训计划。在培训方式上,发挥党校的阵地作用,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同时,我们还积极创新培训形式,以会代训、以研促训,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渠道上,各校在认真组织辅导员参加省里培训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范围,增强培训实效性。南通大学建立了“辅导员学习日”制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将专职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整体培训计划,享受专业教师培训的同等待遇,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队伍管理。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实施意见下发后,各高校都专门召开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结合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有关辅导员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这些制度涵盖了岗位职责、考核奖惩、工作量计算、日常管理、生活待遇等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严格队伍管理,明确辅导员职责,规范辅导员行为,增强了辅导员工作成效。淮阴师范学院、江苏工业学院等高校对专职辅导员采取目标化管理的考核办法,以优化考核为抓手,坚持以考促管、以管促建、考管结合、推动建设。河海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每年开展一次优秀辅导员的评比表彰,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辅导员切实履行职责。
五是健全工作机制,提供有效保障。省委在《江苏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青年教师原则上都应从事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要把这一经历当作晋升高一级职务或职称的重要条件。学校要从政治上、业务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辅导员,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称系列,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对长期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采取设立非领导岗位职务等措施,解决好他们的待遇和出路问题。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南京理工大学坚持把“落实政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强化生活支持”一起抓,解决辅导员后顾之忧。南京师范大学积极为辅导员创造“有舞台、有保障、有出路”的“三有”环境。许多高校注意培养和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全校教职工都负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终生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在教书育人,教师的人格精神、一言一行,有时会影响青年学生的一生。省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师德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把师德状况作为教师考核和各种评奖的重要内容,把学校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师德建设。省教育厅举办师德建设论坛,优秀教师座谈会,师德先进报告会,定期开展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各高校制定教师教学规范、科研学术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抓住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职务聘任等关键环节,通过专题教育、典型示范、学生评议和“一票否决”等措施,把师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师德建设水平。近年来,涌现出了优秀教师殷雪梅,诚朴求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王德滋院士,身残志坚、自学成才、建功立业的青年教师的侯晶晶,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勇攀科学高峰、把青春无悔地献给了艰苦的煤炭事业刘炯天教授等师德楷模,体现了江苏师德建设的成果和水平。
(三)改革创新,全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1.以培育大学精神为重点,充分展现校园文化的时代性。我省各类高校从完善机制、特色活动、理论学习等方面入手,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用丰富形式愉悦学生,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大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全省高校45%以上的大学生参加了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江苏高校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中华传统经典著作、民族艺术形式等,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利用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江苏还积极推进“高雅文化艺术进校园”、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发明和创业创新创优竞赛,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科技活动之中。如南京林业大学把环境教育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南京师范大学开展“爱心接力、心手相连”团员主题实践活动,传递帮扶西部爱心火炬;南京晓庄学院依托校本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用“行知精神”感召青年,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育人功能等。
2.以网络、公寓为主阵地,准确把握思想教育的规律性。我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履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增强网络文明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2002年,全省各高校建成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2003年,我们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进行了评比表彰。2005年省财政已经拨款1000万元,其中校园网有害信息监控和管理平台建设经费500万元。依托江苏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建设全省高校校园网有害信息监控和管理平台。各高校也配备必要的专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高度重视学生公寓、生活园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生活园区,努力把学生公寓、生活园区建设成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为一体的“第二课堂”。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在第十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中央电视台专门播出了反映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题片《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化了之——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纪实》。
3.以教育基地建设为基础,努力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我省成立了由省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等部门组成的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我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省委。各高校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学分。认真组织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组织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切实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和高校军训工作,在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中,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各地政府也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在企业、部队、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各高校都做到每个院(系)都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四)彰显优势,努力发挥高校党团等组织的引领和主体作用。
1、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省委每年都召开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建立保持高校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校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院级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学生党组织建设成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各高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与时俱进地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一是规范程序,完善机制,积极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各高校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战略眼光来认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加强教育引导,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目前,全省共有大学生党员45892人,占大学生的8.06 ﹪,基本实现了本科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二是积极探索党建新载体。开展党建进学生公寓、党建进社团、最佳党日活动,建立学生党员实践基地,搭建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提高的平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科学设置党支部,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各高校调整布局,科学合理地设置党支部,低年级按年级设置学生党支部,高年级按班级设置党支部,研究生按学科、实验室、课题和项目设置党支部,使学生党支部工作更加顺畅有效开展,支部有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各高校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南京师范大学在学生公寓和社团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搭建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平台,使学生党员“在校内能看得出;在服务和回馈社会时能显得出;关键时候能站得出。”
2、发挥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98﹪的学生都是团员,因此,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途径。省委十分重视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江苏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对高校团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级待遇、活动经费、阵地建设和作用发挥作出最明确的规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高校认识到位,措施落实,高校团委工作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团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团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社会产生广泛好评,在如“十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有多所学校获“十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在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中高校团组织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共青团的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发挥各类大学生组织的主体作用,搭建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省教育厅、团省委和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发展16号和苏发21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学生社团的领导,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作用。省教育厅每年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团省委每年评选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社团,树立典型、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各高校党委对研究生会、学生会、社团工作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对学生干部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工作上支持,为他们排忧解难。研究生会、学生会和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和创新精神的养成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社团。如扬州大学“绿行者”由于活动丰富多彩,作用发挥好,社会影响大,被邀参加全国环保协会先进经验交流会。南京农业大学志愿者协会的相关活动,先后被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五)着眼成才,大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梁保华省长向全省人民作出了“保证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江苏各高等学校积极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辅之以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资助体系。积极按照新机制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省政府安排经费,专项用于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各高校每年从学费收入中足额提取10%的经费,部分用于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资助体系,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各高校也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省财政逐年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投入,2003年为1000万元,2004年为4000万元,2005年为8000万元,2006年将达到1.2亿元。截止到2006年2月底,我省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发放5.8亿元,资助在校大学生11万名,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2.8亿元,资助在校大学生5万名。省财政累计支付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
2.坚持教育学生和服务学生相结合,积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管理工作。全省各级各类高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努力建立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和活动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满足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合理要求。我省还重新修订完善了江苏省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生管理规定。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教职工编制总数内,按师生比1∶3000-4000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逐步建立了一支以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队伍。建立了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和学校、院(系)、学生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开通网上心理咨询专线,研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2005年,我们在5所高校投入经费200万元,建设并启动了5个集宣传、教育、咨询与治疗、培训、研究等功能的省级综合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坚持完善就业体系和深化学校改革发展相结合,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为了建立起高校招生就业贯通的市场机制,促进高校招生、培养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发展,省教育厅成立了“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门为全省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第一,常年举办公益性质的招聘活动。我省自2003年6月起,共举办了120余场,提供有效需求岗位超过10万个。第二,多部门合作,共同构建高校毕业生宽广的就业平台。每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后,由省教育厅牵头,组织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和高校联手合作举办多场分层次、分类别、分地区、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宽广的供需互通平台。第三,以校园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日趋成熟。我省每年举办的校园招聘活动均达到数百场之多,约有30%以上的毕业生在校园中找到就业机会。第四,积极探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新方式。一是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协调组织有关高校、中等职业学校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实行按需培养、预先配置人才。二是举办校企见面会。三是实施“大学后”就业工程。加大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无形市场的作用。江苏省毕业生就业网信息丰富、交互性强、时效性高,深受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去年升级改版以来访问量已高达 180万人次。
(六)整合资源,合力打造学校社会和谐协调的综合育人环境。
1、营造氛围,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内部环境。一是营造校园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氛围。这就是爱国进步、团结向上、民主活泼、安定有序,能够激励、引导学生和党心连心、和人民共命运。如果校园没有一个良好政治氛围和政治环境,那么学校的政治骨干和政治意识是成长不起来的。二是营造校园良好的道德环境、道德氛围。校园道德建设历来是师德为先导、公德为基础。全省各高校通过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师生以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真正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源头,用文明行为和文明思想辐射社会。三是营造校园良好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一个学术重地,学术环境非常重要。全省高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杆,加强大学学术道德建设,使大学在学术上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四是营造校园良好的文化环境。大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地,同时也是引进外来文明的窗口,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真正使大学成为先进文化、健康文化、高雅文化最有市场、最有人气的地方。江苏高校将大学文化建设作为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来抓,高度重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创业创新创优的新江苏精神教育,努力使学校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2、综合整治,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完备。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省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经常专题研究我省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市党委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原有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地领导小组组长大都由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担任,并明确市、县两级综治办为专项行动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和相关会议制度。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把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工作纳入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委政府负总责,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认真总结经验,分析整治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深入整治工作的任务,推动全省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及时研究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一个阶段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整治工作小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整治工作责任制度。坚持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所在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负总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责任制。各校把整治工作列入维护学校稳定和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内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负总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3、齐抓共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工作机制初步形成。省委21号文件明确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同时明确了相关厅局的职责和任务。各市党委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高校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分工负责,综合整治,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家庭,都积极关心支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初步形成。全省宣传、文化部门充分发挥宣传舆论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鼓舞人的功能,电视、报纸、电台、网络、期刊等各类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设专栏、专版和专题,及时宣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事迹,不断推出和推荐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精神食粮。四是积极探索学校、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各市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委员会,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高校也加强与社区联系,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在实践和服务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许多学校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南京医科大学实施“家长观察员制度”,构建“三位一体”互动模式,努力发挥“学校—社区—家庭”的协同教育功能。
三、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在看到良好开端和初步成效的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为:少数地方和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进口”不畅、“出口”不顺、待遇不高的问题仍有待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力度还不够大,手段还不够活,效果还不够理想;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力度还不够大,构建校园周边和谐安定的环境仍需加倍努力;师德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以自查督查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这次自查、督查工作,我们将督促各地各部门各高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台阶。
2、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提出的新要求,不断研究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增强这项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积极运用网络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加强阵地建设。
3、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认真做好各类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大力加强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像培养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那样,花大力气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际、国际交流,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增进学校之间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交往;高度重视政工队伍的管理和考核,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工干部队伍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职称评聘和待遇问题,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
4、强化人文关怀,进一步构建安定和谐的育人环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推进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弘扬大学精神,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发挥优秀文化的熏陶作用。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环境。各级公安、交通、城建、环保、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构建和谐安定的校园周边环境。
5、加强领导,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规性宏观性指导,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性扶持和帮助;组织教育部门和高校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贯彻中央16号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在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在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成果、扩大成效、打造特色和亮点上下功夫;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上下功夫。我们一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努力开创江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p#分页标题#e#


                  
                   二○○六年八月十五日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