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案例

日期:2016-07-21 / 人气: / 来源:本站

第一篇:纳税评估案例

全国税务系统 百佳纳税评估案例分析报告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编 1 N 钢铁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2 - - -18 - - 28 评查结合显成效——Х有限责任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S 食品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预警分析 帐实核查- - 外企长期低税负评估案例- 某贸易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33 - - 33 - 49 - -55 - 6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某造纸有限公司利用农产品收购凭证非法抵扣税款纳税评估案例- - 加强纳税评估 建立医药零售行业长效管理机制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72 巧立名目延迟纳税 抓住本质深入评估——X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76 科学分析 评查互动——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 开展专项评估 重点实施约谈 探索加强家装行业税收征管的有效途径一次引发“税务风暴”的洗衣机行业纳税评估××电瓷电器有限公司评估工作案例- - - - -82 - - 88 - - - - 98 - -118 - - - - - - - - - - - - - - - - 运用经济数学模型,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 评估软件亮红灯 层层深入评税款面粉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122 - 126 134 -142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农业银行 M 支行纳税评估案例- - A 机械厂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145 - - 150 161 2005 年度 XX 矿业集团 XX 煤矿纳税评估案例- - - XX 商业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5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纳税评估案例分析收入实现不申报,约谈核实见分晓- - - - - - - - - - 171 - - - 175 乌鲁木齐某综合购物中心纳税评估案例- - 某工业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A 科技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剧团评估工作案例- - - - - - - - - 178 - -188 - - 19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5 200 XX 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用“体积密度法”评估煤炭企业案例- - - - - - - - - - - - 2 - - - - - -205 X 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钢铁、制锹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 某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208 - -215 224 - - - - - - - - - - - - - - - - - - - - A 塑料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某工业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 228 - - - - - - - - 233 - - - 241 - -245 - -249 - -257 某公司重复列支费用少纳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交通器材服务中心纳税评估案例某家电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机械****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1 - - 265 X 化纤公司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 某电机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8 - - - 277 来料加工的外商独资企业所得税评估案例- 通过核查企业账款往来 评估出销售滞后问题XXX 综合市场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S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某煤矿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282 - - 288 - - - - - - - - - - - - - - - - - -294 - 300 - - - - - - - - - - - - 利用税控数据 核实真实销售利用关联关系 - - - - - - - - 305 - 309 - 310 - - 316 - -318 - -328 - 332 - - 342 - -347 357 逃避国家税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评促管 探索医药行业税收管理规律A 广告公司纳税评估工作案例- - - 利用趋势分析,纠正企业少记销售收入行为- - - 某药业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依托行业数据模型 - - - - - 扎实推进制笔行业评估- - - - - - - - - - - - - - - - - - AB 百货公司纳税评估案- - 某面粉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 某煤炭生产企业纳税评估工作案例- - 外籍个人所得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359 - -363 某石油成品油零售企业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防范虚构业务代开发票 完善发票代开管理制度3 - - -366 某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Z 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A 机械厂纳税评估案例- 抓好典型解剖 - - - - - - - - - - 370 - - 37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3 - - -389 - -389 开展行业集评- - B 超市纳税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HS 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 - - - - 395 - -406 以点带面开展纳税评估 强化混凝土行业税收征管- xx 市 xx 纺织有限公司评估案例xx 市电熔镁砂生产行业评估案例xx 市 XX 纸业有限公司评估案例xx 市 XX 木制品厂评估案例xx 选矿有限公司评估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1 - - - 416 - - - -420 - 4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9 N 钢铁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N 钢有限公司为一大型钢铁冶炼企业,是 N 钢联合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产品结构 上与 N 钢联合体内其他公司都有很深的关联性。2005 年, 钢有限公司增值税税负为零, N 2006 年 5 月 16 日被南京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我局由分管局长牵 头成立评估小组,组员包括企业责任区管理员、分局计划统计科科长、评估业务分管科 长、综合业务科所得税业务分管科长等,以税负分析为中心、以关联交易及产品品种结 构分析为基本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品增值空间测算展开分析评估。至 6 月 12 日,历 时近一个月的评估处理终结,N 钢铁有限公司共补缴税款 1437 万元(其中增值税 377 万元,所得税 1060 万元) 。进一步通过对 N 钢联合体内各企业的评估和辅导,N 钢联合 体共补缴税款 2004 万元(其中增值税 944 万元,所得税 1060 万元) ,调增应纳税所得 额 1330 万元。 4 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1、选案背景。从宏观经济、市场变化与税源趋势分析角度看,前几年国家实行积 极的财政政策, 加大基本建设规模, 对钢铁企业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2005 年我 国钢产量 3.5 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 30%,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我市钢铁行业税收占 有相当比重,是日常税源管理的重点。N 钢铁有限公司 2005 年实缴增值税零税负,如此 税收“贡献度”不能不引起疑问。根据行业内部资讯,2005 年我国又迎来钢材市场的高峰期,钢材价格普遍上涨,综 合钢材价格平均上涨 367 元/吨。我市钢铁行业税收收入也较上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增 长率为 19.04%。而 N 钢铁有限公司实现税收却较 2004 年大幅下降,与行业整体趋势相 反。2、对象筛选。主要运用行业税负对比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评估对象。(1)该企业 2005 年增值税税负 0%,远远低于全省预警下限。(见下表) 单位名称 监控级次 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代码 5 N 钢铁有限公司 2005 实缴税负 0% 全国平均税负 3.77% 总局监控 全国预警下限 2.29% C3230 钢压延加工 全省平均税负 2.7% 全省预警下限 2.5% (2)同时,在 N 钢铁联合体内的五家企业之中,税负率又最低,在增值税上存在 疑问和隐患。(见下表,单位:万元) 单位名称 N 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N 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N 钢铁有限公司 JT 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 NBX 钢铁有限公司 入库增值税 12594 58651 1 3656 753 主营业务收入 153953 1367164 611762 269297 188021 税负 8.18% 4.29% 0.00% 1.36% 0.40% (3)企业 2003、2004 年盈利能力连续上升,但在 2005 年突然大幅度下降。特别是 05 年在收入和成本同比减少 14%的情况下,而应纳所得税减幅达 53%, 明显不配比, 可能 存在少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见下表,单位:万元) 项目 销售(营业)收入 销售(营业)成本 利润总额 实际应缴所得税 销售收入变动率 销售成本变动率 应缴所得税变动率 2003 年 5,373,874,320 4,971,949,967 127,644,669 39,252,674 52% 47% 3793% 2004 年 7,501,769,829 7,167,178,372 206,025,961 33,823,665 40% 44% -14% 2005 年 6,449,855,876 6,135,343,812 -27,243,531 15,878,931 -14% -14% -53% (4)关联关系分析。该钢铁企业作为 N 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的下属四家子公司之一, 形成 N 钢联合体内部关联企业, 彼此间存在着大量关联交易, 存在转让定价的操作空间, 可能对企业的税收带来影响。鉴于以上情况,经分局批准,将该企业确立为评估对象。3、案头分析基础 N 钢铁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6 月, N 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为 注册资本 127964 万元。企业主要经营:钢铁冶炼、钢铁轧制、机械加工、冶金铸造、机械设备修 6 理、修配,开展技术合作、来料加工。主要关联企业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N N NJT 钢铁有限公司、 NBX 钢铁有限公司。N 钢铁有限公司 钢锭、钢坯 由 NJT 钢铁购进 由 N 钢铁股份购进 中端产品:棒材、板材 低端产品:用于电线杆 部分产品销往 N 钢铁股份进行深加工 N 钢铁有限公司下设四家分厂:中型轧钢厂:将购入的钢坯生产轧制为各种类型的 棒材;石灰厂:加工生产石灰并全部销售给 N 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原料厂:为 N 钢铁股 份有限公司提供运输、 存储原料服务; 球团厂接受 N 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加工球团。评估小组利用平时税源分析数据、征管资料数据、金税工程数据以及评估需要补充 而收集的资料,根据增值税原理运用数学方法测算该公司的产品增值空间,从而推测出 企业的实际纳税能力。利用评估分析指标对企业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异常指标, 锁定企业纳税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约谈举证的重点。4、指标选择与分析 (1)对企业产品增值空间的测算分析,推测企业实际纳税能力。我们将对该企业产品的增值空间分析作为纳税评估切入点, 通过测算企业主要产品 的增值额,推算企业真实的纳税能力。数据准备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表(税源分析收集资料 ) 产品品种 销售钢材 其中:棒材、板材 线材 对外销售钢坯 关联销售钢坯 关联销售石灰 关联加工球团 数量(万吨) 122.19 62.84 55.81 29.44 3.93 8.30 107.53 表五 金额(万元) 401712.94 214785.70 183931.09 91309.12 11270.12 3734.93 28041.14 外购一部分 平均单价(元) 3287.59 3417.98 3295.57 3101.53 2867.71 450.00 260.77 7 合 计 327.20 1672.58 547268.90 购进钢坯情况表(税源分析收集资料 )表六 钢坯进货渠道 N 钢铁股份供货 JT 钢铁供货 外 合 购 计 数量(万吨) 30.29 59.43 7.77 97.49 平均单价(元) 2748.16 3281.82 3013.60 3094.68 金额(万元) 83238.35 195033.64 23428.86 301700.85 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开具:(金税工程数据) 表七(单位:万元) 购货企业名称 N 钢铁联合 N 钢铁股份 JT 钢铁 BX 钢铁 以上小计 总合计数 金 额 税 款 所占比重 2.85% 23.66% 10.74% 2.39% 39.65% - 18097 144391 74076 14586 251150 610717 2961 24542 11137 2480 41120 103701 进项税金专用发票认证抵扣(金税工程数据) 销货企业名称 N 钢铁联合 N 钢铁股份 JT 钢铁 BX 钢铁 以上小计 总合计数 金 额 税 表八(单位:万元) 款 所占比重 1.63% 15.30% 31.74% 29.73% 78.40% - 10971 93817 194592 182296 481676 615062 1699 15949 33080 30990 81718 104223 各主要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图 8 根据增值税原理及以上各表数据, 我们对该公司 5 类主要产品品种进行增值额和增 值税的测算,进而计算出税负测算公式单位产品增值额=销售平均售价 - 耗材平均进价 - 生产耗用能源 (按产品数量比例进行分摊) 某产品应纳增值税理论值=单位产品增值额*销售数量*适用增值税税率 A、棒材、板材增值税税测算该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各种类型的棒材、板材,其主要消耗的原料是从 N 钢铁股 份有限公司、NJT 钢铁有限公司购进及外购。该企业 2005 年从 N 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购进的水电气计 10896.42 万元, 通过表五可 以知道 2005 年生产加工收入363338 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 547269 万元扣除其中非自产 品 线 材 收 入 183931 万 元 ) 棒 材 销 售 收 入 214786 万 元 , 按 销 售 比 例 59.12% 、 (214786/363338)分摊,棒材承担水电气 6441.38 万元,当年生产棒材 62.16 万吨, 平均每吨承担水电气 103.62 元。则销售每吨棒材增值额 219.68 元。(3417.98-3094.68-103.62) 应缴增值税 37.34 元,税负为 1.1%。(注:该税负未考虑钢坯的正常损耗、存货的进项税金抵扣、运费的进项税金抵扣 和设备修理配件进项税金抵扣等因素) 这部分形成应缴增值税 37.34*62.84=2346.44 万元。 9 B、线材增值税测算该公司销售的线材是从江苏 N 钢 BX 有限公司购进。2005 年销售线材 183931 万元 (见 表五) ,从 N 钢 BX 购进线材 182296 万元(见表八) ,增值额 1635 万元,应缴增值税 278 万元。C、钢坯增值税测算该企业对外销售钢坯平均单价为 3101.53 元(见表五) ,与购进钢坯平均单价 3094.68 元比(见表十) ,每吨增值 6.85 元,共形成应交增值税34.28 万元。该企业关联销售钢坯平均单价为 2867.71 元(见表五) ,与购进钢坯平均单价 3094.68 元比(见表十) ,每吨减值 226.93 元,共影响应交增值税:226.93*3.93*17% =-151.61 万元。D、球团矿加工增值税测算该企业球团矿加工 107.53 吨,按每吨收加工费 200.2 元计算,应交增值税[107.53*200.2-28041/363338*10896 ( 球 团 矿 加 工 按 销 售 比 例 应 分 摊 的 水 电 气 支 出)]*17%=3516.72 万元。E、石灰增值税测算该企业石灰销售 8.3 万吨,获取利润 213.10 万元,形成应交增值税213.10*17% =36.23 万元。以上应交增值税合计2346.44+278.00+34.28-151.61+3516.72+36.23=6060 万元 各主要产品测算增值额 主要产品增值情况如表九 产品品种 棒材、板材 线材 对外销售钢坯 关联销售钢坯 关联销售球团 关联销售石灰 数量 62.84 55.81 29.44 3.93 107.53 8.30 金额 214785.70 183931.09 91309.12 11270.12 28041.14 3734.93 单位:万元 增值额 13804.69 1635.09 210.66 -891.83 20686.59 213.10 增值税 2346.44 278.00 34.28 -151.61 3516.72 36.23 税负 1 1.1% 0.15% 0.03% -1.3% 12.54% 0.97% 6.85*29.44*17%= 10 合 计 267.85 533072.10 35658.30 6060.06 1.11% 从上述分析我们得出该企业 2005 年增值税税负的理论值该公司 5 项主要产品增值税测算值为 6060 万元,平均税负 1.11%,其中,加工销 售球团税负为 12.54%,主要由于该项为加工业务,企业不承担主料购进成本。加上其他业务销售利润 5688.64 万元,合计形成应交增值税6060+5688.64*17% =7027 万元 上面按业务收入测算出该企业 2005 年应交增值税 7027 万元,再扣除低值易耗品、 辅助材料进项税金 3719 万元,则 2005 年该企业应实现的增值税为 3309(7027-3718) 万元。总体税负理论值:3309/611762=0.54% 而该企业 2005 年为什么零税负呢?由于 2005 年初有留抵税额4130 万元, 造成了 该企业 2005 年没增值税缴纳。2005 年该企业消化期初留抵税额为 3383 万元 (4130-747) , 消化相应税负为 0.55% (和评估测算值 0.54%基本吻合) 期初有留抵税额的主要原因是。2004 年是该企业出口钢材的第一年,出口免税销售收入 23013.8 万元,按规定 2004 年 该企业不能享受退税,使留抵税额中有应退税而不能退税 2991.8 万元的因素。至此已找到税负为零的基本原因。但是否就此结束纳税评估工作呢?我们再细想一 下:税负分析只是反映该企业 2005 年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还没有考虑企业在 核算过程中的税法遵从度以及大量进销关联交易的影响。为此必须运用纳税评估指标进 行深入分析,通过进一步约谈询问、实地调查找出异常情况。(2)运用评估指标对企业财务指标测算分析,找出涉税异常点。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是纳税评估工作发挥最大效能的重要保证。根据总局、省局、 市局纳税评估 “通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指标的配比分析方法” 从已掌握的 2004 和 , 年、2005 年税源监控、征管系统获取详细信息数据,对照纳税人申报等相关资料进行细 致的审核分析和数据对比。指标计算表项目 销售(营业)收入 销售(营业)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2004 年 7,501,769,829 7,167,178,372 40% 2005 年 6,449,855,876 6,135,343,812 -14% 11 销售毛利率 实际应缴所得税 纳税调整变动率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变动率 存货 存货变动率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 预收帐款 预收帐款变动率 8.24% 33,823,665 69.24% 96,963,074 -45% 213,657,911 28% 9,925,983 18% 1,577,216,807 141% 5.66% 15,878,931 -161% 112,188,537 16% 337,685,451 58% 10,644,239 7.2% 1,502,588,372 -4.73% 配比分析表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配比异常指标名称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期间费用变动率 变动率 -0.14 0.26 比值 -1.86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异常指标名称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变动率 -0.14 -0.22 比值 1.57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与纳税调整变动率配比异常指标名称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 纳税有调整变动率 预收账款与存货变动率异常预收账款变动率 存货变动率 2004 年 1.41 2004 年 12 变动率 0.072 -1.61 比值 -23 2005 年 -0.04 2005 年 28% 5、发现疑点。 58% (1)企业 2005 年销售收入较 04 年下降 14%,销售毛利率 2004 年为 8.24%,2005 年为 5.66%,下降了 2.58 个百分点。市场信息 2005 年钢材价格上涨,但该企业不仅销 售额下降,而且产品销售毛利下降,存在异常现象。(2) 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14%,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为-22%, 比值为 1.57, 超出正常值, (3)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14%,期间费用变动率为 25%,比值为-1.86, 超出正常值,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公司 2004 年管理费用在销售收入上升的情况下,下降 45%,而 2005 年管理费用在销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上升 16%,反差明显。(4)该公司 2005 年纳税调整变动率为-161%,变动值超常,与之同时企业营业外 支出 2005 年增长 7.2%,纳税调整是否到位应重点关注。(5)2004 年企业预收帐款较上年增长 141%,2005 年与之基本持平,且 2005 年底 预收货款余额与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 23%,同时,该公司 2004 年存货上升 28%,05 年存 货上升 58%,引起了评估人员的关注。(二)约谈举证 我们向企业发出了《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 ,指出异常涉税指标,并列出要核 实情况的明细清单,要求企业对评估初步确认的问题进行自查,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 局评估小组由分管局长带队, 2006 年 5 月 26 日在企业财务核算办公地点与企业财务 于 负责人及办税人员进行了当面约谈。约谈围绕案头分析异常点逐一展开异常点一:企业产品增值空间小,盈利能力低,与 2005 年钢铁价格上升的趋势不配 比,并且低于行业整体水平。企业认为主要原因为三方面 一是由于 N 钢有限与 N 钢股份同为 N 钢联合的子公司, 为保证 N 钢股份作为上市公 司的业绩,优质资产流向 N 钢股份,而不良资产留在 N 钢有限。高附加值产品由 N 钢股 份生产,而低附加值产品由 N 钢有限生产 。二是 N 钢有限生产流程与长线生产的钢铁企业不同, 不是将铁矿石加工为最终产品 的全过程,而只有轧钢一个生产环节,所体现的产品增值只是从钢坯到钢板、线材的过 程,当然要低于从矿石到钢板、钢线的企业。并且,企业内部的球团分厂、原料分厂、 石灰分厂主要是为 N 钢股份服务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13 三是盈利能力低有关联交易的影响。异常点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指标异常,企业利 润下降幅度远远超出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幅度,是否存在多计成本,少计或冲减营业收入 问题。作为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发放是否符合规定。企业通过自查确认2005 年度发放的效益工资按 “两低于” 计算超规定列支 569.57 万元,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异常点三与四“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配比” 及“营业外支出变 动率与纳税调整变动率配比”指标异常,企业 2005 年度纳税调整额骤减,管理费用、 营业外支出中可能存在应做纳税调整而未做纳税调整的项目。企业通过自查确认 2005 年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 448.45 万元,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 缴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 2005 年度发生罚款、滞纳金 195.03 万元,在年度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异常点五:该公司预收帐款与存货从 2004 年开始同比例大幅度上升,且 2005 年底 预收货款余额与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 23%,是否存在预收货款销售模式下货物已发出, 不及时做销售收入的情况。企业自查确认:企业对运用第四个指标“预收账款变动率”判断出企业可能存在货 款已收到,货物已发出,未作销售收入的情况不予认可。(三)实地核查 我们相信评估指标分析的可行性,该指标所反映出的异常是有一定道理的。企业的 销售环节很有可能存在问题。评估小组提出需要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有关帐 簿凭证。经第一税源管理科科长批准,评估小组与该企业税收管理员对企业进行了实地 调查核实。为了找出根据,我们借用《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中的“内部控制度调查和测 试”方法,对企业销售实现的会计核算方法、内部结算过程进行详细询问和调查。发现 企业销售有仓库发货、销售分公司开出提单、结算中心开票三大主要环节,而企业销售 的实现则以结算中心开票为准。经过分局批准,评估人员深入企业不同地点的 12 座仓库、8 个销售分公司、一大结 算中心进行实地调查,逐一摘取数据。通过比对企业仓库发货单、销售提单与发票开票记录,终于发现企业采取预收货款 销售方式,有仓库货已发出,结算中心尚未开票做销售的情况。至 2006 年 5 月该公司 货款已收到,货物已发出,未作销售收入涉及金额 2217.65 万元。 14 我们在销售环节发现,企业在“应收帐款”科目下设置一个二级科目“保值、总 量退差” 用来预提可能发生的销售折扣折让。预提时, , 借记“主营业务收入” 贷记“应 , 收帐款—保值、总量退差” ;实际发生折扣折让时,借记“应收帐款—保值、总量退差” , 冲相应往来款项。我们对企业自设的这个二级科目重点关注,发现 2005 年底, “应收帐 款—保值、总量退差”帐面余额 1997 万元,实际折扣折让尚未发生,企业未在年末冲 回,直接造成主营业务收入减少 1997 万元。(四)评估处理 1、 对企业效益工资超标准列支 569.57 万元的问题, 根据国税发 (2004) 号文 82 “关 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应补 缴企业所得税 187.96 万元。2、对企业 2005 年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 448.45 万元,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 中未作纳税调增的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六条规定,补缴企业所得 税 147.99 万元。3、对企业 2005 年度发生罚款、滞纳金 195.03 万元,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七条第四款规 定,补缴企业所得税 64.36 万元。4、对企业采取预收货款销售方式,货物已发出,未作销售收入 2217.65 万元的问 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补缴增 值税 377 万元,同时要求企业在 2006 年的所得税申报中及时作纳税调整。5、 对企业 2005 年预提销售折扣折让, 年末未冲回, 直接造成主营业务收入减少 1997 万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补缴 企业所得税 659 万元。以上通过约谈和调查核实,案头分析发现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确认,企业共计补缴 增值税 377 万元,补缴企业所得税 1060 万元。(五)评估延伸 通过评估,N 钢有限的增值税税负仍然过低,要继续在该公司本身寻找答案已很困 难。那么,问题会出在哪里呢?实际上我们从基本情况介绍中不难发现,关联交易是影 响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将纳税评估工作在 N 钢联合体内进行了推广、 延伸。1、N 钢有限低税负受 N 钢联合体内关联交易的影响。对同类企业进行调查和对比, 15 利用转让定价管理中的功能性分析方法,测算转让定价对企业增值税、所得税收入的影 响。(1)我们对 N 钢联合体内部的购销模式和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了解,该企业在 N 钢联合内部生产销售流程中的位置如图表所示。在其中,N 钢有限位于钢铁产业链的中 后段。不是全能的钢铁生产企业 。 (2)生产功能分析 企业功能 购进矿石 购进废钢 块化 冶炼 轧制 深加工 燃料动力 有 N 钢联合 N 钢股份 有 少量 有 有 有 有 有 少量简单加工 有 少量 有 有 N 钢有限 NJT 钢铁 NBX 钢 从上表看出,N 钢有限的盈利能力直接受到上下游业务的影响。我们已知,企业上 下游业务均在 N 钢联合体内部进行, 我们从表七、 表八可以看出, 该公司关联交易量大, 16 关联销售占总销售额的 39.65%,关联购进占总购进额的 78.40%,所以关联交易价格的 确定直接影响企业收益,关系到税收收入。(3)通过分析得出a、购进关联企业钢坯价格的影响:该企业购进钢坯平均价格为 3094.68 元/吨,外 购钢坯平均价格为 3013.60 元/吨,造成企业利润减少 7904.49 万元,进项税金多抵扣 1343.76 万元; b、购进关联企业水电气价格的影响:N 联合有限公司向内关联企业提供水电气,收 费标准不一,按其平均价计算,多收该公司 5083.5 万元,造成该公司当年利润减少 5083.5 万元,进项税金多抵扣 864.2 万元; c、在上面税负分析中该企业销售钢坯以低于购进价销售给关联企业造成企业当年 利润减少 891.82 万元,造成少交增值税 151.61 万元。(4) 综合上述,关联交易转让定价共计造成该公司减少当年利润 13879.81 万元,造 成企业应纳增值税减少 2359.57 万元。对于上述关联交易转让定价行为,我们注意到利润是在同一税率的企业间转移(N 钢有限 33%转移到 N 钢股份 33%) ,或是从低税率企业(NJT、NBX 是中外合资企业,税 率为 24%)向高税率企业(N 钢股份 33%)转移,所以未做转让定价纳税调整。2、将评估延伸到整个 N 钢联合体。根据 N 钢有限在整个 N 钢联合体内所处的架构 及关联关系,N 钢有限的税负已不是单纯的自我税负了,必须放在整个 N 钢联合体内考 虑。按照评估结果及考虑关联因素重新计算 N 钢有限及 N 钢联合体整体增值税税负。(1) 钢有限税负再次测算N 钢有限的单户评估结束后, N 对 在原测算税负基础上, 加上补税数,不考虑转让定价及企业第一年出口应退税额转留抵的影响,企业的税负为 0.94%,较全国同行业税负 3.77%,全省同行业税负 2.7%仍有较大的差踞。税 种 评估前入库数 1.15 评估入库数 377 转让定价影 响税款 2359.57 应退税转留 抵影响税款 2991.8 评估后税负 0.94% 增值税 (2)考虑到 N 钢联合体 5 家企业在生产上是一个整体,存在大量内部关联交易, 我们将评估拓展到其他 4 户企业,在 N 钢股份、NBX 钢铁、NJT 钢铁也发现了类似的增 值税涉税问题,3 户合计补交税款 567 万元,加上 N 钢有限,合计补缴入库增值税 944 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330 万元。 17 单位名称 钢铁联合 N 钢铁股份 N 钢铁有限 NJT 钢铁 NBX 钢铁 5 家企业合计 入库增值税 12594.00 58651.00 1.15 3656.00 753.00 75655.00 评估补缴增值税 单户小计 12594 183 377 225 158 944 58651 378.15 3881 911 76599 (3)补税后,各家税负差踞仍是很大,其中,母公司 N 钢联合只经营水电气,但 税负最高,N 钢股份其次,其他三家企业税负虽然比评估前上升,但仍未达到正常区间。这一方面印证了约谈中企业所说的情况--N 钢联合体内部为了 N 钢股份上市公司的业 绩,将优质资产和高附加值产品向 N 钢股份集中;另一方面如果把 N 钢联合体作为一个 整体考虑,计算其税负为 2.96%,略高于全省平均税负,但仍低于全国平均税负,是否 合理? N 钢联合体增值税税负测算表单位名称 N 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N 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N 钢铁有限公司 NJT 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 NBX 钢铁有限公司 5 家企业合计 N 钢联合体关联交易统计表单位名称 N 钢铁股份 N 钢铁有限 钢铁联合 NBX 钢铁 NJT 钢铁 合计 关联销售入 70060 251150 149885 183334 269696 924125 非关联销售入 1297104 360612 4068 4670 0 1666454 18 入库增值税 12594 58651 378.15 3881 911 76599 主营业务收入 153953 1367164 611762 269297 188021 2590197 税负 8.18% 4.29% 0.06% 1.44% 0.48% 2.96% 收入总额 1367164 611762 153953 188004 269696 2590579 关联交易比例 5% 41% 97% 97.5% 100% 35.7% (4)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N 钢联合体 2005 年收入额合计 259 亿元,但相当 一部分购销行为在联合体内部发生。扣除 N 钢联合体内部各企业间购销收入 92 亿元后, 实际 N 钢联合体对外实现销售收入只有 167 亿元, 按合并报表主营业务净收入口径测算, N 钢联合体总体综合税负为 4.5%,再加上评估自查补交增值税 944 万元,税负达 4.6 %,超过了全国钢铁行业平均税负。至此我们已彻底剖析了 N 钢有限零税负及 N 钢整体低税负的原因, 并将各方面因素 对税负的影响进行了量化测算。三、评估建议 1、发挥各类综合信息的重要作用。通过此次纳税评估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行 业资本结构、生产工艺流程、财务核算过程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国际国内市场动态的掌 握;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认知,将为作好纳税评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和指标的配比分析方法”是做好纳税评估工 作的有效手段。本评估案例充分说明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结合因素分析、趋势分 析、结构比例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等多种手段,使数值分析更细致更严谨,为纳税评 估发现疑点,找准问题,核实疑点创造了条件。同时以纳税评估工作为契机,深化税源 监控,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税收遵循度。3、实现纳税评估的两个转变。实现从单一税种的评估向“两税”甚至“多税”并 评的转变;实现由单一企业的评估向整个行业评估的转变,避免孤立评估的弊端。与税 负分析、税源监控、金税工程、调查、核查相结合,实行多层次、多侧面有效评估,建 立行业评估模型,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效税收管理手段。4、加深对关联交易的控管力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追求税后收益最大化,成为 N 钢联合体企业、关联企业的目标。本案例中该公司涉及大量的关联交易,虽然此次纳税 评估有所涉入,作了有益尝试,由于企业利润是向高税率企业转移,本案未做相应的调 整。但关联交易对税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针对企业内部往来业务多, 关联交易频繁, N 钢联合体内具有随意调节价格的能力,转让定价将是税务部门对该 N 钢联合体企业日 常征管重点监控和关注的内容。四、本案点评 本案选择重点税户中的低税负企业为评估对象,以税负分析为中心、以关联及产品 品种结构分析为基本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品增值空间测算展开分析评估。在选案环节,综合了计统、税政、责任区管理、行业内部资讯四方面的信息进行多 19 元选案。在评估分析环节,运用产品增值空间测算方法,将涉外税收管理引入内资企业评估 过程,借用转让定价管理中的功能性分析、审计规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调查及测试” , 找出企业管理制度上隐含的涉税风险点。在约谈举证环节,借助实地核查机会,给企业各层次会计核算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上了一堂生动的税收实践课,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在评定结案环节,以点带面,将一户企业的评估成果向同行业 N 钢联合体企业推广 延伸。 评查结合显成效——Х有限责任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安徽省地方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Х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1994 年 6 月,注册资本 500 万元, 主要从事铜矿石、 铜精矿、 铜商品等销售以及房屋出租等业务,年销售收入 2 亿余元,在安徽省铜陵市同类行业中 规模较大,居领先地位。在 2005 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该公司因纳税评估 指标显示疑点较多,2006 年 4 月被铜陵市地税局铜官山一分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从 4 月 18 日开始,对该公司的所有地方各税进行了评估。参与评估人员包括分局分管局长、 税源管理股股长、企业责任区税收管理员。通过案头分析、税务约谈和实地核查,对发 现的疑点逐个核实,至 4 月 28 日,对该公司未消除的疑点移送稽查局处理,评估处理 终结。经过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该公司共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近 10 万元。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1、选案背景。安徽省铜陵市是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八大基地之一。在 2006 年度的企 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安徽省铜陵市地税局铜官山一分局将汇算清缴与纳税评估相结 合,运用《安徽地税纳税评估(预测)信息系统》 ,发现安徽省铜陵市ХХХ有限责任 公司评估指标疑点较多,结合日常税务管理掌握的情况,确定该户为纳税评估对象。2、分析基础:在对该公司开展纳税评估前,主管地税机关广泛采集了相关指标信 20 息, 一是纳税人的财务指标信息。主要包括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 销售 (营 业)收入明细表、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管理费用销售 费用明细表、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坏帐损失明细表、资产折 旧摊销明细表、其他收入明细表、应上缴及应弥补款项明细表等相关信息指标;二是从 安徽地税 AHTAX2005 征管信息系统中采集了纳税人的申报缴纳和税务登记相关信息; 三 是从国税、工商等部门采集了登记、申报缴纳增值税等信息。例如,采集的该公司近两 年的财务指标和应缴、入库地方税指标对比如下: 04、05 年度该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对比表 财务指标名称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销售税金 管理费用 利润总额 2004 年 220151047.21 217019534.17 150586.17 1322209.36 -2759529.35 2005 年 257090321.69 253144006.44 158718.27 1701749.53 -2611669.73 单位:元 增减率% 16.78 16.65 5.40 28.70 -5.36 单位:元 增减率% 应征数 55% 入库数 48% 04、05 年度该公司应缴、入库地方税对比表 税种 2004 年度 应征数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城建税 房产税 印花税 土地使用税 教育费附加 合计 82976.49 0 3900 26695.48 入库数 82976.49 0 3900 26695.48 2005 年度 应征数 入库数 128638.89 122960.05 10000 7089 34440.49 10000 7089 34042.97 82% 29% 67% -55% 92% 28% 62% 82% 27.5% 61% -55% 92% 26.7% 56.7% 156033.52 156033.52 260725.15 251719.17 2500 8000 11440.92 2500 8000 11440.92 1123.6 15395 14668.63 1123.6 15395 14498.26 291546.41 291546.41 472080.76 456828.05 注:该公司 2005 年度企业所得税 10000 元为预缴数。3、指标选择:根据该公司的主要特点,主管地税机关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国家税务 21 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中的通用分析指标、内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 印花税评估分析指标以及安徽省地税系统设计的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 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评估分析指标。4、疑点列举:2006 年 4 月 18 日,主管税务分局运用趋势、比率和比较分析等方 法,对该公司的各项预警指标和疑点进行案头分析,有关预警指标见下表预警指标汇总表 预警 模型值 值(X) X<-10% -0.3636 疑点得 分 100 税种 模型名称 疑点描述 城建税 城建税负担率变动率 (1 个疑点) 土地使用税 申报应税面积变动 (1 个疑点) 房产税 从价计税房产税申报 (1 个疑点) 准确率 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负担率变 (1 个疑点) 动率 企业所得税 广告费调整差异 (15 个疑点) 城建税税负比基期下 降过大 申报应税面积与登记 X≠0 -7864 100 面积不符 -17000.8 从价计税房产税与登 X<0 100 9 记不符 教育费附加税负比基 X<-10% -0.3591 100 期下降过大 广告费超标未按规定 X>0 6570 100 调整 折旧与摊销超支未纳 折旧与摊销调整差异 X>0 28181.76 100 税调整 其他费用占销售管理 其他费用占费用总额 X>10% 24.11 84.66 费用的比重 比重过大 本期营业费用高于基 营业费用变动率 X>10% 0.4247 100 期水平 本期管理费用高于基 管理费用变动率 X>5% 0.287 71.1 期水平 预收账款余额增长幅 预收账款变动率 X>10% 0.8276 100 度过大 其它应付款余额增长 其他应付款变动率 X>10% 0.5512 100 幅度过大 应付工资余额增长幅 应付工资变动率 X>0 1.7871 100 度过大 X< 资本收益率低于行业 资本收益率变动率 -30.4937 100 -10% 水平 X< 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 资产收益率变动率 -8.4264 100 -10% 水平 申报收入与收现收入 申报收入小于现金流 X<1 0.0086 0.84 的比值 量收入 营业费用率高于基期 营业费用率变动率(1) X>5% 0.22 68 水平 22 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动 X>10% -6.1245 率(2) 所得税贡献率变动率 X<- -1 (2) 5% X<- 利润税负率变动率(2) -1 5% 印花税 印花税同步增长差异 X<-20% -1.5535 (1 个疑点) 营业税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行 X>5% 0.1169 (1 个疑点) 业差异 营业税 其他应付款变动率 X>20% 0.5513 (1 个疑点) 营业税 预收账款变动率 X>20% 0.8276 (1 个一点) 备注:疑点得分越高,该项指标疑点越大。 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 行业水平 所得税贡献率低于行 100 业水平 利润税负率低于行业 100 水平 印花税增长低于收入 100 增长 主营业务成本高于同 33.45 行业水平 其他应付款上升幅度 100 过大 预收账款上升幅度过 100 大 100 5、疑点分析:评估人员针对纳税评估系统评估显示的预警指标,综合该公司 2005 年度的申报纳税情况和 “一户式” 征管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 以及掌握的其他方面信息, 对该公司的各项预警指标和疑点进行案头分析,以消除疑点。疑点 1:城建税税负比基期下降过大。系统显示该公司城建税负担率变动率为 -0.3636,远远超出评估系统设定的预警值,可能存在未如实申报城建税的问题。经与 2004 年会计年报资料对比,发现该公司 2004 年矿产品销售 2 亿余元未计入基期,仅按 0.2 亿元计算税负率,造成 2004 年反映的税负偏高,2005 年的税负正常,因此,相比 较于 2004 年税负下降过大,此疑点消除。疑点 2:申报应税土地面积与登记面积不符。系统显示申报应税面积变动率为 -7864。当申报应税面积变动率不等于 0 时,说明评估期申报应税面积与评估期登记应 税面积不符,且偏离幅度越大,存在问题越大。疑点 3:从价计税房产税与登记不符。系统显示从价计税房产税申报准确率为 -17000.89。从价计税房产税申报准确率大于或等于 0 时,属正常申报范围,当评估分 析公式值小于 0 时,可能存在少申报房产税情况。且差异幅度越大,疑点越大。疑点 4:教育费附加税负比基期下降过大。系统显示教育费附加负担率变动率为 -35.91% ,远远超出设定的预警值,偏离值越大,疑点度越高,该公司可能存在未如实 申报教育费附加的问题。疑点 5:广告费超标未按规定调整。系统显示广告费调整差异为 6570.00,当广告 费调整差异大于 0 时,有可能存在超标准列支广告费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问题,或 23 纳税人适用特殊的广告费扣除比例。疑点 6:折旧与摊销超支未纳税调整。系统显示折旧与摊销调整差异为 28181.76, 当折旧与摊销调整差异大于 0 时,可能存在超标准列支折旧与摊销,未按规定进行纳税 调整等问题。疑点 7其他费用占费用总额比重过大。系统显示其他费用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比 重为 24.11%,超过 10%的预警值,有可能存在无合法票据支出费用或超限额费用在其他 费用中大量列支等问题。疑点 8:本期营业费用高于基期水平。系统显示营业费用变动率 42.47%,超过 10% 的预警值,评估期列支的营业费用比基期增长,可能存在虚列营业费用等问题。疑点 9:本期管理费用高于基期水平。系统显示管理费用变动率为 28.70%,大于 5%的预警值,评估期列支的管理费用比基期增长,可能存在虚列管理费用等问题。疑点 10:预收账款余额增长幅度过大。系统显示预收账款变动率为 82.76%,大于 10%的预警值,评估期预收账款比基期增长,可能存在商品已发出、劳务已提供,少计 收入等问题。疑点 11:其它应付款余额增长幅度过大。系统显示其他应付款变动率为 55.12%, 大于 10%的预警值,纳税人评估期其他应付款比基期增长,可能存在隐匿收入、多提费 用等问题。疑点 12:应付工资余额增长幅度过大。系统显示应付工资变动率 178.71%,大于 预警值 0,评估期应付工资比基期增长,有可能存在预提未付工资等问题。疑点 13:资本收益率低于行业水平。系统显示资本收益率变动率为-3049.37%,大 大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支出,或企业资本获利能力较低等问题。疑点 14: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水平。系统显示资产收益率变动率为-842.64%,大 大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支出,或企业资产获利能力较低等问题。疑点 15:申报收入小于现金流量收入。系统显示申报收入与收现收入的比值为 0.86%,申报收入与收现收入的比值超出预警值,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会计核算不规范 等问题。疑点 16:营业费用率高于基期水平。系统显示营业费用率变动率为 22%,大于 5 %的预警值,评估期营业费用率比基期增长,可能存在提取销售提成、列支销售回扣等 多列营业费用的问题。疑点 17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行业水平。系统显示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动率 612.45%, 24 大于 10%的预警值,纳税人评估期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评估期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低, 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疑点 18所得税贡献率低于行业水平。系统显示所得税贡献率变动率为-100.00%, 小于-5%的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记或少记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 前扣除范围等问题。疑点 19:利润税负率低于行业水平。系统显示利润税负率变动率为-100.00%,小 于-5%的预警值时,可能存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纳税调整不完整等问题,或存在投 资收益、免税补贴收入等情况。疑点 20:印花税增长低于收入增长。系统显示印花税同步增长差异为-155.35%, 小于-20%的预警值,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经查询征管软件系统,该户于 2006 年 1 月份缴纳了上年度销售合同印花税 3100 元,此疑点消除。疑点 21:主营业务成本高于同行业水平。系统显示主营业务成本率行业差异为 11.69%,大于 5%的预警值,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 等问题。疑点 22其他应付款上升幅度过大。系统显示其他应付款变动率 55.13%, 大于 20% 的预警值,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疑点 23:预收账款上升幅度过大。系统显示预收账款变动率为 82.76%,大于 20% 的预警值,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初评分析结束后,评估人员拟定了《初评报告》 ,分局负责人签署意见,同意排除 疑点 1、疑点 4、疑点 20 的建议,决定对其它疑点实施税务约谈。(二)约谈举证 根据评估需要,分局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 ,明确了约谈的内容、 具体日期和地点,报分局长批准后,安排两名评估人员送达该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和财 务人员按时携带相关举证资料上门进行了税务约谈。通过税务约谈,有关评估疑点处理 分成如下三类情形1、消除了部分评估疑点。疑点 2 反映申报土地面积与登记面积不符,该公司承认 少报了土地使用税, 原因是当年市政府出台的调整土地税等级税额规定计算增加的部分 土地使用税税额,办税人员未及时了解新规定,同时可能少报了部分土地面积。疑点 3 反映申报的房产税与登记的原值不符, 该公司解释为登记的原值未扣除当年因城市规划 而拆毁的房产原值部分,并出示了相关证明材料。 25 2、征纳双方观点仍不一致。疑点 5 反映的广告费超标未作调整,该公司认为其销 售额很大,其广告费只有 6000 元左右,应不会超过规定规定标准。疑点 7 反映的其他 费用占费用总额比重过大,该公司认为其费用已经按照规定调整。疑点 8、疑点 9、疑 点 16 反映本期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等高于基期水平,该公司认为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 发生额属正常范围。疑点 10、疑点 11、疑点 22、疑点 23 反映预收款、其他应付款等 增长幅度过大,该公司认为预收款、其他应付款反映真实。疑点 12 反映应付工资增长 幅度过大,该公司认为工资增长幅度在正常范围内。疑点 17、疑点 21 以及疑点 13、疑 点 14、疑点 18、疑点 19 反映主营业务成本高于行业水平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行业水 平,该公司认为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市场货源紧缺,铜价上涨较快,加大了采购成本,导 致利润偏低。3、纳税人说不清楚疑点原因。疑点 6 反映的折旧与摊销超支,疑点 15 的申报收 入小于现金流量收入,通过约谈,该公司都无法说清。在与该公司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约谈后,税务约谈人制作了《纳税评估约谈记录》, 经分局负责人签署意见,对该公司在约谈中仍未澄清的疑点问题进行实地核查。(三)实地核查 针对约谈后未消除的疑点问题,分局组织人员对该公司进行了实地核查,有针对 性地调阅了相关的账簿凭证和财务报表等资料。通过实地核查,有关纳税评估疑点得到 进一步处理,具体情况如下疑点 5:广告费超标未作调整。经核查,是纳税人申报的扣除依据计算误差所形成 的,疑点消除。疑点 6:折旧与摊销超支未作调整。该公司新建办公楼于 2005 年 7 月份投入使用 已按规定提取折旧,由于工程没有结算,在建工程未结转固定资产,其折旧与摊销并未 超支,疑点消除。疑点 7、疑点 8、疑点 9、疑点 12、疑点 16:均反映工资、费用增长过高、过大。经实地核查,情况比较复杂,疑点尚不能消除。疑点 13、疑点 14、疑点 17、疑点 18、疑点 19:反映资产收益率、成本利润率、 所得税贡献率、利润税负率低于行业水平。上述指标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密切相 关,经与上期的采购合同价格核对,该公司当年购进价格不仅高于上年,其涨幅也快于 当年销售价格的涨幅,利润空间缩小,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疑点 10、疑点 11、疑点 15、疑点 22、疑点 23 的预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增长幅度 26 过大。经了解铜产品价格在相当长时间内将保持涨幅,造成铜产品供应紧张,该公司在 销售环节多采取预收货款的方式,导致预收款的大幅增长,形成了申报收入小于现金流 量收入这一客观状况。其他应付款增长幅度过大是铜产品来料加工业务迅猛增加所致。在对该公司进行实地核查后,税收管理员根据实地核查情况制作 《实地核查工作底 稿》 ,经分局负责人签署意见,同意排除疑点 5 和疑点 6,与相关证据资料一并转入评 估处理环节。(四)评估处理 主管税务分局根据《初评报告》《纳税评估约谈记录》和《实地核查工作底稿》, 、 拟定了《纳税评估报告》 ,分局领导在《纳税评估报告》签署了意见,填制《纳税评估 建议书》送达该公司,建议该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 定,补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该公司按照纳税评估建议补报缴纳了城镇土地使用税 39320 元,主管税务机关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从滞纳之日起 按日加收了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对其它仍未消除的疑点,按照《安徽省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有 关规定,符合移送税务稽查条件。2006 年 4 月 28 日,主管税务分局专门制作了《纳税 评估移送书》 ,经分局领导审批后将该公司评估资料移交稽查局,由稽查局对该公司进 行重点检查。(五)移送稽查处理 针对主管税务分局评估后移交的主要疑点问题, 2006 年 5 月 16 日, 稽查局组织了 专门的检查工作组,按照法定程序,对该公司进行了实地综合检查。经检查,发现该公 司纳税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该公司少代扣代缴工薪收入 个人所得税 31000 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对该公司处应 扣未扣税款 50%的罚款,计 15500 元。(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该企业通过多结转产品销售 成本、 超标准列支计税工资等方式, 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方面共多列支 216361.95 元, 少申报应纳税所得额,应当核增应纳税所得额;但由于该企业 2005 年亏损额达 261 万 元,其 2005 年第一季度预缴的 10000 元企业所得税应当退库。针对这些问题,5 月 29 日,铜陵市地方税务局按规定补征了该公司的相关税款、 滞纳金及罚款,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了企业所得税退库手续,该公司也对有关账目进行了 27 调整。对于其他疑点问题,通过稽查情况属实,予以排除。2006 年 6 月 2 日,稽查局 将该公司检查结果和稽查对征管工作的建议书面反馈了主管税务分局。通过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该公司共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近 10 万元。三、评估建议 (一)抓认识,奠定纳税评估的思想基础。通过加强学习,实现税务干部的观 念更新转变;通过培训,使广大纳税人充分了解纳税评估的内容、要求和程序,认 识到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为了帮助纳税人依法纳税,减少风险,优化经营环境的一 种“分析在前、提醒在中、检查在后”的服务性“预警式”管理方式,以消除误解, 达成共识,奠定纳税评估的外部思想基础。(二)抓机制,构筑纳税评估的运作平台。一是明确纳税评估专业机构。明确 各职能单位的评估工作分工; 二是健全纳税评估的各项制度。如信息资料传递制度、 调帐约谈制度、评估质量考核制度、评估岗位转换制度等,制定简便易行的评估工 作规程,使各环节能够衔接有序、配合有制,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不断深化和长效 运行。(三)抓管理,实现纳税评估的数据集中。鉴于现阶段信息收集渠道多头和不 稳定的客观实际,建议成立或明确基层和市(县)两级的信息数据管理部门:1、基 层信息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分户收集纳税人报送的各类资料,如纳税申报表、财务报 表、停歇业、变更、注销等信息,最终以多元化电子申报为切入点,加强评估所需 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2、市(县)级信息数据管理部门负责 收集税务机关内征收、管理、稽查三大系列传来的各类信息,实行税务登记、纳税 申报、征收管理、涉税举报、稽查处理等信息的全面整合,建立完整的“一户式” 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并尽快与外部如工商、海关、统计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 度,建立起立体化、动态化的信息档案库,改变信息处理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实 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加工与广泛共享,为纳税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指标信息。(四)抓方法,丰富纳税评估的技术手段。一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征管信息 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处理好计算机分析与人工分析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 计算机,又要防止唯计算机化。二是积极推行分类评估。要制定分税种、纳税人的 分类管理办法, 。对大型企业集团或重点税源户,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和企 业的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报税,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利用纳税评估软件对企业生产销 28 售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通过行业纳税评 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分析,对纳税情况实施评估。(五)抓指标,完善纳税评估分析体系。建议由总局统一组织调研,完善各税 种评估指标,各省、市再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出不同指标的预警值及合理的区间值, 逐步建立完善科学、 实用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 提高“筛选”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为纳税评估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指导信息。(六)抓开发,统一纳税评估信息系统。结合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总结各省纳 税评估软件开发经验,开发与金税三期相配套的全国统一的纳税评估信息系统。可 以分国税和地税两个版本,也可以开发一个版本,在税种上可供选择。四、案例点评 (一)本案例涵盖了从纳税评估对象确定到移送实施稽查的各个环节;发现的 23 个疑点,涉及到流转税、财产行为税、所得税等各类税种,比较典型,具有较强的代表 性。通过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体现了纳税评估工作对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 减少税收流失,引导诚信纳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二) 本案例中, 纳税评估人员熟练应用评估软件提供的线索, 科学确定评估对象, 按照规定的纳税评估程序,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充分运用税收征管系统信息,组合税 收和财务指标,运用同期比对、同行业比对等方法层层深入比对分析,确认疑点问题, 充分体现了纳税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本案例涉及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税务检查等多个部门和环节,不仅体现了 传统的“以查促管”作用,而且通过纳税评估,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提高了稽查选案 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以管助查” “管查互动” ——赋予了纳税评估工作新的 。内涵。由此可见,只有建立健全各个环节的互动协调机制,才能保证纳税评估工作顺利 开展。(四)本案例说明,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还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此外,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税收管理员 应当经常深入纳税户,调查了解纳税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 发现纳税人的异常动态,这样才能提高纳税评估的针对性、准确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五)纳税评估工作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通过对纳税评估发现疑点的排除或 确认,不仅可以发现纳税人存在的疑点问题,还可以对设置的评估指标及预警值的科学 29 性、 合理性、 有效性进行检测, 并不断修正, 使设置的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 S 食品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大连市国家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S 食品有限公司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成立于 2000 年 6 月 15 日,增值税一般纳税 人,注册资金人民币 12 万元,现有职工 50 人,从事水产品加工,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出口产品耗用原材料 90%由国外进口,实行免抵退办法交纳增值税。该单位在同一法人 名下, 设立一内资企业, 同样加工水产品, 存在一个场地两个单位同时经营的情况。2005 年未缴纳增值税,也未申报下脚料应税收入。2006 年 3 月 15 日,我局在对农产品收购 加工企业实行专项纳税评估工作中,将其列为重点评估对象。责成该管区税务所长和业 务骨干 3 人对该企业实施纳税评估工作,历时一个星期精心调查归档结案。S 食品有限 公司按本次评估处理意见, 调减期末留抵税额 188959.60 元, 调增计税所得额 391277.89 元,因企业以前年度累计亏损 535270.05 元,最终作为调减亏损处理。二、案例介绍 1、分析选案 在日常征管中发现,该单位存在一个场地两个单位(两个独立纳税人)同时经营, 生产产品在同一加工车间,使用同一库房(冷库) ,共同耗用水电费,共用生产工人。因此怀疑是否存在收入、水电费、工资等划分不清楚,少缴增值税及所得税的问题。根 据以上线索我们确定其为纳税评估对象。查看一户式资料。该单位 2005 全年销售收入为 34,448,126.94 元,进项税额 647,158.11 元,上年无留抵税额,实行免抵退办法计算的不予退税而作进项税额转出 446,030.52 元,期末留抵税额 264,807.14 元,当期未缴纳增值税。2005 年企业帐面利 润 2,844,743.18 元,2004 年亏损 3,380,013.23 元,弥补 2004 年亏损后计税所得 额为-535,270.05 元。进一步查看该企业的关联方 L 企业资料,2005 年销售收入 4284190.20 元,增值税 税负为 0,所得税在属地地税局缴纳,当年未缴所得税。针对这种事实存在,又联想到 30 两个单位一个法人,一个场地同时经营的情况,使我们对该企业应税收入申报、费用划 分是否准确产生了种种疑问。2、主要疑点 从该单位生产流程看:由国外进口冷冻的水产品,经挑选整理,按规格去头、尾、 皮、刺和内脏后加工成鱼片,包装后再次冷冻出口。经查 2005 年 12 月财务报表,该企 业年末存货(主要是原材料)结存 6,239,568.79 元,按照这个金额存货量和我们日 常掌握的企业购进货物平均单价 6000 元/吨计算,结存数量将有 1000 余吨,而该企业 自有冷库最大容量为 800 吨,这说明要么企业有存货在其他单位存放,或计算错误;要 么期末库存可能存在不实,销售货物未记帐,无法按照销售数量,结转相应的主营业务 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或存在和另一企业收入、 存货相混淆, 存在隐瞒收入的现象。另外, 根据该单位的生产流程来看,在加工生产产品的同时,将有相当一部分头、尾、皮、刺 和内脏等边角余料产生, 而这部分边角余料最低可以卖给鱼粉厂或其他饲养场形成其他 业务收入,但审核增值税和所得税申报表,未发现企业有申报其他业务收入项。因此怀 疑存在少计其他业务收入,少交增值税及所得税问题。3、评估调查 首先,带着疑问约谈了企业财务人员和有关人员。他们对存货的解释是:帐面记载 数量确实为 1000 余吨,因财务人员更换,2005 年 4 月、11 月漏转 200 吨黄鱼原材料成 本,导致帐载数量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实际库存应在 400 吨左右,这部分库存有待加 工出口。另外有 330 吨竹夹鱼,457 吨黄鱼因公司冷库容量不够暂时存放在 XX 渔业有 限公司。购进和销售货物都是通过海关监管的,有严格的数量监控,不可能出现混淆的 现象。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确实有少部分销售了,未作收入处理。对一个场地两个 单位同时经营,生产产品在同一加工车间,使用同一库房(冷库) ,他们解释是本企业 租用另一企业场地、车间和冷库,大部分时间是由本企业使用,另一企业只加工少部分 产品,人员工资按各自发生的加工天数提取,水电等费用在本企业列支。根据企业财务人员和其他人员提供的情况,首先实地查看库房,库房中确实有实物 存放,按照最大库存容量 800 吨推算库存应该在 400 吨左右。仓库保管员也承认库存在 400 吨左右。对于帐实不符的具体原因仓库保管员未能解释清楚。审核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以及应付工资明细帐户,发现当期在成本费用 中列支工资 791000 元,支付电费 55490.53 元,包装物等辅料成本 120319.78 元。审核 另一单位(所得税在地税交纳)工资成本记录仅列支少数销售业务人员的工资费用,其 31 他人员工资全部在本企业列支,未列支电费及包装物等辅料成本,电费及包装物等辅料 成本全部在本企业列支。审核应交增值税明细帐, 本期无内销收入, 未提取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为 148, 207.20 元,主要构成是电费进项税额 6,035.17 元,包装物及辅料进项税额 142,172.03 元, 已交增值税 492,915.74 元,属于海关代扣税款,即边角余料和出口货物低于海关规定 出成率加征的增值税。通过本帐户反映的情况来看,既然本企业出口的货物数量没有达 到海关规定的出成率,海关已代扣边角余料国内销售增值税,企业有关人员也承认有边 角余料国内销售行为,那么为什么帐户中无国内销售收入记载呢? 带着疑问我们又审查了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及销售明细帐户,该企业产成品 帐户期初、 期末均无余额, 生产成本帐户期末也无余额, 库存商品期末帐面余额为 1355 吨,财务人员出示了由 XX 雁山渔业有限公司开具的入库票,入库票载明竹夹鱼 330 吨, 黄鱼 457 吨,这部分货物要在 2006 年 4 月以前出口,企业出具了对方开出的证明,并有 海关的进口料件登记手册。审核 2005 年 4 月至 11 月确实销售黄鱼 265 吨,而原材料只 结转 21 吨,说明企业未按期结转原材料成本,按海关手册编号确定为 200 吨。其上述帐户反映的 2005 年帐面购销存数量,以及海关核定出成率和实际出成率情 况如下: 品名 鱿鱼 青鱼 黄鱼 鲐鲅鱼 鳕鱼 鲱鱼 竹夹鱼 合计 本期购进 销售数量 出库数量 2553 74 1119 240 1044 463 330 635 12 356 96 157 251 2354 74 726 240 1044 463 期末结存 海关出成 实际出成 数量 199 0 526 0 0 300 330 1355 率 33% 11% 48% 40% 15% 45% 率 27% 16% 49% 40% 15% 54% 上表反映情况说明:除了鱿鱼实际出成率与海关规定的出成率有差别外,其他品种 实际出成率与海关规定的出成率大致相吻合, 这是否说明存在鱿鱼内销行为?另外根据 32 海关代扣边角料规定及上述出成率看,理论上该企业应产生边角料 1583 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再次询问企业法人以及财务人员,并对其宣传了有关税法及其 相关的法律, 要求对鱿鱼实际出成率与海关规定的出成率相差较大以及边角料的销售情 况进行解释。他们说海关规定的是理论出成率, 而实际由于每次购进货物的质量、 冰、 杂质及水分的不同,实际出成率也不同。由于去年购进的鱿鱼个别批次存在上述现象, 再加上有相当大一部分鱿鱼因保管不善,造成不新鲜而影响产品出成率。至于达不到出 成率的产品,在申报出口时已由海关按内销代扣了增值税,边角余料只销售少部分,海 关已代扣增值税,这部分共销售了 2500 吨,每吨销售单价为 600 元,含税销售收入 1, 500,000 元。当时认为海关已代扣交纳了增值税,我们就不用再交纳增值税了,这是 我们对政策不懂所造成的。4、评估结论 对于外存的库存商品竹夹鱼 330 吨、黄鱼 457 吨,考虑到本企业是国外进料加工, 进出口数量由海关严格监控, 因此我们要监控企业在以后申报中这部分货物的销售数量 及金额,审核相关帐户和“进口料件登记手册” ,以保证收入、利润及应交增值税核算 申报的准确性。经重新计算期末库存商品实际数量等于帐载数量 1355 吨-应补转原材料成本 200 吨 -外存 787 吨=368 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十条规定,对于销售边角料 2900 吨,应调增销项税额 1,500,000/1.13X13%=172566.37 元;同另一单位共同耗用 的电费进项税额 6,035.17 元、包装物及辅料进项税额 142,172.03 元,按收入分配应 调 减 进 项 税 额 = ( 6035.17+142172.03 ) / ( 34 , 448 , 126.94+4284190.20 ) X4284190.20=16393.23(元) 。合计调减期末留抵税额 188959.60 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四条规定, 对于销售边角料,调增计税所得额:1,500,000/1.13=1327433.62 元,对于两个单位 共同耗用的工资 791000 元,电费 55490.53 元,包装物等辅料成本 120319.78 元,按当 期 销 售 收 入 分 配 应 调 增 计 税 所 得 额 = ( 791000+55490.53+120319.78 ) / ( 34448 , 126.94+4284190.20) X4284190.20=106939.07 (元) 合计应调增计税所得额 1434372.69 。元;补转原材料成本 1043094.80 元,调减计税所得额 1043094.80 元。企业有关人员对于上述结果予以认可,并调整了有关帐簿、凭证及报表,结合所得 税汇算,一并自行调整。 33 三、评估建议 本案是我局在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专项评估中收效较好的典型案例之一。通过对该 户的案头分析和评估剖析,我们体会如下1、对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管理,首先要落到农产品出成率上,核实出成率是确 定农产品购进抵扣额和应税销售额的前提,通过实施测算准确摸出材料出成率,才能做 到管理到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该类企业千差万别,必须做到一户一议,一年一 调整。2、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其下脚料的销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只 有通过精细的调查分析,才能有效地把握下脚料的销售量和销售额,才能保证税款应收 尽收。3、加强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对大宗进货要有税收管理员到场验货,严把税款 抵扣关。4、注意对关联企业涉税问题的分析检查,防止关联企业之间转移收入,违规交易 现象的发生,对出口企业要加强与海关沟通,利用海关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及时发 现涉税问题,使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预警分析 帐实核查 外企长期低税负评估案例 ——福建省国家税务局 一、基本情况 (一)纳税人基本情况 福州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系外商独资企业,公司成立于 1998 年 11 月,法定代表 人:卢××,注册资本 128 万元,(至 1999 年 4 月 27 日实收资本 128 万美元)。公 司资产总额 850 万元,年销售额近 2000 万元。行业代码 24(大类) 242(中类) 2422 (小类)(属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该公司投资规模与年销售收入在同行业中属中 等规模。经营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新店,公司于 1998 年 12 月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 识别号:350××××1611343889。生产经营范围:主营生产各种渔具的配套材料,包 34 括浸胶布、环氧布、渔具漆等。以及相关部件的设计、加工,以及售后服务。(二)会计税收政策、涉及税种及税收优惠1.主要会计政策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 规定执行。会计年度为公历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2)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权责发生制为记帐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2、税收优惠 经税务机关确认该公司 2002 年度获利, 2002 年起享受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从 “免 二减三”的税收优惠。3、涉及税种:该企业涉及主要税种为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二、确定纳税评估对象 2006 年 6 月 15 日,福州市国税局利用增值税预警系统,对增值税零、低税负企业 进行监控,发现福州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 2006 年 1--5 月收入负增长 30%, 税负为零税 负,而该行业预警是税负 3.56%,偏离预警值较大,列为零、低税负预警对象,确定为 当期评估对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低税负预警表 单位:元 统计日期: 2006 年 1 月 至 2006 年 5 月 查询 统计时间: 从 2006-1-1 到 2006-5-31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 称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增 减额 销售收 入增长 率 应税税额 税负 税负增 长率 -100% 预警 税负 4.38% ××制冷 35010261133056X 设备有限 公司 ××机械 350103611314789 ××有限 公司 350111611307722 ××塑料 247241.56 -1737057.44 -87.54% 0 0% 0 0 -318080.63 -524599.16 35 -100% -100% 0 0 0% 0% 0% 0% 3.27% 3.61% 350111611312011 350111611312732 350111611315407 350111611321305 350111611331896 350111611343889 编织制品 公司 福州×× 电子有限 公司 福州×× 电子有限 公司 ××商标 织印有限 公司 ××制衣 有限公司 福州×× 光学有限 公司 某渔具材 料有限公 司 0 -187531.1 -100% 0 0% 0% 2.35% 631365.35 631365.35 0% 23492.35 3.72% 0% 4.74% 200888.53 0 0 -984481.46 -83.05% 1813.48 0 0 0.9% 0% 0% 9.42% 0% 0% 4.58% 4.73% 2.78% -6335850.61 -100% 0 0% 6491984.23 -3404963.66 -30.62% 0 0% -17.09% 3.56% 三、纳税评估过程和方法(一)福州市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通过市国家税务局增值税预警系统预警指标提 示, 将该公司作为重点评估对象, 2006 年 6 月 17 日由管理分局通过 “税收管理员平台” (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平台系统)下达纳税评估任务。由直属局:陈××和金××负 责本案的实施。 (二)对税负异常指标具体分析。根据税预警系统预警,设定该企业的纳税评估 期为 2005 年 1 至 2006 年 5 月。 36 1、利用信息系统软件查找指标异常。评估人员通过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软件 (ctaisv2.00)、福州市国家税务局增值税预警系统预警指标、国家统计局网站—数 据直报—同行业信息指标,以及企业增值税申报表、企业年度和季度所得税申报表等 信息资料收集企业异常情况。2、 归纳异常情况。CTAIS 查询2006 年 1-5 月该公司申报应税销售收入 649.20 从 万元,销项税额 110 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 113.69 万元,期末留抵税额 3.33 万元, 零税负,销售成本 847.91 万元。税收管理员根据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记录看,该公司 产品销路较好,还在扩大生产规模,但长期零低税负确属异常,归纳为以下 3 种情况(1) 公司 2006 年 1 月至 2006 年 5 月申报销售收入 649.20 万元, 申报增值税 0 , 留抵税金 3.33 万元,税负为 0,低于该行业的预警税负 3.56%值; (2)从企业申报情况分析,2006 年 1-5 月申报销售收入 649.20 万元,销售成本 847.91 万元,收入成本倒挂,但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有异常情况; (3)上年企业自报盈利水平与同行业比较,明显偏低。3、推测可能存在问题。税收管理员对 3 个疑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之后,结合企业 销售核算不规范和企业会计素质较低情况分析,根据经验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1)可能存在纳税申报不实情况; (2)可能有未及时体现销售收入; (3)可能进项税金核算不实。(三)纳税评估约谈 1、申请评估约谈。2006 年 6 月 20 日,税收管理员对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向税源 管理分局局长申请纳税评估约谈。 37 2、领导审核审批。2006 年 6 月 21 日,税源管理分局局长分局长审核分析意见后, 同意管理员进行评估约谈意见,并另指派一名管理员一同参与约谈工作。3、发出评估约谈通知书。税收管理员于 2006 年 6 月 22 日发出评估约谈通知书, 要求企业对增值税零、低税负进行解释。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 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四条第四款规定,请于 2006 年 6 月 27 日 10 时委派你单位财务人员张**至**国税直属分局 1204#(地址:**市 福马路 2 号 电:83326640),就 2006 年 1-5 月税收零税负问题,请准备好相应材 料,找陈×、金××同志面谈解释,希准时到达。审批意见同意 参予评估人金×× 审批人签收人 王×× 张××。2006 年 6 月 22 日 4、实施评估约谈。税收管理员于 2006 年 6 月 27 日如期进行评估约谈,要求被约 谈人回答和解释企业的经营方式状况、增值税零低税负原因、产成品同消耗原材料、 包装物的配比关系,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核算情况,并进行笔录。评估约谈记录如下评估约谈记录 纳税人名称 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 被约谈人 张* 被约谈人职务 会计人员 评估税种 增值税 询问人 陈× 记录人 金×× 约谈地点 福州福马路 2 号 约谈时间 2006 年 6 月 27 日 10 时 约谈举证情况记录1、 问:今天向你了解有关你公司 2005 年 1 月-2006 年 5 月的生产经营情 况,你要如实回答,作为纳税调查的证据,负有法律责任,你明白吗? 答:明白。2、问:你公司目前的经营方式如何?请你简要介绍一下。答:我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渔具的配套材料,主要产品有浸胶布、环氧布、渔 具漆,2005 年全年销售收入 11526084.64 元,产品 100%内销,销项税额 1960886.29 元,进项税额 1812984.26 元,应纳税额 165606.39 元,税负 1.44%。2006 年 1-7 月 销售收入 9302350.71 元,产品 100%内销,销项税额 1581399.49 元,进项税额 1484140.05 元,应纳税额 97259.44 元,税负 1.05%。3、问:你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几大类?使用何种原材料和包装物?投入产 38 出的比例如何? 答:我公司主要生产渔具的配套材料——浸胶布(环氧布)和渔具漆。浸胶 布(环氧布)主要使用原材料为玻璃布,投入产出的比例为 1:1 左右;渔具漆主要 使用多种化学产品进行调配生产,用铁罐、圆桶等包装物进行包装销售,扣除自用 包装物及损耗,销售的渔具漆数量与包装物的使用容量基本相同。4、 问2006 年 1-5 月你公司申报应税销售收入 6491984.23 元,销项税额 1103637.19 元,可抵扣进项税额 1136960.12 元,期末留抵税额 33322.93 元,零税 负,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答:因我公司准备搬迁,搬迁时间较长,为防止搬迁过程出现产成品不能及 时提供给客户的情况,防止客源流失,所以我公司储存大量原材料,以备用。5、问:你能把公司 2006 年 1-5 月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进出仓情况介绍 一下吗? 答:2006 年 1-5 月,“原材料”期初数 568398.75 元,本期购进 6440274.88 元, 生产领用 6014704.48 元, 期末结存数 993969.15 元; “包装物” 期初数 16217.07 元, 本期购进 212543.54 元, 生产领用 208242.60 元, 期末结存数 20518.01 元; “产 成品”期初数 179760.57 元,本期进仓 6396314.90 元,本期出仓销售 8479112.68 元,期末结存数 -1903037.21 元。6、问:为什么产成品期末数为负数? 答:2006 年 4 月我公司仓管员换人,可能是业务不熟,统计上出现失误,我 再核实一下。7、问:上述情况是否属实? 答:上述情况属实. 约谈举证结论未能对税负低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对产成品期末数出现负数, 建议进行实地核 查。通过约谈举证结论未能对零低税负、产成品期末数出现负数等原因作出合理 解释,建议进行实地核查。(四)实地核查 1、核查前分析。实地核查前,税务管理员辅导企业针对零申报、收入成本倒挂、 留抵税金以及产成品及原材料库存情况进行自查,并要求将自查情况于 6 月 30 日前报 送评估局。根据企业自查情况,评估人员对会计财务报表的销售收入与库存变化进行 分析比对后认为,企业库存变动与申报收入存在不符现象,需要实地核查。2006 年 6 月 30 日税收管理员申请并经领导审批同意实施实地核查。 39 2、发出实地核查通知书。经批准,管理员于 2006 年 06 月 31 日发出实地核查通 知书。纳税评估实地核查通知书 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四条第 1-6 款规定,我局决定 从 2006 年 7 月 5 日委派陈*、金*等人到你单位就销售收入、产品库存、原材料库 存和进销项税金核算情况进行核实,请届时将有关纳税资料准备齐全,接受调查。分局审批意见 分局审批人同意 王×× 局长审批意见同意 局长审批人*** 参与核查人员金×× 签收人 张××。2006 年 06 月 31 日 3、实施实地核查。评估核查主要采用原材料投入与产出、产成品与包装物等之间 的配比方法。对产成品、原材料、包装物等财务帐户和仓库实物账核对,并将产成品 同使用原材料、包装物并进行逻辑配比对(资料见附件一),寻找异常情况突破点。通过实地核查了解到:该公司主要生产两大类产品——渔具布与渔具漆,通过购 入材料的投入量与产成品的产出量的比对,以及对仓库帐和财务帐的核对,核实发现 以下问题(1)2006 年 1-5 月,仓库帐上原材料―玻璃布的投产量为 926089 米,产出量 791154.58 米,产出量比投产量短少 134934.42 米;财务帐上产成品发出数 669817.25 米较仓库帐上产成品发出数 722542.58 米少 52725.33 米。该公司解释为产成品―浸胶 40 布、环氧布发出 184268 米,尚未开具发票体现销售收入;其余 3391.75 米为生产过程 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损耗。(2)2006 年 1-5 月,该公司财务帐上生产领用包装物(桶或罐)48362 个,可装 渔具漆 250832 公斤,产成品―漆产出量为 195285.81 公斤,短少 55546.19 公斤;财 务帐上产成品―漆发出数 212150.29 公斤较仓库帐上产成品―漆发出数 197928.91 公 斤少 14221.38 公斤。该公司解释为产成品-漆已发出未做销售 12815 公斤,未体现销 售收入 301690.83 元(不含税);另有 1270 个包装物(可容量 20720 公斤)无偿赠送 客户,未按视同销售申报征税,视同销售价格为 17376.7 元;生产过程中损耗包装物 2560 个(可容量 42895 公斤),进价为 22903.3 元,未做进项税额转出。(3)2005 年度,财务帐上原材料―玻璃布的投产量为 1553921 米,产出量 1221965.24 米,产出量比投产量短少 328955.76 米,其中 36423 米为管理不善造成的 损耗,另 292532.76 米为发出未做销售的。(4)2005 年度,该公司财务帐上生产领用包装物(桶或罐)92276 个,可装渔具 漆 382696.8 公斤,产成品―漆产出量为 382252.9 公斤,短少 443.9 公斤;财务帐上 产成品―漆发出数 383087.1 公斤, 较仓库帐上产成品―漆发出数 383078.9 公斤少 8.2 公斤;仓库包装物与财务包装物比对,少出货 7231.2 公斤,系包装物 220 个 18L 方罐 公司自用,未做进项税额转出。(五)纳税评估结论 1、制作纳税评估结论。核查内容经过纳税人核对无疑义后,根据约谈和实地核 查资料,制作纳税评估结论,并报税源管理部门领导审批: 纳税评估结论 纳税人名称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 纳税人识别号评估所属期评估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十条、第三十三条、《中华 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 1. 公司 2006 年 1-5 月产成品—浸胶布、环氧布发出 184268 米,尚未开具发票体 现销售收入的部分应按同期售价补做收入 1019271.79 元,并补缴增值税 1019271.79 2005-01-01 至 2006-05-31 评估人 350****11343889 陈** 、 金** 41 ×17%=173276.20 元 ;对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损耗 3391.75 米的原材料玻璃布应按同期进价做进项税额转出 3391.75×2.67×17%=1539.52 元。2. 公司 2006 年 1-5 月产成品-漆已发出未做销售 12815 公斤,未体现销售收入 301690.83 元(不含税)应补做收入,并补缴增值税 301690.83×17%=51287.44 元;另 有 1270 个包装物(可容量 20720 公斤)无偿赠送客户,应按成本加利法按视同销售补 缴增值税,视同销售价格为 17376.7 元,补缴增值税 17376.7×17%=2954.04 元;生产 过程中损耗包装物 2560 个(可容量 42895 公斤) ,进价为 22903.3 元,应做进项税额 转出 22903.3×17%=3893.56 元。。3. 公司 2005 年度发出未做销售 292532.76 米的浸胶布、环氧布应按同期售价补 做收入 292532.76×5.26=1538722.32 元,并补缴增值税 1538722.32×17%=261582.79 元;对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损耗 36423 米的原材料-玻璃布应按同期进价做 进项税额转出 36423×2.71×17%=16780.08 元。4. 公司 2005 年度产成品—漆短少 443.9+8.2=452.1 公斤已发出未做销售,应按 同期销售价格 452.1×23.72 元/公斤=10723.81 元补缴增值税 10723.81×17%=1823.05 元;对公司自用损耗的包装物(220 个 18L 方罐)应按同期进价 13.5 元/个做进项税额 转出 13.5×220×17%=504.9 元。5. 2005 年度公司应调增销售收入 1538722.32+10723.81=1549446.13 元,按全年 的毛利率 6.9%计算销售利润为 106911.78 元,进项转出调增销售成本 17284.99 元,合 计调增 2005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89626.79 元。2005 年度为所得税减半期,应补缴外商 投资企业所得税 89626.79×12%=10755.21 元。以上自查合计应补缴 2005 年度增值税 280690.82 元,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10755.21 元;2006 年 1-5 月增值税 232950.76 元。由纳税人于 2006 年 7 月 15 日前自 查补税,并进行更正申报,所属税款从滞纳之日起加收滞纳金。评估成果1、补增值税 税款:513641.58 元 处理结果 纳金。管理建议:加强对纳税人申报监控,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情况,了解企业财务管理, 注意对材料采购、材料入仓领用、产成品到销售的链条的逻辑监控,日常注意做好税 2、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款:10755.21 元 处理办法:自查补税,并进行更正申报,所属税款从滞纳之日起加收滞 42 源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强对纳税人及财务人员的辅导。 2、制作管理建议书。依据纳税评估结论制作《纳税评估的税收管理建议书》 (见 附件三),开展对纳税人辅导自查补税,限期更正纳税申报。经过纳税人自查,合计 应补缴税款:2005 年度增值税 280690.82 元,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10755.21,2006 年 1-5 月增值税 232950.76 元,所属税款从滞纳之日起加收滞纳金,并进行更正纳税 申报。更正申报后 2005 年度增值税税负达到 3.63%,2006 年 1-5 月税负达到 3.10%, 评估达到预期目的。三、管理建议 通过本次评估,评估局发现你公司在仓管、成本核算等方面财务核算较为薄弱, 特别是仓库材料、产成品管理与财务脱钩,产成品发出财务未做收入现象严重,建议 该公司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和仓管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责 任,企业管理者也要守法意识,加强财务监督。在计算增值税及所得税方面,财务人 员对应税与非应税概念较为模糊,建议加强学习财务、税收方面的知识。四、评估案例点评 1、通过本案评估出来的问题说明预警系统对指标分析的准确性。以计算机为依 托,借助信息系统预警警报是做好纳税评估的关键。因此,不论哪个行业,在纳税评 估前应通过预警系统对指标分析,才能及时发现问题。2、以计算机为依托,科学采集数据指标。本案中,评估人员利用了中国税收征 管信息系统软件(ctaisv2.00)、福州市国家税务局增值税预警系统预警指标、国家 统计局网站—数据直报—同行业信息指标、企业月增值税申报表、企业年度、季度所 得税申报表。等数据进行分析。3、管理员对指标分析较为到位。管理员抓准疑点,对数据进行分析透彻。科室 管理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查找企业低税负等原因通过分析,查出原因。在分析中注 重评估过程对税收分析结果的应用、与税务稽查等工作的衔接。4、评估后提出管理建议。管理员能够通过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 纳税评估管理建议书。建议书指出了公司在仓管、成本核算等方面财务核算较为薄弱, 特别是仓库材料、产成品管理与财务脱钩,产成品发出财务未做收入现象严重,该建 议书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 43 5、评估达到预期目的。自查后 2005 年度税负达到 3.63%(483097.84÷ 13291923.63),2006 年 1-5 月税负达到 3.10%。 附件一: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材料-产成品比对明细表(06.1-5 月) 原材料 名称 玻璃布 玻璃布 购入数量(米) 1572794 1517391 1553921-1224965.24=3289 55.76 投产数量 (米) 1558321 1553921 余额 14473 备注 (仓库) (财务) 差额 产成品 名称 产出量(米) 发出量(米) 浸胶布\环氧布 1546087 1119287 浸胶布\环氧布 1224965.24 1219415.24 包装物 仓 名称 领用数量(个) 库 18L 方铁桶 1919 4L 方铁桶 16529 1L 方铁桶 3.7KG 圆罐 53046 样品罐 1500 25KG 塑料桶 1430 10KG 塑料桶 3571 5KG 塑料桶 275 1KG 塑料桶 27083 10KG 圆桶 2392 合计 财 3.7KG 圆铁桶 44479 务 4KG 铁桶 20631 10KG 铁桶 5KG 塑料桶 275 10KG 塑料桶 2627 25KG 塑料桶 1430 15L 方桶 1505 1L 素罐 12533 18L 方罐 1350 10KG 圆桶 3862 样品罐 3523 3.2 圆罐 61 合计 44 余额 6800 容量(KG) 30704 62810 185661 34320 32139 1100 21666 21528 389928 155677 78398 1375 26270 35750 21070 6266.5 22950 34758 183 382697 备注 (仓库) (财务) 差额 产成品 仓 库 名称 油漆等 合计 产出量(公斤) 发出数(公斤) 383087.1 0 产出量(公斤) 382252.9 382252.9 383087.1 发出数(公斤) 383078.9 383078.9 财 务 名称 油漆等 合计 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材料-产成品比对明细表(2006.1-5 月) 原材料 名称 玻璃布 玻璃布 购入数量(米) 963724 874514 投产数量(米) 926089 851349 余额 37635 37638 备注 (仓库) (财务) 926089-791154.58=134934.42+52725.33=187659.75 产成品 名称 浸胶布\环氧布 浸胶布\环氧布 产出量(米) 791154.58 731629.25 发出量(米) 722542.58 669817.25 余额 68612 50358 备注 (仓库) (财务) 差额 137818.42 184257.85 包装物 仓 库 名称 18L 方铁桶 4L 方铁桶 1L 方铁桶 3.7KG 圆罐 样品罐 产成品 领用数 量(个) 516 6580 12301 31950 964 仓 库 容量(KG) 9288 26320 12301 118215 名称 树脂 胶水 脱膜 剂 稀释 剂 底胶 产出量 7742 19354.7 12024 90 98.6 发出数 7556 18904.7 12024 90 0 45 25KG 塑料桶 10KG 塑料桶 5KG 塑料桶 1KG 塑料桶 财 务 3.7KG 圆铁桶 4KG 铁桶 10KG 铁桶 5KG 塑料桶 10KG 塑料桶 25KG 塑料桶 15L 方桶 1L 素罐 18L 方罐 19L 方罐 0.5L 圆罐 0.2L 圆罐 18.5L 铁罐 包装桶 合计 合计 995 1916 225 189 55636 33500 7150 480 1225 1141 805 1500 189 150 617 300 300 1000 5 48362 24875 19160 1125 189 211473 财 务 123950 28600 4800 6125 11410 20125 22500 189 2700 11723 150 60 18500 250832 稀料 油漆 合计 41389 138049.8 218748.1 40548.5 133027.0 9 212150.29 罩光 漆 树脂 固化 剂 稀料 底漆 胶水 普通 面漆 特殊 漆 合计 7550.5 18323.16 45417.9 16544 21478.4 36685.42 49286.43 195285.8 1506 7454.5 18859.66 45531.4 16938 21160.4 36953.12 49525.83 197928.91 差额 250832-195285.81=55546.19 2.212150.29-197928.91=14221. 38 合计 69767.57 包装物 仓 库 名称 18L 方铁桶 4L 方铁桶 1L 方铁桶 3.7KG 圆罐 样品罐 25KG 塑料桶 10KG 塑料桶 领用数 量(个) 516 6580 12301 31950 964 995 1916 仓 库 9288 26320 12301 118215 24875 19160 1125 产成品 名称 树脂 胶水 脱膜剂 稀释剂 底胶 稀料 油漆 产出量 7742 19354.7 12024 90 98.6 41389 138049.8 发出数 7556 18904.7 12024 90 0 40548.5 133027. 1 46 5KG 塑料桶 1KG 塑料桶 合计 3.7KG 圆铁 桶 4KG 铁桶 财 务 10KG 铁桶 5KG 塑料桶 10KG 塑料桶 25KG 塑料桶 225 189 55636 33500 7150 480 1225 1141 805 189 211473 123950 财 务 28600 4800 6125 11410 20125 22500 合计 218748.7 212150. 29 罩光漆 树脂 固化剂 稀料 底漆 胶水 7550.5 18323.16 45417.9 16544 21478.4 1506 7454.5 18859.6 6 45531.4 16938 21160.4 36953.1 2 49525.8 3 197928. 91 15L 方桶 1L 素罐 18L 方罐 19L 方罐 0.5L 圆罐 0.2L 圆罐 18.5L 铁罐 包装桶 合计 1500 189 150 617 300 300 1000 5 48362 189 2700 11723 150 60 18500 250832 普通面漆 特殊漆 合计 36685.42 49286.43 195285.8 1 差额 1.250832-195285.81=55546.19 2.212150.29-197928.91=14221.38 合计 69767.57 附件二:实地核查报告 纳税人 某***渔具材 经济 名称 评估 税种 料有限公司 增值税 性质 调查核 实时间 (港澳台商)合资经营 企业 2006-09-01 00:00:00.0 电话 调查核实 2005-01-01 至 所属期 2006-05-31 调查核实记录经下户核实,该公司主要生产两大类产品---渔具布与渔具漆,通过购入材料的投 入量与产成品的产出量的比对,以及对仓库帐和财务帐的核对,我们发现以下问题一、.2006 年 1-5 月,仓库帐上原材料― 玻璃布的投产量为 926089 米,产出量 791154.58 米,产出量比投产量短少 134934.42 米;财务帐上产成品发出数 669817.25 47 米较仓库帐上产成品发出数 722542.58 米少 52725.33 米。该公司解释为产成品― 浸胶 布、环氧布发出 184268 米,尚未开具发票体现销售收入;其余 3391.75 米为生产过程 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损耗。二、.2006 年 1-5 月,该公司财务帐上生产领用包装物(桶或罐)48362 个,可装 渔具漆 250832 公斤,产成品― 漆产出量为 195285.81 公斤,短少 55546.19 公斤;财 务帐上产成品― 漆发出数 212150.29 公斤较仓库帐上产成品― 漆发出数 197928.91 公 斤少 14221.38 公斤。该公司解释为产成品-漆已发出未做销售 12815 公斤,未体现销 售收入 301690.83 元(不含税);有 1270 个包装物(可容量 20720 公斤)无偿赠送客 户, 未按视同销售申报征税, 视同销售价格为 17376.7 元; 生产过程中损耗包装物 2560 个(可容量 42895 公斤),进价为 22903.3 元,未做进项税额转出。三、 2005 年度,财务帐上原材料― 玻璃布的投产量为 1553921 米,产出量 1221965.24 米,产出量比投产量短少 328955.76 米,其中 36423 米为管理不善造成的 损耗,另 292532.76 米为发出未做销售的。四、 2005 年度,该公司财务帐上生产领用包装物(桶或罐)92276 个,可装渔具 漆 382696.8 公斤,产成品― 漆产出量为 382252.9 公斤,短少 443.9 公斤;财务帐上 产成品― 漆发出数 383087.1 公斤, 较仓库帐上产成品― 漆发出数 383078.9 公斤少 8.2 公斤;仓库包装物与财务包装物比对,少出货 7231.2 公斤,系包装物 220 个 18L 方罐 公司自用。未做进项税额转出。调查核实结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十条、第三十三条规定,该 企业 2005-01-01 至 2006-05-30 其间存在以下涉税问题一、 发出产成品― 浸胶布、环氧布、漆,未体现销售收入; 二、 原材料、包装物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等原因有非正常损耗,未进项转出; 、 有 1270 个包装物(可容量 20720 公斤)无偿赠送客户,未按视同销售做收入处理。合计应补缴 2005 年度增值税 317491.45 元,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12576.67 元; 2006 年 1-5 月增值税 232950.76 元。评估核查人员:陈×、金×× 被调查单位意见:情况属实,属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原因所致。***(签字) 48 附件三:关于对某**渔具材料有限公司 关于对福州××渔具材料有限公司 纳税评估的税收管理建议书 福州××渔具材料有限公司 你公司系外商独资企业,法定代表人:卢××,注册资本 128 万元(至 1999 年 4 月 27 日实收资本 128 万元)。经营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新店秀××营区内,经营范围主营生产各种渔具的配套材料,包括浸胶布、环氧布、渔具漆等。你公司于 1998 年 12 月在我局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识别号:350××××343889。你公司 2002 年度获利, 享受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一、我局于 2006 年 6 月 20 日对你公司 2005 年 1 月至 2006 年 5 月的纳税情况进 行案头分析,发现你公司纳税情况存在如下疑点1、 你公司 2006 年 1 月至 2006 年 5 月申报销售收入 649.20 万元, 申报增值税 0 , 留抵税金 3.33 万元,税负为 0,低于同类行业平均税负。2、2006 年 1-5 月申报销售收入 649.20 万元,销售成本 847.91 万元,收入成本 倒挂,但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二、以上疑点经我局约谈你公司相关人员并辅导你公司开展纳税自查,经企业× 自查情况如下1. 公司 2006 年 1-5 月产成品—浸胶布、环氧布发出 184268 米,尚未开具发票体 现销售收入的部分应按同期售价补做收入 1019271.79 元,并补缴增值税 1019271.79 ×17%=173276.20 元 ;对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损耗 3391.75 米的原材料玻璃布应按同期进价做进项税额转出 3391.75×2.67×17%=1539.52 元。2. 公司 2006 年 1-7 月产成品-漆已发出未做销售 12815 公斤,未体现销售收入 301690.83 元(不含税)应补做收入,并补缴增值税 301690.83×17%=51287.44 元;另 有 1270 个包装物(可容量 20720 公斤)无偿赠送客户,应按成本加利法按视同销售补 缴增值税,视同销售价格为 17376.7 元,补缴增值税 17376.7×17%=2954.04 元;生产 过程中损耗包装物 2560 个(可容量 42895 公斤) ,进价为 22903.3 元,应做进项税额 转出 22903.3×17%=3893.56 元。。3. 公司 2005 年度发出未做销售 292532.76 米的浸胶布、环氧布应按同期售价补 做收入 292532.76×5.26=1538722.32 元,并补缴增值税 1538722.32×17%=261582.79 49 元;对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损耗 36423 米的原材料-玻璃布应按同期进价做 进项税额转出 36423×2.71×17%=16780.08 元。4. 公司 2005 年度产成品—漆短少 443.9+8.2=452.1 公斤已发出未做销售,应按 同期销售价格 452.1×23.72 元/公斤=10723.81 元补缴增值税 10723.81×17%=1823.05 元;对公司自用损耗的包装物(220 个 18L 方罐)应按同期进价 13.5 元/个做进项税额 转出 13.5×220×17%=504.9 元。5. 2005 年度公司应调增销售收入 1538722.32+10723.81=1549446.13 元,按全年 的毛利率 6.9%计算销售利润为 106911.78 元,进项转出调增销售成本 17284.99 元,合 计调增 2005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89626.79 元。2005 年度为所得税减半期,应补缴外商 投资企业所得税 89626.79×12%=10755.21 元。以上自查合计应补缴 2005 年度增值税 280690.82 元,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10755.21;2006 年 1-5 月增值税 232950.76 元,请你于 2006 年 7 月 15 日前进行更正 纳税申报,所属税款从滞纳之日起加收滞纳金。三、管理建议通过本次评估,我局发现你公司在仓管、成本核算等方面财务核算较为薄弱,特 别是仓库材料、产成品管理与财务脱钩,产成品发出财务未做收入现象严重,建议你 公司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和仓管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 企业管理者也要守法意识,加强财务监督。在计算增值税及所得税方面,财务人员对 应税与非应税概念较为模糊,建议加强学习财务、税收方面的知识。 某贸易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湖南某贸易公司成立于 2004 年 7 月 29 日,2004 年 8 月 16 日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 般纳税人,注册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 1289 万元,在本地同行业中经营规模 较大。2006 年 7 月娄底市娄星区国税局税收管理员在审核该公司纳税申报资料和财务 报表时发现:其 2005 年度增值税税负为 0.43%,比市局依据 2005 年度税收资料调查数 据测算并发布的全市同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 1.4%低 0.97 个百分点,税负率差异幅度达 50 -69.29%。为此,娄底市娄星区国税局税源管理一科以增值税税负对比分析法为主要评 估手段,对该公司的库存商品购、销、存以及价格、发票开具、使用等情况开展具体的 分析,采用多种相关信息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公司进行重点纳税评估,评估年度 2005-2006 年。从 7 月 21 日开始至 8 月 6 日,历时两个多星期,经案头分析、评估约 谈、实地调查、评估处理等环节,最终企业以自查申报的方式,主动申报钢材、水泥收 入 15444303.89 元,价格调整收入 85500.54 元,非正常损失作进项税转出 2671.61 元, 累计应补增值税 2642738.36 元,所得税 166850.7 元,滞纳金 80789.832 元,并全部入 库。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1.对象筛选。运用行业税负对比法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近两年增值税税负明显偏低,税负率差 异幅度极为异常(见下表) 。同行业税负对比表 湖南娄底市 行业类别 企业名称 年度 税负 同行业增值 税平均税负 2005 金属及金属矿批发 湖南某贸易公司 2006 0.5% 0.97% -48.45% 0.43% 1.4% 税负率差 异幅度 -69.29% 针对以上情况,娄底市娄星区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一科 7 月 21 日决定将该公司作 为重点纳税评估对象,并确定评估年度为 2005-2006 年度。2.案头分析基础 湖南某贸易公司是 2004 年 8 月批准成立的大型商贸企业,主要经营范围为生铁、 钢材、水泥,2005 年实现销售收入 167349128.11 元,应纳税额 721530.17 元,2006 年 1-6 月实现销售收入 147041240.03 元,应纳税额 739210.3 元。该公司使用十万元版增 值税专用发票,月用票量 25 份。 评估人员利用综合征管软件“一户式”资料、日常税源分析数据、征管资料数据、金税工程数 据以及根据评估需要补充收集的资料,对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核对,并运用评 估分析指标对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企业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下一步的 51 约谈举证和实地调查工作明确了重点。 3.指标选择与分析 (1)运用库存商品进销存数据,对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评估小组利用平时税源分析数据、征管资料数据、金税工程数据以及根据评估需要 补充而收集的资料分析2004 年该公司经营生铁,全年总计购进 26056.545 吨,销售 24722.35 吨,帐面库 存 1334.165 吨。2005 年该公司购进生铁 85421.43 吨,销售 81252.89 吨,帐面库存 5494.605 吨, 实际库存应为 1334.165+85421.43-81252.89=5502.705 吨,比帐面库存多 8.1 吨。2006 年 1-6 月,购进生铁 57677.676 吨,销售生铁 68556.702 吨,库存生铁出现 红字, 总计 5384.421 吨; 购进钢材 8808.425 吨, 销售 3210.356 吨, 库存 5621.305 吨; 购进水泥 13973.45 吨,帐面无销售。(2)运用评估指标,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异常,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 动率配比异常,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异常(如下表所示) 指标测算表 项目 销售(营业)收入 销售(营业)成本 主营业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 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值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 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值 2004 51860721.67 48692031.576 1555821.65 926050.09 - - - - - - 2005 167349128.11 122728265.59 4022888.04 22190012.26 222% 139.62% 1.59 222% 152.05% 1.46 52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 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值 - - - 222% 158.57% 1.4 (3)运用金税工程数据,对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人员在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情况时发现,该公司 2006 年 5 月-6 月销往江 西某贸易公司钢材总计 1000.356 吨,购销双方公司名称除了省份不同以外,其余的内 容都一样, 而销售发票上注明的销售单价与该公司购进商品取得的进项发票上注明的单 价完全一致,且销售价格明显低于销售给第三方企业的价格。 销货单 购货单位 位 湖南某 江西某贸 贸易公 易公司 司 湖南某 贸易公 司 湖南某贸 B 公司 易公司 钢材 06.4.1-06.4.25 1600 2602.311 4163697.6 A 公司 钢材 06.5.1-6.27 438.25 2687.781 1177920.023 钢材 06.5.1-6.27 1000.356 2602.311 2603237.423 名称 货物 时间 数量 (吨) (元/吨) 销售单价 金额(元) 4.发现疑点 (1)2005 年库存商品理论库存与帐面库存不符,理论库存多出 8.1 吨,可能存在 发生货物损耗或赠送行为未按规定进行财务处理问题。(2)2006 年库存生铁出现红字极不正常,该部分生铁是否确已购入和销售,是否 计提了销项税额。此外,从市场信息看,2006 年度水泥、钢材等建材产品销售形势较 好,该企业钢材和水泥购进量较大,但销售量极小,与当前的市场状况不符,同时,根 据税源管理人员日常户籍巡查掌握的资料,该企业自己没有仓库,是向某单位租赁了一 个仓库,且仓库的空间并不大,根本不可能储存近 2 万吨的钢材、水泥等货物。(3)企业 2005 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值、主营业 53 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值、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 率配比值分别为 1.59、1.46、1.4,均超出正常值,很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多列成 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问题。(4)销售钢材一批给江西某贸易公司,销价与进价持平,且明显低于市场平均价 格,有可能存在平销返利或关联交易问题。(三)评估约谈 根据以上疑点,评估人员决定对该公司相应人员进行约谈。2006 年 7 月 26 日,评 估人员经批准后向该公司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 ,通知法人代表以及财务人员到税源 管理一科进行约谈,并要其带好有关的帐薄、凭证(或复印件) 月 27 日,该企业法 。7 人代表及财务人员准时来到税源管理一科,并提供了总帐、各类明细帐等资料。在约谈 过程中,被约谈人介绍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购销流程,然后对评估中发现的疑点问题 进行了解释,评估人员制作了《约谈举证记录》 。1.关于 2005 年库存商品理论库存与帐面库存不符问题。该公司法人代表解释系被 盗损失了 8.1 吨,因财务人员对有关政策不清楚,已直接作为财产损失在当期扣除;此 外,对于非正常损失的库存商品也没有作增值税进项税转出。对此,企业愿意进行相应 的纳税调整。2.关于 2006 年生铁、钢材、水泥等商品库存问题。该公司法人代表解释:生铁库 存出现红字,是因为生铁的进项发票未及时取得而造成的,该部分生铁确已销售且计提 了销售收入和税金;钢材和水泥确已销售了一部分,因尚未与对方结算货款,暂未开票 和申报,钢材的实际库存很少,具体数据需回公司核实,水泥实际无库存。3.关于该公司财务指标测算中三项配比指标值异常问题。该公司法人代表解释是因 为财务人员税收政策不熟,对 2005 年度部分税前扣除项目,如业务招待费、罚款、非 公益性捐赠等,未严格按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该公司法人代表表示愿意作纳税调 整,补缴所得税。4.关于 2006 年销给××贸易公司的钢材价格偏低的问题。该公司法人代表承认江 西某贸易公司与其确属关联企业, 没有按市场价格计算收入是财务人员对有关税收政策 不理解造成的,表示愿意当月重新调整销售价格,补记收入。(四)实地调查 为了核实约谈内容, 掌握该公司的真实情况。评估人员经税源管理一科科长的批准, 按程序转入调查核实环节,决定对该公司的存货情况及有关资料、数据进行重点查实。 54 评估人员首先到该公司货物存放地点调查,了解到该公司钢材库存量很少,远比帐 面数字小,水泥则根本无库存,然后评估人员又到销售部门和会计部门核实销售情况, 经查阅原始凭证,发现该公司的钢材、水泥大部分已对外销售,并全部取得了收据,帐 面库存出现红字的生铁则确已计提了销售收入和税金。另外,评估人员通过查阅企业提 供的帐簿、凭证及有关购销合同、申报资料,对该企业多计费用、少计收入、扩大税前 扣除范围的情况进行了认定, 其中2005 年度超标准税前列支业务招待费 231250.5 元, 税前列支罚款 158642.21 元、非公益性捐赠 100000 元,没有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 缴申报中作纳税调整;通过查阅企业提供的投资协议、营业执照及“长期投资”会计科 目,确认了与江西某贸易公司的关联企业性质(湖南某贸易公司占江西某贸易公司 80% 的股份) ;通过查阅企业提供的报案材料、证明及相关帐务,证实了企业被盗 8.1 吨生 铁(合计金额 15715.353 元) ,未按规定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同时未经税务机关 批准,直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扣除的事实。(五)评估处理 约谈及实地调查后, 评估人员对企业法人代表在约谈过程中所提及的事项进行了逐 一的认定1.对该公司销售商品未及时作收入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应补记收 入 15444304 元,应补增值税 2625531.66 元。2.对该公司 2006 年销售给江西某贸易公司的钢材,因为双方是关联企业,应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 施细则》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进行价格调整,补做收入 85500.54,应补增值税 14535.09 元。3. 对该公司 2005 年 8.1 吨库存生铁被盗问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 行条例》第十条第五款的规定作进项税金转出,应补增值税 2671.61 元,同时根据《企 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四、七条的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 补缴企业所得税 5186.066 元。4.对该公司 2005 年多列费用、 少计收入以及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应根据 《中 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七条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六条、第 四十三条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并补交企业所得税 161664.6 元。由于该企业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故意,系财务人员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购进货物非 55 正常损失、关联交易等相关税收政策理解有偏差而造成少申报的事实,同时,企业法人 代表在接受约谈时能够如实提供相关的情况, 认定事实较为清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纳 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的有关规定,评估税务机关决定由纳税人自查申报。8 月 9 日,该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了《纳税评估自查报告》 ,通过自查,企业 主动补正了申报数据,其中:补充申报钢材销售收入 12723449.19 元,水泥销售收入 2720854.70 元,价格调整收入 85500.54 元,非正常损失作进项税转出 2671.61 元,累 计应补增值税 2642738.36 元,企业所得税 166850.7 元,滞纳金 80789.832 元,并于当 月全部入库,同时调整了相关账务。三、评估建议 (一)建立评估基础信息收集制度。纳税评估是一项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单纯依据某一项数据或某一项指标是不可能完整地判断纳税人的纳税状况的, 这就要求 评估人员必须将评估工作日常化, 从评估基础信息入手, 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 有计划、 有目的地收集尽可能多的纳税人涉税信息和行业信息,如申报资料、财务指标、金税工 程数据、 纳税人的生产工艺流程等, 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 以方便评估人员开展多层次、 多角度的分析对比, 否则评估人员就可能因信息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影响评估的质量和效 果。(二)细化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为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指导,总局下发了《纳税 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但这些指标大都属于普遍性、常规化的指标, 还无法满足对所有纳税人的分析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总局下发指标的基础上,结 合评估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纳税人的评估适用 指标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争取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细化、层次感极强的分类评估指标 指标,这将更有利于基层的操作。四、案例点评 (一)评估人员在分析纳税人的纳税资料时,从购销双方大致相同的“企业名称” 这一不太起眼的细节入手,大胆推测其为关联企业,转而核查其进销价格,层层推进, 举一反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纳税评估工作不宜面面俱到,而应善于利用现有 的信息资源,通过深入分析,把握细节和重点,从细微处开始突破,往往能够事半而功 倍。(二)纳税评估不能单纯依据纳税人的财务资料展开分析,而应与日常的税源管理 紧密结合起来,以本案为例,如果评估人员不是通过户籍巡查,掌握了企业仓库容量等 56 基础信息,可能将很难发现纳税人的钢材、水泥库存有异,这就要求我们评估人员不仅 要掌握先进的分析方法,更要学会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收集和积累资料,从而为有针对性 地开展纳税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从本案的结论看,纳税人之所以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因财务人员 素质不高、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偏差造成的,因此,各级税务机关不仅要抓纳税评估,更 要花大力气抓好纳税服务与纳税辅导工作,帮助纳税人不断提高纳税意识,自觉学习和 掌握有关的税收知识,这不仅可以提高纳税人的整体申报质量,也可以帮助评估人员适 当减少评估面,集中时间与精力评估大、要案,推动纳税评估工作的良性发展。 某造纸有限公司利用农产品收购凭证非法抵扣税款纳税评估案例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某造纸集团是一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6 月,注册资金 3000 万元, 职工人数 1300 余人。主要生产纸制品、纸张纸板等各类书写用纸。2005 年实现销售收 入 36194 万元,增值税 624 万元,税负率仅为 1.72%。2006 年 4 月 10 日,被我市平原 县国税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由该局分管局长牵头成立评估小组,以税负分析为中心, 以农产品收购凭证和投入产出分析为突破口,依托评估指标开展分析评估。至 2006 年 5月 15 日,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评估处理终结,该纸业集团共补缴增值税 135 万元, 并加收滞纳金8.2 万元,为加强造纸行业日常监控管理和纳税评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子。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1、选案背景 造纸行业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基础产业。近几年来,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 我市造纸行业发展迅猛,成为十大主导行业之一。2005 年度,全市造纸行业一般纳税 人 93 户,占全市一般纳税人总户数的 5%,实现应税销售收入 32 亿元,占全市总收入 的 5%,实现增值税 1.1 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 6%,行业平均税负为 3.44%,比全国 同行业平均税负低 0.71 个百分点。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发现我市该行业平均税负各县 57 (市、区)差距较大,最高的达 4.81%,而最低的只有 1.77%,由此可见该行业在管理 中存在薄弱环节。同时,通过与基层税收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我们了解到目前税务机关对造纸行业缺 乏切实有效的监控手段,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四小票”的税款抵扣缺乏 有效的控管措施。以收购的农产品、废旧物资或进口废纸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造纸企业, 存在大量利用“四小票”进行税款抵扣的情况。由于农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对象零星分 散,流动性强,受人力物力及征管手段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对收购业务的真实性难以逐 一核实。二是税源控管难度较大。造纸行业企业规模、 生产流程差异较大, 产品品种多, 原材料耗用相差悬殊,即使是同一种产品,不同规模企业,其设备状况、工艺流程、原 材料的种类、购进和耗用情况等也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指标标准,税务 机关难以准确掌握共性的规律和指标。2、对象筛选 针对以上情况,我市把造纸行业作为纳税评估工作的重点之一,对该行业企业税负 情况进行了测算排序,通过筛选,发现某纸业集团 2005 年增值税税负率只有 1.72%, 在全市税负率最低,被列为评估对象。企业有关数据如下(1)该企业 2005 年税负情况对比分析(见下表) 单位:万元 行 业 销售 企业名称 某职业集团 代码 2200 收入 36194 实现 增值税 624 企业实际 全国平 全省平 全市平 税负 1.72% 均税负 4.15% 均税负 3.19% 均税负 3.44% (2)该企业农产品发票进项占比分析(见下表) 单位:万元 农产品发票 时间 2004 年 2005 年 份数 23281 34922 金额 8471 12707 税额 1101 1652 全部进项 税额 5179 5529 农产品进项比重 21% 30%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说明,该企业税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税负,且低于全省、全市平 58 均税负。同时,该企业 2005 年比 2004 年使用农产品收购凭证增加 11641 份,抵扣税额 增加 551 万元。2005 年农产品抵扣进项比例占全部进项税额的 30%,比上年同期进项税 额占比高 9 个百分点。鉴于此,经县局研究,将该企业确定为重点评估对象。3、分析基础 该纸业集团主要经营:纸制品、纸张、纸板、纸浆的生产、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工 艺流程为:麦秸——整理剪裁——蒸煮——草浆——过虑——添加辅料——产成品— —包装入库。评估人员首先从综合征管软件中查询企业 2005 年度的纳税申报表、附表、财务报 表及发票领购使用情况,采集企业金税工程报税、认证有关数据,利用日常监控掌握的 企业产销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市局制定的《重点行业主导产 品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通过各项指标测算,确定该企业主要原材料投入与产品产量有 较为固定的比例关系,从而推断出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找出异常指标。该企业 2005 年共产纸 87010 吨,销纸 81487 吨,全年销售收入 36194 万元,实现销项税金 6153 万 元,抵扣进项税金 5529 万元,其中使用农产品收购凭证 34922 份,抵扣进项税金 1652 万元,占全部进项税额的 30%。实现增值税 624 万元,税负率为 1.72%。2005 年企业销 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 7.6%,而使用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税款却比上年同期增长 50%。通过异常指标的分析,确定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约谈举证的重点。4、指标选择 根据该企业的经营特点,投入与产出有较为固定的比例关系。我们按照总局《纳税 评估管理办法》和省局制定的《纳税评估操作规程》,选择了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 指标及使用方法中的投入产出控制法,测算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推算企业真实的纳税能 力。同时,评估小组根据全市重点行业主导产品(小类)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造纸行业 中原材料与书写纸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例为 2.5:1,该企业 2005 年度耗用麦草 218350 吨,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其产品的实际生产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评估期产品生产数量=当期原材料投入量÷单位产量原材料耗用量 =218350÷2.5 =87340(吨) 5、分析技术 评估小组运用统计学原理,根据农产品收购发票的格式,设计出表格,将日常监控 所掌握的该集团 2005 年所申报抵扣的 34922 份收购发票全部输入到表格中, 通过排序, 59 将姓名相同的销售者集中到一起,发现销售次数最多的达 200 多次;销售数量最多的全 年达 3600 多吨,金额近 180 万元(见下表,仅为“刘延庆”一人 2005 年 7 月份一个月 的数据) 。姓名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刘延庆 合计 地址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平原城关北邓 日期 7.23 7.23 7.22 7.10 7.12 7.08 7.08 7.17 7.17 7.22 7.24 7.06 7.27 7.27 7.28 7.30 7.30 7.13 7.05 7.05 7.04 7.03 7.03 7.02 货物名称 麦草 麦草 麦草 麦草 麦草 芦苇 芦苇 麦草 麦草 麦草 麦草 芦苇 麦草 麦草 麦草 麦草 麦草 麦草 麦草 麦草 芦苇 芦苇 芦苇 麦草 数量(斤) 12246 13356 10979 15794 15487 10000 10078 11018 10676 13651 14099 14721 15305 13441 14537 15053 13942 11771 10722 11121 15400 10000 9560 9890 302847 金额 5388.24 5876.64 4830.76 9950.22 6504.54 6300 6349.14 4847.92 4697.44 6006.44 6203.56 9274.23 6734.2 5914.04 6396.28 6623.32 6134.48 4943.82 4503.24 4670.82 9702 6300 6022.8 4153.8 148327.93 60 6、疑点列举 通过对相关指标测算分析,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疑点(1)增值税税负仅为 1.72%,明显低于全国、省、市平均税负。低于全国平均税 负 2.43 个百分点,在全市同行业中税负最低。(2)有的农产品销售者在农产品收购发票中多次出现,且销售数量巨大,远远超 出作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因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鲁西北地区,多 数农民以土地为生计,单个家庭不可能拥有大面积的土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 无货虚开, 即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 而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 虚抵税款; 二是有货虚抵, 即收购的农产品并非是农业生产者直接销售的,而是收购的商贩的。由于商贩无法提供 发票抵税,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虚抵税款。(3)评估小组通过测算,发现该企业 2005 年应生产成品纸 87340 吨,而企业帐面 上产成品的数量为 87010 吨,比评估小组测算的数少 330 吨。这种情况也有两种可能一是企业为虚抵税款,而虚列麦草的购进、耗用数;二是麦草的耗用数量真实,隐匿产 成品的数量,销售不入帐,偷逃税款。(4) 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税金增长比例为 50%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比例 7.6%相比, 两者不相匹配。(二)约谈举证 1、约谈缘由 通过以上案头分析,评估小组认为该企业疑点较多,有必要通过约谈,让企业对上 述疑点进行举证。2、约谈计划及安排 根据企业存在的疑点,该局 4 月 26 日向企业发出《纳税评估约谈事项通知书》, 指出异常涉税指标,并要求企业对评估初步确定的疑点问题进行自查。评估小组由分管 局长带队,于 2006 年 4 月 28 日,在该局与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了当面约谈,约谈围绕 案头分析疑点逐一展开。疑点一:企业税负率只有 1.72%,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市平均税负。对这一问题, 企业财务人员列举了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原材料的价格增长速度过快。近年来由于国内、国际原料市场供应短缺,山东 又是全国造纸大省,造纸用主要材料麦草、氯气、火碱、木浆、煤等价格上涨较快。如麦草每吨价格由 2004 年的 520 元上涨到 2005 年的 560 元,每吨增长 40 元;氯气价格 61 由 2004 年的 1913.73 元/吨上涨到 2005 年的 2402.85 元/吨,每吨增长 489.12 元,火 碱每吨价格增长 13.64 元。煤炭每吨价格上涨 32 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税 负情况见下表。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税负情况表 原材料 名称 麦草 煤 氯气 火碱 合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税负 0.59%。二是吨纸原材料耗用量上涨。2005 年主要原料麦草、氯气、火碱、木浆等都出现 单耗过高的现象,原因是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为了适应客户需求,提高了纸的拉力和耐 折度,造成产品单位生产成本过高,平均 4380 元/吨纸。同时,销售价格相对增长慢, 平均 4440 元/吨纸,吨纸毛利率较低,仅为 1.4%,从而导致产品增值率低,造成企业 税负低。由于吨纸耗用原材料上涨影响企业税负情况见下表。吨纸耗用原材料上涨影响税负情况表 原材料 2004 年单位 2005 年单位 增 减 变 化 产 品 产 名称 麦草 煤 氯气 火碱 合计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吨纸耗用原材料上涨影响企业税负 0.71%。疑点二:有的农产品销售者的销售数量巨大,明显超出当地单位家庭所拥有土地的 生产能力。对这一问题,企业的解释是:首先保证没有虚开现象,至于销售数量巨大的属于极 个别现象,可能是土地承包大户。 62 2004 年价 格(元/吨) 520 428 1913.73 451.65 2005 年价 格(元/吨) 560 460 2402.85 465.29 增减变化 (元/吨) 40 32 489.12 13.64 购 进 数 量 影 响 金 额 税率 (吨) 248000 22796.61 8144 13200 (万元) 992 72.95 398.3 18.01 (%) 13 13 17 17 影响税 额 128.96 9.48 67.71 3.06 209.21 影响税 负(%) 0.36 0.03 0.19 0.01 0.59 影响金额 税率 (%) 13 13 17 17 影响税 额 113.11 33.3 94 18.16 258.57 影响税 负(%) 0.31 0.092 0.26 0.05 0.71 成本(元) 1300 393.76 248.78 401.48 成本(元) 1400 423.2 312.37 413.76 (元/吨) 100 29.44 63.59 12.28 量(吨) (万元) 87010 87010 87010 87010 870.1 256.16 553.3 106.8 疑点三:企业帐面反映的产成品数量比评估小组测算的产成品数量少 330 吨。对这一问题, 企业认为对一个年产八万多吨纸的企业来说, 产成品相差 300 多吨, 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拒绝给予合理解释。疑点四: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税金 2005 年比 2004 年增长 50%,对这一问题企业的 解释是企业规模扩大,2004 年 5 月份企业新上 2 万吨新项目,2004 年下半年试运行, 生产不正常,但到 2005 年下半年基本正式投产,所以造成 2005 年使用农产品收购凭证 比 2004 年多,抵扣比例比上年高。但当问到 2005 年农产品抵扣税金增长比例与销售收 入增长比例不匹配时,企业财务人员未做出合理解释。3、约谈结论 经约谈举证评估人员得出以下结论(1)对疑点一的解释影响企业税负 1.3%,企业税负可达 3.02%。但与全国全市平 均税负相比还有差距。(2)对疑点二、三的解释,太过牵强,这两点很可能就是造成企业税负低的直接 原因。(3)对疑点四的解释,由于新上项目导致 2005 年农产品抵扣进项税金比例比上年 增长, 但对农产品抵扣税金增长比例与销售收入增长比例不匹配, 企业未做出合理解释。(三)实地调查 1、调查缘由 评估人员认为通过约谈,企业解释的原材料上涨因素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 负,但对其他几个疑点的解释不尽合理或未作解释,企业低税负的原因还需要到生产经 营场所了解情况,审核有关账簿凭证。2、调查计划 评估小组人员展开实地核实前,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了 调查思路。一是企业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数量多,收购对象零星分散,流动性强,难 以逐一核实,必须先确定一定的范围,再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销售户进行核实、取证; 二是对评估测算与企业账面产成品的差额,企业存在产成品不入账的可能,需审核企业 账簿凭证,必要时核实其库存。3、调查手续 根据调查确定的思路,县局向企业发出了《纳税评估实地核实通知书》,经税源管 理部门批准,评估小组与 5 月 8 日到企业进行实地核实。 63 4、调查实施 (1)严格执行农产品抵扣政策,管住“进”口。在实地核实过程中, 评估人员根据该企业农产品收购材料占企业进项税比重大的特 点,将评估的重点放在农产品收购发票上。经分管局长批准,评估人员分为两个小组, 对本县及周遍县市的销售大户展开调查。调查结束后,两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即被调查户基本都是商贩或运输户。由于当地人均土地少,这些闲置的劳动力便从事贩 卖或运输麦草的生意,他们从外地收购麦草然后到该公司销售,该公司对其开具农产品 收购发票,抵扣了税款。看到评估人员手里拿着的对部分销售户的询问笔录,企业人员 无言以对。(2)合理运用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卡住“出”口 根据该行业麦草成品投入产出 2.5:1 的比例,根据麦草领用数量,按投入产出比例 测算, 可以产出成品 218350/2.5=87340 吨,比企业账面产出 87010 吨相差 330 吨。为 了弄清原因,经分管局长批准,评估小组于 5 月 10 日来到企业财务部,查看其账簿凭 证。在查看其往来账户时,发现该企业 05 年 3 月底从“应收账款”的借方转入“预收 账款”贷方 139 万元,而这 139 万元的预收款到 06 年 3 月底仍然挂帐,时间已长达一 年之久。由于目前书写纸属于买方市场,如此大额度的预收款,肯定不正常。为了进一 步弄清事实,评估人员要求核对其成品库保管帐。调来四个成品仓库的保管帐,发现 05 年年初和年底会计、仓库的发出数和结存数是一致的,05 年 3 月底的结存数也是一 致的,但 3 月底仓库保管帐的发出数比会计帐上的产成品发出数多 310 吨,与评估人员 发现的疑点三的数量基本吻合, 同时与 139 万元的预收款按平均单价计算出的数量对比 也基本相符。经评估人员的进一步追问, 财务人员找不出合适理由, 承认货物早已发出, 因对方没有索要发票而未作收入处理,长期挂在“预收账款”账户中。5、调查结论及意见 经实地调查,评估人员得出结论(1)农产品收购发票上出现频率高,销售量大的户,都是商贩或运输户,并非真 正的农产品生产者。该企业为抵扣这部分原材料的进项税, 而擅自改变农产品收购对象, 非法抵扣税款,经调查核实从中剔除不得抵扣的农产品收购发票 3478 份,合计税款 114.8 万元,应做进项税额转出。(2)评估人员按投入产出法测算的企业产成品的产量与企业账面产量所差的 330 吨,为企业少计产成品帐、货物发出因对方未索要发票而做收入处理,共少计收入 139 64 万元,需补缴增值税 20.2 万元。在证据面前,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人员不得不承认:一是由于纳税意识淡薄,政策 理解不透,认为从个体户或运输户中购进农产品也可以抵扣;二是认为发出购货因未开 具发票可以不做收入, 等开具发票后再做收入。最终, 企业在 《纳税评估实地核查笔录》 上签字认可。(四)评估处理 1、处理依据及意见 根据 《纳税评估实地核实笔录》 评估人员下达了 , 《纳税评估实地核实结论》 《纳 和 税评估情况报告》,对企业收购的商贩和运输户的农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 税暂行条例》 第九条 “纳税人购进货物未按规定取得扣税凭证的, 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的规定, 转出进项税额 114.8 万元。对企业发出货物未开票做销售收入的问题, 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三十三条第四款“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 物发出的当天”的规定,下达了调整账务通知书,补缴税款 20.2 万元。2、处理结果 通过约谈和调查核实,案头分析发现的疑点问题基本上得到了确认,企业共计应补 缴增值税 135 万元,同时加收滞纳金 8.2 万元。此后,企业按期足额缴纳了应补税款和 滞纳金,企业的税负也由 1.72%达到了 3.39%,超过了全省平均税负。三、评估建议 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企业一方面采取擅自改变农产品收购对象,达到虚抵虚扣税 款的目的;另一方面采用部分产成品不入账,少计销售收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而评 估人员以税负分析为中心,牢牢抓住企业物流的“进”“出”口,收到了良好效果。针 、 对本案例发现的问题,我们建议1、建立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长效机制,防止虚抵进项税额。一是严把用票资格审 核关,对农产品开票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严格把握,加强跟踪监控。二是严把收购对 象身份确认关,监控人员要定期到企业实地检查,抽查售货方是否为农业生产者个人且 销售货物是否属于自产的农业产品。三是严把抵扣关, 对农产品收购凭证实行 “先审核、 后抵扣”的办法。先审核,即监控人员在纳税申报之前,对纳税人当期准备申报的农产 品扣税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核,事前控制;后抵扣,即经过监控 人员审核无误的农产品扣税凭证准予抵扣进项税额。2、对非现金结算业务较多的企业,可要求纳税人预先确定农产品收购货款集中结 65 算账户,并办理备案手续,未通过指定的结算账户支付货款的,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同时,监控人员也可从资金方面逆向往前追查,核实收购业务的真实性,以及时发现无 货虚开、虚抵税款等不法行为。3、合理运用投入产出指标,开展企业应税能力评估。在充分调查测算的基础上研 究重点行业主导产品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指导基层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重点抓好三个环 节。一是选择企业适用的一种或者几种具有稳定关系的投入产出关键指标,二是做好企 业有关投入产出指标比例关系的约谈记录, 三是实地查证能够直接推断农产品原料消耗 的原始计量信息。4、找准行业特点和规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正确的评估思路和采取机智 灵活的评估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调查取证,保证评估的质量和成效。四、案例点评 1、案例概述 本案选择造纸行业中的低税负企业为评估对象,以税负分析为中心,以农产品收购 凭证和投入产出分析为突破口,依托评估指标开展分析评估,带动了全市造纸行业平均 税负的提高。截止 2006 年 6 月底,行业税负由 2005 年度的 3.44%提高到 4.08%,高于 全省同行业平均税负 0.89 个百分点,直接带来税收收入增长 704 万元。2、评估各环节的特点做法 在选案环节,依据行业税负测算结果,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和人工分析筛选,选准 对象。在评估分析环节,运用投入产出指标的评估指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分析 找出涉税疑点。在约谈举证环节,通过与企业财务人员座谈,深入了解分析企业可能在某个环节存 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实地核实的重点。在实地核实环节,通过对企业农产品收购信息进行筛选,管住“进”口,以及运用 投入产出法,卡住“出”口,找准企业存在的问题。3、对纳税评估的借鉴作用 通过对本案例的解剖,为加强农产品收购凭证以及废旧物资抵扣凭证、海关完税凭 证、货运发票抵扣管理提供了经验做法。同时,本案例也为进一步深化纳税评估带来启 示,即在税源管理工作中,不能只关注税负偏低的行业,而忽视对税负正常或偏高行业 的管理,应针对各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人机结合,点面结合,通过纵向、横向对 66 比分析,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加强监控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加强纳税评估 建立医药零售行业长效管理机制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青岛市国税局按照细分行业评估要求,注重经济与税收关联分析,从《统计年鉴》 中发现:近年来“医药零售行业”税收增长缓慢,05 年全年申报应税销售收入 47523 万元,与统计部门公布的行业零售销售收入 72218 万元相差较大,行业税收管理存在问 题。为此,拓宽外部信息渠道,从医保部门获取“医保卡”信息,与纳税申报信息比对 筛选疑点纳税人。经过实证调查,集体约谈纳税人,进行评估。在稽查部门配合下,该 行业纳税人共补缴税款 1005.2 万元。之后,整合行业税收管理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措 施,制定长效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半年内该行业纳税人申报应纳税款增加 1274 万元, 同比增长 54%。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按照细分行业评估要求,评估分析部门通过经济指标与税收指标关联分析发现:近 年来“医药零售行业”税收增长缓慢,行业税收贡献率偏低,其中 05 年全年缴纳增值 税只有 1106 万元,申报应税销售收入 47523 万元,与统计部门公布的行业零售销售收 入 72218 万元相差较大,仅略高于社会上估计的医保卡结算收入 36000 万元(包括医院 刷卡结算额,数据来源于 inter 网信息) ,初步判断该行业存在一定的税收管理问题, 纳入评估重点行业范围。(二)问题分析和实证调查 1、 行业基本情况分析。我市医药零售行业的基本情况是截止 2005 年 12 月 31 日, 共有医药零售纳税人 1576 户,其中独立核算纳税人 719 户,非独立核算纳税人 857 户, 独立核算纳税人中一般纳税人 45 户,小规模纳税人 331 户,个体双定户 343 户。该行 业总的特点是:大型企业占比小、个体工商业户占比高、 “非独立核算”的连锁店多、 地域分布不均衡。2、通过外部数据信息比对,确定问题范围。青岛市国税局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从 67 市综合治税渠道和财源建设办公室获取了 05 年医疗保险卡结算信息,通过与医药零售 行业纳税人申报信息比对,结合增值税纳税类型、经济类型和是否连锁经营等因素进行 分类分析,发现该行业纳税人不同程度地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少计销项税额的问题。进一 步与纳税人征管信息进行比对,发现有 44 户纳税人未在国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已经 办理税务登记的独立核算的纳税人中, 120 户纳税人申报应税销售收入小于医疗保险 有 卡结算收入, 收入差额合计竟高达 5300 万元, 是疑点纳税人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 2603 万元的 2.03 倍。个别纳税人销售收入相差高过 40 倍。至此我们认为该行业存在的税收 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突破口选择在如何核实纳税人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上。如表医保卡收入与增值税申报收入比对表 基层局 市南 市北 四方 李沧 城阳 崂山 开发区 合计 户数 24 34 26 14 7 6 9 120 医保卡收入 1073 2986 1914 999 273 56 602 7903 申报收入 447 1277 296 449 46 7 81 2603 差额 626 1709 1618 550 227 49 521 5300 单位:万元 税务估算收入 3755 10451 6699 3496 955 196 2107 27660 3、实证调查,剖析问题。为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市局相关部门联合稽查部门通过对经济性质、税负率、销售额变动率、投资规模、销售 毛利率和地域分布等因素综合分析,筛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纳税人,进行实证调查。调查中发现:处于城市繁华地段的大型医药零售商店(简称药店)医保卡收入占全部销 售收入比例在 50%以上,处于城市偏僻道路的药店医保卡收入占比也不会低于 20%。调 查中还发现,稍具规模的药店都会设置医保卡收款机和银行 POS 收款机。通过实地蹲点 测算,大多数药店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所收取的现金、银行卡(包括支票) 、医保卡销 售收入比例在 7:1:2 左右。至此,我们抓住了纳税人少申报销售收入环节的关键点, 为下一步问题的定性和定量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实证调查中,我们归纳了行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医药零售行业纳税人多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普遍存在会计核算水平低、 68 帐证不全、不设库存明细帐的问题,有的纳税人甚至设置“两套帐”欺骗税务部门,工 作中难以从帐面上获得准确商品销售数量和相关成本情况。个别个体药店竟然不按规定 办理税务登记,逃避纳税。2)由于医药零售行业内部竞争激烈,房租、水电、工资的增长,部分医药零售纳 税人为获得高盈利,往往铤而走险,直接以少申报收入的方式进行偷税来赚取利润。这 部分应税销售收入基本是不需要开具发票的现金交易,难以核实具体数额。3)在普通发票的使用上存在随意变更品名,开具大头小尾、阴阳票的现象。从以上问题我们找出了税收管理环节上的薄弱点,从确定销售收入的关键点入手, 采取相对应管理措施,强化行业管理,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打下基础。(三)立项评估 1、全面部署行业评估工作。市局成立项目组,由征管处牵头,流转税处、所得税 处和信息中心等部门配合,借助工作讲评会制度,围绕“行业精细化管理”这一主线, 结合实证案例“XX 大药房”的纳税情况进行解剖分析( “XX 大药房”经营规模已经达到 营业面积 300 平方,年租金近 40 万元,职工 30 多人,拥有 4 台医保刷卡机的状况,申 报销售收入只有 8000 元/月) ,提出评估立项要求,全面部署行业评估工作。2、通过集体约谈的方式组织纳税人自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 法》的要求,市局将包括非独立核算纳税人在内的 1072 户医药零售行业纳税人疑点资 料下发基层局,由基层局专门召开纳税人集体约谈会议,提醒纳税人存在的税收问题, 同时进行纳税辅导,鼓励纳税人自查自纠,进行补税,并要求纳税人在自查过程中填写 《纳税人自查表》 ,填报与其申报纳税密切相关的信息。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让纳税人自 行申报补缴税款,还可以直接掌握每个纳税人的基本情况,从整个行业管理的角度掌握 第一手资料,为总结行业规律、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打下基础。《纳税人自查表》中除要 求纳税人填写从业人员、资金状况、经营面积、实际所在街道、联营连锁经营等基本情 况外,还重点设计了“应税销售收入”栏目,即将申报应税销售收入分为:医保卡销售 收入、现金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三栏,实行了销售收入分类申报。这样既促使纳税 人真实填报,又便于管理员审核和判断。由于税务机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在纳税人自查中,绝大部分纳税人在自查中能够 积极申报补税,在纳税人自查开始的短短 5 天内,就有 189 户个体纳税人主动补缴税款 101 万元,加上后期纳税人自查和所得税汇算清缴,共补缴各类税款 459.2 万元。这样 不仅解决税务机关人力不足、个体征税取证难度大等问题,还在行业内部形成相互监督 69 纳税的良好局面,提高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3、抓住问题不放,对不自查和自查质量不高的纳税人进行评估。经过与纳税人约 谈和纳税人自查后,我们根据纳税人自查结果,组织人员对纳税人自查表中有关信息进 行了数据采集,通过对纳税人之间的横向分析和与其报送的人员、资金、区域、连锁情 况的相关分析, 以及现金销售收入、 银行卡销售收入、 医保卡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分析, 发现部分纳税人自查后仍有收入申报异常的现象,经过再加工分析,找出没有自查、自 查质量不高的疑点纳税人 352 户,通过《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纳税评估模块》组织人 员进行评估。为保证评估质量,我们利用软件互联功能,将需要评估的 352 户纳税人资料直接通 过“管理员待办事宜”下达到基层,并要求管理员通过个别约谈、实地蹲点、问题分析 等方式,有理有据测算纳税人应税销售收入,实事求是地进行填写《评估约谈记录》 、 《工作底稿》和核定纳税人应纳税款。根据实证调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有医保卡收款机的医药零售纳税人现金销售收入、 银行卡销售收入、医保卡销售收入在 7:1:2 左右比例规律,提出用“现金比例确认收 入法”测算纳税人全年销售收入。便于基层正确推断纳税人应税销售收入,作为评估约 谈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公式如下纳税人计算期销售收入(含税)=计算期医保卡销售收入(外部信息获取)+计算期 银行卡销售收入(外部信息获取或按比例测算)+计算期医保卡销售收入*现金销售收入 与医保卡销售收入比例 7/2*修正值(取值范围 0.3-1) 对经营规模小没有设置医保卡收款机的纳税人采取保本费用测算法和同地域同行 业比较法相结合的办法测算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工作中, 由于工作责任明确、 方法得当, 基层管理员都积极稳妥落实此次评估工作。对于在约谈中对估测的应税销售收入有异议又提供不出证据的纳税人, 采取逐户到纳税 人实际经营地进行实地调查的方式核实销售收入。调查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管理员以普 通消费者的身份与柜台工作人员聊天摸底;有的基层局聘请电脑专家,在保证纳税人商 业秘密不被泄露的情况下, 对实行计算机记帐和管理的纳税人进行当场解码检查并统计 销售收入;有的管理员为防止纳税人利用假帐蒙混过关,采取对发票、收据进行突击抽 查,并与帐簿核对等办法,核实纳税人应税销售收入。有的管理员学会关联性分析,对 经营本地药品的药店进行上游开票单位数据分析,查看其进货量是否真实。总之,在掌 握纳税人基本销售情况后,与法人代表约谈,结合商品库存情况和现有帐证情况,有理 70 有据的核定应纳税款。同时,我们也本着依法治税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落实每个纳税人应税销售收入。如 在对“XX 青岛药店有限责任公司”蹲点落实时,管理员不间断连续三天记录企业现金 收入, 发现该单位销售的冬虫夏草、 燕窝、 西洋参等保健品, 刷医保卡消费的顾客较多, 占其全部收入的 79%。根据此种情况我们及时加以调整定额,实事求是地核定补缴税款 32 万元,妥善解决征税问题。评估实施过程中,加强与稽查合作,对于经评估有故意偷税行为的纳税人、拒不配 合评估工作的纳税人坚决移交稽查部门,按照有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严格查处。此次评 估部门共移交稽查部门 45 户纳税人,查补税款共 196 万元,加征滞纳金 10 万元,罚款 239 万元。形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保证评估疑案的有效落实,净化纳 税环境。(四)行业评估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全市医药零售行业评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查找到 44 户漏征漏管纳税人,加强了税务登记管理。二是通过稽查、纳税人自查和管理员评估等 工作,共挽回税款 1005.2 万元,其中:稽查局查处 45 户纳税人,补缴税款 196 万元, 加征滞纳金 10 万元, 罚款 239 万元; 1072 户纳税人进行自查, 由 补缴税款 449.2 万元, 管理员评估 352 户,补缴税款 108 万元,加征滞纳金 3 万元。三者合计 1005.2 万元。三是行业评估后纳税人申报真实性显著提高。据统计,06 年 1-9 月全市医药零售行业 共申报增值税 3614 万元,比去年同期 2340 万元增加 1274 万元,增长 54%。而个体医 药零售商店的定税额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全市平均调高 121%,最高幅度达到 348%, 有 114 户纳税人由起征点以下调整到起征点以上。三、评估建议 确立长效管理办法是行业管理的目的,也是行业管理理念的精髓。把握行业特点和 规律,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是确立长效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 确税务机关各岗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我们在现有征管体制和组织框架内,结合医药 零售行业专项治理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基层好的做法,归纳提炼出行业日常管理 方法,通过研究论证,以青国税函〔2006〕97 号文件下发了《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医药 零售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办法》主要针对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参照行业特点 。和规律,规定了针对行业纳税人登记、发票和税控收款机管理、纳税申报、帐簿管理和 连锁经营和个体税收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措施。 71 1、在税务登记环节,制定“三比对一巡查”的管理措施。针对纳税人不办理税务 登记、不设置帐簿,逃避纳税义务的问题,制定“三比对一巡查”的管理措施。“三比 对”是指该行业纳税人国地税登记信息比对、国税登记信息与工商信息比对、国税申报 信息与医保卡用户结算信息比对。“一巡查”是指对行业治理过程中发现的不设帐簿的 纳税人, 《青岛市纳税人分类管理办法》 按照 的要求降为 C 类纳税人, 由管理员按月 (季) 实施定期现场核查。2、在发票管理环节,大力推行税控收款机的使用。针对纳税人在普通发票使用上 存在随意变更品名,开具大头小尾、阴阳票的问题,我们确定要在医药零售行业推广使 用税控收款机。对于使用税控收款机、银行 POS 机和医保卡收款机的纳税人,保证其发 票用量; 对于未使用税控收款机、 银行 POS 机和医保卡收款机的纳税人严格限制用票量, 并按最低票面版本提供发票;对于未使用税控收款机、银行 POS 机和医保卡收款机且现 金收入占医保卡收入 20%以下的,要实行监管代开发票管理。3、 在纳税申报管理上, 提出实行分类申报的要求。针对纳税人少申报收入的问题, 为了便于管理员及时发现问题,我们采取销售收入分类申报方式。即在正常的纳税申报 的同时,要求纳税人分别对现金、医保卡和其他销售收入进行分项填写,凡是当期现金 销售收入占医保卡销售收入 20%以下的,引入现场核查理念,要求管理员必须实地蹲点 落实应税销售收入的真实性。与此同时我们还综合规定了 “现金比例确认收入法” “单 和 位面积确认收入法”的公式,规范一线作文工作人员核定应纳税款的计算。4、针对部分非独立核算纳税人不设帐簿或纳税资料信息不全的问题,我们结合跨 市、地、区经营汇总纳税的要求做出具体规定: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对本市内所有 分支机构纳税人的帐簿或纳税资料信息进行备案监督, 分支机构没有设置帐簿或纳税资 料信息不全的,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总机构核定其应纳税款。5、针对医药零售行业个体双定户多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及时修改核定征收办法和 定税系统的参数指标。将房屋租金、从业人员情况纳入医药零售行业定税的主要参考标 准。另一方面对使用医保卡收款机和银行 POS 机的大型个体药店恢复申报征收,其纳税 申报时也实行销售收入分类申报, 这样既提高纳税人申报真实性又避免管理员核定不实 的问题。四、本案点评 本案选择小行业整体纳税人作为评估对象,着眼于细分行业的精细化管理,从经 济与税收的关联分析入手,加强外部信息综合利用,通过分析比对“医保卡”信息和纳 72 税人申报信息,突破行业管理难点,抓住行业管理关键环节,针对税收违规行为的共性 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制定行业管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是提高税源管理质量的有效 途径。在选案环节,突出加强税收分析、拓宽信息渠道来源的重要性,实现多元化选案。在评估分析关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支持,在市局数据分析、实证调查的基础上, 部署基层局落实。提高选取疑点纳税人的准确度。在约谈举证环节,采取集体约谈和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纳税人自查纠错, 提高工作效率和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在评估结案环节,注重工作成果的转化,及时分析评估中发现的行业管理的薄弱 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制定行业管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满足税源管理科学化、精 细化要求。本案取得信息化支持,利用纳税评估软件管理工作,加强工作组织、监督和落实。实现信息化运转是本案的又一大“亮点” 。 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浙江省绍兴市地税局第二税务分局 2004 年组织开展了以检查盲点企业、重点税源 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企业等作为主要纳税评估对象的 2003 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专项评 估工作。在开展纳税评估中采取人机分析结合、评查结合的办法,对辖区内上述纳税人 的财务状况、纳税申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评析,发现绍兴市某纺织企业亏损的真实性以 及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的纳税存在疑点,于是采取约谈举证的方式,对评析的疑点问题 进行核实,在核实纳税申报差异的基础上指导纳税人解缴漏缴个人所得税、印花税以及 税款滞纳金 54.86 万元,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992.32 万元。绍兴市某纺织企业系集体企业,成立于 1984 年,主要生产涤纶织品,该企业 2003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8465.59 万元,申报入库各项地方税收合计 569.69 万元。二、案例介绍 73 (一)分析选案 1、运用资料分析,发现疑点问题。通过对税务登记资料、2002 年度、2003 年度纳 税申报资料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包括征管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进行系统 审核分析比对,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疑点问题疑点一:2003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84655845.67 元,帐面利润-11174711.75 元, 比对 2002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73681019.83 元, 帐面利润 55533754.18 元, 差距较大? 是否有销售不入账,是否有多列成本少记收入,其亏损是否真实? 疑点二2003 年企业计提机器设备折旧 62387682.28 元, 据计算折旧率达到 10.85%, 高于按税法规定最低折旧年限计算的机器设备折旧率。疑点三:2002 年有代扣代缴利息、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职工集资利息)申报 入库,2003 年度没有代扣利息个人所得税入库;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费用支出较大, 2003 年支出额达 26839997.65 元,其他应付款期末挂帐余额有 19649666.25 元,当年 有无支付职工集资息,其具体内容需进一步核实。2、评估对象确定。根据资料分析情况,将该企业列为纳税评估对象,并着重评估该纳税人的成本结转 和费用列支的正确性以及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真实性上。(二)约谈举证 发现疑问后,按照纳税评估规程,评估人员向该企业发出了纳税评估《约谈举证通知书》 ,要求 企业财务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以上疑点问题,进行举证说明;并在约谈前精心准备约谈 提纲,做到有的放矢。在约谈举证过程中,评估人员首先要求被约谈人员介绍本企业的生产经 营状况、财务会计制度及帐户处理方法、产品销售和货款结算方式等基本情况。然后对评估中 发现的疑点问题,要求被约谈人员逐一进行解释,特别要求以充足的事实依据说明其亏损的原 因,并责令企业提供有效的原始材料进行举证。1、对于企业亏损原因。企业解释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涤纶 织品,由于当年市场销售形势不佳,原材料价格上升,而产品销售价格反而下降,2003 年度主 营业务收入只比 2002 年度增加 1097 万元, 而主营业务成本却增加 6514 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率 从原来的 86.8%上升到 95.8%;二是该企业 2002 年以前是福利企业,一年享受增值税返还的补 贴收入有 2200 万元左右,从 2003 年开始已取消福利企业资格,这笔补贴收入就没有了。 2、对于机器设备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问题。企业承认由于纺织企业设备更新较快, 所以对主要设备是按 8 年来加速计提折旧,而根据税法规定机器设备最低折旧年限为 74 10 年,确实多提了折旧,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对于财务费用的支出情况及有无支付职工集资利息问题。企业解释由于企业自 有流动资金比较紧张,因此对外借款比较多,其中大部分是向银行借款,也有少部分是 向外单位临时拆借资金和向本企业职工集资款, 在向银行借款方面有部分根据银行要求 是按承兑方式操作的;由于借款多,所以财务费用支出也较大,但主要是向银行支付的 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也有少部分支付企业间临时拆借资金利息和职工集资利息,由于工 作疏忽,支付个人集资利息部分未代扣代缴 20%个人所得税。4、对于其他应付款余额明细内容。企业解释,其中一笔是应付 2003 年 12 月份的 电费 667 万元,已在 2004 年 1 月支付;一笔是已提取未使用的职工教育费 100 多万元; 其余就是向其他企业借款和企业职工内部集资款尚未归还的余额。5、评查结合,督促企业自查补报。通过与企业财务负责人的约谈,评估人员感觉到问题基本清楚,但有些问题需进一 步核实,如企业在解释向银行借款时部分是通过承兑方式进行,而承兑时企业必须提供 购销合同,这部分合同有否缴纳印花税,尚待核实。于是,评估人员向企业说明,纳税 评估是鉴于企业纳税申报之后税务稽查之前的一种税务管理行为, 目的是促进纳税人真 实、准确、合法地进行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的处理也不同于税务稽查,对于评估发现的 因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问题,企业可 作自查补报处理,但对于评估中的疑点问题,企业解释不清楚、又不补报的,或者有偷 税等违法嫌疑的,则移送稽查部门进一步查处。逐步使企业主动警省,对评估有了比较 清醒的认识,积极配合评估工作,主动承认这部分承兑购销合同和部分财产保险、租赁 合同也未申报印花税,还承认有一部分费用列支不符合税法规定应作纳税调整。评估人 员对该企业主动提供的与其疑点相关的有效的原始举证材料(帐簿、凭证)进行了详细 的深入的查看,通过核实,最后认定该企业 2003 年主要存在如下违法事实:一是支付 职工集资利息 1924892.32 元, 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是承兑购销合同 462797452.44 元、财产保险合同 483912.33 元、财产租赁合同 190000 元未申报缴纳印花税;三是在 税前成本费用列支上,多提机器设备折旧 8890879.84 元、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标准 多列支企业拆借资金利息和职工集资利息 499563.59 元、 业务招待费超列 260875 元 (在 其他科目列支,业务招待费已超标) 、以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列支其他费用 369489 元,列 支罚款滞纳金 41947.28 元。(三)评估处理 75 浙江省绍兴市地税局第二税务分局以提示函形式向企业告知上述涉税问题, 要求企 业核实后自纠。该企业对上述评估提示内容查核后,及时、主动申请补缴了税款、滞纳 金计 548618.17 元,并对相应的账务进行了调整。具体申报缴纳项目有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384978.46 元。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补缴印花税 139513.10 元。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9923241.61 元 , 调 整 后 当 年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为 -1251470.14 元 ( 企 业 申 报 数 为 -11174711.75 元)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所滞纳的税款加收滞 纳金 24126.61 元。三、案例点评 (一)纳税评估对象的确定要有科学性,要采用“人机结合”选户法来确定评估对 象。日常税源管理人员在日常户管资料台帐的登记、审核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将发现的 一些可疑户和可疑的问题,及时提供给评估对象确定岗位人员,作为当期纳税评估的可 选户对象。评估对象确定岗位人员再根据计算机稽核对比参数的提示,确定当期评估对 象。这样,可以更有效的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减少选户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使评估分 析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对纳税评估企业的资料审核分析要加强比对。评估人员要加强纳税人的日常 调查,重点掌握其生产经营动态变化,要加强对纳税人财务、申报资料真实性等方面的 审核,充分灵活地利用纳税评估中的各种指标,加强横向、纵向数据信息的采集比对, 对涉税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税收疑点和问题,尽可能在管理环节消除隐患,降低税 收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审核分析作为加强日常税源管理重要手段之一的作用。(三)要充分做好约谈前的准备工作,灵活运用询问手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估人员应在约谈前,根据评估分析的不同疑点问题,拟定详细的约谈提纲,使约谈过 程更具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做到心中有数, 防止盲目询问而使约谈陷入僵局, 只有经过事先认真充分的准备再和企业约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 约谈方式的正确运用是澄清和确认疑点涉税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在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 经营和纳税情况的基础上,以理服人,以事实为依据,宣讲纳税评估对企业带来的好处 76 以及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区别。通过宣传说服,使企业减轻怕被罚款的思想负担;其 次在疑点还没有完全确认前,不要急于找企业约谈,应以不同的方式经过多次反复询问 了解情况后,再进行约谈,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三是询问的问题必须运用辩证思 维的方法,步步为营,抓住主要矛盾。约谈中如能从被询问人的问答发现新线索,则要 灵活机动抓住新线索进行询问,防止被已拟定的询问提纲锁定思路,对新线索要追根问 底,绝不能轻易放过。对于已明朗的、纳税人无推让余地的疑点,要抓住其要害,开门 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迅速突破其心理防线,提高约谈效率。(四) 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税源监控水平。通过纳税评估由企业自查自纠,既履 行了纳税义务,又切实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这确实是个税企双赢的好办法,这样有利 于促进企业规范核算,增强纳税意识,提高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评 估人员进一步精通税收政策,提高评估约谈技巧,增强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快速运算 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水平;有利于税务部门强化对纳税人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防止税收流失,加强税源监控。 巧立名目延迟纳税 抓住本质深入评估 X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陕西 X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 1 月,法人代表郑 XX,注册资金五千万 元,注册地址西安市尚德路1XX 号。主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开发、环保项目开发、 高科技项目投资、物业管理、房地产销售等。该公司从 2005 年 9 月起开发西安市重点 建设项目“XX 商贸中心” ,预计投资总额 6 个多亿,商用楼主体投资额为 2 个多亿,目 前正处于建设施工阶段。2006 年, 西安市地方税务局以房地产行业评估为切入点,在 全系统组织开展了房地产行业的专项纳税评估工作。西安市地方税务局新城分局按照市 局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专项纳税评估的要求,根据征管信息系统提示,于 5 月初将陕西 X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列为重点纳税评估对象。由新城分局征管科牵头,成立专项评估 小组,所辖长乐西路税务所具体实施纳税评估。评估工作历时一个月,评估人员以征管 77 信息系统为依托,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合理性分析等方法,抓住本质,深入评估, 历经案头分析、实地核查、约谈举证及二次核查约谈、评定处理等环节,至 6 月 8 日, 评估处理终结。陕西 X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动申报缴纳了所收“诚意金”应当缴纳的 营业税、城建税等共计 1027 万元,并预缴土地增值税 200 万元。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1、选案背景。2006 年, 西安市地方税务局在 04、05 年拓展和推广纳税评估工作 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评估工作,积极探索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途径,基于对 以下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 选取房地产行业作为行业评估的切入点, 在全系统开展了 房地产行业的专项纳税评估工作。首先,我们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近几年,我市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房地 产开发速度逐年大幅提高, 全社会完成投资额每年增幅均达到 40-60%。而从房地产业税 收收入水平看,虽然近几年该行业缴纳税款在地方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 其税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其经济增长速度,实际税负和应纳税额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 距。因此,我们认为开展房地产行业专项纳税评估是强化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要举措。2003 年-2005 年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入库统计表 单位:万元 时间 税种 合计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城建税 房产税 印花税 城镇土地税用税 土地增值税 2003 年 入库金额 48459 35548 5433 1168 2328 2254 601 1117 8 同比增减 入库金额 17811 12536 2077 577 832 838 317 751 -39 61914 47213 5763 2442 2795 2055 633 971 39 2004 年 同比增减 13455 11665 330 1274 467 -199 32 -146 31 2005 年 入库金额 同比增减 97243 60941 10668 7423 5200 4624 1290 2792 4300 35329 13728 4905 4981 2405 2569 657 1821 4261 78 车船税 2 1 3 1 5 2 其次,通过征管与稽查的良性互动,根据稽查部门反馈的信息分析,房地产行业普 遍存在偷逃税现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行业由于具有投资金额大,经营周期长,缴纳税 种复杂等特点,在地税部门共涉及 11 个税种,日常征管难度较大,一直是税收管理中 的热点和难点行业之一。去年年初,我局稽查部门根据群众举报线索,通过检查发现西 安市 XX 房地产开发公司存在有重大偷逃税嫌疑,共查补入库税款及罚款 2800 多万元。因此,我们认为开展房地产行业专项纳税评估是规范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第三, 从社会大众对房地产行业的普遍反映看, 该行业既是另人羡慕的 “财富巨人” , 同时也是暗箱操作的“纳税侏儒” 。在去年公布的“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中,前 300 名内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社会反响很大。同时,从外省市,特别是从北京、广州等经 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地税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检查情况来看, 房地产企业问题发现率普遍 较高,查处的涉税金额也较大。因此,开发公司存在有重大偷逃税嫌疑,共查补入库税 款及罚款 2800 多万元。因此,开展房地产行业专项纳税评估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的当务之急。2、 对象筛选。西安市地方税务局新城分局按照市局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专项纳税评 估的要求,应用纳税评估软件,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利用所掌握的企业数据信息,对 所辖房地产行业纳税人开展评估。5 月初,根据系统提示,陕西 X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所申报的 06 年 1—4 月“主营业务收入”为 0,却缴纳营业税等共计 400 余万元,出现 矛盾。同时,评估人员根据日常工作积累和收集到的一些外部信息反映,该企业正在开 发的“XX 商贸中心”属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预售情况良好。而 该企业纳税额明显偏低,是否将预售收入全额申报纳税存在疑点,于是新城分局将该企 业列为纳税评估对象。3、评估分析。根据以上疑点,评估人员进行了深入地审核分析,通过征管信息系 统对该企业相关涉税信息进行了查询检索,同时,对该企业 2006 年度纳税申报表、财 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涉税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案头分析比对,并综合日常掌 握的该企业经营情况,进一步发现了以下疑点疑点 1:往来账户变动幅度大。通过案头分析反映,该企业 2 月末预收账款余额 为 0,3 月末余额为 4000 万元,4 月末余额为 7960 万元;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 应付款等往来账户期末余额也较大,均在千万以上,同项目开发前账户期末余额对比, 79 变动幅度均超过了 800% (见附表一) ;特别是“其他应付款”贷方余额畸高,截止 06 年 4 月 30 日达 249,23 万元,而项目开发前该账户余额为 0,具有较大疑点。相关往来账户余额对比表 附表一 应付账款 账 户余额 项目开发前 项目开发后 变动率 442 4433 902.92% 预付账款 账 户余额 1543 14827 860.92% 0 7960 预收账款 账 户余额 单位:万元 其它应付款账 户余额 0 24923 余额畸高 疑点 2:印花税缴纳增幅过高。该公司 2004 年度缴纳印花税 170 元,2005 年度 缴纳印花税 60025 元。上述两个年度仅缴纳了印花税,增长率达到 353 倍,变动明显异 常。4、实地核查。针对以上疑点,评估人员并没有急于约谈纳税人,而是对该公司的 有关账务处理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实地核查。通过查看该公司 05、06 年度会计总账、分类明细账,又掌握了以下情况(1)该 公司 05 年 9 月刚开始项目施工,目前正处于建设施工阶段,未产生收入,预收账款余 额 7960 万元为收取的购买者已基本全额付清的预售款项, 年 1—4 月申报缴纳的 400 06 余万元即为这部分税款。(2)应付账款、预付账款记载的是企业材料款、施工款等正常 往来,因该项目投资大,故货币资金流动频繁、金额大,往来账户变动幅度同项目投资 额度成正比,属正常变动。(3)该公司 05 年度签定了商用楼建筑施工合同,所缴印花 税为施工合同和帐簿应当缴纳的税款。这些情况消除了前一阶段评估分析所发现的部分 疑点。但评估人员在对其他应付款账户分类明细账进行核查时,发现其贷方明细纪录的 大多为个人,经查看凭证所附收据,内容为收取个人的“诚意金” (所开收据上使用的 名称) 。这一新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评估人员的疑惑。 04、05 年印花税缴纳情况纵向对比图 80 100000 50000 170 0 2004年 增长率达到353 倍,变动明显异常 60025 2005年 单位:元 5、约谈举证。掌握了进一步的疑点后,评估人员立即向陕西 XX 投资发展有限公 司下发了《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 ,请财务总监及有关财务人员于 5 月 9 日上午在该公 司说明情况。通过约谈获知,这些其他应付款为该公司收取的客户为购买“XX 商贸中 心”铺面产权而提前支付的“诚意金” 。据该企业财务人员解释,该款项是商户为表达 购买“XX 商贸中心”铺面产权诚意所支付的“押金” 。评估人员对这一款项是否属于应税收入界定不准,经新城分局专项评估小组研究 分析,认为须进一步对企业预售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建筑总面积、商铺间数商铺面 积、售价、预售数量等相关信息,同时了解“诚意金”的涵义,随即进行了二次核查约 谈。6、二次核查约谈。5 月 10 日,专项评估小组人员前往“XX 商贸中心”销售部进 一步调查情况。据销售人员介绍,该中心共 8 层,建筑面积近 10 万平米,除 8 楼为办 公区外,其余均为商铺,约有 4000 间。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加之出售的是商铺的全产 权,因而预售比较火爆。但因正处于建设期间,具体每间铺面的售价没有确定,购买者 一般先签订购买协议,并预付 2 万—10 万元不等的“诚意金” 。商户支付的“诚意金” 最终不再退还,而是在竣工结算后,从实际售价中扣除。目前,约有一半左右的铺面已 被预定。了解到该情况后,纳税评估人员当场从销售部调走若干购买协议复印件,并找 到了部分签约人,取得了相关笔录。5 月 11 日,新城分局专项评估小组人员再次前往该公司,第二次约谈了财务总监 周 XX。开始,周 XX 否认了预售人员的说法,一口咬定“诚意金”属“押金” ,肯定退 还。但是在评估人员向其出示了调查取证的购买协议复印件和签约人笔录后,该公司财 务总监半晌无语,在事实面前,周 XX 最终承认预售人员的说法是准确的,并主动提供 81 了有关合同、凭证、账簿、 “诚意金”收据,供评估人员查验。鉴于此,经过请示税政 部门,评估人员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诚意金”认定为陕西 XX 投资公司收取 的销售商铺的预收款项,应当在收取时缴纳流转税。7、 评估结果处理。评估人员向陕西 X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及有关人员解 释了有关税收政策及法律责任,该公司表示自愿补缴。于 6 月 8 日主动申报缴纳了所收 “诚意金”应当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等共计 1027 万元,并预缴土地增值税 200 万元。三、评估建议。(一)纳税评估工作要取得良好成效,必须走人机结合的道路。通过近几年纳税评 估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纳税评估工作必须走人机结合的道路。一方面,评估工作 要取得较高的质量与效率,必须依托信息化作出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评估工作又必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税务人员从长期的税源管理实践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对纳税 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分析。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缺少了哪 一方面,评估工作都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 到“两手抓” ,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评估人员素质。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对数 据信息的采集和占有又是关键,数据来源的广泛性、真实性、及时性是纳税评估信息化 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也是目前全国税务系统推广纳税评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制约因素 和瓶颈。因此,做好数据采集,提高数据来源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及时性是我们开展纳 税评估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同时,要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评估人 员的素质和评估能力,在评估中做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 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纳税评估人员要做税收征管的多面手,不仅要懂得税收 知识,还必须懂得企业生产经营知识和财务知识,掌握其规模及生产经营等情况,并注 重对评估对象各类外部信息的收集, 从而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和纳税行为进行定性与定 量分析。(二)收取定金及售房款后不及时申报纳税仍是目前房地产企业最普遍、最主要 的涉税问题。房地产行业是近年来的投资热点,但泡沫化倾向严重,为此国务院连续发 文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规范。从税收角度说,多数房地产商没能真实、足额的完税,偷漏 现象严重,手段花样不断翻新。当前,西安市类同本案例的商用房预售就形成了这样一 种风气, 开发商为了推迟纳税时间, 缓解货币资金的压力, 对其预售收入定义了新名词, 如“诚意金”“转租权费”“经营权买断费”“营业投资款”等。对于这样一些开发商 、 、 、 创造的新名词,税收管理员往往比较茫然,无法确定这些“金”“费”是否应当纳税, 、 82 或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对此,评估人员应特别予以关注。同时,在日常征管中,应对房 地产企业进行重点管理、长期跟踪、建立专档。特别是对项目工期较长的应设置专人进 行跟踪管理,及时对每一工程环节所涉及的税种作全面深入的调查核实,提醒企业在相 关环节缴纳有关税款。(三)纳税评估工作是进一步挖掘税源管理深度,提高征管能力和水平,促进税 收任务完成的有力手段。促进税收任务完成必须通过加强征管,必须通过深化、强化税 源管理,通过高层次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而不能束手无策或盲目地眉毛胡子一把 抓。而纳税评估正是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税收任务完成的一项有力的征 管手段。西安市地方税务局新城分局 06 年税收任务存在较大缺口,形势十分紧迫,在 此情况下,该局把房地产业专项评估工作作为堵塞漏洞,强化管理,促进税收收入的一 项重要措施,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房地产业专项评估共补税 1435.6 万 元,并已全部入库,有力地缓解了税收压力,确保了税收任务的持续稳定增长。四、案例点评 本案例评估类型为专项评估, 评估税种为所有涉及税种, 评估对象为房地产开发 企业,询问核实的方式为当面约谈和实地核查, 评估结论为差异符合性结论。本案例反映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比较典型,触及了房地产行业在征收管理中存在 的普遍性问题,其处理方法和结果,对加强房地产行业日常征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 效率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本案中,评估人员前期评估分析比较充分,适时开 展实地核查,将评估逐步引向深入。在评估过程中,未被开发商巧立名目、延迟纳税的 行为所迷惑,通过二次核查约谈,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同时,评估人员除从税收层面进 行技术分析外,注重对评估对象相关外部信息的收集掌握,为纳税评估疑点的发现提供 了有益线索。 科学分析 评查互动 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 一、内容提要 83 西安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于 2003 年 7 月 10 日, 2003 年 8 月 7 日申请认定为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 年 9 月 1 日批准纳入防伪税控。税收管理员在对辖区一般纳 税人申报资料进行初审时,发现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税负下降幅度很大,2005 年 10 月 被碑林区国家税务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 纳税评估岗位人员会同分管税收管理员运用相 关比率、相关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其实施评估。2005 年 10 月 21 日移送稽查局,11 月 3 日,稽查处理终结,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76 份,抵扣进 项税额 839635.19 元;隐瞒销售额 582439.57 元;错用税率少申报销项税额 86681.89 元。经重新核定,该公司少缴增值税共计 772645.55 元。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2005 年 10 月,某局税收管理员在对辖区一般纳税人申报资料进行初审时,发现 XX 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税负下降幅度很大,与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符,随即将这一情况提 供给纳税评估岗位人员。评估岗位人员在与综合征管软件查询核对后,根据该公司报送 的财务报表和综合征管软件中相关涉税信息资料进行了案头分析, 发现该公司税负率明 显低于本区域同类行业税负率预警值,于是将该公司作为纳税评估对象,决定对该公司 2005 年 1 月至 9 月期间的纳税情况进行重点评估。为了确保评估工作有序进行,对评估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评估人员首先对企业税务 登记、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及申报纳税等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7 月 10 日,经营范围:炉料、金属材料、化 工产品(化学危险品除外) 、矿产品(国家专控除外) 、电力设备及配件、建筑材料、装 饰材料的批发、零售以及机械设备、电子产品、计算机软硬件、五金工具的销售。2003 年 8 月 7 日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 年 9 月 1 日批准纳入防伪税控,最大 开票金额为:十万元,月最大购票限量为:二十五份。2005 年 1 月至 9 月期间实现销售收入 9,576,831.60 元, 申报销项税额 1,253,200.80 元,购进货物金额 9,638,900.00 元,进项税额 1,488,751.94 元,实现应纳增值税额 17,136.01 元,期末留抵 252,687.15 元,本期库存商品出库 8,129,291.63 元。2004 年 1 月—9 月申报销售收入 12,943,184.20 元,进项税额 1,259,903.28 元,上年留抵 9,008.55 元,已纳增值税 426,381.96 元,本期库存商品出库 10785986.83 元。纳税评估岗位人员在了解该公司相关情况后,决定对该公司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深 入分析: 84 1、对相关比率进行分析 (1)税负率分析 纳税评估岗位人员在了解了该公司相关情况后,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决定对公司 的税负情况进行测算 。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2004年1-9月份 2005年1-9月份 通过对该公司 2005 年 1—9 月税负率进行分析, 该公司税负率明显偏低, 仅为 0.18%, 而 2004 年同期税负率为 3.29%。该区域同行业税负率预警值为 2.03%—3.42%,2005 年 1—9 月该公司税负率低于预警值 1.85 个百分点,同时与 2004 年 1—9 月税负率相差 3.11%,税负相对值仅为 0.05。(2)销售额变动率分析 税负率明显偏低,公司的销售情况又怎样呢? 该公司 2005 年 1—9 月销售额为:9,576,831.60 元,2004 年 1—9 月销售额为12,943,184.20 元,销售额下降明显。销售额变动率为(9,576,831.60 —12,943,184.20)/12,943,184.20×100% =-26.01%。销售额变动率为负数,明显低于该行业 8.3%—17.5%的预警值。销售额变动率与税 负率变动率同时低于正常峰值,企业是否存在抵扣方面的问题? (3)进、销项税率分析 评估人员在翻阅企业有关资料时发现了新的疑点,公司的销售额明显减少,而公司 的进项税金为何却在增加?进项和销项之间又是怎样的一个关系呢? 该公司 2005 年 1—9 月,销项税平均税率为 13.09%,进项税平均税率为 15.45%, 85 进、销项税率差异 2.36%,高于该行业预警值 0.87%。2、对相关系数进行分析 (1)进、销项税额离散系数分析 企业进、销项税率之间关系异常,为了进一步核实,评估人员对该公司的进、销项 税额之间的离散系数进行了分析。该公司 2005 年 1—9 月各月份进项税额离散系数为 27.3,而销项税额离散系数只有 11.8, 通过测算,评估人员初步判定公司在进项税金的抵扣方面可能存在问题。(2)应纳增值税税额与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分析 为了进一步判定企业纳税是否存在异常,评估人员又对企业的应纳增值税税额与商 业增加值弹性系数进行了分析。应纳增值税税额增长率=(17,136.01—426,381.96)/426,381.96×100%=—96% 商业增加值增长率=(1447539.97—2157197.37)/ 2157197.37×100%=—32.9% 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商业增加值增长率=2.92 该公司应纳增值税税额与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小于该行业弹性系数预警值 3.94,企 业可能存在少缴税金的问题。3、对税源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2005 年 1 月至 9 月份,该公司计税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铁精矿,2004 年度计税销 售收入来源仍然是销售铁精矿取得的收入,增值税税率为均为 13%。两年计税收入主要来源一致,可以看出企业主营的商品类型没有太大变动。通过层层分析,评估人员产生了很多疑问(1)是否隐瞒销售收入? (2)企业销售额减少,是效益下滑吗?如果是效益下滑,为何购进货物数量却在 增加? (3)购进货物数量在增加,企业的库存是否 #p#分页标题#e#

第一篇:纳税评估案例

全国十佳纳税评估案例 目录 湖南省国税局《横向纵向对比,发现企业纳税疑点》 辽宁省国税局《找出 4S 店经营中的利润蓄水池》 北京市地税局《外围证据———掌握企业收入的一把钥匙》 江苏省南京市国税局《透过往来款项看外资房地产企业亏损原因》 山东省邹平县国税局《用证据来印证约谈结果的可信度》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局《评估与辅导并重———在约谈中解决企 业问题》 大连市金州区国税局《梳理疑点,在评估中还原企业真实经营情况》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拓展信息触角 增强评估实效 》 重庆市地税局:《数字图像实时监控,矿业评估科学便捷》 湖南省地税局:《评估不匹配数据,发现企业账外收入》 湖南省国税局:《横向纵向对比,发现企业纳税疑点》 湖南省国税局:《横向纵向对比,发现企业纳税疑点》 :《横向纵向对比 企业基本情况 湖南省娄底市某贸易公司系 2004 年 8 月成立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增值税一般 纳税人,注册资本 3100 万元,现有职工 68 人,是一家主要从事生铁、钢材、水 泥批发的企业,在娄底市批发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代表性。2006 年该 公司增值税税负率偏低,因此,娄底市国税局将该公司确定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对 象。疑点采集 评估人员调阅了 2005 年度、2006 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及年度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分析比较了近两年的税收和财务指标,查阅企业发票开具情况和税款抵 扣情况。通过初步分析,发现以下疑点。疑 点 1. 企 业 2006 年 度 销 售 收 入 313034862.5 元 , 2005 年 应 税 销 售 收 入 167349819.15 元,2006 年与 2005 年相比销售收入增加 145685043.35 元,销售收 入变动率为 87%,大大超过±30%的预警值范围。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行为? 1 疑点 2.企业 2006 年增值税应纳税额 1763393.45 元, 税负 0.56%, 2006 年全市 比 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的 1.2%低 0.64 个百分点,税负差异幅度(与同行业比)为 -53%,与企业 2005 年增值税税负率 1.05%相比,2006 年增值税税负率下降了 0.49 个百分点,税负率差异幅度(与上年比)为-46%。上述数值明显超出预警 值±30%的范围。是否存在少计销售收入,多列进项抵扣行为? 疑点 3.企业 2005 年运费抵扣税额 272230.98 元,占其总进项税额 27727821.59 元的比例为 0.98%;而 2006 年运费抵扣税额 782975.18 元,占其总进项税额 50921797.78 元的比例却达到 1.54%,比上年增长 57%。是否存在多列运费抵扣 的问题? 疑点 4.企业 2005 年应税销售收入为 167349819.15 元, 应纳所得税额为 346781.08 元,2005 年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 0.207%;2006 年应税销售收入为 313034862.50 元,应纳所得税额为 375641.84 元,2006 年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 0.12%。2006 年与 2005 年相比,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下降 0.087 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贡 献变动率为 43%。是否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 疑点 5.企业 2005 年营业费用 3959776 元,占销售收入 167349819.2 元的比例为 2.37%;2006 年营业费用 12951268.63 元,占销售收入 313034862.5 元的比例为 4.14%,该比例变动率高达 74.68%。是否存在多列费用,少缴企业得税的行为? 疑点 6.企业 2006 年初存货金额 2104370.6 元, 2006 年末存货金额 8984071.07 元, 年末比初存增加 6879700.47 元。该公司是批发企业,但没有大型仓库,年末存 货金额变动异常。是否存在存货不实,发出商品不计或少计收入问题? 约谈举证及实地调查 针对以上疑点问题,评估人员对该公司展开了约谈。在约谈过程中,被约谈人仅 就疑点 1 作出了合理解释并提供了相应证据,于是疑点 1 被排除。而由于企业方 面无法对其他疑点给出合理解释,评估人员依照程序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核 实。根据企业主动提供的账簿资料,评估人员对公司的增值税税率,按货物品种分类 进行了测算。经测算,企业 2006 年度实现销售收入 313034862.50 元,应纳税额 1763393.45 元,增值税税负率为 0.56%。其中,销售生铁收入 256143123.95 元, 应纳税额 2312659.86 元,该项目增值税税负 0.9%;销售钢材收入 48806518.55 元,应纳税额-634969.74 元,该项目增值税税负-1.3%;销售其他货物收入 8085220 元,应纳税额 85703.33 元,该项目增值税税负 1.06%。评估人员通过上述指标测算分析,得出如下判断:与企业 2005 年增值税税负率 1.05%相比, 2006 年增值税税负存在异常, 其 特别是钢材项目销售的税负率为- 1.3%, 很可能存在少计钢材销售收入或发出商品未及时计收入的现象。评估人员 决定对其存货进行实地盘点。评估人员通过对企业钢材仓库的入库单、发货单进行统计,并对钢材仓库进行盘 点,发现钢材账实不符,账面比实际库存多 2048 吨,钢材账实不符的原因是企业发出钢材 2048 吨给某房地产公司,因未及时与对方结算,故暂未作账务处 理。评估人员对实地调查发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记录,确定了钢材存货不实,发 出商品未及时计销售收入的问题, 并取得相关的材料。通过对企业进行税法宣传, 告知企业发出商品并取得索取销货款的凭据后,应及时做销售收入。企业了解了 相关政策之后,认可了上述问题,愿意主动自查申报补税。经查阅账簿资料和运费抵扣凭证,评估人员发现企业部分运费的单价过高,每吨 货物 1 公里的运费单价高达 2 元,而据调查正常的单价是 0.7 元左右。针对这一 2 疑点,评估人员要求企业自查申报。但企业认为其运费已实际发生,取得的运输 发票也是真实的,并且通过了税务机关认证,因而没有进行自查申报。评估人员经查阅费用账簿资料后发现,企业经营费用变动率异常,形成原因是该 并于当期所得税前列支。公司 2006 年度“经营费用-代理费”科目列支 750000 元, 经核实企业 2005 年度发生的代理费,因无法取得发票,企业采购人员在某地税 局取得代理费发票报销。该笔代理费不符合所得税税前列支的条件,应调增应纳 税所得额 750000 元。但该企业认为费用已实际发生,不愿意自查申报补税。评估处理 经评估分析、约谈和实地调查,该公司对发出商品未及时作收入的问题主动进行 自查申报。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的有关规定,税务机关同意该公 司进行自查申报。自查后,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了《纳税评估自查报告》 ,主动申报 2048 吨钢材的 销售收入 5848949.35 元,补缴增值税 994321.39 元. 鉴于企业仅对发出商品未及时计收入而少缴的增值税进行了自查申报, 对发出商 品未及时作收入少缴的企业所得税、运输费用多抵增值税进项税金、代理费用所 得税税前列支不符合政策等问题未进行自查申报, 评估人员认为不能消除该企业 的疑点。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的有关规定,评估人员将该公司移 送至稽查部门进行查处。稽查局对该企业进行了稽查,稽查查处结果如下1.对企业部分运费中包含的不属于抵扣范围的装卸费、押运费等费用,造成多抵 扣的进项税额,予以追缴,补征增值税 264621.84 元; 2.对企业存在的发出商品未及时作收入处理少缴的企业所得税、代理费用所得税 税前列支不符合政策等问题进行查处,补征企业所得税 275620.49 元; 3.对上述查补税款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4.对上述查补税款按税法有关规定,处以 0.5 倍罚款计 270121.17 元。返回目录 辽宁省国税局:《找出 店经营中的利润蓄水池》 辽宁省国税局:《找出 4S 店经营中的利润蓄水池》 :《 税人基本情况 辽宁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 M 品牌汽车 4S 店,即专 营整车销售(Sale) 、零配件供应(Sparepart) 、售后服务(Service) 、信息反馈 。(Survey) 案头分析及评估方法 (一)评估企业税负分析法 1.评估企业实际税负与预警税负对比分析该公司 2005 年实现销售收入 39517 万 元,其中整车销售收入 36141 万元,汽车维修收入 3376 万元,实现增值税 90 万元,税负 0.22%,明显低于全国汽车销售平均税负预警下限值(0.47%) 。2.评估企业修正税负与参考税负对比分析 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增值税税负受企业库存增减和整车购进是否均衡影响较大, 应 对实际税负进行修正,消除库存增减和整车购进均衡性对税负的影响。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参考税负应为 1%~1.5%。参考税负模 型计算方法参考税负=4%×17%×90%+35%×17%×10%=1.2%(计算说明:假设整车销售毛利 3 率 4%,维修及配件销售毛利率 35%,整车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 90%应根 据实际情况修正参数) 。修正后的增值税税负=[评估期应纳增值税税额-评估期期末增值税留抵税额+评 估 期 期 初 增 值 税 留 抵 税 额 + 同 期 整 车 库 存 金 额 增 量 ×(1+整 车 销 售 平 均 毛 利 率)×17%]/[同期销售额+同期整车库存金额增量×(1+整车销售平均毛利率) ] ×100%;经测算该企业 2005 年修正税负为 0.16%,远低于参考税负 1.2%。(二)评估企业销售收入结构构成分析经调查了解到,成熟期(开业 3 年以上) 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于维修收入, 企业维修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 总额的比例也相对稳定,一般为 10%以上,高档车的这一比例更高,并随着经营 期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企业维修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评估期维修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额 ×100% 该 企 业 的 维 修 销 售 收 入 占 销 售 收 入 总 额 的 比 例 =3376 万 元 /39517 万 元 ×100%=8.54%。该企业经营的品牌是高档汽车, 另一参考企业的同一比例是 10%, 可以进一步怀 疑该企业纳税异常,有隐瞒维修收入的可能。(三) 评估企业毛利率分析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收入一般由整车销售收入和维修 收入(企业大多将精品销售列在维修收入中) 。将整车与维修(含配件与精品销 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分离,分别计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是对汽车销售服务企 业纳税评估的关键。1.整车销售毛利率分析整车销售的毛利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专用发票注明的折 扣; 完成厂商销售计划的奖励与返利, 数额由合同约定, 有明点与暗点两种形式, 明点由专用发票注明,暗点一般的冲抵购车款,隐蔽性较大。评估期整车销售毛利率=评估期整车销售毛利/评估期整车销售额; 评估期整车销售毛利=评估期整车销售额-(评估期期初整车库存余额+评估期期 间整车购进金额-评估期期末整车库存余额) ; 整车毛利率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 除极个别车型高于厂商零售指导价加价销 售外,一般均为降价销售,毛利率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值,但综合毛利率一般不会 低于 2%。按上述方法计算该公司 2005 年汽车整车销售毛利率是 3.3%, 与同品牌的其他企 业利润率基本相当。2.维修销售毛利率分析经调查,维修服务获利是汽车获利的主要部分。维修及配件销售的毛利一般由两部分构成:配件加价,一般为 15%~20%左右; 人工费(工时) ,一般为 15%~25%左右。维修及配件销售毛利率为 35%左右。如 果维修销售毛利率低于 35%,可以推论有隐瞒维修销售收入的可能。评估期维修销售毛利率=评估期维修销售毛利/评估期维修销售额; 评估期维修销售毛利=评估期维修销售额-评估期维修配件实耗成本; 评估期维修配件实耗成本=评估期期初配件库存余额+评估期期间配件购进金额评估期期末配件库存余额; 根据企业填报的数据,该公司 2005 年维修及精品销售实现收入 3376 万元。2004 年底维修备件账面库存为 658 万元,2005 年账面维修购进 2649 万元,年底账面 库存为 593 万元。当年汽车维修及精品实耗成本=上年底维修备件库存+当年维修购进-当年底 库存=658+2649-593=2714 万元。 4 维修利润率=(维修及精品销售实现收入-维修及精品实耗成本)/维修及精品销 售实现收入=(3376-2714)/3376=19.6%。从经营相同品牌的汽车 4S 店的情况看,维修利润率为 35%~40%。可见企业维 修利润率明显偏低。3.配件及精品加价率分析在工时既定的条件下,配件及精品的加价=维修及精品 收入-配件及精品材料实耗-维修工时费用; 配件及精品加价率=配件及精品的加价/配件及精品材料实耗; 据该公司管理软件上调取的维修的工时费用为 1079 万元,假定此项数据准确, 汽车维修及精品收入 3376 万元-实耗材料 可以计算该公司 2005 年配件加价为2714 万元-维修工时费用 1079 万元=-417 万元。配件利润率为-15.36%。从典型企业调查情况看,配件加价率应为 15%~20%。该公司配件加价率呈负值 显然不合常理,可推论其有瞒报维修销售收入或精品赠送未计收入的可能。应纳税款评估从 上述情况分析,该公司维修利润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标准,可以推论有存在瞒报 维修销售收入问题的可能。可以按下述方法推算,对应纳税款进行评估。(一)假定该企业账面配件精品实耗成本是真实的,根据维修收入与配件实耗成 本的关系:维修收入=配件实耗成本/(1-维修利润率) ,按维修利润率平均标准 下限 35%计算推算 2005 年维修收入=2714/(1-35%)=4175 万元; 推算 2005 年少缴增值税=(4175-3376)×17%=135 万元。(二)假定该企业软件记载的工时费是真实的,根据维修收入与工时费的关系维修收入=工时费/工时费占收入的比例,按工时费占收入的比例上限 25%计算推算 2005 年维修收入=1079/25%=4316 万元; 推算 2005 年少缴增值税=(4316-3376)×17%=159.8 万元。从不同的角度推算结论基本相近。约谈 根据约谈预案,评估小组采取灵活的方式分别对售车顾问、维修人员、前台收银 人员、配件保管人员进行了先期约谈。在掌握了该公司大量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评估人员对该公司销售经理、财务总监和财务人员进行了约谈。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税务约谈人员提出的疑点进行了解释。对于税负偏低问题解释 为该品牌轿车特别是进口轿车降价幅度较大,影响了税负。对于维修收入比例偏 小、维修毛利低问题解释为同城有 3 家同品牌店,竞争激烈,建店较晚,所以维 修量小、利润低。但同时承认确有精品赠送、免费维修、公司内部车辆维修等视 同销售行为,因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没有计入销售收入申报纳税。那位负责人当 场表示将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企业自查及评估结果 该企业在约谈后对公司的用友财务软件系统与一汽配件专用的 R3 系统进行了交 叉查询和分析,查得 2005 年 R3 系统结转维修收入与财务确认相差 597 万元, 涉及增值税 101.49 万元。造成差额存在的原因是:1.公司存在搞活动对外赠送有 工时无成本(免费添加机油等) ;2.公司内部车辆修理业务的人工费等在 R3 系统 确认而在财务没有体现;3.公司为广告客户免费车辆维修保养;4.整车销售进行 精品赠送(车辆贴防晒膜、更换真皮座椅等) ;5.老客户维修换积分再修理。由 于对以上项目相关政策把握不当, 造成工时核算不准, 同时没能开发票确认收入。该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了自查表。将未申报的维修收入进行了申报,补缴入 5 库增值税、滞纳金合计 104 万元,该公司评估后的增值税税负为 0.48%,较评估 前提高 1.18 倍,超过了预警线。返回目录 北京市地税局:《外围证据———掌握企业收入的一把钥匙》 掌握企业收入的一把钥匙》 北京市地税局:《外围证据 :《外围证据 掌握企业收入的一把钥匙 ——北京某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企业基本情况 北京某装饰有限公司责任公司是 1997 年成立的私营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 500 万元,二级装饰装修资质,2003 年 12 月在册设计师 149 人。评估数据采集 (一)内部数据采集 首先从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调取了该公司 2003 年的申报纳税数据。2003 年 该公司共申报营业税计税收入 3887 万元,缴纳营业税 194.35 万元,缴纳企业所 得税 0.5 万元,缴纳个人所得税 1.2 万元,该公司 2003 年未缴纳过印花税。(二)外部数据采集 1.选择 10 个市场调取该公司签订的合同资料。评估人员从全市规模较大的 30 家家具、建材市场中选择了 10 家,由相关区县地 各局评估部门组织力量, 从这 10 个市场抽取了该公司 2003 年与客户签订家装合 同金额数据,2003 年合同总金额为 5655 万元。2.从相关行业协会调取该公司上报资料。评估人员从北京市家装协会取得的该公司报送的 2003 年收入资料显示,2003 年 该公司取得收入 1.4 亿元。将数据进行“一户式”整合分析 将该公司 2003 年的申报纳税数据、 10 个主要市场的签订合同数据以及向行业 在 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明显的涉税疑点和 协会上报的数据进行“一户式”整合分析, 问题(一)该公司有未如实申报营业收入的嫌疑。1.该公司向税务机关申报的收入与其在市场的签章金额存在巨大差异。市场是家 装企业取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地, 约占到其全部收入的 50%左右。企业向税务机关 申报的收入应为其全部应税收入,这一数字理应大于税务机关在 10 个市场采集 到的企业签章金额。但数据比对发现,该公司向税务机关申报的收入只约等于在 10 个市场签章金额的 69%。2.该公司向税务机关申报的收入与向行业协会上报的收入存在巨大差异。该公司 向税务机关申报的收入只占其向行业协会申报收入的 28%。(二)该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明显偏低,存在隐瞒利润的嫌疑。近年来,北京市家装企业的纯利润率不低于 7%,而从企业提供资料推算显示其 纯利润率不到 1%,这与其龙头企业的身份明显不符。(三)该公司存在未全额代扣代缴设计师及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的嫌疑。(四)签订的装修合同未按规定缴纳印花税。税务约谈及自查结果 经约谈举证及税收政策宣传辅导,该公司在事实面前承认了自身的涉税问题,共 6 补缴 2003 年~2004 年两个年度税费 485.15 万元。其中,该公司 2003 年~2004 年 实际取得收入 15137.12 万元,少申报收入 5254.87 万元,两年共计补缴营业税 262.74 万元、城建税 18.39 万元、教育费附加 7.88 万元。该公司 2003 年度未如 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按照建筑安装业纯益率 6%,补缴企业所得税 104.05 万 元。该公司对设计师发放的个人收入未按规定全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003 年~2004 年共计补缴个人所得税 90.52 万元。该公司 2003 年~2004 年按建筑、安 装工程承包金额万分之三税率,两年共计补缴印花税 1.57 万元。分析及建议 当前家装行业普遍存在如下共性涉税问题1.申报营业收入不实。大多数家装企业仅就开具发票金额申报收入缴纳营业税及 附加,未开具发票部分没有向地税机关申报收入。2.未按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家装企业采用“工程大包”的经营模式,将收 入的 70%拨给包工队作为工程款,包工队多数未办理税务登记,没有合法发票, 只能用各种手段取得建筑材料发票或其他发票,甚至白条等抵作工程款,造成成 本核算混乱。3.未全额代扣代缴设计师及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4.签订的装修合同未按规定贴花。造成家装企业出现上述涉税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税务机关难以全面掌握其真实 收入。针对目前家装行业的征管现状,评估人员建议加大以票控税力度,增强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和群众索要发票意识。税务机关一 是要加强针对该行业的税收政策宣传,增强企业依法纳税意识;二是为在该行业 加大以票控税的力度,建议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修订,增加“税务机关监制 的合法发票是家装工程保修及争议解决的重要凭证”条款,以增强群众索要发票 意识;三是为鼓励群众索要发票,将建筑安装业发票列入有奖发票范围。扩大委托代征范围,实行属地征收。委托家具建材市场代征税款,管住较大规模 家装企业的税源。考虑只有实力较强的家装企业才能进行市场,而这些家装企业 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收入主要来源于市场,合同须由市场认证备案的特点,建 议可由市场管理部门根据合同代征营业税及附加税费、个人所得税和印花税,这 样就掌握了家装企业的主要收入。由市场主管税务所监督其代征税款,管住小规 模家装企业、个体户、家装游击队零散税源。主要针对个体户、家装游击队及家 装企业不开具发票的装修行为,委托物业管理公司代征税款,加强对居民小区, 特别是新建小区的税源管理。根据市建委建小区的税源管理。根据市建委物业处 的相关规定,施工队动工前需在物业公司交纳押金领取施工证,完工后需经物业 公司验收,可考虑由物业公司根据合同代征营业税及附加税费、个人所得税和印 花税。正规家装企业完工后可凭合同和开具的发票免于重复征收。建立情报交换机制,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核定征收权。建议在市局和区县局之间 建立家装企业在各市场签订合同数据定期汇总交换机制, 及时反馈给家装企业注 册地主管税务机关,力求从源头堵塞税收漏洞。对企业申报收入明显低于已掌握 的其市场签订合同金额,又不能提供相关证据说明理由的,按照《税收征管法》 第三十五条及其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的有关规定, 可依据掌握其合同金额核定其 应纳税额, 实行核定征收。对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家装游击队应一律实行核定征收, 如能提供合同按综合征收率核定征收,如无合同或合同金额明显偏低的,可和市 建委及家装协会共同制定家装指导价格,按指导价格核定营业收放。对家装业全面实行按纯益率定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建议对家装企业全面实行按照 7 建筑安装业 5%~7%纯益率定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家装企业成本混乱的情况是其 行业经营特点决定的,如果采取前几项措施,可基本掌握其营业收入,为实行定 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供了有利条件。联合建委、家装协会和市场管理部门,共同加强对家装企业的管理。税务机关要 和建委、家装协会以及市场管理部门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机制,在家装企业评优和 资质年检时将诚信纳税作为重要参考标准。返回目录 江苏省南京市国税局:《透过往来款项看外资房地产企业亏损原因》 江苏省南京市国税局:《透过往来款项看外资房地产企业亏损原因》 :《透过往来款项看外资房地产企业亏损原因 行业基本情况 近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江苏省南京市的房地产开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 楼市持续繁荣的情况下,一些房地产企业长期亏损,2005 年,南京市地税局下 辖 14 家外资房地产企业亏损面达 42.85%。评估数据采集与案头分析 评估人员以 2005 年度汇算清缴为切入点,收集企业申报表及其附表、年度财务 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企业所得税事项备案等资料。结合日常房地产 行业管理信息对上述资料进行准确性、逻辑性分析,重点对往来款项、收入、成 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进行分析,查找造成亏损的原因和评估疑点指标。评估人员确定了应付款项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税金及附 加变动率等重点评估指标,并发现应付款项变动率是变化最多、最大的指标。评 估人员采取的方法是选择几家房产企业进行剖析,相关异常指标列示如下(1)F 公司疑点。2005 年度其他应付款大幅增加,变动率为 1159%。根据日常 管理了解的信息,该款项主要是用于筹集主楼的建造成本,并且该公司辅楼与裙 楼建造在前,主楼建造在后,两者建在同一个地块上,公共部分成本合理是否分 摊是评估关注点。(2)Y 公司疑点。2005 年往来款项大,且长期挂账,其应付款项变动率与销售 成本变动率配比差异达 14 倍;2004 年~2005 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变动率为- 70%,与销售收入变动率的 44%呈反向波动。同时,会计报表附注披露:Y 公司 与香港 C 公司联合开发雁鸣山庄,2005 年 9 月已销售完毕,到 2005 年底尚未结 算,Y 公司未就此项目所得申报纳税。(3)J 公司疑点。其他应付款 6.2 亿元,数额巨大,且 2005 年较 2004 年增长幅 度达 65%,引人关注。财务费用 2423 万元,与经营收入 611 万元不配比。J 公 司无在建项目,对其大额资金往来项目需要进一步评估。(4)H 公司疑点。2005 年末应付款项较高,为 3435 万元,与当年 703 万元的 主营业务收入不配比,且变动率为-66%,应重点关注。评估约谈举证和实地调查 根据案头分析疑点, 评估人员对几家房产公司的往来款项异常指标开展约谈和实 地核查。发现共性涉税风险点后,在同类企业中进行拓展联评。通过往来款项异 常指标评估,发现几家房地产企业存在四类涉税问题(一)F 公司———多结 转销售成本问题。针对 F 公司疑点(两期开发,成本有可能未在主楼、副楼、裙楼间合理分摊) , 8 评估人员设计了成本计算及记录循环内部控制问卷和纳税事项专题问卷。通过问 卷形式,评估人员对其会计制度和税收风险进行了测试与评价。评估人员发现该公司裙楼(含地下二层)和辅楼已销售完毕,所有开发成本均已结转当期销售 成本。开发商起初并无建造主楼的计划,后来由于南京楼市前景看好,董事会决 定在裙楼之上、27 层的辅楼旁边增建 51 层的主楼,2005 年刚开工,未进入销售 期。评估人员发现企业的增建行为引发了多结转销售成本的税收风险。通过政策辅 导,企业财务人员认识到,由于辅楼、裙楼开发销售在前,主楼建造在后,原有 开发成本均已计入辅楼和裙楼的销售成本中。但其中的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 公共配套设施等是主楼、辅楼、裙楼三者共有的,应按销售面积以及可售单位工 程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分摊。应企业要求, 评估人员在实地核查阶段辅导财务人员依法对前后期建造成本的划 分和各楼层可售面积进行了核实。核查发现,已结转的销售成本中,应在主楼、 辅楼、裙楼地上、裙楼负一层、负二层之间分摊的开发成本合计 30996 万元,主 楼可售面积为 68652 平方米,按可售面积比例计算分摊后,辅楼和裙楼销售成本 应调减 7255 万元, 列入主楼开发成本。企业应调增 2005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7255 万元,自查补缴外资企业所得税 2394 万元。(二)Y 公司——减收增支问题。针对 Y 公司异常的应付款项变动率,评估人员经约谈发现:该公司分别于 2003 年和 2004 年预提土地增值税 1367.83 万元, 实际缴纳土地增值税为 297.89 万元, 应予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069.93 万元。“其他应付款”中挂账 1391.98 万元, 1994 是 年~1995 年计提需支付给外方的服务费,但未支付,且企业不能提供外方要求支 付的相关合理证明,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391.98 万元。案头分析发现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与主营业务收入不配比, 且会计报表附注中记 载有雁鸣山庄楼盘,但对该楼盘的纳税状况却未有披露。约谈发现:Y 公司与香 港 C 公司 1997 年联合开发雁鸣山庄,Y 公司负责提供土地(215.2 亩),香港 C 公 司提供开发资金(2474.8 万元) ,2005 年 9 月全部销售完毕。约谈中还了解到, 一是香港 C 公司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楼盘销售使用的是 Y 公司的发票,并由 Y 公司缴纳营业税,但销售收入属于香港 C 公司,这正是造成营业税金背离收 入大幅波动的原因。二是香港 C 公司曾支付 Y 公司 109 万元用于代缴所得税, 但根据 Y 公司实际能够提供的税票,只有 43.6 万元。在实地核查中评估人员发现,香港 C 公司该项目的账册与凭证资料缺失不全, 评估人员要求该公司委托境内的中介机构对其开发项目进行全面审计, 做到账表 相符、 账证相符。在中介审计的基础上, 确认该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605 万元。由于该楼盘应纳税所得额是应作为 Y 公司所得征税,还是作为香港 C 公司的所 得征税尚有争议,评估人员在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后,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以实际利润归属者香港 C 公司作为纳税人, 认定应缴纳外国企业所得税 199.7 万 元,扣除 Y 公司已代扣代缴的 43.6 万元后,企业自查补缴税款 156.1 万元。(三)J 公司——关联企业融通资金减少利润问题。针对 J 公司无在建项目而存在巨额往来款项和财务费用的疑点进行约谈。该公司 2005 年财务费用 2423 万元,为同期收入的 4 倍,是造成企业 2005 年亏 损的主要原因。约谈发现,J 公司有 9 家子公司,为了便于资金控管,由 J 公司 一家负责向银行贷款,再分配给集团内部子公司使用。同时,J 公司也是一个内 部资金拆借的平台,子公司将富余资金上交 J 公司,再由 J 公司在集团内统一调 9 配使用。表现在其他应收款科目-内部应收科目中, 2005 年借方发生额高达 110220 万元,贷方发生额高达 137678 万元,年末贷方余额为 27458 万元,所有关联企 业间融通资金往来均未支付或收取利息。根据评估初步测算,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仅 2005 年度关联融资就造成企业亏损 增加 2400 万元。但是,由于集团调配资金数额巨大,笔数繁多,多数融资行为 无书面协议,取证时间较长,因此评估人员将该情况移交反避税调查,将作进一 步处理。(四)H 公司往来款项异常指标——未付款项长期挂账问题。针对 H 公司较高应付款项且与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不配比的疑点,评估人员约谈 后发现1995 年起收取的业主住房维修基金仍然挂账 102.63 万元一直未予支付, 且企业不能提供相应资料,证明需要付款。对此,调增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102.63 万元,补税 33.86 万元。评估结果 通过评估,揭示了往来款项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的影响。往来款项是造成房地产企 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利润的调节器、亏损的蓄水池。此次评估共发现 5 户企业存在涉税问题,共计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0732 万元,弥补亏损 2489 万元 后,合计补缴外资企业所得税 2521 万元,代扣代缴外国企业所得税 156 万元, 3 加收滞纳金 19 万元; 户长期亏损企业的可弥补亏损额由 7089 万元下降为 4568 万元,下降了 36%。评估后,外资房地产行业亏损面,由评估前的 42.85%降低 为 35.71%。返回目录 山东省邹平县国税局:《用证据来印证约谈结果的可信度》 山东省邹平县国税局:《用证据来印证约谈结果的可信度》 :《用证据来印证约谈结果的可信度 .企业基本情况 山东省邹平县某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7 月,注册资本 1500 万元,现有 职工 214 人。经营范围是纺纱、纺织浆料,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原材料为 皮棉、淀粉。信息采集 根据本单位税收管理员预警系统的提示,该单位 2006 年 1 月份申报异常,当月 实现增值税 103088 元,实现销售收入 10187823.2 元,增值税税负为 1.01%,低 于全市同行业正常峰值范围(2%~3.5%) ,决定将其列为评估对象,同时采集有 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估人员通过 CTAIS“一户式”查询模块,采集到企业当月有关涉税信息,为便于 对比分析,发现疑点,同时采集到 2005 年同期、2004 全年、2005 全年相关指标 进行配比分析。疑点分析 (一)对企业 2006 年 1 月份申报数据与去年同期指标进行如下配比分析:1.应 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分析。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3.5%/-3.48%=1.006, 由于二者均为负数且 配比分析指标接近 1,反映无问题。2.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配比分析。 10 销售成本变动率/应税销售额变动率=-0.17%/-3.5%=0.0485, 配比分析指标小于 1;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 1,在比值小于 1 且二者均为 负数的情况下,反映可能存在本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用于集体福利、在建 工程等不计销售收入或未作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二)评估人员又根据采集的全年累积指标进行了如下配比分析。1.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分析。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23.7%/13.7%=1.73;远大于正常比值 1,说 明企业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金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的问题。2.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配比分析。销售成本变动率/应税销售额变动率=24.99%/23.7%=1.05, 比值接近 1 且二者均为 正数,反映无问题。3.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销售毛利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 率×100%=(1.8%-2.8%)/2.8%=-35.7%,由于该单位为生产企业,变动幅度低 于-20%,说明企业可能存在销售货物时只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 销售价格偏低、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问题。综合以上分析指标得出的疑点,结合企业产品情况,评估人员认为该单位少计销 售收入从而少计销项税额的可能性较小。鉴于企业本期销售成本过大和销售毛利 率变动幅度过大的情况,评估人员将疑点定在扩大销售成本和进项抵扣的范围 上。于是评估人员又从户管档案和 CTAIS 系统中采集到企业进项税款抵扣的如 下相关信息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该单位的进项税金的构成部分中变动幅度最大的是 7%的 进项,特别是 2005 年 12 月当月的 114018.93 元是去年同期的 6.75 倍。这说明该 单位可能存在利用运输发票多抵进项的情况。约谈举证 针对以上分析发现的疑点,评估人员拟定了详细的约谈提纲,发出了《税务事项 通知书》 ,对企业实施约谈。针对税负较低问题,法定代表人王某解释,其产品纺织浆料主要销售给当地一家 大型纺织企业,近几年由于销售市场吃紧,该家大型纺织企业也实行竞价,为抓 牢市场,不得不超低价供货。另外,原材料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 加,销售毛利率下降,税负较低。针对销售成本比收入增长过快的问题, 特别是 2005 年 12 月份的销售成本高于销 售收入的问题,该法定代表人解释,由于纺织浆料产品形状的特殊性和管理及存 储上的不严密,造成产成品从入库到出库过程中的自然损耗过大。这一原因导致 该产品为微利产品, 如果稍有不慎出现产品不合格的情况, 导致产品价格上不去, 就会形成成本大于收入的情况。而当月的特殊情况就是由于有一批次品不得不低 价卖出造成的数据异常。财务人员随即对这批产品的数量和金额及账务处理情况 进行了说明。该单位于 2005 年 12 月处理纺织浆料产成品 343.26 吨,结转销售 成本 926802 元。对 12 月份的运费抵扣大幅度变化的情况,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及财务人员解释为由于年底集中结账造成。这近乎完美的约谈结果并未打消评估人员的疑虑, 评估人员决定让该单位对有关 疑点问题的解释处理情况进行书面举证。将次品处理的收入及结算、运费单据的 合法性及支付凭证作为举证资料的重点核实内容。经过对该单位有关举证资料进行核实发现该单位所说的超低价处理次品纺织浆 11 料的业务不真实,因为该单位的账务处理上只有结转销售成本的记录,却无对应 的收入及收款业务。也就是说,该单位该项业务只计了成本而未计销售。而其提 供的有关运费的举证资料中, 评估人员发现其索取的运费发票大部分为当地地税 部门的代开运费发票。承运人为几个固定的个人姓名。而且货物的起运地与该单 位的主要原材料采购地不一致;而其提供的支付凭证的附件中的摘要栏出现“付 某某砖款”和“付某某砂石款”等字样。针对这越来越多的问题,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已很难自圆其说,终 于承认所说的次品业务实际上是一次意外的废品损失。原因是该单位在建造办公 楼的过程中,受规划的限制占用了纺织浆料的保管仓库。企业认为该产品是属于 桶装,便暂时进行了露天存放的处理。但却由于一场意外的暴雨导致了产品的被 浸而失效报废。考虑到非正常损失的产成品所负担的进项税款需要转出的问题, 该单位就把实际已报废的产品作为次品进行了账务处理, 以达到不作进项税额转 出的目的。而其运费的问题更体现了企业“一石二鸟”的目的。原来该单位新建办公楼所需的 砖、砂、石料等材料均是由附近村的个人提供,这些人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故不 能提供销售发票,于是就出现了以运输发票结算货款的情况。这样企业既能抵扣 7%的进项税款,还能达到虚增成本的目的;而送货人也可顺利地结算货款。在 评估人员就此对企业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后, 王某及其财务人员表示一定要进行 认真的自查。随后,评估人员就《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及报批需 要的资料向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并协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财产损失 的报批工作。企业也同时对相关的涉税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并调整和完善了相 关的账务处理。自查结果 经过企业自查, 确认了非正常损失和在建工程所用材料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及扩大 销售成本的事实。企业更正了申报表,并将应补缴增值税 295636.34 元和应补企 业所得税 708644.97 元于限期内补缴入库, 以上税款和滞纳金均已按期全部入库。返回目录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局:《评估与辅导并重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局:《评估与辅导并重 :《评估与辅导并重———在约谈中解决 在约谈中解决 企业问题》 企业问题》 企业基本情况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成 立于 2001 年 1 月,注册资金 800 万元,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及销售业务,存货计 价方法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 税率为 33%。分析选案 2007 年 5 月 16 日,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局利用郑州市地税局税务管理信 息系统,采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内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进行了综 合查询分析,在对某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 2006 年度财务报表、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报表及其他税务资料进行审核分析后,发现如下异常情况(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异常:本年为-5.5%,上年为 6.8%,近 3 年平均为 12 5.7%,辖区内本年同行业平均为 5.8%。(2) 主营业务成本率异常本年为 83.6%, 上年为 72.5%, 3 年平均为 71.9%, 近 辖区内本年同行业平均为 72.8%。(3) 主营业务费用率异常本年为 13.6%, 上年为 12.5%, 3 年平均为 11.9%, 近 辖区内本年同行业平均为 11.8%。(4)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年为-8.5%,上年为 6.6%,近 3 年平均为 5.7%, 辖区内本年同行业平均为 6.2%。(5)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异常两者之比为 0.65 (- 5.5%/-8.5%)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而该比值小于 1,且二者均为负 数。(6)企业所得税弹性异常:本年企业所得税变动率为-7.7%,营业收入变动率 -5.3%,企业所得税弹性系数为 1.45(-7.7%/-5.3%)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 本同步,而该比值大于 1,且二者都为负数,表明税收缺乏弹性。(7)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本年为 8.6%, 上年为 12.5%, 3 年平均为 11.9%, 近 辖区内本年同行业平均为 12.8%。针对上述异常情况, 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局税政法规科估计该公司存在少 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决定将其列为重点评估对象, 提交税源管理科实施纳税评估。税务约谈与实地调查 基于以上分析,评估人员作好约谈准备,报请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核准后,向该 公司发出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告知企业应提供的有关资料。评估人员到达公司 后,首先与有关人员座谈,了解到其生产经营等在 2006 年度没有明显变化。在 对其 2006 年度纳税申报资料、财务报表结合会计账、凭证进行系统审核后发现 在税收上存在如下问题(1)收入有关资料显示:①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账上存在红字冲销 362800 元,调 出记账凭证,看其所附发票,系公司为促销而开展商业折扣,另开红字发票冲销 收入。②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上记载有 12 笔对外服务收入,合计 126915 元,调 出记账凭证,看其所附原始凭证均为收据,经查其对该收入只进行所得税申报而 未进行营业税申报,其税务登记的经营范围中也没有其他服务项目。(2)成本有关资料显示:①内设职工食堂采购支出均计入生产成本,全年累计 金额 265742 元,所附原始凭证均为白条。②用先进先出法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全年累计结转 8659473 元, 而其向地税局备案的存货计价方法是全月一次加权平 ③其他业务支出明细账上记载有 8 笔培训支出, 均法, 经计算应结转 7968364 元。合计 34580 元,而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上没有对应的培训收入,经查均挂在其他 应付款明细账上,合计 68745 元。(3)期间费用有关资料显示:①管理费用中,业务招待费列支 83560 元,经计 算按规定标准应列支 64200 元;计提坏账准备金 18000 元,经计算按规定标准应 计提 12000 元。②销售费用中,广告费列支 326500 元,经计算按规定标准应列 支 256800 元;业务宣传费列支 74600 元,经计算按规定标准应列支 64200 元。③财务费用中,向职工集资 2000000 元,一年期,用于流动资金周转,年利息支 出 160000 元,而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 5.58%。(4)营业外支出有关资料显示:①卫生费 20000 元,经查凭证所附收据,系所 在街道办事处摊派的卫生费。②赠送支出 90000 元,经查凭证系对客户购买量大 而赠送的产品,此为成本价,按同期同类平均不含税价计算为 120000 元。 13 针对以上问题,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在约谈时解释为:有的问题是因为不知道相关 的税法规定,有的问题是因为对有关税法规定理解有误等。通过有针对性的业务 辅导,企业认可了评估人员的如下意见(1)另开红字发票冲销收入问题:按国 税函发〔1997〕472 号文件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如果 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 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所得 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故应补提增值税 61676 元,补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6167.6 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56632.4 元(362800-6167.6) 。(2)对外服务收入问题:要补提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6980.33 元 (126915×5.5%) ;同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6980.33 元;还要变更营业执照,经 营范围中增加其他服务项目,以便向税务机关领购服务业发票。(3)食堂采购支出问题:食堂采购支出不应计入生产成本,考虑到公司在产品、 产成品年末余额较小,故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65742 元;同时建议其采购凭 证到当地国税局代开发票。(4)销售成本结转问题:按规定,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 确需改变的,应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 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其改变成本计价方法,多结转产品销售成 本,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91109 元(8659473-7968364) 。(5)培训收入问题:少计培训收入 68745 元,要补提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 ;同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4964.02 元(68745 附加 3780.98 元(68745×5.5%) -3780.98) 。(6)期间费用问题:业务招待费超支 19360 元,坏账准备多提 6000 元,广告费 超支 69700 元,业务宣传费超支 10400 元,财务费用超支 48400 元。合计应调增 应纳税所得额 153860 元。(7)营业外支出问题:卫生费属非广告赞助支出,不得列支,应调增应纳税所 得额 20000 元;赠送产品应视同销售,补缴增值税 20400 元(120000×17%) ,补 缴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2040 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7960 元(120000-90000 -2040) 。经过实地核查,对该公司审核分析出的问题终于水落石出,通过评估人员耐心细 致的解释,得到了企业的理解和配合,对其问题全部予以签字认可。同时在该环 节一次性取得相关证据和准确的数据,为下一步评估调整作好准备。评估结果 根据上述情况,该公司共补缴企业所得税 519184.74 元,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 费附加 18968.91 元,缴纳滞纳金 1120.22 元,并按评估人员建议进行账务调整。此后,评估小组将该公司的增值税问题函告当地国税局。评估建议 1.反映问题由于所得税具体税收政策繁多复杂, 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差异较大, 企业往往易出现纳税错漏。2.建议措施(1)评估人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税务管理软件,通过案头审核税务 资料来确定评估对象,而不是盲目地选择评估对象。(2)在评估过程中要针对案 头审核的疑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评估工作, 而不是对评估对象的纳税情况进行泛泛 地评估。(3)评估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纳税评估,还要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辅导,如 辅导纳税人变更税务登记、 领购发票、 调整账务等, 以避免纳税人再犯同类错误。(4)要注意部门配合,评估结果要通报同级国(地)税局,以避免重复劳动, 14 保证国家税收。返回目录 大连市金州区国税局:《梳理疑点,在评估中还原企业真实经营情况》 大连市金州区国税局:《梳理疑点,在评估中还原企业真实经营情况》 :《梳理疑点 行业基本情况 医疗体制改革及相关医药购销政策放开后,青岛市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医药零 售行业迅速发展,个体、私营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少连锁药店也渐成 规模。但与之不匹配的是该行业申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明显偏低, 统计显示, 2005 年,青岛市医药零售行业全行业申报销售收入 4.75 亿元,仅占统计部门公布的 行业零售收入的 65.8%,行业实现增值税 0.11 亿元,税负率仅为 1.52%。数据采集与对比分析 医药零售行业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现金、医疗保险卡、银行卡等销售收入夹杂 其间, 如何准确掌握纳税人真实的销售收入情况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所面临 的第一道难题。通过详细分析该行业的经营特点和实地查证,评估人员初步认定 该行业的销售收入主要由现金、医疗保险卡、银行卡等三项收入构成,而在这三 项收入中,现金收入在现行体制下,一时难以查清,但医疗保险卡、银行卡收入 信息却分别能由相关职能部门从源头上掌握,如果能够准确获得这两项收入信 息,将为核实该行业销售收入的真实面目,提供关键性“钥匙”。为获得上述两项收入的准确信息, 青岛国税局积极发挥市综合治税管理平台的力 量,争取市财源建设办公室的支持,从医保部门提取了 2005 年青岛市医保系统 内注册的药店户数和医疗保险卡结算信息;通过与人民银行联系协调,获得了 52 家药店近亿元的银行卡刷卡收入信息,这些都为摸清该市医药零售行业销售 收入情况奠定了基础。在充分掌握上述收入信息的基础上, 评估人员经与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所记载的纳 税人征管信息逐项进行比对分析后发现,截至 2005 年底,青岛市办理税务登记 的药店共有 1576 户,其中独立核算药店 719 户,非独立核算药店 857 户,有 44 户医药零售企业未在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 已经办理登记的独立核算的纳税人 中有 120 户申报应税收入明显低于医疗保险卡结算收入,差额高达 5300 万元, 个别纳税人申报收入甚至相差高达 43.6 倍。据此,评估人员认定:该行业中有 相当一部分医药零售企业存在隐匿应税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的嫌疑。实证调查 为进一步深入剖析该行业隐匿应税销售收入问题, 准确把握税收征管中的疏漏和 探究各项销售收入配比规律,为约谈自查和个案评估提供切实有力的依据和导 向,青岛市国税局将医疗保险卡收入与实际申报应税收入比对差额较大的 45 户 纳税人直接移交稽查部门进行实证调查。在实证调查中,稽查部门不仅实现查补税款 445 万元,还通过实证调查总结和发 现了该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销售收入构成的基本比例一是多数连锁经营的医药零售单位并不掌握分支机构实际经营规模和业绩情况, 总机构只对本部收入进行申报,分支机构成为税收征管的盲点; 二是通过对 45 户企业收入分类汇总统计发现,该行业现金、医疗保险卡、银行 从而可据此概率推算 卡收入等三项收入占实际收入的比例一般在 7∶2∶1 左右, 15 出医药零售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即全年销售收入(含税)=全年医疗保险卡收入+全年银行卡收入+全年医疗保险卡 收入×(现金收入与医疗保险卡收入比例) 。约谈自查 利用以上实证调查所发现和掌握的问题和规律, 评估人员对全市所有医药零售企 业进行了逐一筛选, 共筛选出医疗保险卡收入与申报应税收入差额明显偏小或分 析可能存在一般性问题的纳税人 1072 户。同时,该市各区(市)国税局分别按 区域对筛选出来的纳税人进行了集体约谈和自查。集体约谈过程中,一方面,评估人员通过讲解行业整体税收分析情况和以案说明 行业税收问题症结,辅导和鼓励纳税人自查自纠;另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在自查 中详细填报自查表。自查表中除详细设定纳税人从业人员、 资金状况、 经营面积、 实际所在街道、联营连锁经营等基本情况外,还专门设计了“应税收入”栏目,将 申报应税收入分列为:医保卡收入、现金收入和其他收入三项,实行分类申报, 既促使纳税人据实填报,又便于税收管理员下一步审核和判断。通过集体约谈和纳税人自查,不仅使 1072 户纳税人主动补缴税款 449.2 万元, 而且通过纳税人举证、认同和自查表分类统计,验证了该行业现金、医疗保险卡 和银行卡收入三项收入占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的正确性。个案评估 纳税人自查结束后,评估人员根据纳税人自查结果,对纳税人自查表中相关数据 进行了录入,依据数据信息分别对相类似纳税人,纳税人报送的人员、资金、区 域、连锁经营等信息和现金、医疗保险卡、银行卡三项收入申报信息等进行了横 向对比、相关性和比例关系分析,进一步筛选出自查后仍有纳税异常现象的纳税 人 352 户,并对其进行了个案再评估。评估中,评估人员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采取了蹲点调查、获取原始 数据和突击抽查发票等具体手段实施评估。如在对“北京某堂青岛药店有限责任 公司”评估中,评估人员不间断连续 3 天蹲点记录了该企业现金收入。通过记录 汇总发现企业在销售冬虫夏草、燕窝、西洋参等高档保健品时,医疗保险卡进项 金额大、比例高,占其全部收入达 79%。在掌握上述实际情况后,评估人员依据 纳税人医疗保险卡信息、分支机构规模、药品进货周期、库存状况等情况,对纳 税人前期应纳税额进行了再次计算核定,并进一步约谈了纳税人。经约谈,纳税 人承认未真实申报部分收入,主动补缴税款 32 万元。通过对 352 户疑点纳税人进行个案再评估,共评估补缴税款 111 万元。评估成效 在成功评估补缴税款 1005.2 万元的同时,青岛市国税局认识到纳税评估补税只 是第一步,如何防范问题发生,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才是评估工作的真正目的。为 此,青岛市国税局在总结该行业评估中发现的征管漏洞和行业经营规律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旨在实现对医药零售行业的长效管理。一是在税务登记环节,针对纳税人不登记、不设账簿,逃避纳税义务的问题,实 行“三比对一巡查”制度。“三比对”即将行业纳税人国地税登记信息相比对、国税 登记与工商登记相比对、国税登记与医保卡结算用户相比对,以准确掌握纳税人 依法登记情况。“一巡查”是指对评估中发现的不设账簿的纳税人,按照相关规定 降为 C 类纳税人,由税收管理员按月或按季实施定期现场核查。二是积极推行税控收款机,实施以票控税。在行业内提倡使用税控收款机、银行 POS 机和医疗保险卡收款机,对已经使用的纳税人,保证其发票用量;对于未使 16 用上述设备的,严格限制用票量,并按最低票面版本提供发票;对于未使用上述 设备且现金收入占医疗保险卡收入 20%以下的,实行监管代开发票管理。三是对医药零售行业实行分项收入申报。要求在正常的税种申报的同时,年度终 了分别对现金、医疗保险卡和其他收入进行分项填报,凡是当期现金收入占医疗 保险卡收入 20%以下的,进行实地蹲点查实。四是加强对非独立核算企业的账簿或纳税资料信息的税收管理。规定:总机构主 管税务机关应当对本市内所有分支机构纳税人的账簿或纳税资料信息进行备案 监督,分支机构没有设置账簿或纳税资料信息不全的,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 对总机构进行核定其应纳税款。通过实施上述管理措施和办法, 青岛市医药零售行业的税收征管秩序有了明显改 善。统计显示,2006 年全市医药零售行业申报应纳税额达 4818.7 万元,同比增 长 54%,行业税负率也由过去的 1.52%提高到现在的 2.87%,提高了 1.35 个百 分点。返回目录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 《拓展信息触角 增强评估实效 》 行业基本情况 医疗体制改革及相关医药购销政策放开后,青岛市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医药零 售行业迅速发展,个体、私营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少连锁药店也渐成 规模。但与之不匹配的是该行业申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明显偏低, 统计显示, 2005 年,青岛市医药零售行业全行业申报销售收入 4.75 亿元,仅占统计部门公布的 行业零售收入的 65.8%,行业实现增值税 0.11 亿元,税负率仅为 1.52%。数据采集与对比分析 医药零售行业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现金、医疗保险卡、银行卡等销售收入夹杂 其间, 如何准确掌握纳税人真实的销售收入情况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所面临 的第一道难题。通过详细分析该行业的经营特点和实地查证,评估人员初步认定 该行业的销售收入主要由现金、医疗保险卡、银行卡等三项收入构成,而在这三 项收入中,现金收入在现行体制下,一时难以查清,但医疗保险卡、银行卡收入 信息却分别能由相关职能部门从源头上掌握,如果能够准确获得这两项收入信 息,将为核实该行业销售收入的真实面目,提供关键性“钥匙”。为获得上述两项收入的准确信息, 青岛国税局积极发挥市综合治税管理平台的力 量,争取市财源建设办公室的支持,从医保部门提取了 2005 年青岛市医保系统 内注册的药店户数和医疗保险卡结算信息;通过与人民银行联系协调,获得了 52 家药店近亿元的银行卡刷卡收入信息,这些都为摸清该市医药零售行业销售 收入情况奠定了基础。在充分掌握上述收入信息的基础上, 评估人员经与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所记载的纳 税人征管信息逐项进行比对分析后发现,截至 2005 年底,青岛市办理税务登记 的药店共有 1576 户,其中独立核算药店 719 户,非独立核算药店 857 户,有 44 户医药零售企业未在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 已经办理登记的独立核算的纳税人 中有 120 户申报应税收入明显低于医疗保险卡结算收入,差额高达 5300 万元, 17 个别纳税人申报收入甚至相差高达 43.6 倍。据此,评估人员认定:该行业中有 相当一部分医药零售企业存在隐匿应税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的嫌疑。实证调查 为进一步深入剖析该行业隐匿应税销售收入问题, 准确把握税收征管中的疏漏和 探究各项销售收入配比规律,为约谈自查和个案评估提供切实有力的依据和导 向,青岛市国税局将医疗保险卡收入与实际申报应税收入比对差额较大的 45 户 纳税人直接移交稽查部门进行实证调查。在实证调查中,稽查部门不仅实现查补税款 445 万元,还通过实证调查总结和发 现了该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销售收入构成的基本比例一是多数连锁经营的医药零售单位并不掌握分支机构实际经营规模和业绩情况, 总机构只对本部收入进行申报,分支机构成为税收征管的盲点; 二是通过对 45 户企业收入分类汇总统计发现,该行业现金、医疗保险卡、银行 卡收入等三项收入占实际收入的比例一般在 7∶2∶1 左右, 从而可据此概率推算 出医药零售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即全年销售收入(含税)=全年医疗保险卡收入+全年银行卡收入+全年医疗保险卡 收入×(现金收入与医疗保险卡收入比例) 。约谈自查 利用以上实证调查所发现和掌握的问题和规律, 评估人员对全市所有医药零售企 业进行了逐一筛选, 共筛选出医疗保险卡收入与申报应税收入差额明显偏小或分 析可能存在一般性问题的纳税人 1072 户。同时,该市各区(市)国税局分别按 区域对筛选出来的纳税人进行了集体约谈和自查。集体约谈过程中,一方面,评估人员通过讲解行业整体税收分析情况和以案说明 行业税收问题症结,辅导和鼓励纳税人自查自纠;另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在自查 中详细填报自查表。自查表中除详细设定纳税人从业人员、 资金状况、 经营面积、 实际所在街道、联营连锁经营等基本情况外,还专门设计了“应税收入”栏目,将 申报应税收入分列为:医保卡收入、现金收入和其他收入三项,实行分类申报, 既促使纳税人据实填报,又便于税收管理员下一步审核和判断。通过集体约谈和纳税人自查,不仅使 1072 户纳税人主动补缴税款 449.2 万元, 而且通过纳税人举证、认同和自查表分类统计,验证了该行业现金、医疗保险卡 和银行卡收入三项收入占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的正确性。个案评估 纳税人自查结束后,评估人员根据纳税人自查结果,对纳税人自查表中相关数据 进行了录入,依据数据信息分别对相类似纳税人,纳税人报送的人员、资金、区 域、连锁经营等信息和现金、医疗保险卡、银行卡三项收入申报信息等进行了横 向对比、相关性和比例关系分析,进一步筛选出自查后仍有纳税异常现象的纳税 人 352 户,并对其进行了个案再评估。评估中,评估人员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采取了蹲点调查、获取原始 数据和突击抽查发票等具体手段实施评估。如在对“北京某堂青岛药店有限责任 公司”评估中,评估人员不间断连续 3 天蹲点记录了该企业现金收入。通过记录 汇总发现企业在销售冬虫夏草、燕窝、西洋参等高档保健品时,医疗保险卡进项 金额大、比例高,占其全部收入达 79%。在掌握上述实际情况后,评估人员依据 纳税人医疗保险卡信息、分支机构规模、药品进货周期、库存状况等情况,对纳 税人前期应纳税额进行了再次计算核定,并进一步约谈了纳税人。经约谈,纳税 人承认未真实申报部分收入,主动补缴税款 32 万元。 18 通过对 352 户疑点纳税人进行个案再评估,共评估补缴税款 111 万元。评估成效 在成功评估补缴税款 1005.2 万元的同时,青岛市国税局认识到纳税评估补税只 是第一步,如何防范问题发生,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才是评估工作的真正目的。为 此,青岛市国税局在总结该行业评估中发现的征管漏洞和行业经营规律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旨在实现对医药零售行业的长效管理。一是在税务登记环节,针对纳税人不登记、不设账簿,逃避纳税义务的问题,实 行“三比对一巡查”制度。“三比对”即将行业纳税人国地税登记信息相比对、国税 登记与工商登记相比对、国税登记与医保卡结算用户相比对,以准确掌握纳税人 依法登记情况。“一巡查”是指对评估中发现的不设账簿的纳税人,按照相关规定 降为 C 类纳税人,由税收管理员按月或按季实施定期现场核查。二是积极推行税控收款机,实施以票控税。在行业内提倡使用税控收款机、银行 POS 机和医疗保险卡收款机,对已经使用的纳税人,保证其发票用量;对于未使 用上述设备的,严格限制用票量,并按最低票面版本提供发票;对于未使用上述 设备且现金收入占医疗保险卡收入 20%以下的,实行监管代开发票管理。三是对医药零售行业实行分项收入申报。要求在正常的税种申报的同时,年度终 了分别对现金、医疗保险卡和其他收入进行分项填报,凡是当期现金收入占医疗 保险卡收入 20%以下的,进行实地蹲点查实。四是加强对非独立核算企业的账簿或纳税资料信息的税收管理。规定:总机构主 管税务机关应当对本市内所有分支机构纳税人的账簿或纳税资料信息进行备案 监督,分支机构没有设置账簿或纳税资料信息不全的,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 对总机构进行核定其应纳税款。通过实施上述管理措施和办法, 青岛市医药零售行业的税收征管秩序有了明显改 善。统计显示,2006 年全市医药零售行业申报应纳税额达 4818.7 万元,同比增 长 54%,行业税负率也由过去的 1.52%提高到现在的 2.87%,提高了 1.35 个百 分点。(本案例由青岛市国家税务局提供) 回目录 返 重庆市地税局:《数字图像实时监控,矿业评估科学便捷》 重庆市地税局:《数字图像实时监控,矿业评估科学便捷》 :《数字图像实时监控 企业基本情况 湖南省醴陵市某纸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12 月, 注册资金 700 万元,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箱板纸,牛皮纸,是纸箱生 产企业的主要原材料。2006 年,该企业账面销售收入 16244160 元,利润 642000 元,申报企业所得税 211860 元。评估数据采集 某纸业有限公司企业所在的醴陵市是一座工业化城市, 以盛产鞭炮烟花和陶瓷闻 名全国,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由于两种产品装箱运输时对纸箱的需求量很大,纸 箱行业带动了造纸企业的发展。2006 年, 该市造纸企业 26 家, 实现销售收入 1.8 亿元,企业所得税平均税负为 2.14%,而该企业只有 1.30%。由于该企业在同行 业中发展较早,质量比较过硬,按理来说利润水平应该偏高。针对税负异常这一 19 疑点,醴陵市地税局决定将它列为评估对象。为了便于评估工作的正常开展,评估人员采集了该企业 2006 年度的主要经济指 标为:生产成品纸 5757 吨,耗用废纸 7518 吨,耗用电力 3574000 千瓦时,耗用 煤 4200 吨,生产工人工资 748000 元。该企业每吨成品纸耗用废纸 1.31 吨,耗用电 621 千瓦时,耗用煤 0.73 吨,生产 工人工资 130 元。而同行业每吨成品纸耗用废纸 1.22 吨,耗用电 580 千瓦时, 耗用煤 0.68 吨,生产工人工资 120 元。评估人员根据醴陵市地税局编制的《重点行业主导产品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通 过各项指标测算得出该行业主要原材料及燃料, 生产工人工资与产品产量有较为 固定的比例关系,从而可以推算企业的实际生产数量。评估小组根据全市重点行 业主导产品(小类)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造纸行业中废纸与箱板纸的投入产出比 例为 1.22∶1,该企业 2006 年度耗用废纸 7518 吨,运用数字方法,测算出该企 业生产数量评估算公式如下评估期产品生产数量=当期原材料投入量÷单位产量原材料耗用量 =7518÷1.22=6162 吨。案头分析 通过对相关指标测算,评估人员进行了如下案头分析1.企业所得税税负仅为 1.30%,远远低于全市同行业平均税负。2.评估小组通过测算,发现该企业 2006 年应生产成品 6162 吨,而企业账面上产 成品的数量为 5757 吨,比评估小组测算的数少 405 吨。实施约谈 通过以上案头分析,评估小组认为该企业疑点较多,有必要让企业对上述疑点进 行举证。4 月 19 日评估小组及时向该企业发出纳税约谈举证通知书,要求财务 人员 4 月 21 日前到税务机关约谈, 评估人员将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做好详细记录, 对列举的疑点归类进行约谈的准备。4 月 20 日,该企业财务人员刘某携带相关 举证资料到管理分局接受约谈,约谈围绕疑点逐一展开。企业财务人员对评估人 员提出的几个问题在约谈时解释为:1.2006 年度企业出现利润偏低,单位产品耗 用原材料、 电力、 生产工人工资偏高现象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 职工责任心不强, 发生严重的浪费所致。2.评估小组通过测算认为成品纸少了 405 吨,是因为企业与同行业相比耗用过大 造成的。评估人员认为财务人员对疑点一、二的解释,企业利润偏低是因为管理不善,职 工浪费过大的解释不尽合理。因为该企业不是新办企业,内部管理趋于完善,一 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浪费现象,有必要调查落实。实地调查 评估人员认为通过约谈,企业的解释不够完善和合理,企业出现亏损的原因和单 位产品耗用材料、燃料等偏高的原因还需要到企业生产场所了解情况。对业务往 来单位应进一步调查。于是确定了调查思路一是对企业购进的材料, 耗用煤炭, 购进电力的发票进行仔细审核,对生产工人工资发放表向职工抽样调查核实;二 是针对产成品或销售入账的情况对产品出库单,库存产品按日进行具体核实。根 据调查确定的思路,评估小组于 4 月 25 日到企业实地核实。1.在实地核实过程中,评估人员对每一笔原材料发票从购进到入库再到出库,对 每个月耗用的电费,耗用的煤炭都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在职职工及职工工资的发 放情况随机调查基本没有发现问题。 20 2.评估人员根据原材料——废纸投入产出 1.22∶1 的比例,根据生产工人每生产 1 吨纸发放工资 120 元的比例推算,可以产出成品纸 6162 吨,比企业账面 5757 吨相差 405 吨。评估人员找到原材料保管员,确定领用原材料吨位数量属实。评 估人员在工资核算员处发现,每月出产的成品纸数量比账面产成品数量大,随即 找到仓库保管员查看入库出库记录。评估人员发现,入库记录与工资核算员核算 的记录一致,但与财务上的产成品数量不符,出库记录也与财务上的销售数量不 符。对此,财务人员无法解释。3.由于涉及调查该单位基本银行账号,评估人员向市局稽查局发出协查申请,经 稽查局检查该单位基本银行账号,涉及销售方向该单位汇入销售款的具体情况, 发现该单位 2006 年度与 3 家不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个体户发生过业务往 来,销售箱板纸 410 吨,取得销售收入 1061100 元(含税) 。面对评估人员获取的资料,企业方面承认:由于部分客户不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 发票,企业没有将该部分收入入账。评估处理结果 由于该企业的行为已构成偷税, 评估小组根据相关规定, 将评估材料移送稽查局。稽查局根据评估材料,,对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查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 费附加 15417.70 元, 并调增以前年度损益 891505.3 元, 补缴企业所得税 294196.75 元。另外,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对其偷税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企业按 期足额补缴了税款和罚款,企业所得税税负也达到了 3.12%,超过了全市同行业 平均税负 回目录 返 湖南省地税局:《评估不匹配数据,发现企业账外收入》 湖南省地税局:《评估不匹配数据,发现企业账外收入》 :《评估不匹配数据 企业基本情况 湖南省醴陵市某纸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12 月, 注册资金 700 万元,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箱板纸,牛皮纸,是纸箱生 产企业的主要原材料。2006 年,该企业账面销售收入 16244160 元,利润 642000 元,申报企业所得税 211860 元。评估数据采集 某纸业有限公司企业所在的醴陵市是一座工业化城市, 以盛产鞭炮烟花和陶瓷闻 名全国,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由于两种产品装箱运输时对纸箱的需求量很大,纸 箱行业带动了造纸企业的发展。2006 年, 该市造纸企业 26 家, 实现销售收入 1.8 亿元,企业所得税平均税负为 2.14%,而该企业只有 1.30%。由于该企业在同行 业中发展较早,质量比较过硬,按理来说利润水平应该偏高。针对税负异常这一 疑点,醴陵市地税局决定将它列为评估对象。为了便于评估工作的正常开展,评估人员采集了该企业 2006 年度的主要经济指 标为:生产成品纸 5757 吨,耗用废纸 7518 吨,耗用电力 3574000 千瓦时,耗用 煤 4200 吨,生产工人工资 748000 元。该企业每吨成品纸耗用废纸 1.31 吨,耗用电 621 千瓦时,耗用煤 0.73 吨,生产 工人工资 130 元。而同行业每吨成品纸耗用废纸 1.22 吨,耗用电 580 千瓦时, 21 耗用煤 0.68 吨,生产工人工资 120 元。评估人员根据醴陵市地税局编制的《重点行业主导产品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通 过各项指标测算得出该行业主要原材料及燃料, 生产工人工资与产品产量有较为 固定的比例关系,从而可以推算企业的实际生产数量。评估小组根据全市重点行 业主导产品(小类)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造纸行业中废纸与箱板纸的投入产出比 例为 1.22∶1,该企业 2006 年度耗用废纸 7518 吨,运用数字方法,测算出该企 业生产数量评估算公式如下评估期产品生产数量=当期原材料投入量÷单位产量原材料耗用量 =7518÷1.22=6162 吨。案头分析 通过对相关指标测算,评估人员进行了如下案头分析1.企业所得税税负仅为 1.30%,远远低于全市同行业平均税负。2.评估小组通过测算,发现该企业 2006 年应生产成品 6162 吨,而企业账面上产 成品的数量为 5757 吨,比评估小组测算的数少 405 吨。实施约谈 通过以上案头分析,评估小组认为该企业疑点较多,有必要让企业对上述疑点进 行举证。4 月 19 日评估小组及时向该企业发出纳税约谈举证通知书,要求财务 评估人员将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做好详细记录, 人员 4 月 21 日前到税务机关约谈, 对列举的疑点归类进行约谈的准备。4 月 20 日,该企业财务人员刘某携带相关 举证资料到管理分局接受约谈,约谈围绕疑点逐一展开。企业财务人员对评估人 员提出的几个问题在约谈时解释为:1.2006 年度企业出现利润偏低,单位产品耗 用原材料、 电力、 生产工人工资偏高现象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 职工责任心不强, 发生严重的浪费所致。2.评估小组通过测算认为成品纸少了 405 吨,是因为企业与同行业相比耗用过大 造成的。评估人员认为财务人员对疑点一、二的解释,企业利润偏低是因为管理不善,职 工浪费过大的解释不尽合理。因为该企业不是新办企业,内部管理趋于完善,一 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浪费现象,有必要调查落实。实地调查 评估人员认为通过约谈,企业的解释不够完善和合理,企业出现亏损的原因和单 位产品耗用材料、燃料等偏高的原因还需要到企业生产场所了解情况。对业务往 来单位应进一步调查。于是确定了调查思路一是对企业购进的材料, 耗用煤炭, 购进电力的发票进行仔细审核,对生产工人工资发放表向职工抽样调查核实;二 是针对产成品或销售入账的情况对产品出库单,库存产品按日进行具体核实。根 据调查确定的思路,评估小组于 4 月 25 日到企业实地核实。1.在实地核实过程中,评估人员对每一笔原材料发票从购进到入库再到出库,对 每个月耗用的电费,耗用的煤炭都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在职职工及职工工资的发 放情况随机调查基本没有发现问题。2.评估人员根据原材料——废纸投入产出 1.22∶1 的比例,根据生产工人每生产 1 吨纸发放工资 120 元的比例推算,可以产出成品纸 6162 吨,比企业账面 5757 吨相差 405 吨。评估人员找到原材料保管员,确定领用原材料吨位数量属实。评 估人员在工资核算员处发现,每月出产的成品纸数量比账面产成品数量大,随即 找到仓库保管员查看入库出库记录。评估人员发现,入库记录与工资核算员核算 的记录一致,但与财务上的产成品数量不符,出库记录也与财务上的销售数量不 22 符。对此,财务人员无法解释。3.由于涉及调查该单位基本银行账号,评估人员向市局稽查局发出协查申请,经 稽查局检查该单位基本银行账号,涉及销售方向该单位汇入销售款的具体情况, 发现该单位 2006 年度与 3 家不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个体户发生过业务往 来,销售箱板纸 410 吨,取得销售收入 1061100 元(含税) 。面对评估人员获取的资料,企业方面承认:由于部分客户不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 发票,企业没有将该部分收入入账。评估处理结果 由于该企业的行为已构成偷税, 评估小组根据相关规定, 将评估材料移送稽查局。稽查局根据评估材料,对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查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 费附加 15417.70 元, 并调增以前年度损益 891505.3 元, 补缴企业所得税 294196.75 元。另外,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对其偷税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企业按 期足额补缴了税款和罚款,企业所得税税负也达到了 3.12%,超过了全市同行业 平均税负。回目录 返 23 #p#分页标题#e#

第一篇:纳税评估案例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增值税评估案例 一、内容提要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属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该行业的生产 经营受市场影响较大,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品种繁多,产品多按需 方要求定制,更有些产品是现场制作,难以准确对其库存情况进 行核实和盘点,而且销售方式灵活多样,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难 以控制,给税务机关的日常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我们根据有 关的预警值,将其确定为重点评估对象,由沙河市城区分局抽调人员 组成评估小组进行评估。经过评估,查找出企业因政策理解偏差,而 造成了少缴增值税 436,968.19 元。经过约谈和调查核实后,该企业 承认了少缴以上税款的事实,对以上少缴的税款主动进行申报缴纳, 并作了调帐处理。我们认为,通过对此企业的评估工作,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增强了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为我们今后加强对该行业的管 理积累了有效的经验。二、案例分析 (一)、分析选案 1、评估对象选取 根据邢台市国税局下发的评估模型,该公司 2008 年至 2009 年 1-6 月企业税负为 3%,低于于省局发布该行业的平均税负 3.02%,特 别是 2008 年度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仅为 2.33%,与省局增值税平均 1 税负相差较大。详见下表: 单位名称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08 年-2009 年 6 月企业实际税负率 3% 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河北省平均税负 3.02% 针对以上情况,我局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列为重点评估对 象,进行重点评估处理。2、基本情况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年,系有限责任公司,是×× 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沙河市建设路××号,为增值税一般纳 税人,具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资质证书,注册资金 1000 万元,企业 性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经营 范围为游艺机制造安装、冶金设备、机电设备安装、钢结构制造安装 等。2008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99,346,102.47 元(其中增值税业务收 入 74,622,987.00 元),主营业务成本 80,831,072.08 元,主营业务 毛利率 22.91%,2008 年度应交增值税 1,741,244.69 元,增值税税负 2.33%;2008 年度利润总额 4,271,360.77 元。2009 年 1-6 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7,439,474.20 元(其中增值 税业务收入 30,449,968.66 元),主营业务成本 30,490,646.41 元, 主营业务毛利率 22.79%,2009 年 1-6 月份应交增值税 1,409,642.05 2 元,增值税税负 4.62%;2009 年 1-6 月利润总额 1,201,663.17 元。评估人员要求企业提供 2008 年 1 月至 2009 年 6 月财务报告及相 关纳税说明资料, 通过案头分析判断企业增值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 性。3、 评估数据分析 企业 2008 年 1 月-2009 年 6 月增值税相关指标 相关指标 销售收入 增值税 税负率 2008 年 2009 年 1-6 月 合计 74,622,987.00 1,741,244.69 2.33% 30,449,968.66 1,409,642.05 4.62% 105,072,955.66 3,150,886.74 3.00% 企业近两年税收和财务指标 所属期 财务指标 收入总额 其中:主营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主营业务利润 其它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 2007 年 2008 年 增减比% 125,001,123.19 125,001,123.19 107,025,298.12 876,709.93 15,010,358.92 9,360.03 2,088,756.22 10,906,454.34 -523,198.01 200.00 92,800.00 728,985.34 4,000,477.28 99,346,102.47 99,346,102.47 80,831,072.08 1,089,722.08 15,130,569.83 57,084.26 2,294,738.48 11,342,116.85 -377,450.72 49,473.20 1,100.39 4,271,360.77 -20.52 -20.52 -24.47 24.30 0.80 509.87 9.86 3.99 -27.86 -100.00 -46.69 -99.85 6.77 增值税评估指标的选取(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100% 3 增值税税负率=(3,150,886.74÷105,072,955.66) ×100% =3% (2) 弹性分析法 增值税弹性是增值税进销项增长速度的比值, 反映进销项变动的 同步性和相关性。评估数据取自该企业 2007 及 2008 年度增值税纳税 申报表。企业销项税额增长速度= (评估期销项税额-上年同期销项税 额)/上年同期销项税额 =(12,685,907.85-19,743,278.66)÷19,743,278.66 =-0.36 企业进项税额增长速度= (评估期进项税额-上年同期进项税 额)/上年同期进项税额 16,699,341.17=-0.34 增值税弹性=企业销项税额增长速度/企业进项税额增长速度 =-0.36÷-0.34 =1.06 增值税弹性接近 1,说明该企业产销正常。(3) 利润率评估法 评估期利润率=评估期利润总额/评估期销售收入×100% =4,271,360.77÷99,346,102.47×100% =4.3% 4、指标的配比分析 4 =(10,962,651.20-16,699,341.17) ÷ 增值税指标与预警值相比较: 指标名称 增值税税负率 利润率 增值税弹性 标准值 企业实际 差额 3.02% 8% 1 3% 4.3% 1.06 0.02 3.7 0.06 疑点一:根据增值税税负率进行分析,该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为 3%,低于河北省平均税负 3.02%。评估人员分析认为,该企业 2008 年 1 月-2009 年 6 月可能存在少计收入以及虚抵扣进项税的行为。疑点二:根据评估人员平时掌握的情况,该企业主要以生产游艺 机及冶金设备为主并负责现场安装。该企业的制造与安装是否分开核 算,是否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 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 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是否将应交增值税的货物、劳务混同营业税劳务 而少缴了增值税。疑点三:根据该企业的生产特点,企业应有边角废料收入,是否 按规定缴纳了增值税。(二)约谈举证 评估人员根据掌握的数据变动及对应疑点情况,对该企业发出 《税务约谈通知书》 ,通知约谈。次日企业财务负责人前来约谈,并 5 主动带来了相关账薄凭证资料。在听完评估人员耐心地向其宣传税收 政策和介绍纳税评估规程后, 企业财务负责人对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 作了说明和解释1、企业对增值税负过低说明:2008 年-2009 年 1-6 月份主要以 游艺机制造安装、冶金设备安装为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 下半年及 2009 年,国内钢铁行业生产及销售普遍下降,钢铁企业不 得不压缩生产,特别是 2009 年国家已明确钢铁行业是产能过剩的八 大行业之一,钢铁企业对冶金设备需求急剧下滑,公司主要业务之一 的冶金设备制作和安装业务受到严重影响, 只能靠游艺机业务维持生 存。加上产品增值的空间相对减少,所以增值税税负降低。2、企业对区分增值税货物、劳务和非增值税劳务情况的说明我公司具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资质证书,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设备 价款与安装费(按工作量)分别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严格区分增值税货物和非增值税劳务, 并分别核 算。3、边角废料收入问题:我公司下设 2 个分厂,各分厂所产生的 边角废料收入统一上交公司财务部按其它业务收入处理, 并缴纳了增 值税。通过上述约谈,并对该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论证, 评估小组认为疑点三可以排除, 但疑点一和疑点二存在的问题不能有 效排除。 6 (三)实地调查 经实地审核公司的相关会计帐薄、会计凭证, 并调阅了企业的 销售合同及协议,在审核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时,我们发现1、2008 年至 2009 年 1-6 月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运费发票 中,部分发票不符合国税发【2007】101 号的规定(见附表) ,涉及 2008 年度的运费额为 1,010,246.00 元,税额 70,717.22 元;涉及 2009 年 1-6 月份运费额 499,556.00 元,税额 34,968.92 元,合计 105,686.14 元。 不合规运费发票明细表(附表) 开票时间 20080115 20080115 20080123 20071218 小计 20080229 小计 20080820 20080729 20080922 20080925 20080909 小计 20081013 20081013 20081013 小计 2008 年合计 20090401 20090408 小计 20090116 小计 2009 合计 499,556.00 68963 7,498.00 78344 78352 1,010,246.00 22,136.00 469,922.00 69607 69606 69608 460,000.00 433,066.00 8,577.00 50285 44189 51272 62349 14851 1,200.00 2,300.00 9,600.00 20,000.00 5,974.00 38854 529.00 票号 26690 26689 91723 57986 运费额 47,500.00 10,000.00 5,000.00 6,500.00 税额 3,325.00 700.00 350.00 455.00 4,830.00 37.03 37.03 84.00 161.00 672.00 1,400.00 418.18 2,735.18 32,200.00 30,314.62 600.39 63,115.01 70,717.22 1,549.52 32,894.54 34,444.06 524.86 524.86 34,968.92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原因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无起运地和到达地 7 2、2008 年 4 月 30 日转 173 号凭证,与唐山开滦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结算青海井架制作款 2,280,000.00 万元,该收入企业按施 工收入申报缴纳了营业税。此业务企业与唐山开滦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签订了制作组装协议,协议第五条规定“承包方式:乙方(即该 企业)包工包料” ;第六条规定“工程价款采用固定单价方式确定单价 8800 元/吨。工程竣工后按双方共同核定的实际工作量据实结 算”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 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 号 文件的第一条之规定, 此业务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 没有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 所以应对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征收 增值税。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相关规定, 评估小组认为该业务属于制作及销售货物, 应补交增值税 331,282.05 元。(四)评估处理 1、处理依据及意见 经评估分析和调查核实,评估人员基本上确认了疑点一、疑点二 存在的事实。基于其财务负责人的态度和进行自查申报要求, 《纳 根据 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同意该企业自行补正申报。为 此,评估人员向企业下达了《税务事项通知书》 。(1)依据国税发【2007】101 号第二款之规定,企业 2008 年 1 月 -2009 年 6 月 部 分 运 费 发 票 填 写 项 目 不 全 , 涉 及 运 费 金 额 8 1,509,802.00 元,税额 105,686.14 元,应做进项税额转出。(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及国家税务总 局 《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 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 号文件的相关规定,该企 业与唐山开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结算青海井架制作款 2,280,000.00 万元,企业按施工收入申报缴纳了营业税。该业务属增值税暂行条例 所规定的制作及销售货物,应补交增值税 331,282.05 元。2、处理结果及评估结果反馈 企业在此后,按期足额缴纳了应补税款和滞纳金,并按照规定对 相关的帐目进行了调整。评估人员在评估处理结束后,及时向将评估过程、结果以及所涉 及的相关文书等档案资料向市、区国税局进行了反馈。(五) 评估后回归分析 经过评估小组分析,该企业税负有所提升, 且超过行业的平均 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在补缴税款后,增值税的税负率由 3% 达到了 3.41% [(436,968.19+3,150,886.74)/ 105,072,955.66],超 过了省局的行业平均税负。三、纳税评估建议 1、紧扣疑点问题,务求实效的进行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在纳税评估各环节中处于一个核心位置, 是整个纳税评 估证据的直接来源,对整个评估工作的定性定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 在这个环节,我们必须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预警分析与企业实际 相结合;二是财务分析指标与实地监测数据相结合;三是企业内部调 查与外部核实相结合; 四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时, 我们一方面针对疑点重点核实,另一方面对相关涉税信息进行核实、 分类、筛选、汇总、提炼,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证据链。在实地调 查时要注意方式与方法,不能只注重企业帐面所反映的信息,要与企 业的营销方式、销售合同等进行比对,才能全面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 实质。2、锻炼干部队伍,提高了业务水平 纳税评估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人员素质是关键。在评估实践中, 税收管理员要熟悉税收政策,掌握评估流程、指标应用、约谈技巧以 及财会业务知识。大家通过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案例评选等方式, 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应用,在学习中升华工作经验,涌现出一批业 务精、能力强的税收管理员,促进队伍建设。3、对纳税评估企业的资料审核分析不能公式化,评估人员要对 评估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行业特点,熟悉行业财 务制度, 掌握行业税收政策, 只有这样, 才能在审核分析中发现疑点。 10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现在致电 0531-888885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