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政府网站
日期:2016-08-07 / 人气: / 来源:本站
2016年5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以点带面深入推进县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县级预算管理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一、扩大试点的必要性
2014年底,省政府确定在20个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以下简称“省直管县”)开展县级现代预算制度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县级预算管理改革。一年多来,各试点县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县,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与省委省政府关于“预算改革要先行突破”的要求相比,目前全省县级预算改革进展还不平衡,部分县改革力度较小、进度较慢,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亟需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改革任务落实。
为巩固和扩大县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成果,省政府决定在目前20个省直管县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17个县(市)开展县级现代预算制度改革试点,并对新增试点县参照执行“省直管县”有关财政政策。总的要求是,通过强化“省市共管”机制,加大省级直接指导与财力帮扶,引导和鼓励试点县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上先行先试、持续加力、攻坚克难、率先突破,带动全省县乡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动预算改革任务有效落实,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县乡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试点范围及目标
(一)试点范围。2016年新增纳入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范围的县(市)为:平阴县、沂源县、垦利县、栖霞市、临朐县、梁山县、东平县、五莲县、兰陵县、蒙阴县、宁津县、平原县、阳谷县、东阿县、无棣县、单县、郓城县。
(二)目标任务。试点时间为2016年至2018年。通过扩大试点,强化示范带动,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省构建起与县域科学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三、主要试点任务
立足基层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当前县级预算管理中的突出“短板”,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提绩效,努力在预算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建立常态化预算公开机制。预算公开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试点县(市)应依法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专项资金、政府采购、财税制度、民生政策、预算绩效、国有资产等信息,以公开为抓手,促进相关领域改革。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县(市)直部门和单位都应依法公开部门预决算,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科目,并详细说明“三公”经费安排使用情况。乡镇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公开政府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并详细列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民生支出情况。
(二)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县级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县级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统筹衔接,增强基层政府预算综合调控能力。强化政府性基金统筹力度,将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投向类似的资金统筹安排,提高政府性基金使用效益。按照国家部署和省政府要求,2016年先行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排污费等专款专用规定,允许试点县(市)统筹安排使用。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推进部门综合预算管理,统筹部门各项收入安排支出。
(三)强化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鼓励试点县(市)在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面先行先试,从整合重大项目资金、重点科目资金、转移支付资金、财政存量资金、政府债务资金入手,将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全方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盘活各领域财政沉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优先选择部分试点县(市)开展涉农资金管理改革试点,统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支持农林水重点项目建设。整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推行公物仓制度,促进资产共享共用和合理流动,,提高资产配置使用效率。
(四)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建立健全税收保障机制,深化税式支出管理改革,强化涉税信息共享,增强县域税源管控能力;推进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强化协税护税措施,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坚持依法征税管费,严禁通过违规调库等手段虚增收入,切实提高县级财政收入质量。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积极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落实省政府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的30条政策措施,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
(五)深化支出管理改革。硬化预算约束,规范县乡政府行为,预算未安排的事项一律不得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调整事项,减少支出随意性。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基层工资及重点民生支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坚持“费随事转”,变“养人”为“养事”,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完善县级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政策,逐步提高村级经费保障水平。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强化扶贫等专项资金监管,推进依法科学理财,提高县乡支出管理水平。
(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推进绩效目标管理,对试点县(市)重点项目资金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扩大县级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范围和规模,并加快向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方面拓展。大力推行第三方独立评价,加强第三方评价质量监控,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绩效评价结果向县级政府报告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杜绝政府及其部门违规或变相举借政府债务。区分基层存量债务性质,妥善化解债务风险,属于政府债务的,分年全部纳入政府债券置换发行计划,有效释放偿债压力;属于企业债务的,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阻断风险传导转嫁。加强新增政府债券项目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债券资金,严禁用于经常性支出;建立新增债券项目库管理制度,及早筹划安排建设项目。加强政府债务基础管理工作,提高政府债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强化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八)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按中央和省统一部署,开展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全面核查政府部门各类资产负债状况,摸清政府“家底”。在前期试编基础上,2016年继续在试点县(市)开展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全面反映县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试点县(市)要选择部分预算单位开展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有条件的县(市)要全面开展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加强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服务基层政府管理需要。
(九)深化财政投融资改革。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优先支持试点县(市)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充分利用省级PPP财政奖补政策、PPP发展基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县域PPP项目尽快落地。健全PPP项目财政管理制度,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统筹控制财政支出责任。在财政可承受、风险可控制的前提下,鼓励试点县(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承接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县域重点民生项目建设。
除以上重点改革事项外,在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采购与购买服务改革等方面,试点县(市)要按照中央和省统一规定执行。
四、对新增试点县参照执行“省直管县”有关扶持政策
在不改变“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前提下,省财政对17个新增试点县实行“直通车”管理,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为试点县加快改革提供财力支持,努力形成省市共同帮扶的局面。主要包括:一是省对下工资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财力性转移支付直接核定到试点县,以进一步增强试点县财政保障能力,减轻其支出压力。二是省对下重大民生政策补助资金直接核定到试点县,帮助试点县落实民生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三是省对下扶贫开发、城镇化发展、产业扶持等各类专项资金直接核定到试点县,支持试点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其脱贫攻坚和重点事业发展。四是省对下政府债券分配直接核定到试点县,帮助试点县有效缓解偿债压力。
五、保障措施
主要建立“五个配套机制”:一是建立县级预算改革工作督查机制。省级重大财税改革直接部署到试点县,并定期督查落实情况,对改革力度大、落实快、效果好的县给予奖励。二是建立省市帮扶联动机制。根据省级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安排情况和市本级财力状况,明确和压实市级对17个试点县的支出责任,形成省市合力帮扶局面。三是建立市对县体制调整约束机制。今后各市原则上对试点县的财力分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凡调整对试点县财政体制的,须报省级审查批准。四是建立重点资金监督机制。按照“资金直达到县、监督跟进到县”的要求,对省级直接核定到县的重大民生补助、政府债券、重点项目等资金,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确保集中用于落实工资及民生政策。五是建立县级财政内控制度体系。试点县(市)要制订符合基层实际的内控办法和操作规程,严格内控制度执行,切实扎紧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确保资金安全。
作者:中立达资产评估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版权评估为金融与文化架桥 10部剧版权=近亿元03-26
- 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赔偿基金开启“广03-08
- 普洱日报数字报01-31
- 市房地产交易大厅已评估事项实现率100%01-16
- 嘉兴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11.3亿元 居全省首位01-13
-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课程怎样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01-01
相关内容 Related
- 无形资产评估之非专利技术价值评估需要搜集哪11-26
- 非专利技术可以出资吗?有什么要求?11-26
- 康盛股份:拟以资产置换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04-17
- 我国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成立04-16
- 华丽包装关联方无力偿还占用资金已用苗木资产抵债04-13
- 宝山区单位注销车辆回收过户手续怎么办04-05